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我国职业规范的关键

职业道德教育:我国职业规范的关键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职业都有其相应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所有这些职业道德也有其彼此相通的或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们把这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面,地位十分重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因此,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职业道德教育:我国职业规范的关键

第七章 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职业都有其相应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所有这些职业道德也有其彼此相通的或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们把这种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面,地位十分重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一节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社会大力提倡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是国家对人们职业行为的共同要求,是每个从业者应当遵守的共同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一、什么是爱岗敬业

所谓的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都是从业人员在社会分工中所获得的、扮演的一个公共角色。在现阶段,就业不仅意味着以此获得生活来源,掌握了一个谋生手段,而且还意味着有了一个社会承认的正式身份,能够履行社会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求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

对一种职业是否热爱,有一个个人对职业的兴趣问题。有兴趣就容易产生爱的感情,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爱。但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因此,当社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人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时,不论你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你都要从整个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兴趣,热爱这一工作,这是基本觉悟的一种表现。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人们比较喜欢的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较为轻松的工作,做到爱岗相对比较容易。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艰苦,繁重劳累或是工作地点偏僻、工作单调、技术性低、重复性大,甚至还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做到爱岗就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热爱这些岗位并在这些岗位上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目前,敬业包括两层含义:一为谋生敬业。许多人是抱着强烈的挣钱养家、发财致富的目的对待职业的。这种敬业道德因素较少,个人利益色彩较浓。二为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敬业。这是高—层次的敬业。这种内在的精神,才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为什么要爱岗敬业

爱岗与敬业的精神是相通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没有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就不可能做到忠于职守。敬业就是爱岗的升华,表现为诚挚、专心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的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条件之一。职业态度决定职业表现,只有一个真正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将本职工作视为人生的、神圣的事业追求,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将自身的毕生精力和智慧用于职业发展,才能履行每个岗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仅仅是把本职工作当作谋生的工具,那么他势必就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可能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呢?因此,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推动的,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项发明都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代价,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牛顿75岁还在解决数学难题;李时珍经过二十多年才完成《本草纲目》;陈景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民族,都需要从业者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心,形成高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品质,使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敬业的人越多,敬业精神越强,这个社会发展就越快。

2.爱岗敬业是职业准备的重要内容

在校学生都希望把自己造就成为优秀的人才,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种职业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求知欲望,强化职业责任感,从而以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校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一方面要确立宏大的人生志愿,树立高尚的职业动机,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作为自己的人生志愿,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道路。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职业情感,充分认识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从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自觉地产生对未来职业工作的兴趣和爱好,为从业后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论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都要从整个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兴趣,热爱自己的工作。

3.爱岗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必要素质

人生活动是多方面的,职业活动是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本职工作来实现的。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是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爱岗,要求从业人员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爱岗的升华,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一丝不苟,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朱镕基在就任国务院总理时,曾立下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充分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对事业成功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爱岗敬业可以提升人们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为实现远大职业理想而献身于具体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敬业精神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思想基础,一个具备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往往会为了职业目标,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心奉献。因而他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事业发展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提升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第二,爱岗敬业可以提升工作水平。一个爱岗敬业的人,为了把每一件事做好,就会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不甘平庸,敢于开拓,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完美,使事业更加成功。第三,爱岗敬业可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往往把事业的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事事以工作为重,为了工作的圆满完成,能摒弃狭隘的功利私念,能着眼于长远的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偏颇之见;为了事业的成功,甘愿冒风险而勇挑重担、忍辱负重而奋斗不止。

三、从业人员如何做到爱岗敬业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行业、岗位的存在,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岗位。刘少奇同志在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时曾说过: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我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周恩来同志也明确讲过:我是总理,又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分工、对于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并不取决于他的职业,任何职业岗位上的人,只要是一心为人民服务,他就会得到社会与人民的承认和尊敬。因此,广大职业工作者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劳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热爱本职,扎实工作

热爱本职,扎实工作是爱岗敬业的前提。热爱本职是一种职业情感。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好恶态度和内心感受。

