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的语汇性质
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我们总是把词像搬砖头一样搬来搬去,去“组装”不同的句子。例如“书籍”: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爱护书籍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珠一样。
(3)书和书籍是不同的,前者是个体名词,后者是集合名词。
(4)在想要读书而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你才会真正觉得书籍的宝贵。
(5)他珍藏了很多名人书籍。所以,斯大林把词汇形象地比喻为“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本身)它还不是语言,——它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同样,语言的词汇也并不就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语言的词汇受着语言语法的支配的时候,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4)。可见,语言中的词就像建筑中的砖头等一样,它存在在那儿,随时准备着为建筑所用。因此可以说,备用性是语言中语汇的性质之一。
我们还知道,词也是一种语音语义结合体,词的语音形式比较固定,它和相应的语义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点从词形相同但读音不同的两个词之间意义的差别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地道2: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真正的,纯粹。
地方1: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本地,当地。
地方2: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分。
大意1:主要的意思。
大意2:疏忽,不注意。(www.daowen.com)
大学生2:年岁较大的学生。
东西1:东边和西边。
东西2: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词的意义必须依附一定的形,这个“形”,表现在口头上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现在书面上就是一定的形体。任何形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义上的变化。上述各例中,读音形式的改变引起了意义的变化。读音形式不变,形体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意义的不同,比如“大意”和“大义”,“公式”和“攻势”,“期中”和“期终”等。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来说,音节与音节之间次序的颠倒,其结果是,或改变了意义,或根本没有意义(5)。比如“白花”和“花白”,“客房”和“房客”,“出发”和“发出”,“临界”和“*界临”,“踌躇”和“*躇踌”,“蛮横”和“*横蛮”,等等。词的意义一般也不是所由构成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白菜”不是“白的菜”的意思,“马路”不是“马走的路”的意思。
由上可见,词具有定型性。所以,语汇的第二个性质就是定型性。
语汇的第三个性质是复现性。所谓“复现”,就是同一个实体,比如词,能在不同的场合出现,为不同的人所用。前面所举的“书籍”就是一例。我们再看一个“了”:
(1)我吃了饭了。
(2)他昨天打了人。
(3)小王打算明天下了课去看电影。
(4)春天来了,花红了,草绿了。
语汇的复现性是与定型性密切相关的。没有定型性,很难想象有复现性。假如一个人在表示特定的意义M时,在一种场合用形式a,在另一种场合用形式b,在其他场合用形式c、d、e等等;或者在表示M这个意义时,张三用形式a,李四用形式b,王五用形式c,等等,这就无复现性可言了。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反过来,同一形式的反复出现,又能进一步固定这个“型”。
综上所述,备用性、定型性和复现性是语汇的三种根本性质。语汇之所以有这三种性质,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根本性质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