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普年表
●1937年农历二月十二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北垣乡廻坑村。
●1946年在山西省闻喜县北垣乡栗村小学读书。
●1950年8月,到庆阳一中上学。
●1952年患肺结核,一边读书,一边治疗。同年7月考入庆阳中高。
●1956年体检时查出肺结核病未曾痊愈,因此未能参加高考,到王家岭小学任教。
●1957年8月至1958年10月,被抽调到公社搞宣传工作。
●1958年10月,被调到庆阳县报社,任《平凉农民报》美术编辑,并主办《庆阳画报》,从此开始大量接触并收集民间美术作品。
●1958年至1959年王光普创作剪纸《绣出姑娘心愿》《耕种》。
●1959年3月,甘肃文化厅在庆阳县西峰镇召开西北五省工农兵美术现场会,王光普参与编写的《庆阳民间剪纸》《工农兵画册》《庆阳雕塑》三本书连同《庆阳画报》一起,在现场会上受到表扬。王光普受到大会表彰。这是他第一次因参加文艺工作而受表彰。
●1959年农历十二月王光普在山西故里与张青文结婚。
●1961年农历十月初十,大儿子王辅民出生。
●1962年,王光普的妻子张青文插队到庆阳县马岭公社北庄生产队。
●1966年农历四月十九,女儿王晓玲出生。
●1966年至1967年,王光普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批斗专政两年,大部分收藏品被造反派销毁。
●1967年,王光普夫妇在马岭亲手建造了自己的家园。
●1972年“天安门事件”后,反击右倾翻案风,王光普再次受到冲击,被学校送到农村改造教育一年。
●1983年9月,赴延安会见靳之林,此后保持书信往来。靳之林建议他编写《陇东民俗剪纸》一书。
●1984年,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同年被选为该会理事。7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接受为会员。
●1985年,与冯真教授、靳之林教授一起考察庆阳民间艺术。同年,赴北京商谈《陇东民俗剪纸》出版事宜。在北京结识古元先生,古元先生为《陇东民俗剪纸》一书题写书名。
●1986年,收集民间艺术品已达万件,在马岭家中自办陈列室。
●1987年,为宣传甘肃民间美术,在庆阳县职业中专借用三间教室办起了“民间美术陈列室”,接待多位国内外参观者。同年,他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授予“拯救、继承、发展中国民间剪纸工作先进个人”。
8月,《陇东民俗剪纸》一书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9月,王光普穿针引线,促成环县皮影戏剧团赴意大利访问演出。
●1988年8月,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宣读《谈深藏在民间的雕刻石兽艺术》论文。
8月,《民间艺术瑰宝》一书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9年10月,《民间剪纸是表达情感的语言》一文参加中国民间剪纸理论研讨会并获“旬邑杯”优秀论文奖。●1990年2月24日,被庆阳地委评为民间艺术方面庆阳地区首批知识分子拔尖人才。
1990年3月30日,藏品剪纸569幅、雕刻27件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3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吸收为会员。
9月5日,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吸收为会员。
9月20日,被甘肃省人事厅破格晋升为庆阳地区中学高级教师。
●1991年,将部分民间艺术作品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10月,《独树一帜的陇东面具艺术》一文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上宣读。
●1992年10月,论文《古老的千姿百态的庆阳面塑艺术》和《面花与民俗》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上宣读。
●1993年1月,与王辅民合著《民间雕刻》一书面世。
3月,论文《巫文化中的民俗剪纸》《民俗与民间雕刻》在浙江海岩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上宣读。
夏天,甘肃电视台为王光普拍摄了电视专题片《王光普的脸谱世界》。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中以《脸谱》之名播出。
●1994年3月,王光普将4000多件传世皮影捐给南京博物馆。
4月,在体检时发现患胃癌,在庆阳地区医院进行胃切除手术。
●1995年1月21日,《周后姓“虎”之谜》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2月4日,《绚丽多彩的陇东民间刺绣》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3月11日,《陇东民间灯影戏》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4月22日,《陇东民间脸谱艺术》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6月3日,《话说端午节》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10月21日,《甘肃木偶戏造型艺术》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1996年,因收藏民间美术作品和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从元月开始,应台湾霍克国际艺术珍藏馆的特约,开始制作大型皮影《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
1月,将63件民间刺绣艺术品捐赠给南京博物院。(www.daowen.com)
