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师祁秀梅》一书艰辛出版
2002年2月王光普和省长陆浩交谈“甘肃民间美术”,并答应为王光普编著丛书作序
2002年6月,王光普和《甘肃民间美术、民俗与古文化丛书》责任编辑杨继军(左一)、刘江(右一)合影
王光普与爱人张青文一起整理民间艺术品。她也是一位刺绣高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也收藏了她的作品。
祁秀梅(1921—1990)是甘肃省镇原县的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从小喜欢剪纸,长大后更是成了当地有名的剪纸巧手。她的剪纸作品,继承了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剪纸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样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李寸松曾对她的剪纸作品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她的作品丰富多样,质朴纯真,秀丽中见厚重,单纯中见深蕴,精雅中见富丽,规正中有变化,夸张中藏合理,古拙中含神秘,佳作甚多,精品不少。(1)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过祁秀梅剪的《生命树》《抓髻娃娃》《莲生贵子》等作品之后写道:
这些作品是古代传世纹样,其中隐含着多种象征符号,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她的作品保留了原始部落图腾崇拜的印记,为后人提供了一些破译和诠释古代文化符号的实物佐证。其剪纸流畅而不柔弱,神秘而不荒诞,古朴中带有几分庄严与神圣。(2)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原会长靳之林认为:
生长在偏僻农村的祁秀梅,忠实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她的剪纸不仅仅是一张剪纸艺术作品,而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她的剪纸艺术作品有表现我国氏族社会图腾崇拜,有表现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自然崇拜(主要是动物崇拜)、半人半兽崇拜(主要是人面兽身)和祖先崇拜的许许多多的剪纸形象。(3)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冯真称赞祁秀梅道:
祁秀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见并难能可贵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中的古老文化内涵具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价值,其艺术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剪纸艺术的精华,并能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反映新时代,不愧为当代中国剪纸艺术大师。(4)
1985年,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靳之林先生访问法国时,在法国的一家报纸以头版头条位置,把祁秀梅介绍给法国艺术家;
1986年2月6日,《人民日报》以专版介绍祁秀梅的剪纸艺术;
1987年,祁秀梅被吸收为中华全国民间剪纸协会会员、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
1988年在全国剪纸年会上,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她的200多幅剪纸作品,同时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册;
1993年4月,在祁秀梅去世之后,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国情国策》大型电视系列片联合摄制组专程来到她家,为她及其传承人惠富君的剪纸作品拍摄了专辑;
她和她的剪纸作品被《中国民间剪纸》(5)《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6)《中国民间剪纸史》(7)等许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民间美术类书籍引用和介绍。(www.daowen.com)
2004年6月6日,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东西方民俗艺术委员会、东西方剪纸艺术家协会授予祁秀梅“东西方杰出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
除此之外,祁秀梅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处确认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人物”。
1986年,中央美院邀请了几位民间剪纸能手到民间美术系进行技艺展示和现场指导,其中就有来自甘肃庆阳的老太太祁秀梅。在北京期间,几位老艺人的生活由冯真教授和吕胜中、乔晓光等几位同学照料。祁秀梅以前不曾出过远门,一到北京就由于水土不服而生了病。冯真教授亲自给她端饭,送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她平安地度过了在北京的这段时间。
冯真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留学苏联学习油画,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央美院年画连环画系任教,她后来曾当选为中国年画学会会长。1986年,中央美院年画连环画系改为民间美术系,由于冯真酷爱民间美术,她便开始到民间美术系任教。
冯真注意到,祁秀梅大娘的剪纸造型,是几位老艺人中最出色的,她运用放射状的线条塑造出的各种形象光芒四射,征服了冯真和在场的所有师生。同时,祁秀梅作品中所包含多种古老的文化信息更使冯真意识到,这位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研究价值。从那时起,她就产生了要为祁秀梅出一本书的念头。
作为祁秀梅的发现者和举荐者,王光普也早有为祁秀梅出书的意愿。但是,出书需要资金,钱的问题解决不了,出书的事就落实不下来。王光普为此四处奔波。冯真教授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为此,她在给王光普的信中写道:“我感到你卸下了我肩上的重担。”为了协助王光普的工作,1988年,冯真不辞辛苦地来到甘肃庆阳,和王光普一同编排书稿。书稿编好后,冯真将它带到了北京,联系出版。但是,许多出版社一看是关于一位民间艺人的书,都不愿冒险投资,而冯真和王光普又拿不出数额不低的出版费用,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正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打击降临到王光普的头上。
1989年夏天,王光普所在单位实行了“聘任制”,王光普被解除了所任职务和聘用资格。有关领导是这样讲的:“搞民间艺术是文化站的干部管的事,你是一个小学教师,抢着干文化专干的事,大家意见很大。”从此,王光普失业了。这对于一个四口之家的家长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严重的灾难。最现实的生活问题摆在了王光普面前,如同一条锁链,将他紧紧束缚住,难以挣脱。
1990年10月,祁秀梅老人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冯真教授感到十分沉痛和遗憾。她再次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祁秀梅出一本像样的剪纸作品集,以告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让独具魅力的陇东民间剪纸走出大山,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她在北京专门为这本书设计了封面,还给王光普寄来了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赞扬。冯真教授的鼓励使王光普重新振作起来。
1991年,庆阳地区文化专员张诚基和庆阳县委副书记刘国耀知道了王光普的事情,他们对此十分关注,嘱咐县教育局予以妥善解决。于是,在这一年,王光普被庆阳县马岭中学招聘为美术教师,从而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在领导的关心和冯真教授的支持下,王光普又开始为祁秀梅一书奔波。但是,因为当时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工资已经与经济效益挂钩,出版社要求作者包销,这样一来,祁秀梅一书的出版困难就更大了。
正当王光普一筹莫展之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来临了。
1994年,王光普被查出患有胃癌,他在庆阳市做了胃局部切除手术并进行了化疗;1998年,他又因病情复发在兰州做了胃全切手术。手术后的王光普,体重降至40多公斤,身体处于极度虚弱之中。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祁秀梅出书的愿望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
为这本书的出版,王光普做了各种积极的准备工作。他请了多位专家、学者为祁秀梅的剪纸艺术写评论,还请了甘肃省文化厅长马少青为祁秀梅题词。
2006年11月,在甘肃省文化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之下,《大师祁秀梅》一书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中的一本,在甘肃省文化馆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从而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以大量的图片,详细介绍了甘肃陇东民间剪纸能手祁秀梅的剪纸作品,并收录了冯骥才、李寸松、靳之林、李绵璐、杨力舟、王树村、冯真、陈竟、吕胜中、乔晓光、刘亚平等多位学者对祁秀梅作品的分析品评文章。这本书的出版,是甘肃省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对甘肃民间剪纸艺术风采的一次展示,它使甘肃陇东民间剪纸艺人祁秀梅以“艺术大师”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也使祁秀梅富有形式之美和文化内涵的剪纸作品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从中感受到甘肃民间美术的魅力和价值。这本书的出版,也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之一,它对民间剪纸艺人祁秀梅的作品进行了录存和研究,并对祁秀梅剪纸艺术的传承情况给予了关注,这些措施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王光普与甘肃兰州剪纸艺术家叶长友在陕西省旬邑县研讨会主席台前合影.
1993年王光普参加浙江省海盐市中国工艺年会期间,与南京大学教授张道一,四川大学教授钟敬兰等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