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价值与意义

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价值与意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的价值和意义王光普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收藏,他具有历史眼光的选择使他做出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随着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王光普的收藏日益显示出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仅以王光普收藏的庆阳皮影为例。

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价值与意义

第五节 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王光普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收藏,他具有历史眼光的选择使他做出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王光普的民间美术收藏,涉及十余个种类,藏品多达十万余件,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哪个民间美术收藏家能达到这样的规模。随着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王光普的收藏日益显示出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一、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艺术史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艺术事件和作品(实物)。王光普的收藏人生虽不能等同于构成艺术史要素的艺术事件,是因为收藏家并不是藏品的创作主体,但从 “历史形成了收藏,收藏保存了历史”(12)这一意义上讲,“收藏是保留历史见证和文化硕果的努力”。(13)也就是说,艺术是历史的图像,是对历史的直观而生动的解说,王光普收藏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其特有的丰富性、真实性和区域性直观地反映和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甘肃各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是对文字历史的补充。王光普竭其一生所收购的十万件藏品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民间艺术线谱拓片、皮影、剪纸、面具、脸谱、绣品、木偶、木雕石雕砖雕等在内的各个门类。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打量和考察,其中所隐藏的历史信息就十分丰富。

仅以王光普收藏的庆阳皮影为例。据史学家顾颉刚考证,“中国皮影发源地为陕西,自周秦西汉以至隋唐皆当以其地为盛”。庆阳是周族的发祥地,周秦以来一直与陕西的凤翔等地统称为“北豳”,归属雍州。皮影戏在庆阳的流行大概从周秦就开始了。那时的皮影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无籍可考。但庆阳民间流传下来的皮影却与当地出土的画像砖人物形象很相似,说明画像砖的雕刻手法和皮影的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影响,因此,这些民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特定历史范畴中精神生活情感形式的载体和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后人的认识和学习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二)文化价值

王光普长期生活的甘肃陇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腹部,称道甘陕的董志塬136万亩,平畴沃野,宜于农耕,素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上边”的美誉,周代以前,后稷子不窋失官而率族人“奔戎狄之间”(即今庆阳),“教民稼穑”,后经鞠陶、公刘三代,使“周道之兴自此始”, 《汉书·地理志》载:“安定、北地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之遗风。”说明庆阳自古以来农耕文明十分发达,这里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周文化,是周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庆阳地理位置偏僻和交通封闭,形成的文化封闭以及世代相传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基础,使原始文化形态在这里得以延续。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独特性价值,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不断演变中,各个时代尤其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体貌。王光普所收藏的民间艺术作品,与当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庙会、节日习俗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各种民间艺术作品以其粗犷豪放、大胆夸张、古拙质朴的造型艺术特色凝聚和沉淀了这一地区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淳朴感情和特有的精神气质。他所收藏的诸如剪纸、刺绣、雕刻、面塑等民间艺术品,处处可见受周文化影响的痕迹,具有浓郁的农耕文明色彩。

年画门神印版

石刻《东方朔盗桃》

石刻《牧羊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戎族以犬为图腾,黄帝族以虎、熊、貔貅为图腾”,在庆阳地区随处可见的造型各异、功能不同的各类石兽,也是远古文化的孑遗。在当地人民的意识里,老虎、狮子等凶猛的动物造型威猛,具有辟邪驱妖的作用;像牛、鸡、狗等家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添福兽”,传达出人们对安康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这些石兽的造型年龄,庆阳民间还有许多讲究,即所谓“重老轻幼”、“用老不用幼”,所有的石兽在工匠们手里全要雕成成年老兽,从来不雕幼年小兽,他们认为幼兽调皮贪玩,不忠于职守,老兽才堪重用,忠勤于事。这说明,民间艺术品是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自然观生死观价值观,这是民间艺术品的最大特性,是不可忽视的。王光普收藏的民间艺术品,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为主,这些藏品及其文字考察记录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文化信息,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大量远古社会图腾崇拜和民族习俗的相关信息,浓缩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古老文化情感与心理意识,其内涵深厚丰远,为艺术学、美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佐证,为破译一些古文化符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尤其是陇东的传统民间美术品,显示出了我国史前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演化的痕迹,是一笔值得深入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审美价值

