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光普的皮影创作:文化光谱中的民间美术

王光普的皮影创作:文化光谱中的民间美术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光普的皮影制作更体现出对甘肃陇东皮影制作技艺的继承与发展。王光普刻制皮影王光普制作皮影的过程可分为十个步骤:第一步:选皮。王光普的皮影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节 王光普的皮影创作

一、王光普的皮影创作过程

王光普自1958在平凉报社当美编时就开始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皮影雕刻,1960年之后当中小学教师的王光普,与陇东皮影艺人交往更加密切,并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对皮影表演和制作过程十分了解。1962年他与民间艺人史瑞林共同创作的现代皮影《三世仇》《卖女》《小保管上任》就曾在庆阳地区获皮影雕刻优秀奖。上世纪80年代,他又专门拜环县著名皮影艺人敬廷玺为师学习皮影雕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再加上他在皮影收藏方面经验丰富,所以他比一般民间艺人更有欣赏眼光和创作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他将自己多年来收集到的皮影佳作及拓片和线谱分别整理成了《庆阳皮影集锦》《宁县皮影雕镞拓片图谱》等多部书籍,为研究陇东地方民间艺术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96年,他应台湾霍克国际艺术珍藏馆的特邀,开始以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题材进行皮影创作。自筹资金万余元购置了200多张牛皮,耗时三年,以病弱之躯创作了数百幅皮影长卷,继承并创新了传统皮影。王光普的皮影制作更体现出对甘肃陇东皮影制作技艺的继承与发展。

王光普刻制皮影

王光普制作皮影的过程可分为十个步骤:

第一步:选皮。甘肃陇东皮影只用牛皮雕刻,因为在当地传说中牛是天神下凡,能为民造福,而其他动物的皮不吉利,怕给人们带来晦气。以三至六岁的公牛的皮为佳,因为这样的牛皮厚薄适中,质地坚韧而又润泽柔软。

第二步:制皮。将选好的牛皮浸入清水中泡软后,在其周围钻孔穿绳,绷在框架上晾干,然后用特制的刮刀刮去肉质和毛层。每刮过一次,就换水浸泡,直至皮子干净透亮近似玻璃,然后撑于框架上阴干。将阴干的皮子收起,用湿布将之潮软,再用特制的木推板加以推磨,这样能使皮子光滑,并使之不再缩水。将磨好的皮子撑起阴晾,待其将干时收起,用棉布夹盖,上压木板和重物使其平整。在压制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打开一会儿使其通风。经过反复重压和通风,皮子干透即可。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曹操发兵》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刮骨疗毒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三英战吕布

王光普还掌握了“制灰皮”的传统绝技,在皮影制作行业中,这种技艺因被长期保密而近乎失传。其方法为:选上好的黑牛娃皮,将其清洗干净,然后铺在摊平的白灰坑上,再往牛皮上平铺一层新白灰;从土坑下慢慢加热,使牛皮中含有的血丝和斑点慢慢被白灰吸噬掉,从而变得柔软发白;将牛皮取出上架,刮去内外肉质和毛层,等阴干后再经过打磨和压制,“灰皮”就制好了。制成的灰皮子外观透亮发白,雕刻时手感柔软坚韧,是极好的皮影雕镞材质。

第三步:描图。用湿布将皮子潮软后,把皮影图稿放在皮子下面,用钢针将各部件的轮廓和图案仔细地描画在皮面上。注意区分皮子的厚薄,用薄而透亮的部分刻制影人的头、胸、腹等部件,用相对较厚的皮子刻制影人的腿或道具,这样做好的影人不仅好看,而且上轻下重,易于操作。

第四步:镂刻。将描好图稿的皮子放在梨木或枣木板上,运用多种道具进行刻制。其刀法有拉刀、定刀、推皮、回转、顿挫、明刀、暗刀、凿刀打眼等,刀法顺序一般为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繁后简,先难后易。镂刻是最能体现艺人的技巧水平的一个环节,要做到刀迹清晰流畅,洁净匀称,还要注意不同刀口的运用:尖刀口多用于须发、火焰等走线的末端;圆刀口多用于花朵等圆形物体的走线;齐刀口多用于桌椅、房屋等方形物体的走线。刻好后将镂空之处一一取掉,所需形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第五步:刷胶水。雕镞好的皮影作品,要均匀地刷上一层皮胶水,最好使用雕刻皮影剩下的皮渣子熬成的胶水。经过这样的胶水刷过的皮影作品,有原形原色之感,显得润泽自然。