1月13日,《民情习俗与荷包史话》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1月20日,《陇东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3月2日,《陇东民俗剪纸艺术寻源》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7月20日,《硕果累累,再现辉煌——庆阳农耕文化研究综述》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9月28日,《陇东“抓周”习俗》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1997年6月28日,《陇东民间剪纸赏析》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7月19日,《陇东传统剪纸与古代文物》一文发表于《陇东报》。
●1998年,将40多件面具、几十件砖雕、石刻、出土陶器,千余幅剪纸,捐献给西安美术学院。
8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体检,发现胃癌复发,9月10日做了胃全切除手术。●1999年开始定居兰州。
6月16日,《荷包与端午民情风俗》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8月25日,《神怪皮影,中华一绝》一文发表于《兰州晨报》。
10月12日,《陇上传统民俗——剪纸》一文发表于《兰州晨报》。
●2000年2月3日,《趣话陇上春节习俗》一文发表于《兰州晨报》。
6月19日,《陇东皮影戏》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2001年6月8日,被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课题组聘请为“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专家组成员。
●2002年4月,王光普编著的“甘肃民间美术、民俗与古文化”丛书中的三部《民间传世剪纸纹样》(与王辅民合著)、《北豳神怪皮影》(与张莉合著)、《刺绣与荷包》(与王晓玲合著)面世。农历三月初三,当选为小崆峒风景旅游区民间工作理事会常务理事。
4月1日,《永登高高跷傩社火》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5月,被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聘为会员。
6月16日,特邀参加庆阳地区香包民俗文化节,担任顾问之职。获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庆阳民间艺术贡献奖”。
●2003年1月31日,《欢天喜地闹新春——陇上民俗里的春节文化》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1月31日,《红红火火过大年》一文发表于《兰州晨报》。
2月12日,《甘肃古军傩亮相兰州城》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3月21日,《馍馍开花庆吉祥》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5月,王光普编著的“甘肃民间美术 、民俗与古文化”丛书中的另外三部《传世木版画·木雕精品》《豳地傩面》《古民俗图纹释译》面世。
5月23日,《环县道情皮影魅力永驻》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6月13日,《古民俗图纹释译》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6月20日,《甘肃传世木雕》(与王辅民合作)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8月8日,《瑰丽的甘肃传世木版画》(与王辅民合作)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藏界皮影“唱大戏”》一文发表于《收藏界》第8期。
《民间木雕神祖像赏鉴》一文发表于《收藏界》第9期。
《真实的“刘巧儿”》 一文发表于《西部人》第10期。
11月7日,《山花烂漫,芳香兰州——观甘肃民间剪纸展》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2004年1月16日,《神猴百变迎新春》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远古神韵:甘肃传世木版画和木雕塑》一文发表于《中国西部》第2期。
《铁笔丹心绘人生——记民间傩面雕刻艺人姜浩芝》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神的面容,人的品格——梁山一百单八将脸谱》一文发表于《中国西部》第5期。
《梁山脸谱有味道》一文发表于《收藏界》第10期。
●2005年2月4日,《金鸡啼瑞闹新春》一文发表于《甘肃日报》。
4月6日,被甘肃省文化厅聘请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6年11月被兰州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特聘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会员。
编著的《大师祁秀梅》一书面世。
被《收藏界》杂志授予“荣誉作者”称号。●2007年《民间美术中的龙纹样寻根》一文被载于张克复、庞进主编的《首届中华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一书。
3月8日,《甘肃“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一文发表于《兰州日报》。
●2009年5月《永登高高跷》(与汤顺霞合著)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9年11月《母亲的针和线:刺绣与香包》与《民间传统剪纸纹样》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3月开始王光普移居北京,重点编著以下几部专著:《西固军傩舞》《兰州太平鼓》《怎样剪纸》《环县皮影》《甘肃古傩舞与傩戏》《甘肃民间面具与脸谱》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