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八章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指企业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我国基层经济组织的重要体现。
企业是工人阶级的集聚地。工人阶级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企业精神文明集中体现着工人阶级所具有的崇高理想、先进思想、高尚品德、严明纪律,以及先进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因此,它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先导和典范。
在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活动中,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只抓物质产品的开发是不够的,必须同时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工人阶级一代新人。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
首先,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的思想基础。
其次,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作为企业的主人,在广泛的领域参加民主管理,这种民主管理是企业精神文明的经济基础。
最后,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在这些基础上培育起来的企业精神文明,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优良的历史传统,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独特的行业风貌。
(一)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
在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它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集中体现着上升为国家统治阶级和企业主人翁的工人阶级所特有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十年来为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着实现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共产主义。当我国工人阶级经过斗争,掌握了国家的以及企业的领导权和所有权的时候,就是朝着这个理想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任何一个社会主义企业的称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崇高目标,并依此制定企业的行为准则。同样,任何一个有觉悟的工人,都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并以此坚定自己的革命意志。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我国工人阶级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明天的共产主义制度联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和桥梁。今天,我国人民正在朝着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这是朝着共产主义迈进的扎扎实实的一步。因此,广大职工群众都能够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忘我的劳动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紧密的协作方式,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推进“四化”事业出力,为企业管理献计献策。
在新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中,曾经涌现了一大批以马恒昌小组为代表的先进生产班组。诸如山西大同煤矿的马六孩小组,天津钢厂的刘长福小组,上海国棉二厂的裔式娟小组,西北国棉一厂的赵梦桃小组,以及北京市六建公司的隋世忠小组,武汉汽车发动机厂的陈启发小组等等。涌现了以孟泰为代表的全国劳动模范。诸如李锡奎、苏长有、黄润萍、郝建秀、王崇伦、倪志福、王进喜,以及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张同星、李双良等等。不论是先进集体,还是先进个人,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国家主人翁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光辉。
(二)优良的历史传统
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十多年中,在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10月,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提出了“向赵占魁看齐”的口号,同年12月,毛泽东在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作报告,指出要开展赵占魁运动。从此,在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和各抗日根据地总工会的领导下,赵占魁运动在根据地公营企业中普遍开展起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为此提出了赵占魁式模范职工的7条标准,即爱护工厂,严守纪律;积极工作,始终如一;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爱惜工具,节省资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学习,帮助别人;克己奉公,团结群众。以赵占魁为代表的模范工人,是战争年代根据地公营工厂广大职工主人翁精神的典范。赵占魁的榜样,为当时的以及后来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开了先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我国企业管理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的时刻,北京墨水厂的职工提出“从每件包装材料降低一厘钱”的口号,为克服暂时困难大力开展了节约生产费用的运动。这就是当时在全国许许多多企业产生了连锁反应的“一厘钱”精神。根据自己行业特点,北京制药二厂的职工开展了“节约一分钟”的活动,北京火柴厂的职工提出了“为减少一根废支而奋斗”的口号,等等。
我国石油战线广大职工群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大庆油田的英雄壮举,更是我国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翻天覆地的一篇史诗。大庆油田会战,培育了“大庆精神”,即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大庆精神”不但是大庆人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支柱,也是石油战线广大职工群众为新中国开发石油宝藏的强大精神武器。大庆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1202钻井队以及老队长英雄王铁人胸怀全局、为国分忧、敢打头阵、勇攀高峰的动人事迹和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更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代楷模。
(三)强烈的时代色彩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也是一场社会大变革。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的运行,必然给旧的僵化的模式里产生的陈腐观念以有力冲击,必然会促进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新的思想观念的树立,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涌起,必然给企业精神文明增添新的色彩。因此,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但继承了优良的传统,而且在全国各条战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内容上更为深刻,在形式上更加多样。
湖北二汽在建设和发展的16年中,像重视工厂建设和汽车生产一样重视职工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加快二汽建设,培育过硬的职工队伍”这个目标,在职工中大力宣传“为打汽车工业翻身仗出力,为国家为人民争光”的思想,用建立在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信念基础上的“二汽精神”,即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坚持改革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主人翁精神和争创一流的攀高峰精神,建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
1986年,新闻机关把鞍钢电修厂青年工人石峰的万言建议书公诸报
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万言建议书的首页,石峰庄重地写上了“厂兴我富,厂衰我贫”8个大字。石峰万言上书,为改革出力,为企业分忧的精神,就是把爱国、爱厂、爱岗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关心改革全局,关心企业大事,人人献计献策,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贡献给“四化”大业。一言以蔽之,石峰的精神,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主人翁精神。
(四)独特的表现形式
现代企业精神文明,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高技术产业,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就一个企业来讲,凡是搞得好的,往往都能在一些地方创造出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这方面,上海石化总厂很有些值得称道之处。上海石化总厂经过多