一个从业人员如果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没有职业成就感,那么工作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包袱,一种外在强制,他的职业活动就将是被动的、消极的、斤斤计较的。反之,如果一个从业人员热爱、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就会自觉地去钻研业务,并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就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如全国劳模李素丽,她是北京公交总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从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曾这样说:“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感到充实。”从她的工作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敬业的崇高美德。李素丽有句朴实的话语:“每一条公共汽车的路线都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没有终点”。她的亲身实践说明一个道理:任何工作学无止境,只要爱岗敬业,再平凡的工作也能作出巨大的贡献。

3.要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

当国家和社会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把国家和社会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兴趣。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如鲁迅原本学医,为拯救国民的灵魂,弃医从文;孙中山原本学医,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弃医从事革命事业;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三易所学,三次都是以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爱好的选择。

4.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个人爱好、志向自由地选择职业。但是你一旦选择了某项工作,就要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觉性尽职尽责地完成这项工作。要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范围与工作内容,知道应做哪些工作及怎样做,了解本岗位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具有岗位意识和整体观念。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是对工作极不认真,极不负责的表现,它不仅影响了本单位的正常活动,而且还会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失,严重的还会构成玩忽职守罪、渎职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从而受到法律制裁。

5.精通业务、开拓创新

精通业务、开拓创新,这是爱岗敬业的根本,也是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要求。各种职业岗位的具体业务都是从业者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手段,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本职业集体及个人的利益。虽然业务本身并不是道德,精通业务也不等于道德高尚。但毫无疑问,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道德价值。一个从业人员如果业务平平或业务水平低下,光凭热情和爱心,是达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的。比如,一个医生如果业务不精,他给病人作诊断就有困难,如果不能正确诊断病因,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为人治病,谈得上替病人解除痛苦。还有,当法官的如果业务不精,就很难正确断案,就会造成冤、假、错案,这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公正、公平。这显然需要从业人员精通自己所在岗位的业务。要精通业务,作为从业人员就必须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认真总结经验,对自己的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换言之,精通业务就是要在业务技能娴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规律,以达到对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运用自如。

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精通业务有助于创新,精通业务也是为了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由社会主义各项职业活动的目的所决定的勤业、精业。社会主义的各项职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种需要内容是丰富的、变化发展的。对此,仅仅满足于精通现有的业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岗位上推陈出新,不断拓展业务内涵,提高业务活动的品位。换言之,从业人员要在精通业务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形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变革现有的工作方法、管理方法、工艺规则、操作要领,破除思维定式,想别人未曾想到的事,做别人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不怕担风险、受挫折。可以断言,在当代社会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才能展现职业活动的时代风采。

6.要正确处理所从事职业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正确的观点是热爱本职与人才流动相统一,忠于职守与物质待遇追求相统一,人尽其才与物尽其用相统一。不能以追求高收入为目标,任意“跳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为取得高收入而频繁“跳槽”,这样就很难做到爱岗敬业。

7.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是广大从业人员在利益、信念、目标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高度自觉的新型纪律。它能保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它还能调整从业人员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这是爱岗敬业的保障。

爱岗敬业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一个公民做到热爱岗位、敬重职业,也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起来。

第二节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良的职业作风。诚实守信是职业活动中调节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又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亟待调整的积极回应。

一、什么是诚实守信

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美国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最发达、最自由化的国家。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每年的5月2日人们都要过“诚实节”。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年仅8岁的孩子。埃默纽·旦南5岁那年,双亲相继死去,他被酒店老板诺顿收养。诺顿很贪财。就在埃默纽·旦南8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沉重的响声惊醒。他急忙跑下楼去,只见诺顿和他老婆正在谋杀一个寄宿的小商贩。埃默纽被吓坏了,赶快返回楼上。第二天一大早,诺顿就来到埃默纽的房间,教他要在警察面前说谎,说是小商贩喝醉酒,乱打人,还打了诺顿。诺顿忍无可忍,进行自卫,拿起凳子抵挡,不料失手,砸在小贩头上,小贩就死了。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诺顿夫妇就把他双手吊在房梁上抽打,逼迫他说谎。这样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还是不肯说谎,结果他被活活打死了。诺顿夫妇在法院审讯中,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诚实、不说谎的孩子,为他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并把他因不说谎而被打死的日子,定为“诚实节”,以表彰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并教育后人。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是真实不欺,“守信”也是真实不欺。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孔子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选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诚”和“信”是不自欺,是内心和外部行为合一的道德修养境界。