第六步:打磨。这是一种调整雕镞痕迹、恢复皮子形状的方法。将刚镂刻好的皮影作品趁潮平铺在木板上,用枣木或梨木制成的木槌上下轻轻槌打一遍,使其更加平整。

第七步:上色。皮影上色要求鲜艳、透明,因此多用纯色,以红、黄、蓝、绿、黑等色为主,各色互不调配。调色的方法是:先将颜料磨细,然后加入蜂蜜、蛋白和冰糖水进行调制。因为蜂蜜有黏性,能将色彩牢牢地附着在皮子上;蛋白能使皮子表面产生光泽;冰糖水能使底色和表色互不混合。正面上好色后,要反转过来,以同样的方法在影件的反面上色,这样才能使皮影的色彩显得浓重,艳丽。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张飞大闹长板桥》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三顾茅庐》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故事皮影《空城计》(www.daowen.com)

第八步:出水。将两块磨平的砖加热至70℃左右,将上好色的皮子以湿布夹垫,夹在砖内烘烤,一般需半小时。这样做一来能使皮子中的水分完全发挥,从而色彩完全被吸收到皮子中去;二来能使影件平整,永不变形。由于这一步很关键,所以也被一些老艺人当做“绝招”来保密。

第九步:上桐油或上漂胶。将出过水的影件刷上一层桐油或漂胶,挂起来晾干。上了桐油或漂胶的皮影作品,皮质更加坚韧,并且可以防潮。漂胶在商店即可买到,桐油一般要自己熬制。熬桐油的方法是:用麻油一斤,铜钱20枚,中草药秃子、老地各一两(冬天多加秃子,夏天多加老地),小火熬制七至八个小时后即可。若要测试桐油熬制的程度,可滴一点在干净的白纸上,以桐油在纸上不扩散为最佳。

第十步:缀连。待影件干透后,将各部分进行装订组合。连接关节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整体造型:骨眼选择恰当,缀连好的影人就会显得精神;反之,则垂头丧气。民间艺人有口诀“三点一线挺中挺,栩栩神采从中显。疏忽若差半分毫,有肉无骨影人残”。从中可见正确选择“骨眼”的重要性。打好骨眼后,用牛皮线将影件连接成完整的影人。

二、王光普的皮影作品的艺术特点

王光普制作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人物故事皮影,高度为70厘米,每幅场景均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内容,相互连接起来又是一部完整的戏剧长卷,其长度可达350米,可以说是中国皮影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

王光普在学习、研究传统皮影的基础上,创新了陇东皮影的传统制作方法和形式特征,他立足于现实生活,取众家之长进行设计和精心制作出不同于传统皮影的而具独特风貌的作品。王光普的皮影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造型:

传统皮影中有许多造型相似的头茬、桩桩和道具,可以互换或代替使用;王光普设计和制作的皮影,无论是人物造型、背景还是道具形象都包含着特定的情节内容,衬托出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身份和相关活动,绝不能更改或替换。以“皮影三国”中关公的造型为例:“桃园三结义”中的关公头戴无花风帽,身穿素袍,腰间佩挂大刀,一副侠士好汉模样;“斩颜良诛文丑”时的关公头戴将盔,身穿战袍,胯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一派大将风度;“千里走单骑”时的关公头戴龙凤纹样软风帽,内穿兄长赐予的旧战袍,外套绿色新蟒袍,具有大英雄的气魄;关公死后被人们尊称为“神”时,他头戴佛冠,身穿绿蟒袍,手持《春秋》书卷坐在精美的石椅上,又是一副文静威仪的神明模样。

