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信息交流必不可少。最早期的原始人,就出现了举手、投足之类的体态语言传播形式,随之出现了招唤、呼叫之类的口头语言传播形式。口头语言传播形式经历了原始人由生存本能反应,到主动自觉行为的渐进式演变过程。口头传播是最早、最大众化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进入原始社会后,获取新闻信息、交流新闻信息逐渐成为人类的普遍需求和自觉行为,口头新闻传播成为人类族群之中、族群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口头传播起源于“元谋人”。“元谋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直立行走的人,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有声语言形成时期,此时的“元谋人”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体态语言。
口头传播成熟于“北京人”。距今约70万~23万年的“北京人”,已有了清晰、固定的口头语言,口头传播新闻信息的形式也基本成熟。
口头传播发展于“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运用口头传播形式,相互交流狩猎、避险、采食、生活、传情、达意等十分复杂的各类信息,能够运用口头语言进行及时、到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一时期,口头传播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完善,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皇五帝赋予了口头传播政治使命。三皇五帝时代,口头传播形式的功能被大大拓展,口头传播不仅被用来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被一些政治集团用作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自己的影响、扩充集团实力的有效工具,口头新闻传播形式被赋予了政治使命,成为实施统治的重要工具。
《史记·五帝列传》中,关于舜帝开展口头“新闻传播宣传”的记载,至少有两处。一是舜帝“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德厚,远佞人,则蛮夷服。”大意是说:舜帝注重运用口头传播的形式开展“新闻宣传”,教育了民众,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促进了边远民众的臣服。二是“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震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大意是说:舜帝为了防止被谗言和虚假“新闻信息”欺骗导致灭亡,专门设置了“纳言”这一官职,确保上下沟通顺畅。西汉学者孔国安诠释:“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
《史记》的这些记载,向我们传达了丰富的信息。
一是舜帝十分重视“新闻宣传”。舜帝是当时“新闻宣传”的直接组织者和策划者,其集团最高决策层也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并把“新闻宣传”确立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之一。(www.daowen.com)
二是舜帝十分重视“新闻宣传”的研究和策划。舜帝“命”其集团的主要骨干成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新闻宣传”基调、主题和主要内容。
三是舜帝确定了以弘扬帝尧之德、敦厚纯朴民风、抨击奸佞人事为“新闻宣传”的主旋律,以促进边远民众臣服、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为目的。
四是舜帝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注重组织有识之士深入研究、挖掘、提炼、整理帝尧的光辉事迹和高尚品德,为开展“新闻宣传”提供理论支撑和典型素材。
五是舜帝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喉舌和耳目的作用。舜帝不仅注重运用口头传播宣传自己的主张,而且重视运用口头传播形式“明通四方”,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适时调整集团的方略。
六是舜帝设置了专职“新闻官”。舜帝不仅设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新闻官“纳言”,而且赋予了“新闻官”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职责,并授予了“新闻官”不管是清早还是深夜,随时可以出入于舜帝左右的特权,足见当时舜帝对新闻宣传的重视程度。
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新闻,是人类传播信息最早、最基本的方式。口头传播新闻的特点是口传耳闻,直接、简明、快捷。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名战士为了向国人传递战胜波斯入侵者的喜讯,长距离奔跑,口头传播新闻,最终力竭身亡。为了纪念这一壮举,人们专门设立了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
口头传播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沿袭至今,拥有十分广大的传播者和受众,百姓口口相传,影响深远。口头传播的最大缺点是,容易造成传播信息的失真,致使新闻内容的可靠性不高,甚至以讹传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