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在《秘书学概论》中探讨

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在《秘书学概论》中探讨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末周初,政事日繁,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相当于目前的中央秘书处。总之,随着社会政务活动的复杂、发展,秘书官员有所增加,分工也日益明细了。西周至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如:保密制度:西周将全国土地、户口登记造册,藏于首都宫内。齐、魏、秦称“尚书”。诸侯间重要的外交活动,均有尚书或御史随同参加并记录现场情况。

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在《秘书学概论》中探讨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夏商周三代,史官是主要的秘书官员。他们为国君记录言行、起草和保管文件;有的还了解民情,提出建议,协助国君制定政策法令。

商末周初,政事日繁,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相当于目前的中央秘书处。由太史(又称大史)掌管,下有左、右、内、外四史为副手,各有分工。左史专记国君政事活动,右史专记国君政事言论,有“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之说。内史职掌拟制简册,宣示国君诰命;外史则专管四方之志及诸侯世系家谱(相当于人事档案)。史官之下,还设有做一般文书抄写、保管工作的“椽史”,专管印信符节的“掌节”等。总之,随着社会政务活动的复杂、发展,秘书官员有所增加,分工也日益明细了。

西周至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如:

保密制度:西周将全国土地、户口登记造册,藏于首都宫内。史称“天府之藏”。

文书制度:王命文书都要有正副本,正本宣读后交付受命的诸侯大夫,副本则藏于王宫,以备日后查考。(www.daowen.com)

用印制度:春秋后期,周王、诸侯传递文书(多为竹木简)都用泥封加印。即简牍用绳捆扎,打结处用湿泥捏裹,泥上加印,烘干后送递,泥印不得破碎,以此防止篡改、泄密。

战国时七国争雄,各自为政,秘书官职名称也不统一。齐、魏、秦称“尚书”。尚者,“掌”也,意为执掌文书的官员。赵国则称“御史”,既承古代秘书官之名,又有国君亲密随员之意。诸侯间重要的外交活动,均有尚书或御史随同参加并记录现场情况。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枠记有:秦王邀赵王于渑池相会。席间秦王“请”赵王鼓瑟。一曲终了,秦王尚书即大声朗读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以此羞辱赵王。蔺相如挺剑而出,威逼秦王击缶(瓦盆),并令赵国御史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秦王“为”赵王击缶,为赵王争回了体面。

伟大诗人屈原曾任楚国“左徒”,地位仅次于“令尹”(丞相)。枟史记·屈原列传枠说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可谓既管内政,又办外交,实际上充当楚王的秘书长。

战国时代还兴“养士”之风。著名的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都供养着一大群“门客”。其中虽有被后人如王安石等讥为“鸡鸣狗盗之徒”的,但也有或出谋献策,不愧智囊人物;或承办事务,显然是得力助手的。向平原君自荐的毛遂即其中之一。毛遂脱颖而出,说动楚王发兵救赵,解了秦军之围。另一著名人物是冯煖。他为孟尝君到薛城收债,“焚卷市义”;出使魏国,使魏王“虚位以待”;震惊了齐王,又派太傅请孟尝君回齐都为相。冯煖又力主建齐国宗庙于薛城,筑成“狡兔三窟”,使孟尝君高枕无忧(事见枟战国策·齐策枠)。太史公司马迁称赞他:“孟尝君为齐相二十余年,无纤芥之祸者,冯煖之功也。”这些只辅助主人却不做朝廷命官的“客士”,可以说是最早的私人秘书。其沿流可至晚清时代的“绍兴师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