检阅和浏览王光普的民间艺术藏品,不仅内涵上保存了极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的民俗流变,同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古老而又极为现代的全新的艺术领域,而且较完整地保存了民间传统哲学、美学和造型学体系。以古希腊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哲学是以自然科学观点认识世界的模拟论,反映在艺术上则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而以先秦哲学为基础的中国哲学和艺术学,一开始就是以社会科学的观念认识世界,形成阴阳五行和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非常可贵地在民间艺术家手中及其艺术品中得以保存和延续,也得到了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他们的创造从来不管什么解剖和透视,也不受构图、色彩、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总体上体现了质朴自然、怪诞夸张的民间特色。庆阳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也是王光普藏品中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的一类藏品。庆阳剪纸的题材涉及花鸟虫鱼、民间故事、生殖情爱、民间故事、神话人物等等,装饰味极强,但对题材的处理却十分随意灵活。《猴子骑鹿》,用鱼的变形表现鹿尾、鹿角,猴子的肚子里装饰上小猴,寓意吉祥,多子多福;《夫妻赶集》为了表现东张西望、相互关照的情态,竟然剪出了一个头三个不同脸面的形象。 这些在常人看来既不科学又不合理的现象,却表现得那样淋漓尽致,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情趣,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感情、气质、美学和哲学观念,体现了民间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www.daowen.com)

色彩美。从王光普的藏品中可以看出黄河中上游地区劳动群众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就拿刺绣作品来说,这些藏品的色彩或单纯,或多样,但无不浓重热烈,鲜明生动,透露出吉祥喜庆的内涵,使人感觉赏心悦目。

造型美。从王光普的收藏中可以看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民间美术造型图式和造型手法与远古时期人类造物遗存一脉相承,形成了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一般表现为古朴、粗犷、稚拙、夸张,给人以自由奔放、浪漫奇异的美感享受。

工艺美。作为人工制品,民间美术作品充满着手工技艺的智慧与美妙,这种美是工业产品所无法表现的。王光普的藏品,大多是传统民间技艺的产物,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工艺手法的效果。以王光普的皮影藏品为例,这些皮影都要经过十几道程序方可完成,其中人物、动物、景物的雕刻都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设色效果均匀鲜亮,再加上薄而透明的皮革材质,呈现出灿烂通透、浑然一体的完美效果。

内容美。从王光普的收藏中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民间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具有美的内容。甘肃剪纸中的抓髻娃娃和生命树,陇绣作品中的虎头帽、虎头鞋,甘肃木版画中的天官赐福、刘海撒钱……无不显示出劳动群众对生命的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王光普民间美术收藏的意义

(一)王光普的收藏保存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王光普收藏的民间美术作品是历史的产物,是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他收藏的许多民间美术作品,如一些年代久远的皮影,现在民间已难以见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工艺,如皮影制作中的“影人烙花涂色工艺”与制作“灰皮子”的技艺等,也在他的收藏中得以保留下来,成为研究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制作技法的珍贵资料。

(二)王光普的收藏促进了民间美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

王光普收藏了近十万件民间美术作品,这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他的收藏已形成了一个民间美术品的资料库,为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他通过自办陈列室等形式,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前来参观、交流。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出版的各类民间艺术著作,如靳之林的《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的原始观念》(14)、陈竟的《中国民俗剪纸史》(15)、王树村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16)等,只要涉及甘肃民间美术,多会选取王光普藏品作为例证。王光普的民间美术收藏,为民间美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王光普的收藏弘扬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

王光普曾以自己的藏品在家中和庆阳职专的旧教室里布置展览,这些展览曾接待过包括日本木偶戏剧家协会常任理事上田顺一、法中艺术委员会主席吉莱姆、中美民间基金委员会主席罗熙等在内的外国学者和包括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冯真、杨先让,中央工艺美院教授李绵璐、孙健君、西安美院教授杨学芹、王宁宇,南京艺术学院张道一、徐艺乙等在内的中国学者千余人次,这种形势很好地宣传了民间美术,为弘扬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贡献。

张仃先生为王光普的藏品题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