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光普:艰难求学与研究收藏

王光普:艰难求学与研究收藏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2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王光普在野外写生时忽觉浑身无力,胸膛疼痛,他艰难起身回到学校。王光普立刻拿出自己的透视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证明材料找到了校长孙嘉鼎,说明自己的病已经痊愈,要求上学。王光普为节省路费,每逢假期便待在学校,一边学习,一边画画。

王光普:艰难求学与研究收藏

第二节 艰难求学

童年的王光普

1958年王光普在山西省群众美术作品会展中获得三等奖

王光普高中毕业证书

王光普的父亲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古城川何柳家庄小学教书。得知王光普退学的消息,父亲写信劝慰他,并答应春节回来带他去甘肃读书。父亲的来信使王光普焦躁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也使他对遥远的甘肃产生了美好的憧憬与热切的向往。

在王光普的再三催促下,1950年春节,父亲终于从甘肃回来了。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刚过,十三岁的王光普和八岁的弟弟一起,告别了家人,跟着父亲出了远门。那时的交通极为不便,出行十分困难。王光普的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先乘船,再坐火车,又坐木轱辘上钉着胶皮的马车,最后步行,历经艰辛,终于在十几天后到达了地处甘肃东部的合水县古城川何柳家庄。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和青海,西连新疆,北扼内蒙古和宁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早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生活于此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彩陶文明。马家窑彩陶作为我国彩陶文化发展的顶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类先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岐伯的传说也源于此。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甘肃一度成为连通西域中原的咽喉要道,东西方物质与文化得以交流,对甘肃及中原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甘肃东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末端,这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几千年的农耕生活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而自明代以后,由于天灾人祸,生存条件和交通状况不断恶化,难以与外界进行交流,却使当地古老的民风民俗得以稳定地保留和绵延。在相对封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甘肃尤其是其东部地区的民间艺术十分繁荣。与王光普的家乡山西相比,甘肃的民间美术传统更古老,种类更多样。

1950年秋的新学期开始后,王光普考入庆阳地区合水县西华池完小六年级做插班生。西华池完小在合水县城里,离王光普的父亲和弟弟所在的古城川何柳家庄小学有五十多里路。王光普就住在学校里,隔一段时间才能去看看父亲和弟弟。陌生的环境和思乡之愁使这位少年倍感孤独,幸好这所学校的校长王万政和教员白敦厚都很关心他。王校长和白老师都是师范毕业生,一个写得一手好字,一个画得一手写意国画,他俩曾经在学校里举办的书画展览,给王光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学校也没有开设美术课,但白老师发现王光普喜欢绘画时,就经常把他叫去看自己作画,并给予他绘画方面的指导。白老师便成为王光普学画过程中遇到的启蒙老师。白老师的言传身教鼓舞了王光普的学画劲头,也为王光普的画家之梦增添了灿烂的光环。

1950年7月,王光普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庆阳地区唯一的中学——庆阳一中。在那个时候,能考上中学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王光普的父亲为此还摆了酒席以示庆贺,王光普更是兴奋不已,他想着上了中学,就能考大学了;只要上了大学,就能实现自己当画家的理想。

等上了初中,王光普才知道,初中也没有开设美术课。为了能实现当画家的理想,他平日里除了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外,自己不断临摹《芥子园画谱》《醉墨画谱》等书中的画稿。每逢星期天,他就去校外进行水彩写生,还把作品带到庆阳师范的美术老师宋文炳那里去,请他指导。就在他日复一日刻苦地迈向自己的理想之路时,一场灾难却不期而至。

1952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王光普在野外写生时忽觉浑身无力,胸膛疼痛,他艰难起身回到学校。几日后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他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是一种特别难治的传染病,若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这对于年少的王光普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一时间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的父亲得知王光普患病的消息后立刻从古城川赶到了庆阳一中,王光普的班主任左秉权老师和父亲商量,想让王光普暂时休学回家,等治好了病再来上学。但王光普坚决不同意,他想:若休学回家,自己考大学的梦岂不成了泡影?于是他要求一边上学,一边治病。父亲和老师见他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光普山西旧房,大门顶部有砖雕纹饰,挂着的谷草是王光普出生时,亲朋好友扎送的吉祥物

旧居窑洞窗上贴着窗花

1950年王光普全家合影

那个年代的抗菌药链霉素是进口的,价格特别昂贵。王光普的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向朋友借了一笔钱,相当于自己一年的工资,才能买十盒链霉素。父亲每个星期天买上药步行一百多里给儿子送药。恰在此时,王光普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说北京大学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授马约翰,每天坚持用冷水洗澡,并进行长跑锻炼,身体格外健康。于是,王光普也开始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身,坚持晨练。在药物和锻炼的作用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王光普的体力逐渐恢复,结核钙化。父亲、老师和同学们都为王光普战胜了病魔而感到高兴。更让大家敬佩的是,到期末考试时,王光普仍然取得了全班第一。与病魔的第一次抗争磨炼了王光普的意志力,这种力量在他以后的民间美术收藏和研究生涯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www.daowen.com)

1953年7月,王光普以优异的成绩从庆阳一中初中部毕业,并参加了学校的高中升学考试。出人意料的是,录取结果一公布,名单上却没有王光普的名字。他找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是他没考好,而是学校考虑到他患有肺结核,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王光普立刻拿出自己的透视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证明材料找到了校长孙嘉鼎,说明自己的病已经痊愈,要求上学。他还给庆阳地区行署教育科递交了一份病愈的证明材料。在开学的前一天,王光普终于被录取。

1962年王光普在孩子王辅民一岁时,和他父亲王志忠、弟弟王光泽的合影。

1961年王光普抱着儿子王辅民

1950年王光普的弟弟和父亲的合影

到了高中读书时,王光普家中已有六个弟妹,全靠在他病愈后就已回到山西老家教书的父亲的微薄工资养活。王光普为节省路费,每逢假期便待在学校,一边学习,一边画画。高二的下半学期,他订阅了刚刚创刊的《美术》杂志。当时全国美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广大人民对美术品的大量需要”,(4) 所以《美术》非常关注“群众业余美术活动”,经常介绍一些剪纸、刺绣、砖雕等民间美术作品。王光普也由此初识了“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常识,并写一些文章发表,挣得稿酬贴补生计。

1955年夏天,王光普高中毕业,他踌躇满志,准备报考大学。然而高考前的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肺结核病并未彻底痊愈。就这样,他失去了报考大学的资格,长久以来为之奋斗的大学梦彻底破灭了。正当王光普心灰意冷之时,他遇到了庆阳县报社的总编左治国。由于王光普在上学期间经常向报社投稿,左治国对他十分赏识。他想让王光普到报社工作,但报社暂无名额。他带着王光普去了县政府教育科,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已是科长的他小学时的校长王万政。王万政得知了王光普的情况后说:“事已至此,我看你不如先当个教师,一边教学一边复习,等待时机再考大学,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老校长的肺腑之言打动了王光普,不久之后他就听从教育科的安排,到庆阳县后官寨公社王家岭小学当了一名教师。

甘谷县伏羲像

庆阳县城岐伯庙内的岐伯像

轩辕黄帝石刻像

流传于甘肃境内的炎帝石刻像

老王鞠陶塑像

甘肃出土的马家窑人型罐

生活是最好的大学。王光普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然而,生活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那就是影响他一生的民间美术之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