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素的辨认
语素的辨认,归根到底要以语素的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为依据。在辨认语素时,首先要看看某语音片段(在汉语中表现为一个汉字或几个汉字)有没有意义,如果这语音片段没有意义,那么它肯定不是语素。例如,“蜈”、“蚣”、“葡”、“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们无法查到单个的“蜈”或“蚣”、“葡”、“萄”是什么意义,只有“蜈”和“蚣”、“葡”和“萄”在一起时才有意义,这说明单个的“蜈”、“蚣”、“葡”、“萄”尽管有一定的语音形式,但它们都不是语素;“蜈蚣”、“葡萄”才各自是一个语素,因为它们不仅有一定的语音形式,而且还有与这个形式相对应的意义。如果这语音片段有一定的意义,我们还不能肯定它一定就是语素,因为比语素大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有意义。这时就要看看这个语音片段是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就是语素,否则,不是。所谓“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汉语中就是不能再往下切分了,如“大”、“人”、“国”、“书”,等等;或者再往小里切分时,它就没有意义了,如上例中的“蜈蚣”和“葡萄”。类似的如“馄饨”、“踌躇”、“荸荠”等。
判断一个语音片段是不是一个语素,我们还可以用替换法。比如:
电话:电话 电话 钢笔:钢笔 钢笔
通过上面的替换可以看出,“电”、“话”、“钢”、“笔”都有意义,因而它们各是一个语素,可见,“电话”和“钢笔”都包含两个语素。上面所说的“葡萄”和“蜈蚣”就不能作这样的替换,所以它们只能各算作一个语素。
“苹果”、“蝴蝶”这样的语音片段,情况有所不同。它们一部分可以替换,另一部分则不可以替换,试比较:
苹果:苹果 苹果 蝴蝶:蝴蝶 蝴蝶(www.daowen.com)
水果 苹? 粉蝶 蝴?
野果 苹? 彩蝶 蝴?
这说明“苹果”和“蝴蝶”只有一个音节有意义,另一个音节没有意义,因而不能成为一个语素,所以整个的语音片段只能看作一个语素(当然,其中的“果”和“蝶”也是一个语素)。
以上我们在对称的位置上进行替换,主要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其实,判断一个语音片段是否有意义,不必在对称的位置上替换,只要看看这个语音片段是否以同样的意义在其他语音片段中出现即可,比如“电话”中的“电”还可以在“水电”、“漏电”中出现。
“巧克力”看上去可以切分成“巧”、“克”、“力”,而且都有意义,它们是不是语素呢?不是。因为这些意义都不是它们在“巧克力”这个结合体中的意义,所以“巧克力”只能看作一个语素。这可以通过替换法来验证:
巧克力 巧克力 巧克力
?克力 巧?力 巧克?
“巧、克、力”这三个语音片段在“巧克力”这个更大的语音片段中为什么没有其原来的意义呢?这是因为“巧克力”是个音译的外来词,“巧、克、力”这三个语音片段只是近似翻译英语chocolate这个词的读音而已。其他的音译词也属这种情况,如“坦克”、“马克思”、“麦克风”,等等。这些音译的外来词,不管它是由多少个汉字译出来的,都只能算作一个语素。
汉语中还有一种合意或者会意现象,如“甭”是“不用”的意思,“孬”是“不好”的意思,“歪”是“不正”的意思。有的人把它们看作两个语素,这是不妥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意义这一面,而没有看到语音这一面,更没有看到语音和语义统一这一面。比如“甭”,它只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音片段,它并不读成bùyòng。如果只看意义这一面,那么“妻”也要算两个语素了,因为它是“妻子”的意思。“闷”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同的读音,每种读音都有不同的意义,又该算几个语素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