二、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起码要求。

在中国古代,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如曾子以信教子。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商鞅立木树信。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国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立即赏他五十金。后来果然有人搬动了木头,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如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则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一笑,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烽火燃起时,却已无人来救。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诚实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讲信誉、守信用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一个从业人员做事,他既代表个人,又代表一个单位,或企业、或政府。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说话不算数,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再没有号召力。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一般的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如1996年5月的一天,济南工商银行大观园储蓄所赵安同志接待一对前来存款的夫妻。他们是做水果生意的,钱装在一只编织袋中,钱又散、又乱、又破旧。他们在存款凭条上填写的数目是7.4万。赵安同志细心地数了两遍,都是8.4万,赵安说他们数错了,他们不信,又数了一遍,果真是8.4万。这对夫妻对赵安同志诚实不欺的高尚品德十分感激。事情传出去以后,引来许多前来存款的生意人。另一例是原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同志在“复关”(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问题上,面对美国一再设置的障碍,警告说:虽然8年来,我们作了很多承诺,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故意设置障碍,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那我们所作的一切承诺均无效。但是在国内,一有机会,吴仪就大声疾呼,保护知识产权,不能随意模仿,拿来就用,不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她主张一旦作出承诺,就要言而有信。她动情地说:“如果我们不遵守知识产权法规,不守信用,谁都不愿意向我们转让技术,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中低档层次上。”

2.诚实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诚实守信表现在职业道德行为中的首要一点就是诚实劳动。诚实劳动是从业人员获得报酬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每一个从业人员,只要为社会多工作、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进行了卓越有成效的劳动付出,社会所给予的收入回报也就多,这就是“多劳多得”。倘若付出的劳动少,工作出力少,那么社会所给予的收入回报也就少,这就是“少劳少得”。如果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没有有益的劳动付出,只想做“官”,不做事,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那么社会就无法给他收入回报,这就是“不劳不得”。提倡诚实劳动这一职业道德,是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相一致的。诚实劳动还体现在商品交易、金融贸易、产品服务等经济活动中。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职业道德要求严格履行经济合同,不做假账,不偷税漏税,不偷工减料,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条件,但这财富必须是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而绝不能发不义之财。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否则,就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职业道德行为中,不仅要诚实劳动,还要讲信用,讲信誉,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无欺。讲信誉,重信用,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个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品质。

讲求信誉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信誉,既有个人信誉(如从业人员在具体劳动中的诚实行为),也有集体的信誉(如依靠高素质队伍在本行业、本部门所逐渐形成的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国家信誉(如政府公务人员所代表的公共需要、公共权力就是在树立国家信誉)。一个从业人员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既是维护个人的信誉,也是维护集体的信誉,更是维护国家的信誉。所以,信誉是各行业立足之根本,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信誉是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生命,谁的信誉高,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单位,如不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是一味地追求利润,那么用不了多久,信誉就会扫地,企业就会破产。讲求信誉要做到秉公办事,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职工作的条例、纪律,坚持原则,不以权谋私。讲求信誉,要求每个职业劳动者都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信守诺言,对工作精益求精,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与那些弄虚作假,坑害他人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三、从业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树立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道德观念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毋庸讳言,诚信面临着一种危机。当前,一些人为私利,丢掉了传统的诚实的美德,说假话,造假货,做假账,恶意逃避债务。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信用经济。信用是实行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不讲信用,交换就不能进行,社会劳动分工就会遭到破坏,社会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不仅商品交换,而且劳动关系、合同关系、协作关系、知识产权等都要守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做到诚实守信,就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要按市场规则办事,反对不正当竞争;就要树立诚信光荣,虚假可耻的观念,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重承诺、讲信誉。

2.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高、服务质量高,企业的信誉就高,其产品让消费者信得过,企业也就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商业界一直以质量过硬享誉海内外的新飞公司,其产品质量佳话传天下。“消费者永远喜欢买新飞冰箱、冰柜,因为它开箱合格率高,质量好;营业员喜欢卖‘新飞’,因为其返修率低,麻烦少。”新飞带头人刘炳银曾带领职工亲手砸烂自己生产的1 400台不合格的产品,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使其开箱合格率达99.99%,在中国家电业创造了奇迹。过硬的质量使其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且已出口30万台冰箱(柜),形成多元市场格局。2005年前9个月销售了230万台冰箱(柜),预计全年将扩充到300万~400万台。相反,产品质量低下,会使消费者感到受到了欺骗,企业也就没有信誉可言。因此说,要做到诚实守信,必须做到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3.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从业者应严格按照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序去做,做到诚实劳动、文明生产。经济利益会使意志薄弱者忘记自己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坑害消费者。他们为了暂时的利益,使用非法手段,买空卖空,倒买倒卖,牟取暴利。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能维护消费者利益,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4.提高技能创造名牌产品

