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
1.人际关系的涵义与内容
这里所讨论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学习、工作、生产、交际等社会活动中所发生的交往关系。这是一种社会性、职业性的关系,被称作“业缘关系”;而不是指亲属邻里间的感情与道德关系(也就是所谓“血缘关系”及“地缘关系”)。
人际关系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交往、语言交流等方式,达到彼此了解、融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互相合作、帮助、促进。这就需要考虑到人际关系的各种因素,克服人际关系中的障碍,采用适当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人际关系是相当丰富又相当复杂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
(1)距离的远近。一般来说,人与人距离近者关系容易亲密;距离远者关系容易疏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
(2)交往的频率。一般是交往多者彼此容易了解,容易亲近;交往少者不易了解,也不易亲密。
(3)态度相似性。彼此的性格、兴趣、爱好相似,则容易亲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某事物的看法、态度相近,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就产生了亲近的需要。即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需要的互补性。相互的需要促使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也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
(5)情景因素。在某种特殊的环境或情景中,人们容易接近和亲密。比如人在旅途中,或是客地遇同乡,或是在困难中得到帮助,在情绪苦闷时得到同情与安慰等等。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亲近和亲密。
(6)中介因素。国外称之为“A、B、X”模式。即某A喜欢某X,某B也喜欢某X,某A与某B虽素不相识,但通过X的中介因素也容易接近、亲密起来。
3.人际关系的障碍
要进行正常的、有效的人际交往,必须克服某些主观和客观的障碍,譬如:
(1)心理障碍。自卑感、羞怯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喜欢交际而怕与他人交往。这就需要从心理上鼓起勇气,并在实践中培养交际能力。
(2)语言障碍。语言是人们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但使用不好也会形成障碍。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和语义两个方面。个人口齿不清,或说话啰唆,或缺乏条理,会使别人难以理解甚至不愿理解。严重的方言土语会使对方厌倦,污言秽语则更令人厌恶。另一方面是由于掌握的词汇不多,或是语义概念不清,难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秘书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并尽可能掌握一两门外语,听懂几种方言,丰富词汇量,弄清词义,才能既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善于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www.daowen.com)
语言障碍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书面语言障碍。信函或文件来往也是交际的重要方式。文句不通、文义晦涩、词不达意、书写潦草或拙劣、标点错误,或是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不多,难以理解对方文义等都是严重的书面语言障碍。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秘书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且能写得一手端正、匀称、流利、美观的好字。
(3)地位障碍。人们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如果带有盲目性,就会形成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地位高的人表现为傲慢自大或不愿屈就,地位低的人则表现为故作谦卑或不愿高攀。这些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须知,在社会交往中各人有各人的需要,彼此是互利互助的,必须是平等的,职位和年资高低不应该使交往各方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何况人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对的,地位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由人们的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组成的。
(4)物理障碍。这是指其他客观的物质因素。如电话中的杂音,电报、邮件的故障、延搁,交通的不便,恶劣的气候等等影响了人际交往的频率或效果。这往往非个人力量所能左右,而需要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逐渐克服。事实上,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这些物理障碍所导致的影响交往的因素越来越少,无线通讯或网络通讯为世界各地人们的联络和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4.人际关系的方式
(1)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交谈、通信、打电话等方式彼此接触、理解、熟悉,甚至建立友谊和感情。
(2)体态或身势。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语言的交往方式,被称之为“体态语言”或“身势语言”,即人的动作、表情、手势、姿势等等。见面点点头,握握手,遇到熟人拍拍肩,都是友好的表示。有时,一个善意的眼色,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3)物质。物质交往也是一种方式,即所谓“礼尚往来”。人际交往中互赠一些小礼品也是表达友情的需要,譬如:贺喜或探病时送一束鲜花,访问家庭时送一瓶葡萄酒或一盒巧克力,出差回来带一些土特产分给同事等等。但如果过于重视礼物的经济价值,就会将正常的人际关系歪曲为利益关系或交换关系,就会破坏真正的友谊和友情。
5.人际关系中的自主性
自主性既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去接近人,了解人,主动去争取合作与支持;又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独立自主。
这种自主性一方面是相对他人而言,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目的、态度和独特的仪表和言行方式,不受权威者的偏执或社会的陈旧意识与习惯势力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又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
人的交往有时处于顺境,有时处于逆境。当处于顺境时,要冷静、理智,不要突然萌发超出或违背原先行为目的的意念,以致得意忘形,弄巧成拙;处于逆境时,要坚定、自信,不要轻易放弃行为目的而退却,而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去继续争取。
自主性要靠自尊、自信和善于自我控制、调节来保持。
6.人际关系中的适应性
为了达到自己的行为目的,要善于在行为方式上适应社会习俗的要求,适应各种不同的交往对象的要求,适应特定环境与场合的要求,包括遵守礼貌、行为规范和各种礼节礼仪。
适应性和自主性并不矛盾,自主性是强调行为目的、基本态度的独立自主以及在不违反社会制约的条件下有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和独特的魅力。而适应性则是根据社会的共同要求,采取人们普遍能接受的方式以表现自己的行为态度,达到自己的行为目的。两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目的与行为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