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1895年12月27日),张之洞在南京上奏,陈述旧军痼习,并以“惟有改以洋将带之,则诸弊悉除”,方能“舍旧图新”为理由,奏准在南京创练一支照洋法分为13营(步队8营、马队2营、炮队2营、工程队1营)共2860人的“自强军”(一称“南洋新军”)。张之洞认为:“非认真依照西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侮之资。”所以,他完全仿德军营制,聘德国教官35人担任协、营、哨正职,“其带兵操练之权,悉以委之洋将洋弁”;而副职则从原来武职中“壮健有志,不染习气者”和天津、广东武备学堂毕业生中挑选。指挥权授予洋员,“约束惩责权,则专归华官”。全部装备是欧洲陆军类型[49]。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自强军开始招兵。二月,在南京建立。
自强军的营制饷章是:设步队8营,每营250人,一营分5哨;马队2营,每营180骑,一营分3哨;炮队2营,每营200人,一营分4哨;工程队1营,为100人。共13营,实际共有勇丁2860人。江北人较强健,练为马、步各队;江南人较聪颖,练为炮法、工程各队。正勇饷银,每人月给官铸元5元(合库平银3两6钱)。勇目递加,其官给饭食衣履等费在外。而洋将洋弁薪水,每月需银9000余两[50]。
自强军与湘、淮军有所不同。张之洞不在自己的故乡——河北南皮招募士兵,不具有湘、淮军那种浓厚的乡土气。他在江苏、安徽离南京较近的府、州各招一营,但士兵必须“具族邻团董甘结,声明情愿效力十年,只准开革,不准辞退。凡城市油滑、向充营勇者一概不收”。随即对招来的士兵,“厚给饷糈,编为新军”[51]。这些招募来的士兵据说还有些文化。美国人拉尔夫·尔·鲍威尔在《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说:“有一份革命党人方面的文件内说,所有应募者都能读会写。这点可能有些夸大。可是,几年以后,张氏在武昌训练的精锐军队中,许多人都有文化,则是事实。”[52]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由两江总督调任湖广总督,自强军由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续办。但数年间,刘坤一并没有扩建,营队和兵员数量都不及北洋军。(www.daowen.com)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调自强军赴山东归袁世凯节制操练。不久,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即率军入直。后来,袁世凯在编练北洋陆军时将自强军编入北洋陆军第四镇。
所谓“新军”是和八旗、绿营、练勇、湘军、淮军等“旧军”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是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营制编成,以洋人为教习,以洋操为训练内容,使用的是洋枪洋炮。它的出现是由于在“日本之役”后,感到“练兵、练勇又不足恃”[53],而不得不另行换用“新”的镇压工具。它的练兵者的主观意图上和“旧军”并无二致;不过,在辛亥革命前夕,它提供了宣传新思潮的阵地,有些新军成员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赞助和推动革命起了一些客观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