名牌产品本身就意味着诚实守信,但创造名牌并非易事,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生产力诸要素不断智能化的规律越来越被强化。竞争迫使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投资发展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重金网罗各种高级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开发新产品,创造名优名牌商品。即使是普通劳动者,也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生产(服务)技术和先进的专业技能,才能生产、创造出令人信服的精品、名牌。只有不断提高技能,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慎待诺言,不出尔反尔。许诺是件郑重的事,只要你的许诺不是在被迫或强制的情况下作出的,你的许诺就是你自主的行为,你就应当努力履行,并为你的许诺承担责任。任何行业和职业工作者都不应该不顾实际情况轻易许诺,那些把许诺当作应酬,而并不准备实际兑现的做法,是不珍惜自己的职业信誉,也不尊重服务对象的表现。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简称承诺制,是指要求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各单位把自己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度、服务时限、赔偿标准、投诉程序等公开向服务对象作出承诺,并公布监督制约措施的一项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是对传统道德中讲求“信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它所强调的“诚”和“信”是在强调个人修养的基础上,树立企业、行业的形象。是以个体为基础的集体的道德行为,即强调的是一种职业道德要求,是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各部门、各单位取信于民,树立行业信誉的新举措。

6.实事求是,不讲假话

这要求从业人员平时对领导、同事、顾客、国家不讲假话,不讲空话。对工作中的成绩不多讲一分,对工作中的失误也不少讲一分。对产品质量宣传要合乎实际,产品广告不能随意吹嘘,广告力求做到诚、真、实。只有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天津劝业场在实行承诺制中,公开服务标准,把公司对员工仪表仪态、服务态度、接待语言、商品退换、便民措施详尽地刊登在报纸、宣传材料上,以便顾客实行监督;公开监督电话,有投诉电话随拨随接听,快捷、热情、公正地办理顾客投诉和解决疑难,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7.旗帜鲜明地反对欺诈行为

从业人员要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欺诈行为。这种欺诈行为,一方面,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全体消费者的利益,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直接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失去信誉,从而也就失去了长远发展的根本。《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基础上,又必须坚决同各种违反职业道德和各种欺诈行为的现象作斗争。

总之,诚实守信作为职业劳动者的道德规范,一方面为职业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提供了赖以前进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为职业劳动者的职业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节 办事公道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处理各种职业关系,从事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损公肥私,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做公正的人,办公道的事,历来是从业人员追求的重要道德目标。

一、什么是办事公道

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人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对谁都是按同一标准办事。

公正是几千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人是有尊严的,人们都希望自己与别人一样受到同等对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古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因此人们一直歌颂那些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清官明主。如宋朝的包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古人云:“治世之道为平、畅、正、节。天下为公,众生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物尽其力,货畅其流,人畅其思,不滞不塞;上有正型,下有正风,是非分明,世有正则;张弛疾徐,轻重宽平,皆有节度。”不平行则不平衡,不衡则人心不平,人心不平便失去社会安定;不通畅便存在蒙蔽、隔膜、压抑;不公正便失去原则,失去是非,失去信任;没有节度,便失去控制,泛滥成灾。从这里可以看到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二、为什么要办事公道

1.办事公道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品质

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网,每一个人既是关系中人,又是关系的缔结者。每个社会成员在心理上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客观公平地对待,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证社会关系的正常和协调运行。不公平对待他人不仅会给对方造成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伤害甚至是灾难,同时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其他社会成员会从中学习和模仿,扩张不公平对待他人的范围;另一方面受害人也会将这种不公平传导给他人,在他有机会时,也会不公平地对待他人。由此会扭曲社会关系,后患无穷。(www.daowen.com)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过:“如果没有了正义和公道,人生在世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办事公道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对待“己”与“他”、“公”与“私”,做到客观公平地对待他人,心无私念,克己奉公。这一点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幼儿稚子不可企求,因为它依赖于人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加、道德品质的提高和自制力的增强,也就是说办事公道是每个社会成员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任何人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财产、才学、地位、信仰及身体状况如何,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获得公平对待的权利,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受到公平、公正对待的人文伦理和法律基础。

