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观点
社会科学当中,经济学在形式和自信上最类似自然科学,也最适合当作桥梁,来跨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的间隔。这个学科配备了数学模型,每年都受到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加冕,商业界和政府机关也赋予它强大的权力,使它的确合乎“社会科学皇后”的尊号。但是,它和“真实”科学之间的相似性经常只是表面的,并且是以极高的学识代价收买过来的。
透过历史背景,可以最清楚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潜力和代价。尼汉斯(Jürg Niehans)在其权威著作《经济学理论史》(A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一书中,确认了主流经济的三个进化阶段。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古典时期,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和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等人所设想的经济,是一个收入循环的封闭系统。经济系统在供需刺激的推动下,控制了世界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变成有利的结果。利伯维尔场经济学的中心主张,是在这个时期由亚当·斯密引入的。根据他的“看不见的手”的观念,当生产个体和消费个体能够自由追求自我的最佳利益时,经济状况就会向前推动,因而为整个社会带来最高的利益。
“边际主义时代”(Marginalist Era)从1830年开始,大约在40年之后达到高峰。在这个时代,经济学转为注意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性质。在想象中,经济内部的活动可以划分成代理者所做的每一项决定,而代理者包括个人、公司和政府。在数学模型的协助下,我们可以检视代理者的活动;利用抽象、类似物理理论的架构,分析人员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估计并预测生产和消费变化所造成的效应;利用微分方法,可以计算生产和消费极细微的“边际”变化所造成的经济变动。随着货源短缺情形和需求量的上升或下降,每一单位的新产品,例如金、油或住宅,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或下跌。整体而言,这些变化会通过复杂的交易网络,使经济走向或远离供需平衡的状态。(www.daowen.com)
边际主义建立起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的基础,而微观经济学的要义,则是利用精确的度量来表示经济变动。这些度量包括:“边际成本”,为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时,成本总额的增加量;“边际产量”,为额外一单位原料所带来的总生产量的增长量;“边际收益”,为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时,总收入的增长量;“边际效用”,为消费额外一单位产品时所添增的满足感。边际经济学模型就像自然科学模型一样,容许其中的变量以单独或组合的形式发生改变,而其他变量则保持不变。如果很有技巧地玩弄这些变量,这类经济学模型可以呈现清晰的图像。然后古典时期的宏观分析进一步和边际主义时代的微观分析相结合,多是受到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在1890年撰写的《经济学原理》(Prirciples of Economics)的重大影响。依照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857—1929)在1900年发明的用词,这个结合的产物就是“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我们今日正处在这个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但同时存在的“模型建造时代”(era of Model Building),则把它带入完成的阶段。从1930年代开始,理论学家添加了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博弈论(game theory)和其他有力的数学与统计技巧,希望更精密地模拟经济世界。他们因为要求准确度,所以不停地重返有关平衡与失衡的主题,并尽可能忠实而明确地说明供需、工厂与消费者的动机、竞争条件、市场的变动和失败,以及劳力和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