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调控力:度与规范

文化调控力:度与规范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有排他性特点,对于其他文化的宽容一般都有一个“度”,那就是以不危及自身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而在一定的宽容度内,文化自身都有自动的调控能力,如吸纳不同的文化为自身文化发展和创造服务等。然而,一旦超越了一定的“度”,那么,文化的调控就有可能由国家权力或政治介入,给予强行的规范。

文化调控力:度与规范

(三)调控

文化的调控力指文化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以便使其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它不仅包括对社会成员的约束、批评、监督和制裁等手段,还包括帮助、支持、指导、教育等积极的影响过程。调控是一种主动的掌握,一种人类的自为行为方式,一种人类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的理性提升和锤炼。因此,它既是一种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人类生存的内在机制的需要。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自然会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某一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共同趋向认同某种价值观审美观等,以保证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同时,由于社会是在矛盾斗争和对立统一中发展的,社会也必须使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们,不同要求的群体,不同利益愿望的对立阶层组合起来,以缓和或根本解决各种矛盾冲突,使社会关系得到调节,以求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一,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如通过祈祷、祭祀、禁忌、咒语等来达到改变或支配自然,使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灾去祸、吉祥如意、百事随顺等。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而不是巫术等仪式来调控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使我们的文化有意地建立起与自然亲善的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调控人与族群的关系。文化也是一种族群间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其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与自己的族群处于最佳状态,获得最大也是最自由的生存空间。因此,人们通过文化来规约族群与个人的关系,如通过信仰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造成族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成人礼习俗强化人与族群之间不可逃避的责任感,通过村规民约等培育起人与族群之间应该具有的道德感等,都是文化对人与族群进行调控的最直观的表现。文化对每一个族群成员与族群关系的调控,不仅使族群社会处于和谐并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使族群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www.daowen.com)

第三,调控每个个体的人自身。文化的调控力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经常处于平衡和张弛有致的生活状态中,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文化认同的轻松感。这种调控,常常通过文化中的娱乐、个人创造来宣泄、补偿因过于强调群体性而失去的平衡,从而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得到维系和协调,文化的这种调控功能,从根本上缓冲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由于强调集体性或群体利益而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第四,调控本族与其他族群文化的关系。文化有排他性特点,对于其他文化的宽容一般都有一个“度”,那就是以不危及自身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而在一定的宽容度内,文化自身都有自动的调控能力,如吸纳不同的文化为自身文化发展和创造服务等。然而,一旦超越了一定的“度”,那么,文化的调控就有可能由国家权力或政治介入,给予强行的规范。现代国家的舆论、国家的法律,乃至国际法便是这种强力调控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由于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调控本族与其他族群文化的功能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调控功能如果朝着不良方向发展,就可能造成族群间的文化冲突,如家族、村落之间因山林、地界划分,土地所有权,旱天争水等造成的械斗,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出现的战争,就是这种不良调控所形成的。[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