综上所述,办事公道、公平公正关系到社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人格尊严,关系到每个人的权利和地位,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故是每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品质。

2.办事公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办事公道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从业人员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从领导者来说,谁办事公道,谁的威信就高,谁的号召力就大。哪个部门的领导办事公道,哪个部门的团结就比较好,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就比较高。从从业者来说,办事公道是促进彼此信任,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保证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使企业得以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决定于其产品质量,而且越来越受企业“人格”的影响。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注重企业“人格”的培养和“商誉”等众多“软件”的提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改善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做到办事公道、讲求信誉,树立起自己持久的良好形象,从而与消费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企业文化”或企业“人格”的重要内容,是“做生意”的真谛与高招。例如,当我们在购买海尔电器时,我们不只是在购买它的产品,也是在享受它的服务,感受它的品格,体味那种做“上帝”的滋味。同样,当我们迈进麦当劳快餐店时,我们也不单单是在享受一顿美式快餐,同时也是感受它的服务、品味着它的文化并领略它独特的风格。

3.办事公道是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

毋庸讳言,各行各业都存在形形色色的行业不正之风,严重侵害着职业的功能,损害着职业的形象。要有效地纠正和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廉洁奉公、办事公道是重要的武器。如果每个职业劳动者都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到廉洁奉公、办事公道,那么以权谋私的行业不正之风就会失去存在的市场,就会受到坚决地抵制和有效地纠正,就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就会净化整个社会风气,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每个职业劳动者应该在职业工作中确立姓“廉”不姓“贪”、姓“公”不姓“私”的观念,努力做到按原则办事、办事公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和反对不正之风。

三、从业人员如何做到办事公道

1.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办事公道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是人处理问题的一贯的、稳定的特征。要想做到办事公道,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热爱真理、追求正义的正直的品格。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坚持真理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办事情、处理问题合情合理、合乎正义。不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办事很难合乎公道。而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正直的品质,是靠日常的品行锻炼培养出来的,不是办事时想公道就能做到公道的。

坚持真理,弘扬正气表现了做人的一种独立的人格精神。在中华传统道德精神中,十分强调这种独立的人格和节操。这种精神培植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性格和凛然正气,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东汉任延为官不阿上,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不畏权贵的事迹,都表现出他们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不拿真理做交易,不趋炎附势的独立品格。

2.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每个从业者面对的考验和诱惑更多。在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泛滥的环境下,不同的职业工作者,尤其是拥有一定职权的人,势必处在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恩与怨、名与利、权与钱、权与色等各种矛盾之中,因而就要经历权力、金钱、名利、女色等各种考验。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就要做到不为权力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贪欲所累,不为私情所牵,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俗话说:“利令智昏。”私利能使人丧失原则,丧失立场,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拜倒在金钱的脚下而身败名裂。廉洁奉公,在职业劳动者看来,是“慎独”、“修身”、自我约束、洁身自好、清白无瑕的道德风范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掩隐之处能看出人的品质,微小之事,能显出人格的伟大。

廉洁奉公,要求职业劳动者,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侵犯公共财物,不损害公共利益,不贪图便宜,不假公济私。要做到公私分明,办事公道,特别与财、物管理及使用有着密切联系的职业劳动者,在经济利益圈中出出进进,更要自觉抵制腥风臭气的侵蚀,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廉洁奉公,要求职业劳动者,说话办事一定要出于公心,不以个人好恶处事论事。古代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荐贤举才、为公去私的佳话。为国家、为社稷举荐贤才,为事业、为人民操持公务,就应该有祁黄羊这种不计私仇,不为私利的奉公精神。在国家、人民利益面前,为维护正义,敢于牺牲个人,敢于抛开亲属间私情,大义灭亲。山西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这样说:“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情不能不管。”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他在短短五年时间里,组织查处了数万起群众上访事件,被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拿人的钱替人办事,那是无法做到办事公道的。因此,只有不谋私利,才能光明正大,廉洁无私,才能主持正义、公道。

