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知识大融通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知识大融通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流传久远的艺术作品都极具人性,尽管它们是来自个人的想象力,甚至当创作者的幻想中出现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时,他们所凭借的仍然是人类的根源。相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已经逾期了,但以诠释为媒介就可以达成结合的目标。它们之间的互换,重点并不在混合并产生某种令人不舒服且不自然的形式,如科学艺术或艺术科学,而是通过科学知识和科学对未来特有的想法,来重新激发对艺术的诠释。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知识大融通

第十章 艺术和艺术的诠释

流传久远的艺术作品都极具人性,尽管它们是来自个人的想象力,甚至当创作者的幻想中出现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时,他们所凭借的仍然是人类的根源。正如幻想大师冯内古特所说的:“艺术把人性置于宇宙的中心,不论我们属不属于这个中心。”

从许多层面来看,要获得融通的解释,最有趣的挑战是如何由科学过渡到艺术。“艺术”在此所指的是艺术创作、个人产生的文学、视觉艺术、戏剧、音乐和舞蹈,其中的特质只能用真和美来形容,这已经是最好的用词了(而且也许永远不会有更好的用词)。

“艺术”有时也代表所有的人文学科,不仅仅包括艺术创作。根据1979—1980年度人文学科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Humanities)的建议,艺术还包括历史哲学、语言和比较文学等主要科目,另外也包括法律学、比较宗教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具备人文内涵并且采用人文研究方法的课题”[1]。尽管如此,艺术所具有的基本而直觉的创作含义,即“为艺术而艺术”(ars gratia artis),仍然是最广泛、最有用的定义。

沉思之后,我们对艺术产生了两个问题:历史中的艺术和个人体验到的艺术来自哪儿?又如何用普通语言来描述其中真与美的本质?这些问题是在对艺术进行诠释、学术分析和评论时的中心课题。诠释本身有一部分也是艺术,因为它不仅传达了评论者所具有的真实专业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个性和审美观。一个高水平的评论和它所批评的作品一样,能够启发灵感并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就像我现在希望指出的一样,艺术也可以是科学的一部分,而科学亦为艺术的一部分。我们如果能够把历史、自传、个人自白和科学相互编织起来,就能对艺术做出更具权威的诠释。

上述这些冒犯的文字,根基仍然相当空泛,理所当然会受到反驳。虽然科学的进步是借由把一般现象归纳成可研究的成分,例如把大脑解剖成神经元,再把神经元分解成分子;但是,科学的目标并不在于降低总体的完整性。相反,科学程序的另一半,是整合元素以重新创造原始的整体。实际上,这也正是科学的终极目标(www.daowen.com)

我们也没有理由假设,艺术会因为科学的兴盛而衰退。正如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史坦纳(George Steiner)最近提出的:艺术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已经历西方文明的正午全盛时期而进入黄昏后的晦暗时期,并因而不再可能出现但丁、米开朗基罗或莫扎特这类的天才。[2]我无法想象,艺术未来的原创力和光彩,会因为我们对艺术和科学创作过程的化约式了解,而产生本质上的极限。相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已经逾期了,但以诠释为媒介就可以达成结合的目标。科学和艺术在结合彼此的优点之前,都无法圆满尽善;科学需要艺术的直觉和隐喻力,艺术则需要科学提供新鲜血液。

人文学者应该去除对化约主义的厌恶感。科学家并不是只知道熔化印加黄金的16世纪的西班牙征服者。科学是自由的,艺术也是自由的。然而正如我先前讨论心理活动时所提出的,这两个领域尽管在创作精神上类似,但是各自的目标和方法极为不同。它们之间的互换,重点并不在混合并产生某种令人不舒服且不自然的形式,如科学艺术或艺术科学,而是通过科学知识和科学对未来特有的想法,来重新激发对艺术的诠释。诠释是科学和艺术之间产生融通解释的逻辑渠道。

[1]1979—1980年度人文学科委员会的报告,出版成书为Richard W. Lyman et al.,The Humanities in American Life(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2]George Steiner的话引自他在Kenyon College毕业典礼的讲词,见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1 June 1996, p. B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