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操守、爱惜名声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操守、爱惜名声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认为保全部下的美名,应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情,要让他们遵纪守法,不因贪图蝇头小利而让名声受损。曾国藩坚持操守,爱惜名声,将银钱、保举奖励都放在次要位置,从某些最根本的问题上下工夫。曾国藩显然深谙这种理论,他对统兵将领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将好的名声放在第一位,也是希望将来能因绝佳的声誉使军队以及他们自身获益。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操守、爱惜名声

五、坚持操守,爱惜名声

1.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

翻译

名声,是被上天所珍重爱惜,不轻易给予人的。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诸弟》。

凡是功成名就之人,名望越高,就越发看重自己的这份荣誉。曾国藩是看重自己的名望的,但却一直对自己的名望抱有怀疑态度。怀着这种忧心与惧怕,他不时地提点自己的兄弟,鼓励、劝勉他们为百姓干实事,他认为“那才是我曾家门户的光荣,阿兄的幸运”。

曾国藩在未真正飞黄腾达之前,是靠什么来提高自己的声望的呢?他主要是靠诗文来提高知名度。曾国藩经过勤学苦练,写出了一手好文章,后来还创建了湘乡文派。曾国藩后来升职做侍郎,写了不少反映社情民意的奏章,与当时许多报喜不报忧的奏折有很大的不同。他甚至还批评刚登基没多久的咸丰皇帝,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毛病。这些奏折的抄本后来流入民间,广为流传,为曾国藩建立了不小的声望。

曾国藩之所以对自己的名声感到忧虑,是因为过于爱惜的缘故。他曾多次叮嘱自己的弟弟们,让他们代为教导、监督、提点家中的其他成员,要求他们要生活节俭,不可仗势欺人,更不可对人表现出倨傲无礼的态度,因为这些都会对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一个如此爱惜声名的人,将名声视为造物主所珍重爱惜的珍贵之物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事业成就。

2.凡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翻译

凡是好的名声,应有真正好的行为,没有真材实料则会被人讥讽议论,原来想求得荣誉,反而却受到了侮辱。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八日致沅弟》。曾国藩在写给沅弟的这封信里提到了另一个弟弟曾国华。(www.daowen.com)

曾国华,乃曾国藩的二弟,清太学生。1946年,《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有记载:“清道光二年壬午五月二十六日子时生,咸丰八年戊午十月初十日戌时在安徽三河镇阵亡。”据相关考证,曾国华自从于道光二十六年乡试落第后,“从此英气销磨,功课荒毁,常做出许多荒唐之事”。

曾国华曾在咸丰六年立过功。当时,太平天国西征军在江西连破八府五十余州县,曾国藩坐困南昌。曾国华立即向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援,胡林翼当即将五千兵交予曾国华。随后,从未有过带兵经验的曾国华一连将数县攻克下来,为解困南昌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仅隔两年,曾国华就死于了“三河之役”,“部卒六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李续宾及曾国华皆死于乱军中”。曾国藩闻知后,悲痛不已,减食数日。

咸丰十一年,曾国荃率军攻克安庆,原本可受到朝廷的奖赏,但他希望将自己应得的奖赏,呈请皇帝改授予自己亲族的尊长。他想请朝廷为曾国华建一个祠堂。曾国藩得知后,在信里表示了不赞同的态度。曾国华当时在安徽的三河镇被太平军打得全军覆没,他因而认为其不具备令人钦佩、崇仰的条件,他在信里写道:“凡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荀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可以看出,将道义等放在利益之前的人,常能富贵、显赫,而重视利益却不顾道义的人,往往会受到羞辱。曾国藩正是为了避免“求荣反辱”,便立刻否定了国荃的想法。

3.以保护其令名为第一义,银钱等事不掣肘次之,保奖功名又次之。

翻译

把保护他们的名声作为第一位,银钱等事不被牵制作为第二位,保举奖励功名则作为第三位。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五年五月二十七日致李鸿章》。曾国藩在练军方面一直很严格,因此对那些带兵将领们的提点一直未停过。他认为保全部下的美名,应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情,要让他们遵纪守法,不因贪图蝇头小利而让名声受损。

他在信里说:“……你如果同诸将领通信的话,须将‘爱民则造福,扰民则造孽’的道理告诫部下。我对于各位统兵将领,把保护他们的名声作为第一位,银钱等事不被牵制作为第二位,保举奖励功名则作为第三位……唯恐说得太多了让听的人感到厌烦,但又唯恐说少了让他们容易忘记……不只对目前行军有益,就算将来撤销遣返淮军乡勇时,也有益于你的乡里。”

前面曾提到过,曾国藩是信奉儒家的。儒家虽告诫人们别去计较功利,其实是为了更大的功利。曾国藩坚持操守,爱惜名声,将银钱、保举奖励都放在次要位置,从某些最根本的问题上下工夫。

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公仪休很爱吃鱼,可当宰相时却拒绝了别人送来的鱼。他是这样对人说的:“如果我接受了你的鱼,就可能蒙受受贿之名,被罢免了宰相之位后,想再吃鱼也吃不起了。我不接受你的鱼的话,就能接着当宰相,靠自己的薪俸,还能经常吃到鱼。”公仪休不接受别人的鱼,不愿为了一时的贪欲而丢了更大的利,被称之为“廉吏久则富”的理论。儒家的所谓反功利,实际上便是公仪休为保名声不受鱼的长久功利论。

曾国藩显然深谙这种理论,他对统兵将领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将好的名声放在第一位,也是希望将来能因绝佳的声誉使军队以及他们自身获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