3.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从业人员都无一例外地按照国家法纪法规和职业纪律、规章行使职业权利,履行职业义务。简而言之,就是遵循国家法律,严守职业纪律。

国家的一切法律、规章、条例都是体现人民意志,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各种各样的纪律,都是在国家各种法律范围内,由社会政治团体或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体现一定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秩序的要求和群众利益的规章制度。从业人员只有在法律和纪律要求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才能保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有条不紊,保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协调一致,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各种秩序就要混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遭受损失。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是一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它是衡量职业劳动者思想道德水平的尺度。职业劳动者要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在职业活动中要严格依法办事、按纪处事,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职业规范意识,不能置法律、纪律不顾而为所欲为。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就是要坚决反对在职业生活中出现的渎职行为。有的从业人员私欲膨胀,贪污受贿,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有的搞行业不正之风,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故意刁难服务对象;有的玩忽职守,视工作为儿戏,严重损害社会、他人利益;有的不守法规,不讲质量,粗制滥造,少干多捞,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有的慷国家和集体之慨而中饱私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知法犯法,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大搞权钱交易,人情交易。所有这些令人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都是与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职业劳动者应率先垂范,首当其冲,带头做到遵纪守法,勇敢地同各种腐朽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来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

4.平等待人,不畏权势

平等待人,是一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它是衡量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如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能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一般是公开的、明确的、具体的,社会公众可以据此监督、评判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因此,职业规章又可看做联系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纽带。从业人员必须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论职位高低,关系亲疏,一律平等相待,热情服务;一律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杜绝办事不公,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这既是职业纪律要求,也是对服务对象最起码的尊重。

要办事公道,就必然会有压力,会碰上各种干扰,特别会碰上那些不讲原则、不奉公守法的有权有势者的干扰。遇到压力和干扰时可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为使自己免受压力,向有权有势者屈服;一种是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权势,坚持办事公道。很显然要办事公道,就必须坚持后者。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包公怒铡陈世美。包公要治陈世美的罪,陈世美倚仗权势,不相信,也不害怕包公真的敢杀他。他搬出皇姑、皇后来威胁包公。包公当然知道皇后的厉害,她会置自己于死地。然而包公抱定了即使被治死罪,也要维护正义、公道的决心,还是下令铡了陈世美。这虽然是一个历史故事,但却体现了一种不畏权贵、维护公道的崇高精神。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他曾担任苏区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1932年5月,一封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的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与地痞流氓勾结欺压群众,还调戏、强奸妇女。何叔衡阅后十分震惊:共产党人竟有这种“组织部长”!他决定到黄柏村调查。通过深入调查,证实陈景魁在村里强奸了寡妇李秀梅的儿媳妇,还派了一伙打手打断了去区里告状的李秀梅儿子的手臂和腿骨。他在村里还强奸了另外三名妇女。同时查明他还拉拢、结交一伙赌徒和打手,夜晚打牌、酗酒,白天向百姓强行摊派款物,对不服者施行打击报复。针对这种情况,何叔衡以最高法庭主席名义,断然签发了对陈景魁逮捕令。然而,陈犯的“哥儿们”铤而走险,将一封装有子弹头的信塞进工农检察部的门缝里,对何叔衡进行威胁。此时,有人劝何叔衡说:“陈景魁勾结社会黑势力,穷凶极恶,你千万要小心。”何叔衡笑道:“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何叔衡决意要将陈景魁法办。可是有人传出消息:“中央某领导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仍不为所动,他坚定地说:“身为执法干部,没有胆气和硬劲难于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何以生存?革命如何发展?”何叔衡执法如山,排除干扰,将陈景魁公审后执行了枪决,其他恶棍也受到了严惩。李秀梅一家感谢何叔衡为民申冤,特地酿了一壶香米酒送去。何叔衡谢绝了,他说:“我本是专门与那种向群众索要财物的坏人作斗争的,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的东西呢!”群众闻之大受感动,“何青天”的美名便在苏区传开了。

5.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真正做到办事公道,一方面与品德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认识能力有关。如果一个人认识能力很差,就会不清楚分辨是非的标准,分不清原则与非原则,就很难做到办事公道。所以,要做到办事公道,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才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辨善恶美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公道办事。