构图

由于王光普创作的主要是以静态方式展现的皮影画,所以他特别注意构图安排。王光普的皮影作品,主要表现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等,他所设计的画面场景、人物安排以及细节处理均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例如他创作的皮影画“刮骨疗毒”,表现的是关公肩中毒箭,名医华佗为其刮骨疗伤,在此过程中关公镇定自若,仍与马良谈笑下棋的故事。从构图上看,关公位于画面中轴线附近,其他人在边缘,整个画面安排疏密有致,人物形象各得其所;从细节上看,就连桌上的棋子摆放也合乎章法。这幅作品很好地表现出了关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出了华佗的认真,马良的儒雅。

王光普的《三顾茅庐》皮影作品,表现了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原著之中,这一章节情节曲折,涉及人物和场景较多。王光普经过深思熟虑,在设计中选择了故事的高潮部分——隆中对。整个画面以大门为远景,在大门之内有个茅庐, 茅庐虽然简陋而形体宏伟,茅庐下设一圆桌,诸葛亮着青色道袍,戴黑色道冠,手执羽扇,神态悠然地坐在圆桌一侧,正在侃侃而谈;刘备着红袍,戴红色团花风帽,坐在圆桌另一侧,手捻长髯,认真聆听,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关羽着绿袍,戴绿色风帽,立于刘备之后,手扶椅背,若有所思,似乎也被诸葛亮的精辟见解吸引住了;而张飞着黑袍,戴黑色风帽,稍稍远离关羽之后,他正玩弄着自己的佩剑,显得急躁难耐。画面设计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态,显得十分生动。更为精彩的是,王光普灵活运用了皮影戏“动”的技巧,能使诸葛亮徐徐摇动羽扇,刘备频频点头,从而打破了画面上人物静止不动的局面,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刘备的谦虚恭敬。画面上近有祥云缭绕,远有劲松盖屋,暗示着刘备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在《空城计》皮影中,王光普采用极为简练的手法,表现出诸葛亮弹琴退司马的场景。城头之上只出现了诸葛亮一个人,他一手挥扇,一手弹琴,神情泰然自若;城下门洞大开,有一清道夫正在扫地;城门一侧,司马懿疑心重重,恐中埋伏,他一边催马撤身,一边回首仰望城上,表情愕然;有一兵卒紧随其后,也回头仰望,流露出惊慌之态;尤为有趣的是,兵卒手中的长矛也呈弯曲状,其前端指向逃跑的方向。画面上出现人物虽然不多,但神态各异,刻画入微,整个场景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回味无穷。在画面布局上,王光普打破了传统皮影单排平列的展示方式,将清道夫置于城墙之前,司马懿与兵卒前后交错,诸葛亮又与众人形成上下关系,这样的安排使画面显得错落有致,这也是王光普对传统皮影展示方法的一种创新。

色彩:

传统的陇东皮影设色浓重,对比强烈,王光普常用红、黄、青、绿、黑等色彩点染影人,每件作品均有其主色调,并注重各种色彩在画面中的相互关系,其效果艳而不俗,明快亮丽,自然和谐,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展示方式:

一般的皮影是以表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而王光普制作的是皮影画,他的每一幅皮影都是由人物、道具、景物巧妙连接而成,其中,重要人物的上部身段和手臂都能活动,下部身段与场景相连,既可进行简单的表演,又能供静态欣赏,还可相互连接,形成“连环画”式的完整故事情节。这样的设计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皮影的制作手法,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绘画不能活动的缺陷。这些皮影可被装入镜框内,悬挂于商场、宾馆、会堂或居室内作为装饰,从而突破了传统民间皮影只能用于影戏表演的单一功能。这种皮影表现形式是王光普的创新之举,它的出现使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新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下,传统以文化和艺术的方式被现代人所接受,这种创新也在现代社会商业大潮中为濒临灭绝的皮影找到了新的生存途径。

王光普的皮影作品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王光普的《皮影三国》在台湾公开发表后,台湾传媒称誉他是‘皮影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3)霍克国际艺术珍藏馆更是将他宣传为“当代仅存、最杰出的皮影艺术家”。(4)

王光普绘皮影线稿《张飞大闯长坂坡》

王光普绘皮影线稿《关公挑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