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仁宗的生母,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德妃。刘德妃从小就没了父亲,是舅父、舅母把她抚养成人的。长到15岁时,如花似玉的刘德妃曾以花哨的击鼓表演,为表兄的商业招揽顾客。
这件事惊动了太子赵恒,他见她千娇百媚,便把她纳入了王宫。几年之后,赵恒坐了皇位,刘德妃青云直上,先封“美人”,再封“婉仪”,再封“德妃”,一切都如愿以偿。遗憾的只是她膝下没有子嗣。
那是个“母以子贵”的时代,郭皇后正好去世,后宫的皇后之位,正等待它的竞争者。谁要是为皇帝生下一子,就无异于在这场竞争中拔了头筹。尽管刘德妃用尽了心计,同皇帝情款意洽,佳期独占,但就是不能怀孕。她知道,如果杨淑妃、沈才人一旦占先,她的皇后梦就将瞬间破灭。
刘德妃身边有个侍女,姓李。刘德妃看到李侍女那含苞欲放、楚楚动人的样子,一条妙计突然闪现在她的心头——借腹怀胎。
她着意地打扮这个李姓的小宫女,让她引起宋真宗的注意。不久,李侍女果然怀孕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刘德妃也装作怀孕,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对于皇帝来说,这真是双喜临门。
十个月之后,“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李姓宫女生下的是“狸猫”一样的怪胎,刘德妃生下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皇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李氏被当作怪物打入冷宫,最后在寂寞的高墙内死去。
不久,赵祯被立为太子,刘德妃晋升为皇后。就这样,刘德妃使用了移花接木、借腹怀胎之计,登上了皇后宝座。
《宋史》本着“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中国史家传统,平实地记载了李宸妃平凡的一生,为仁宗生母之谜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宸妃姓李,原本是刘德妃的侍儿,她生得花容月貌,却是庄重少言,她的得幸也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情节,等到怀孕后,与其说是喜坏了宋真宗,倒不如说是喜坏了刘德妃。刘德妃当时已被立为皇后,膝下无子,经过宋真宗同意,把李氏生下的宋仁宗赵祯认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掩人耳目,她把婴儿赵祯从他母亲的怀抱里夺走,交给了淑妃抚育。这样,仁宗小时同生母同居一宫,却是母不认子,子不认母,活活地割断了他们间的血肉联系。而李氏由于信守诺言和甘耐寂寞,先后被封为“才人”和“婉仪”。(www.daowen.com)
1022年,真宗去世,11岁的太子赵祯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刘皇后又理所当然地成了刘太后,并临朝称制。每当朝会时,小仁宗坐左边,刘太后坐右边,军国大事由刘太后一手裁决。她处事明敏,号令严正,恩威兼施,又颇能自我约制,因此,在她“垂帘听政”的11年间,政事处理得井然有序。
这时候,李婉仪却是默默地处在先朝嫔妃之列,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其他人因畏惧太后的威势,也不敢向幼小的仁宗道明真相。而仁宗,则只知道他身边有疼爱他的“大娘娘”刘太后、“小娘娘”杨淑妃,同她们感情融洽,向她们竭尽孝道,而不知有其他。
天圣九年(1031年),李婉仪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明道元年(1032年)宸妃去世,享年46岁。
刘太后是精明之人,她想到自己一旦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时,一定会怨恨自己,并迁怒于刘氏的后裔。她便吩咐以一品礼安葬宸妃,并让人用水银把宸妃的尸体保存好。丧礼举行得格外隆重,众宫女恸哭致哀,送葬队伍竟蜿蜒15余千米。
1033年,65岁的刘太后也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临终时,她留下遗诏:“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重事。”此时,仁宗已经24岁。这可激怒了一班元老重臣。御史中丞蔡齐说:“皇上已成年,岂能让女后相继听政?”仁宗的叔父八大王元俨说:“太后是皇帝生母的名号,连生母都不曾尊崇,哪能尊崇那么多的养母?可怜的李宸妃,生了陛下,不仅生前不能与陛下相认,连死也死得不明不白!”仁宗惶惑了,他问吕夷简,吕夷简证实了元俨的说法。
仁宗知道真相后,异常震惊、悲痛、愤恨。他身为天子,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身为人子,不能孝敬自己的生母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他号啕大哭,下哀痛之诏自责,并派兵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大臣吕夷简进谏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举,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他的生母,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待开棺考察之时,李宸妃安详恬静,栩栩如生,身着皇后礼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时仁宗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在焚香泣告生母李太后的同时,也祭奠了养母刘太后。
为了弥补他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又将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至此,仁宗生母之谜已经解开。至于李宸妃在亲生儿子继位之后,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为何三缄其口,不置一词,致使仁宗为不能在生前认母抱恨终天,则更是一个不可释解的谜中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