总之,办事公道是一种人格修养,要想做到办事公道,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热爱真理,追求正直的品格,注意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处处以国家、人民利益、社会主义事业的利益为最高原则,指导我们的行动,真正做到维护公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第四节 服务群众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以往私有制社会职业道德的根本分水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服务群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一、什么是服务群众

所谓服务群众就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服务群众指出了我们的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我们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指出了我们应当依靠人民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乐群众所乐。

1.服务群众是对各级领导及各级领导机关、各级公务员的一种要求

邓小平曾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他说:“领导就是服务。”其核心就是要求领导者必须时时刻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才智。马克思曾说过,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要防止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我们的领导干部、各级公务员一定要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真心诚意服务于群众,绝不能践踏人民的利益,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服务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具体表现,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以往私有制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区别。

2.服务群众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从业人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既是为别人服务的主体,又是被别人服务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他人的职业服务,同时又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义务。因此,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对领导及公务员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二、为什么要服务群众

1.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区别的标志。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剥削阶级道德,总是表现为为统治阶级服务,为剥削阶级服务。只有社会主义道德才倡导服务群众,才真正实践服务群众。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把道德建立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是剥削阶级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强调人民的最大、最广、最远的利益,强调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人民利益基础上使之统一起来,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这个道德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就是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无不与为人民服务紧密相连。对职业岗位的热爱,对群众的真诚关心,都是出自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最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服务群众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一致。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从政治制度看,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因而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相服务的关系。服务群众的道德要求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3.服务群众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本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无产阶级建立的,因而无产阶级就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它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所以,正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本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必然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4.服务群众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民生活上富裕、精神上充实。因此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从实际出发培养人们重视职业道德、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服务群众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证和巨大精神动力。市场经济本身有它无法克服的弱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靠法制,也需要有社会伦理作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坚持服务群众的价值导向,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强制作用下培养起人们服务群众的观念,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从业人员如何做到服务群众

1.要树立服务群众观念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思想觉悟参差不齐,每个从业人员从事劳动的目的,多半是为谋生,为他人服务的观念较淡漠。要做到服务群众,必须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从业观念,甘当群众的服务员。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营业员马桂宁曾说:“我信奉的两句话是:坚定不移地为顾客服务,愿为顾客服务终生。”有人曾问他:“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回答:“是让每一位顾客满意。”正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能做到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2.要做到真心待群众

仅仅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还不够,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即每个从业人员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群众,想到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并落实到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例如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他是江苏省高邮人,1963 年7月从扬州医专毕业后,投身于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8年来,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以解除边疆人民的病痛、造福边疆人民为己任,先后为病人献血三十多次,累计献血达七千多毫升;他从他的腿部割下十三块皮肤移植到烧伤儿童身上;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深入实地,跋山涉水到三十多个自然村、五十多个牧业点巡回医疗;他经常送钱送物,解决了许多病人的燃眉之急;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加强医院的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他放弃调回内地和到州医院工作的机会,常年坚持工作在高原、工作在基层;他视病人为亲人,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吴登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人生价值在服务中得到实现。

3.要尊重群众,做每件事都要方便群众

只有尊重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每个从业人员做每件事情都与群众有关。因此任何职业都要便民而不扰民。要真正为群众谋利益,决不应损害群众的利益。关于这方面,我们要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好八连有铁的纪律,情愿自己吃苦受累而不扰民。

4.要做到文明服务群众

文明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在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职业义务时对他人、对社会表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坚持正义,从善如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主动周到。文明服务,首先要求职业劳动者在履行职责时,时刻不忘记以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为重,注意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其次,文明服务还要求职业劳动者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作风,直接教育服务对象,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激励,在品德上受到熏陶,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在行为上受到鼓舞。

5.要勇于向人民负责

市场经济是一种责任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它要求人们树立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这种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更多地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是对人民应负的责任。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开发并满足人们需要为着眼点,因而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利益关系上,形成了一种“利人者也利己,损人者必自损”的经济理念。市场经济主体的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统一的,对自我负责与对社会负责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利益相关度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责任感往往要强于社会利益的道德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从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利益,勇于向社会负责,向人民负责。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就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服务群众是广大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基本规范,应严格遵守,只有这样,从业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忠诚于人民,做人民的公仆。

第五节 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他们专注于某种事业时,关注的是这一事业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意义。

