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秘《清明上河图》之谜

揭秘《清明上河图》之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有着许多不解之谜。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的专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最早的题跋出自金代人之手,并且两宋画院均不见张择端著录。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他一气之下将自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巨制一定是有寓意。

揭秘《清明上河图》之谜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作品之一。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有着许多不解之谜。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谜。一些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认为张择端为南宋人的专家,主要是根据明晚期书画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对《清明上河图》的推测:“南宋时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记载:“《清明上河图》乃南宋人追忆故京繁盛也。”

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的专家,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最早的题跋出自金代人之手,并且两宋画院均不见张择端著录。

然而,更多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考证,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最早的金代张著题跋中注明了张择端的身份为“翰林”,并且进一步指出,张择端游学于京师,本工“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唯一的记载。他的题跋使张择端是北宋人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至今,开封民间还流传着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开封的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到北宋太宗时期,相国寺发展到鼎盛,占地540亩(约合36万平方米),僧院64座,殿阁雄伟,花木葱茏,因此被誉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偌大的相国寺雕梁画栋,需要大量的画师为之服务。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来自山东诸城的青年画师张择端,他说可以把东京汴梁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有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到相国寺降香,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后来便把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东京汴梁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要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汴梁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后大喜过望。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了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6000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他闭门谢客,又绘制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对画根本不感兴趣,便将画退了回来。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他一气之下将自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在沉痛的打击下,不久之后,张择端忧郁而死。(www.daowen.com)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巨制一定是有寓意。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持“清明节”观点的专家学者,有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和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郑振铎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1981年,孔宪易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质疑》的文章。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划分为136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3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史树青指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代统治者“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清明上河图》后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种种解释,众说纷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