理论教育 一超多强大博弈:第三周期的政治历史现象

一超多强大博弈:第三周期的政治历史现象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编追忆第三周期本编旨在追忆第三周期的两极博弈。本编,笔者阐述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受欧美政治文化主宰与影响,在第三周期的国际政治中,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仍然为这一文化所蕴涵的一些基本特征所左右。第三个观点是从中国政治文化观出发,认为第三周期国际竞争的天下大势,是“分”与“合”的有机结合。

一超多强大博弈:第三周期的政治历史现象

第一编 追忆第三周期

本编旨在追忆第三周期的两极博弈。如果说绪论中所说的自葡、西以来的大国博弈,旨在表明国家存在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话,那么,这第一编的第一章则是为了相对系统地介绍美苏两国在这一周期中彼此的竞争及其成败的。相对而言,西方由劣势转强和东方由强势变弱,这其中战略决策者的战略,其成败蕴涵着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本编包括第一章“两极时代竟成往事儿”和第二章“‘一超多强’取代两极”。这一周期,虽时已过,境已迁,但我们迄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最具借鉴意义。

本编对20世纪40年代中期之后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对抗及其终结略作一小节,以起一承前启后之过渡作用。

相对于葡萄牙与西班牙海上之争和其后以欧美列强为主体在全球的争夺,笔者把美苏之争看做大国之间进行的第三周期的角逐。笔者以为,这场过去不久的大国竞争周期,其特殊性在于:在特殊的历史阶段,由特殊的国家,用特殊的手段所进行的特殊的竞争。

本编,笔者阐述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受欧美政治文化主宰与影响,在第三周期的国际政治中,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仍然为这一文化所蕴涵的一些基本特征所左右。这些特征是:

(1)它以拓展生存空间和丛林法则为内核。18世纪俄国人学了它;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日本人曾尝试并运用了它;而在儒家文化为特征的传统中华文化长期熏染下的中国人,则成为这种文化的受害者。

(2)为扩展生存空间,这种竞争极端重视发展科技,并且不间断地将之用于开发战争武器。尤其是当今的美国政治文化,由于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在发展上则更加突出外延方式。而与之相比较,在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发展方式似乎更多地强调内涵,且以在精、细上下工夫为其特征。(www.daowen.com)

(3)欧美人士已把东方人注重把握全局的思维模式学到手且为其所用,从而提升了欧美政治家在谋略上的全局意识。

(4)欧美人有着强烈的竞争和控制他人的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迄今仍为他们指导国际政治的主导意识。

第二个观点是与科技革命相联系,欧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总是把最新科技成果用于军事领域,作为不间断地打造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动因,这其中尤以第三周期在传统工业革命时代首先拥有了热核武器最具代表性。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挪动。可以说,这正是阿基米得这一名言所包含的深邃思想渗入欧洲人心灵深处并成为他们政治文化基因在国际竞争中的反映之一。

第三个观点是从中国政治文化观出发,认为第三周期国际竞争的天下大势,是“分”与“合”的有机结合。而造成其“分”与“合”的大趋势与结局,则主要为欧美政治家推行的战略与策略所左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人与美、欧人,首先是与美国政界人士打交道,应该吃透影响他们终身的政治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意识支配下可能采取的对外行动。学他人之长,补我之短。应当说,我们学欧美,从国际竞争上讲,首先应学人家的政治文化,掌握其精髓,在战略上做到布局有序,在策略上做到攻防有度,这样,所谓百战不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除此之外,笔者在这一编中还想做的一件事是,试图借本书出版发行这一机会,对过去发表的一些著述,即对诸如有关战略格局方面的一些偏颇见解加以修正,以防继续误导他人。这项工作将在第二章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