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指导,打造成功之道

曾国藩智慧指导,打造成功之道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这种谋略思想的指引下,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才最终攻破天京,打败了太平军,赢得胜利。翻译面临战事而惧,喜欢谋划必能成功,这些足以囊括古今兵书的精华。曾国藩极为重视谋略,每次有所行动之前,必会反复思虑,直到考虑周全、成熟为止。种种事例显证,曾国藩的谋略非同一般,即使是其擅长从前人智慧中学习,也非人人能学得如此成功。

曾国藩智慧指导,打造成功之道

八、精钻谋略,必能成功

1.此次必须谋定而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

翻译

这次作战,一定要先考虑周到之后再作战,万万不可硬攻猛打,徒伤士卒。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六年五月十四日早致彭鹏、罗董》。曾国藩在这封信里谈到了作战谋略。他认为:“……打仗没有章法,追击不讲战术,一直都是我军最大的弊病。此次作战,必须先考虑周到后才能作战,不可硬攻猛打,徒伤士卒……”

对待战役,曾国藩有种临危不惧的心态,以及谋定而后动的智慧,他曾在自制的《五箴》里有一首《主静箴》:“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悔?先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份。”此句意为心静则神定,只要心神安定下来,就算是面对虎蛇都不会惧怕,这样便能驾驭三军了。正是在这种谋略思想的指引下,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才最终攻破天京,打败了太平军,赢得胜利。

曾国藩堪称一个战略家,统筹全局的领导者。他虽然很少去前线与敌军对垒,但相当关心每场战役的结果。在曾国藩的诸多信件中,人们还可以看到,他曾三番几次告诫性子火暴的弟弟曾国荃,要求他对战时要将心态稳住:“而第应持以谨慎专一之气,虽危险数日,而后来得收多鱼仓夹击之效,确有六七分把握。”

所以说,不光是作战,包括做任何事情在内,都得注意方法与技巧。面对强敌时,拼死硬碰除了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外,别无他利。

2.兵事喜诈而恶直也。

翻译

率兵打仗时需用诈,而不可以太过直率。

点评(www.daowen.com)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六年七月十三日致彭鹏、罗董》。曾国藩于信中提到:“省中军队的这次进入本以攻打奉新为目的,但我担心军心不稳,易生祸端,所以决定先让他们与援军合兵一处,然后再一起向奉新开进。率兵打仗时需用诈,不可以太过直率,将领中如有人议论部队不应绕道二十里,那就应对他严加斥责,并委婉地告知他们原因……”

曾国藩在这里鲜明地提出了“兵不厌诈”的观点。古代有名的军事家孙武曾说过:“兵者,诡道也。”所谓诈,就是寻找机会,趁敌方不备,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我方的胜利。显然,曾国藩是将这个观点为自己所用,并在领军打仗时予以实践。

曾国藩的政治哲学是以儒为名的,但他并未死守其术,而是将之与其他学问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谋略智慧。他暗用申韩之术,揉进老庄之学,不拒绝谋划与“使诈”,深谙兵法精髓,使自己能站在一个高角度来统筹全局。他以忠孝名义,招揽湘江子弟,组建湘军,治国没少用申韩法术,后期驰骋于政坛后,能用老庄柔术,进退自如。

所谓兵不厌诈,在领军打仗时应如此,在官场宦海中沉浮也应如此,这大概便是曾国藩能领先于其他人的秘密武器之一。

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足以包括古今兵书。

翻译

面临战事而惧,喜欢谋划必能成功,这些足以囊括古今兵书的精华。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二年三月初八日复李榕》。曾国藩谈到了谋略的重要性,他在信的开头首先就提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足以包括古今兵书”,接着又说道:“但凡一开始参军的人大多不知道戒惧,我本人也只知戒惧而苦于不擅长谋划,你能谋划却又不太喜欢付诸实施。行军贵在狂飙急驰,打仗贵在勇猛,眼下能挽救湘军的不足,应从以上两句话来考虑……”

曾国藩表达了对李榕的期望,希望他能多从“谋划”、“戒惧”上多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行军打仗。曾国藩极为重视谋略,每次有所行动之前,必会反复思虑,直到考虑周全、成熟为止。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是个智力超群的人,其实非也。他只是善于学习,对前人的智慧结晶多加揣摩,吸取其中精华,为自己所用。

曾国藩曾称自己“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但他却展现出了“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依照儒家精神,勤奋练兵,终使湘军成为一支勇猛威风的军队;他作《爱民歌》传唱,使得湘军声威大震。种种事例显证,曾国藩的谋略非同一般,即使是其擅长从前人智慧中学习,也非人人能学得如此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