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仁宗:帝国刀锋下的敌人畏惧

宋仁宗:帝国刀锋下的敌人畏惧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63年夏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1033年,宋仁宗亲政。宋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抓经济。1048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宋仁宗当场批准了他的奏章,使十大政策在全国执行。于是宋仁宗果断地叫停了新政。这一次,宋仁宗选对了改革的代理人。辽国人或许不会懂得,他们敬畏的这个宋朝皇帝为何叫“仁宗”。

宋仁宗:帝国刀锋下的敌人畏惧

1063年夏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作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这个消息从大宋传到大辽,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之间,宋辽边境的百姓远近皆哭,可见受惠于他的不只是宋朝百姓。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这份儿上,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1033年,宋仁宗亲政。他太清楚自己接手的烂摊子:宋真宗当年爱面子、好排场,为了弥补“澶渊之盟”后受伤的自尊心,竟然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想当年,唐太宗想封禅一座华山,都因为耗费太大而作罢。可想而知,宋朝的国库消耗到了何等地步。

宋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抓经济。他对外平息战争,对内作风俭朴,从而扭转了经济颓势,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至此,他才腾出手来,寻觅合适的改革代理人。几经斟酌,在群众中呼声很高的范仲淹进入了他的视野。1048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

范仲淹从政已经28年,改革在他脑子里酝酿已久,十大政策一挥而就——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当场批准了他的奏章,使十大政策在全国执行。(www.daowen.com)

但是,仅仅16个月后,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相继被调出京城,改革突然停止。是宋仁宗不信任他吗?当然不是。历朝历代,改革者如商鞅车裂、张居正掘坟,比比皆是,可范仲淹毫发无损,“圣眷”不可谓不深。是政敌暗算他了吗?也不尽然。问题只在于操之过急。范仲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言简意赅地找到改革的目标,却找不到复杂精细的实施办法。于是宋仁宗果断地叫停了新政。

范仲淹离去后,文彦博接替了他的宰相职位。这一次,宋仁宗选对了改革的代理人。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彦博以沉默而实干的姿态,把宋仁宗的改革意图不动声色地贯彻了下去。和他一道的是包拯、杜衍这批能臣。范仲淹的十大政策,经过一条条地修改,变得可以操作了。

1050年前后,文彦博觉得,宋仁宗在四川试点多年的纸币“交子”,向全国推广的时机成熟了。陕西长安的官员“立功”心切,说干脆废止铁钱,只用纸币吧。此言一出,老百姓连忙抛售铁钱、抢购货物,长安经济陷于混乱。紧急关头,文彦博并没有强制推行“交子”,而是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丝绸来到长安售卖,并只收铁钱。这一下子就稳定了民心。从那以后,朝廷再推广“交子”就没有阻力了,因为百姓对主政者有了信任。

很多年以后,激进的王安石改革失败了,宋神宗又恢复了祖父仁宗的温和改良做法,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对他们吩咐道:“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辽国人或许不会懂得,他们敬畏的这个宋朝皇帝为何叫“仁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谥号为“仁”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