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箴言:逆境锻炼坚毅不退

曾国藩智慧箴言:逆境锻炼坚毅不退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在这封信中要求儿子多历练多经历风霜,其实不光是让儿子锻炼身体、长见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儿子能在经历挫折与磨难的过程中,培养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品格。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告诉弟弟,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从挫折与逆境中磨炼意志;大丈夫要想有所长进,就需要从挫折、失败中坚强奋起。

曾国藩智慧箴言:逆境锻炼坚毅不退

三、逆境中磨炼,不退不缩

1.若能风霜磨炼,苦心劳神,亦自足坚筋骨而长识见。

翻译

如果能够经过风霜磨炼,苦心劳神,那么一定能够强壮筋骨而长见识。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谕纪泽》。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当时打算去军营中探亲,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他认为儿子身体一向不好,而国家也正是多灾多难的时候,如果儿子能趁此机会经受些风霜考验,趁机锻炼一下身体,增长一些见识,对他是非常有好处的。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要求儿子多历练多经历风霜,其实不光是让儿子锻炼身体、长见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儿子能在经历挫折与磨难的过程中,培养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品格。这种远见卓识一直伴随着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整个过程。

其实,古今中外,能够做到不屈不挠的人有很多,他们往往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比如美国巨星史泰龙。史泰龙成名之前非常落魄,生活拮据的他却立志要当演员,并且很自信地去好莱坞闯荡。因为他平凡的外貌和不流畅的语言,几百家公司都将他拒之门外。但史泰龙并没有因为数百次的拒绝而放弃,最后成为了电影史上大红大紫的巨星。

逆境中不放弃,挫折里不沮丧,不怕失败、不怕吃苦受累,那么最终就会获得成功。

2.无折肱不成良医,无垂翅亦不成名将也。

翻译

没断过手臂不能成为良医,不折过翅膀也不能成长为名将。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六年二月初七日复刘铭传》。刘铭传,18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大潜山麓的一个世代务农家庭。他曾担任淮军将领,后出任台湾第一巡抚,有“台湾近代化之父”之称。

同治元年(1862年),刘铭传率“铭字营”到上海。3年后,随曾国藩镇压捻军,当时,刘铭传在平原追击以马队为主的捻军失败,就向曾国藩建议筑造长墙来围堵捻军。后来,曾国藩镇压捻军失败,清政府就派遣了李鸿章代替曾国藩。1867年,刘铭传与湘军将领相约合击捻军,但铭军提前出动,被捻军包围,后来直到援军到来,刘铭传才突围。曾国藩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写下了这封信。

在信中,曾国藩鼓励刘铭传,人有点儿挫折是好事,世上并没有真的常胜将军。他认为从未遭受挫败的铭军,正好“得此小挫,亦足生将牟之敬慎,而穷军事之变态”,即有了这次小挫折,足以让将士产生敬慎之心,并去深究军事的变化。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的情况下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没错,真正成功的人,他一定是在每次失败后都能顽强地站起来,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把挫折与失败当成打击与障碍,而是把它看成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www.daowen.com)

3.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也。

翻译

我有生以来能取得的长进全是在受到挫折、受到侮辱的时候。弟弟你务必咬紧牙关,磨炼意志,积蓄志气,增长才智,切不可放松自己而灭了志气。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致沅弟》。当时,曾国藩的九弟在军事上接连失败,遭遇人生之困境。他为了安慰和鼓励弟弟,在信中还写道:“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曾国藩以此来劝诫其弟要不畏艰难,在逆境中磨炼自己,不要因为受到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自古英雄都是历经多重磨难成长出来的。

常言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古人也常说:“轮曲糅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从古至今,但凡有所成就之人,哪一个不是在逆境中历炼,在挫折中成长。如果一个人没有咬紧牙关、奋力抗争的无畏精神,没有战胜逆境、勇往直前的勇气,那他是成不了强者的。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告诉弟弟,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从挫折与逆境中磨炼意志;大丈夫要想有所长进,就需要从挫折、失败中坚强奋起。

4.事机不顺之际,要当宽以居之,静以待之,不可过于焦急。

翻译

点评

本句摘自曾国藩的书信《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致李鸿章》。当时李鸿章刚接替曾国藩镇压捻军不久,连连吃了几次败仗,形式十分危急,李鸿章自己也有一些慌乱了。曾国藩了解到情况后,陆续给他写了几封信,劝勉他一定要挺住。这就是其中一封。

在信中,曾国藩告诉李鸿章自己镇压捻军的时候,就是因为内心慌乱,才导致最终一事无成,借此来劝勉李鸿章要把急躁的情绪扫除干净。

纵观古今,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不够,而是因为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总是急于求成,结果导致一事无成。如果他们肯静下心来,理智地分析形势,耐心地等待时机,其实是可以成功的。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当初负责镇压捻军时,一方面受到朝廷的压力,另一方面自己对捻军不了解,又偏偏急于求成,结果越急越乱,导致一事无成。但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总结出“以静制动,争取主动”的作战方针,李鸿章就是在他这一军事思想指导下,最终平定中原

通过曾国藩的奋斗史,我们不难发现,他也曾数次兵败,并因此跑回老家不想再出来,甚至还想过自杀,但他最终大悔大悟,是因为懂得了坚忍之气的重要性,并凭借自己的信念坚持了下来,便取得了最后的辉煌。他的坚强与忍耐力,以及深厚的人生智慧非常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