一、什么是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服务中去,这是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原则的最高体现,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所谓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宝贵的生命。奉献社会不仅有明确的信念,而且有崇高的行动。博士后、河南省夏邑县原科技副县长刘佑全,于1982年在国外学成之后,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又放弃了上海的优厚待遇,选中了豫西山区的一家化工企业,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享誉海内外的丰硕成果。2000年3月担任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后,又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对待工作,以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生前,他在生活和待遇方面,对自己近于“苛刻”,自降工资,自降职称,严格要求家人。“我做人有个原则,不沾公家一分钱的光。”“夏邑人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病危时他还嘱咐家属:“今后家中的困难,千万不要给组织找麻烦。”刘佑全这些发自肺腑的言语,表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奉献社会的精神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精神。当一个人专注于某种事业时,他关注的是这一事业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意义。他为此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伟大的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为什么要奉献社会

1.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其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奉献社会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是一种基于对事业对工作全身心投入的表现。它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集中体现了我党的性质与宗旨。搞好市场经济需要人们对事业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精神就成为搞好经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的目标是一致的。

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具有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因素。市场经济固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规则,但不能脱离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道德与道德调节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的道德调节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道德调节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将市场主体(企业、个人)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限制在遵守市场规则、尊重人伦常规的范围内,还表现在处理利益关系时追求高尚的道德。无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不能将某些市场观念不适当地扩充到思想道德领域中,不能以完全的功利追求取代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

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统一的。市场经济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实质是优胜劣汰,而其判定的标准是经济效益。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使企业和个人改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实力,从而赢得顾客。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统一的。

总而言之,奉献社会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统一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且无私奉献精神是可以与市场经济共存的,它是从精神动力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私奉献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是被赋予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发扬奉献社会精神对于纠正社会不良倾向有积极的作用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抑制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蔓延。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能够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但同时又能够刺激个人欲望不断膨胀,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的极端利己主义,或是加速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的享乐主义的蔓延,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可以抑制某些人私欲的膨胀,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将有利于市场经济长期均衡地发展。

3.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弥补市场经济的某些不足之处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那些可以市场化的营利性事业,在资源配置上占有较大的优势。而那些难以进入市场却是社会所必需的公益性事业,诸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都无法依靠市场本身力量得到必要的关注。对此,除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外,也需要一些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益事业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同时又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具备了为此做出奉献的经济实力。因此,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对公益事业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4.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营造互助友爱、安定和谐的社会风气

无私奉献精神,要求在他人危难之际人人伸出救援之手。它可以具体表现为见义勇为、青年志愿活动、希望工程以及扶贫工程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奉献出爱心,在社会上扶危济困,营造出一种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凝聚力,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从业人员如何做到奉献社会

1.树立全局观念

事物的全局,就是事物诸多要素、阶段所构成的整体。相对于全局来讲,各个要素、各个阶段都是局部。全局由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局部形成整体。在事物的发展中,全局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全局。

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是奉献社会的出发点。从人的存在方式上看,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而奉献社会是对社会人的一种道德要求和基本义务。这种道德要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社会性存在,既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又是人之所以为人存在的方式。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联系,是这种社会性的集中体现。维护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就是人人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而每个人都要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就成了一种道德要求,这也是奉献最基本的意义。换句话说,每个人做了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就是一种奉献,这也是社会公德的根本。社会公德的本质是维护公共利益,也就是维护每个人的利益。你为别人做出了奉献,同时你也享受了别人给予你的奉献。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对他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奉献;同时,他们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来自社会、他人的关爱和温暖。

2.具有敬业精神

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敬业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敬业”的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从敬业和奉献的关系来看,两者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敬业是奉献的前提和基础,奉献是敬业的本质要求,离开了敬业,奉献就是空谈,从一定意义上说奉献是通过敬业的途径实现的。一个人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奉献社会、造福社会,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

3.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意味着突破、飞跃和前进。创新的目标是个“新”字,创新的手段是个“创”字。创新之所以成为精神,是因为不但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坚持不懈的行动。没有创新意识,行动因没有动机而不能成为创新行动。空有创新意识,而没有创新行动,创新精神因为得不到落实和实施而成为空话,最后成为幻想。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神速,我们只有发扬创新精神,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奉献社会、奉献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