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不染恶习,实事求是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不染恶习,实事求是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在信中谈到了罗遵殿,并对其子罗忠祜关爱有加,希望他不要太早染上官场习气,还是专心读书为好。他指的纯朴是那些朴实、无官气、不巧语媚上的人,这些人不染官场坏习,踏实肯干,吃苦耐劳,顽强不屈,是可以选用的人。也正因为曾国藩对“不染官场坏习”的看重,不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使自己越来越受人们的尊重。

曾国藩智慧箴言:坚持不染恶习,实事求是

四、不染坏习,踏实肯干

1.自以专心读书,不染官场气习为妥,即世态人情,亦不宜遽令识透。

翻译

自应以专心读书,不沾染官场习气为好,即使是世态人情,也不宜马上让他看透。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复李续宜》。曾国藩在信中谈到了罗遵殿,并对其子罗忠祜关爱有加,希望他不要太早染上官场习气,还是专心读书为好。

罗遵殿,道光十五年进士,曾历任南乐、唐山、清苑等县县令和冀州知州,还曾被提为浙江湖州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咸丰三年,罗遵殿代理湖北按察史,防守襄阳,多次击退太平军与捻军。他与曾国藩的关系非常不错,曾国藩将他视为自己人。

咸丰九年,被升为福建巡抚的罗遵殿被调往浙江,没过多久,太平军就开始进攻浙江。咸丰十年,太平军从独松关进逼杭州,萧翰庆、李元度率军从湖南来支援,没想到萧翰庆战死,李元度也受到阻拦,无奈之下,罗遵殿只得向江南大营求救。钦差大臣和春派张玉良来救援,但没料到的是,将罗遵殿视为眼中钉的何桂清与王有龄有意让张玉良在苏州停了两天,就因延误了这两天,导致杭州城失守,不愿沦为俘虏的罗遵殿自尽而亡,其妻及女儿也一同殉难。

罗遵殿死后,曾国藩就开始为其子罗忠祜的成长而担忧。他在这封给李续宜的信中提到:“罗忠祜正值青年,应当以专心读书,不沾染官场习气为好,即使是世态人情,也不宜让他马上看透。早看透的话,就会使其本质日趋浮薄。当品性浮薄后想再返回原来的醇厚,可说是太难了……”

曾国藩对于朋友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希望他们顺利成长,有一番作为。他之所以在信上提到这番话,是因为他懂得一个人年龄不够大的时候,对各种复杂的现象与关系缺乏理解,很容易在人生方向上走偏。因此,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品质的培养上,让其顺其自然地成长。过早沾染官场习气,过于早熟,只会对其前程有害无利。

2.大抵激之而变薄者,吾辈之通病。

翻译

大概受到世俗的刺激后,性情由淳朴变得浮薄,是我辈的通病。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十年五月十九日致李续宜》。在这封信里,曾国藩先是夸奖了李续宜处事得当,识人有道之后,又写道:“你近来严于律己,每天的进步都很大。一般来说,受到世俗刺激后,性情会由淳朴变得浮薄,这也是我辈的通病。以后希望你能暗自试验,如果在受到世俗刺激之后,仍不变浮薄,那便是进步的标志。”

接着,他又提道:“多隆阿虽有不少长处,但他的部下难免带有些官场习气,这便变成了他的短处。你与他来往的时候,可以对他提下这点,让他在纯朴的人中来选拔人才。你的部下虽有许多人是纯朴的人才,但骄气仍在所难免,希望你平时多观察一下,然后对出现这种情况的部下严厉训诫一下……”

曾国藩最厌恶的是不肯办实事的官僚,因此,他在选才时一般更注重人的德行,特别强调要在“纯朴人的中选拔人才”。他指的纯朴是那些朴实、无官气、不巧语媚上的人,这些人不染官场坏习,踏实肯干,吃苦耐劳,顽强不屈,是可以选用的人。选择纯朴的人才,之所以可以“蒸蒸日上”,除了因其有利于社稷外,还因为人的一举一动,一语一默,可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人皆仕之,以成风气,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也正因为曾国藩对“不染官场坏习”的看重,不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使自己越来越受人们的尊重。

3.莫说半句荒唐之言,莫做半点架空之事。(www.daowen.com)

翻译

不说半句荒唐的话,不做半点虚空的事。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元年七月十二日复欧阳定果》。欧阳定果是曾国藩的侄子,曾国藩对其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一得空便对其教导与提点。

他先是在信中询问了一下侄子的近况,问他在熊字营的操练演习还勤奋吗?接着,便立刻问操练演习是否扰民,他写道:“应常常劝诫各兵勇严禁骚扰百姓,保全好名声,这点十分重要。贤侄应立志做一个好人,对此,第一贵在勤劳……第二贵在谦虚恭敬……第三贵在诚信求实,不说半句荒唐的话,不做半点虚空的事……”

曾国藩从小接受的是儒学教育,因而对德行极为注重,无论是在官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从未放松过自己。他认为,首先要修身,先做个好人,然后才能做好官,能做好事情。其中,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等特质十分重要,他曾说道:“实事求是,不徒托诸空言,是办事第一义。”这点也是为官的重要准则

“莫说半句荒唐之言,莫做半点架空之事”,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自己在官场中赢得好口碑,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自己在事业之途上走得更远。

4.令兄每遇褊急之时,有所作为,恒患发之太骤。

翻译

令兄(郭嵩焘)每次遇上性情急躁的时候,想有些作为,总是有做事太过急躁的毛病。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致郭昆焘》。

郭嵩焘,是郭昆焘的兄长,生于1818年,卒于1891年,是湘军的创建者之一,晚清知名的官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1878年时兼任驻法使臣,后于次年迫于压力,对外称病辞归。

在信中,曾国藩表现了对性情易急躁的人的不满。他在信中说:“你(郭昆焘)的兄长郭嵩焘和左宗棠由知心好友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之后,心中当然不可能没有一些愤恨,然而这些只能放在心里,反复辩说……你的兄长每次性情急躁时,总想有些作为,但做事却总过于急躁……”

郭嵩焘虽然是个很有思想的官员,但其急躁的性格是阻碍他继续在事业路上前行的障碍。他担任广东巡抚一职后,为了改变那里的状况,操之过急,便与两个总督发生了矛盾,与左宗棠也反目成仇。

虽然矛盾双方都有责任,但无可否认,与郭嵩焘自己也有关系。曾国藩在信里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郭嵩焘在性格上的弱点,同时让郭昆焘从中帮忙,对其加以劝解。

曾国藩认为,办事与治学一样,是需要逐步来的,丝毫不可以急躁。在官场中也一样,急躁无法帮忙解决问题,只能将事情越变越糟。因此,官场上还是要少些读书人的书生气,少些急躁,性格慢慢变得沉稳,才能有望高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