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渗透力
文化渗透力,原意是传播自身文化的能力,强调的是吸引他人欣赏自身文化的能力,而现在更多地强调一种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它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比如,我们一提到法国就能想起香水、浪漫、大餐、时装、埃菲尔铁塔,想到雨果、巴尔扎克、梵高、笛卡儿、《百科全书》这些东西,这就是文化渗透力作用的结果。[44]文化的传播渗透一般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进行,这种渗透多是靠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的活力,所以短时间内难以察觉。(www.daowen.com)
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试图通过文化的渗透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达到其军事的、政治的或经济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目的。美国的文化“渗透”世人有目共睹,这个国家出现至今短短的200多年,其文化来源还要归于早期欧洲移民的带入。它的文化的蓬勃发展只历时100多年。而“二战”以后,美国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的地位冉冉升起。好莱坞、GRE/TOEFL、哈佛、科斯、纳斯达克、麦当劳、可口可乐、治理结构、CEO、MBA,这些眼花缭乱的具有美国象征意义的符号,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美国文化已占据了全球文化输出的高地,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全世界的霸权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充分扩张(美国领导着全球经济浪潮),而且更有其文化自身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好莱坞的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更是侵占了营业额的大头。在每年美国商品的出口项目当中,文化产业视听产品的出口额(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总是名列前茅,它同时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就拿纽约市来说,唯一能与华尔街的经济效益抗衡的恐怕只有文化产业了,每年就有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市场中流通。由此可见,在美国文化产业所需的成本中,无论是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还是技术信息抑或人力资源,都在全世界独居榜首。随之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美国化”,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影响着世界的人们,有些经济界和企业界对美国的理论、“模式”和方法也是亦步亦趋、趋之若鹜。美国通过“文化渗透”,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遍全球,为美国带来非常丰厚的高额利润,达到了使用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政治目的,可谓“一箭双雕”。[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