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箴言:养生静心,强健身体

曾国藩智慧箴言:养生静心,强健身体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养生静心,则身强体健1.性急则愈燥,总宜少为静息。所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只有心定气和了,人的血道才会畅通,精气才会充盈,正气才会强盛,身体才会健康。所以,想要养生静心,首先就得消除恼怒,减少愤怒。曾国藩在信中肯定了他的这一观点,告诉他“静”是保全养生的最好方法,并鼓励他不断静心休养,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曾国藩智慧箴言:养生静心,强健身体

六、养生静心,则身强体健

1.性急则愈燥,总宜少为静息。

翻译

性子急躁就会变得更加暴躁不安,应该稍微地静下心来休养。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九年七月十三日致李元度》。在信中,曾国藩询问李元度的病情如何了,嘱咐他要静下心来好好休养,这样心火才能消退,心火消退了,其他火气才会退去,身体才会康复。

古人认为急躁是疾病的根源,如果想要彻底除去病根,就要静心休养。所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只有心定气和了,人的血道才会畅通,精气才会充盈,正气才会强盛,身体才会健康。古人常说“静能养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夫精神气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静是人的一种天性,能够起到养生的作用,如果心能够时常处于“静”的状态,就能够很好地延年益寿。

曾国藩生平很不喜欢吃药,哪怕生病的时候,也坚持靠自身的静养来调节。他不仅自己以静养生,还把这种养生方法传授给兄弟、子孙和弟子,他的弟弟曾国荃生肝病的时候,他就多次在信中嘱咐曾国荃要“静养”。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脾气也多急躁易怒,这非常不适合保养身体,应该多向曾国藩学习,静养身心,以除却百病,延年益寿。

2.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翻译

养生之道,应当以尽量不恼怒为根本。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致沅弟》。“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这句还是曾国藩家里中厅所悬挂堂匾上的话。他听说弟弟的军队连连受挫,军中士气大挫,知道弟弟肯定会恼怒不已,便写信劝弟弟要少恼怒。

曾国藩曾在书信中多次提到“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的养生思想,不仅和自己的兄弟说,也和儿孙们谈论。实际上,这并非曾国藩完全吸收古人的想法而来,而是他自己在多年的养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他一生都沉浮于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治舞台,精神压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也遭遇过无数忧愤难平的事情,意识到愤怒只能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给自己带来不好后果,所以十分注意制怒,同时也时刻提醒兄弟、儿孙们要制怒。

人都是情感动物,所以往往容易产生恼怒。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一生,最终却因易动怒而使身体垮掉。佛家常说“降龙伏虎”,这里的“龙”就是指肝火,“虎”就是指肝气,一旦“龙腾虎跃”,肝火、血气就会过于旺盛,身体也会被戕害。可以说,恼怒就像一条毒蛇,一旦被它缠上,就会危害无穷。(www.daowen.com)

所以,想要养生静心,首先就得消除恼怒,减少愤怒。只有心中安泰平和,心胸豁达从容,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3.心血肝血,以静养而得凝聚,则百病胥除矣。

翻译

心血、肝血需要依靠静养才能得以凝聚,这样就能百病不侵了。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复彭玉麟》。当时,彭玉麟带军凯旋,在到达濡须口的时候,身体出现心跳不齐,手脚麻木等不适症状。曾国藩得知以后,便在给彭玉麟的回信中加以慰问,并嘱咐他要静养身体,不要过于操劳。

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都得经历一些日晒雨淋,才能够完全适应大自然气候变化。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体的内部机体和心态总要随着环境变化发生些许的改变,这时候人就很容易染上疾病。因此,想要治愈疾病或者远离疾病,就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调节同时进行。

事实上,人们的很多疾病都是由内因导致的,比如心烦气躁、性格暴躁等,都会影响精神状态,甚至落下“心病”,这时候人的机体活动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免疫力也会大大下降,这时便很容易被外界病菌感染而患上疾病。

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保持心态平和,宽容豁达,能够包容各种事物,那么他就不会因为心烦气躁而导致心血、肝血凝结,自然也就减少了很多病症的发病几率。

4.善言“静”,犹是存养之道。

翻译

善于阐述“静”,才是保全养生的最佳方法。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九年二月十二日复陈艾》。当时陈艾闲居在家,闭门谢客,并跟随吴廷栋考求道理,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受益于一个“静”字,没有“静”,自己就没办法修身养性到这样的地步。曾国藩在信中肯定了他的这一观点,告诉他“静”是保全养生的最好方法,并鼓励他不断静心休养,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古人云:“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静。”《黄帝内经》中也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保全养生的最好方法就是“静”。“静”能使人摒除杂念,心内没有积蓄的东西,也没有要追逐的东西,从而使精神情志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活动状态。人处于这种状态下,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从而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古人认为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调养精神,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静”。想要养静,就要学会薄嗜欲、戒喜怒、少忧愁、少思虑、勿烦躁。一旦发现自己有了烦躁或者忧郁的情绪,就要及时放宽心胸,静心养气,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诸葛亮教育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曾国藩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诸葛亮这段话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他所说的“静”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更是一种帮助我们立身处世的智慧,里面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人生真谛,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