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善待他人,不计小节
1.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翻译
成为君子的方法,没有比与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更重要的了。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谕纪泽》。他在信中叮嘱儿子纪泽要与人为善,时时为弟弟们做表率,并与众多堂兄弟、表兄弟和睦相处,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从古到今备受人们推崇的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之一。《孟子·公孙丑上》中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也就是说,君子的德行中,没有比与人为善更重要的了。发展到近代,与人为善的含义更加广泛了,不仅指与人和睦相处,更指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
但凡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往往都需要“与人为善”做翅膀,才能飞得更高。因为在事业的初始阶段,可能凭借运气就可以,但想要大功告成,就不仅需要刻苦努力,更需要拥有高尚的品德。
古人认为,只有与人为善,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才能带来终生的美誉和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想要别人爱自己,就得先学会爱别人。
古人经常以“十不气”来勉励自己,即“心宽不惹气,急事不招气,共事不伤气,烦事不生气,受挫不泄气,逆言不多气,怨言不怄气,刺耳不馁气,量大不憋气,对事不小气”。这就是在劝勉人们要保持心态平和,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这样才能广结善缘,减少愤懑,提高自我修养。
所以说,曾国藩这句教导儿子的话,不仅是在教导我们要给别人带去阳光,其实也是在教导我们温暖自己的心灵。
2.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翻译
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予以益人。(www.daowen.com)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复李榕》。李榕,咸丰二年进士,曾担任湖南布政司、江宁盐运使等职。李榕自幼聪明,他的蒙师曾在他入学时指着门外牛拉石碾,出上联:“黄牛青石碾。”李榕则立刻对上下联:“白马紫金鞍。”此语一出,在场所有人为之震惊,将其誉为神童。
李榕与李鸿章同出于曾国藩门下,从才学上看,李榕要远高于李鸿章。李榕那时有些看不起李鸿章。一次,李榕应李鸿章之邀去赴宴,穿了一双磨破的鞋,李鸿章因而取笑他,说他应换一双新的,李榕立刻反唇相讥:“鞋虽烂了,但底子还正。”李榕在暗讽李鸿章是监生出身,功名底子不正。好面子的李鸿章觉得十分尴尬,之后寻机报复。1869年,李鸿章罢免了李榕的职。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谈到,希望他吸取别人长处,多多学习,不断提高。同时,他希望李榕把从别人那里吸取的长处,在什么事情上善意帮助过别人,开列一张清单给他看看。
曾国藩自己就是按照“取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个原则来行事的,对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也多次提及“九弟来久谈,与之言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曾国藩还写过一副对联:“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可见,曾国藩认为,做好了这个“善”字,与己与人都是一种双赢。
3.不可以讦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翻译
不能把互相揭短作为直率,尤其不可以在背后攻击别人的短处。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一日复李瀚章》。李瀚章,字筱泉,一作小泉,其父李文安曾任刑部郎中。
1849年,李瀚章以拔贡朝考出曾国藩门下,初为湖南知县。后来,曾国藩创建湘军,奏调李瀚章至江西南昌综理粮秣。1857年,李瀚章回合肥守制,曾国藩为父奔丧回籍;1858年,曾国藩奉旨复出督师,李瀚章则回南昌总核粮台报销。1889~1895年,李瀚章奉旨接替张之洞任职两广总督,两广总督乃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的最高统治者。
曾国藩在信里谈到,有些人看到处理公事时有误却不说,在一旁看着其失败,这是不对的,要多说正话、实话,时间长了人们自然能看清你的用心。有时说直话也不错,但是,不可以将互相揭短作为直率,更不可以在背后攻击别人的不足之处。
曾国藩最不喜欢那种虚伪、做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因此,他自己尽量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同时还将这种观点传达给身边的朋友与属下。他认为,看到朋友的缺点与失误不指出,是大错特错,有时坦率地指出,反而能增强人们之间的友谊。不得不说,曾国藩乃是深谙人性本质的智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