年的努力,培育了“金山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振兴中华的进取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在这个总厂,每年还有两个全厂职工永世不忘的纪念日:一个是“厂耻日”,即每年的12月10日。这是因为,1977年的这一天,该厂的海水车间由于劳动纪律松懈,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全厂停产10天。一个是“老鼠拜年日”,即每年元旦。这是因为,1980年元旦这一天,由于管理不善,一只老鼠窜进热电厂操作室,造成高压电源短路,全厂停产。这两个警钟长鸣的纪念日,对于上海石化总厂这样易燃、易爆、高温、高压、连续生产的企业,是非常富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文明表现形式。
(五)关于企业文化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学界,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叫做企业文化。虽然我们不能把它同我们所说的企业精神文明相提并论,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现代化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应当而且完全能够从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中吸取教益。
美国一些研究企业管理的畅销书,例如,威廉·大内的《理论》(1981年),理查德·帕斯卡尔与安东尼·阿索斯合作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年),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澳尔曼合作的《成功之路》(1982年),特别是狄尔与甘乃迪合著的《企业文化》,[1]都提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追求成功的管理卓越的成就中的巨大作用。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领导人所提倡的一套价值系统。它一般包括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这是为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共同深信不疑,信守不渝的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此外,还有企业文化的外部条件,即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如英雄形象,即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和巩固企业价值观的其他有效方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美国学者致力于研究日本企业管理成就的产物。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西方一些管理学者列为管理艺术高超,取得旷世成就的楷模。正是这家举世闻名的企业,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典型特征。松下电器是全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典礼仪式、价值准则的企业。它的价值准则是认清我们作为工业家所应尽的职责是:鼓励进步,增进社会福利,并致力于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它的职工信条是:只有通过公司每个成员的协力和合作才能实现进步和发展。它的7个精神价值观是: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2]
今天,我们在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精神文明的时候,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经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一个在管理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现代化企业,绝不仅仅是人对物的管理,而首先是人对人的管理,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一个称职的企业经理人,绝不仅仅是依靠个人非凡的才干来确定企业经营的目标和通往目标的道路,而是同企业的职工一起来制定和实现企业的目标,即把企业的理想化为每一个职工的自觉的行动。
(3)职工的工作动力,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能够全部开发出来的。还必须进一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饥渴,感情上的需求。
(4)成功的企业管理必须提供能够凝聚全体职工的精神能源。这可以是企业的一个口号,也可以是企业内部一个得到公认的英雄,还可以是企业中能够被不断赋予新义的某个传统,甚至一段关于企业的传闻轶事,也能经过代代职工口口相传,在企业里发挥长盛不衰的作用。
(5)企业的领导人不但要善于提炼能够动员和团结全体员工的基本原则和激动人心的口号,更要身体力行,靠自己身上体现出来的企业精神树立榜样,靠自己的影响带动职工群众。
(6)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应该依靠一种悠然的、令人感到亲切的方
式,断乎不可单纯寄托于行政手段和其他任何高压手段。
(7)企业精神文明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凡是形成了传统的东西,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在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传统往往更能发挥作用。
1984年版,第37—38页。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一样,集中地表现为理想、道德、纪律和文化这样几个方面。职工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主体。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的发展意味着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意味着职工的智慧、才能、知识的增长和理想、信念、道德风尚、思想情操及生活方式的进步。
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水平高低和企业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水平越高,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对职工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高;当然,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也越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在生产力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职工队伍日益知识化,脑力劳动者的数量和每个生产者的脑力劳动比重日益增加。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不仅反映在职工文化结构、技术等级上面,也表现在职工创造的发明成果上。
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主要表现为职工的人生理想、劳动态度、劳动纪律、职业道德。
职工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的思想道德状况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也有反作用。从根本上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里,职工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进步越有促进的作用。一般来说,职工文化技术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他们形成和坚定共产主义思想,有利于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性的加强。掌握了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更能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相对地说,有文化、有知识的职工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敏锐,新思想、新观念比较容易接受。反过来,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对他们掌握文化技术知识也有很大的影响。有较高思想觉悟的职工必然会更加积极、更加自觉地去追求文化知识、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自己文化技术水平,使自己掌握更高的本领,为企业、为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当然,职工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并不意味着他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提高。因为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等意识形态的东西,除了受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制约和影响以外,还有它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有它相对的独立性。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应当大力提倡和发扬那些具有优良传统和时代特色的无产阶级精神。其中包括:
(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是进行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每一个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和别人进行协作劳动,共同生产产品,共同创造价值,共同为社会作贡献。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由于还要发展商品经济,还要实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允许和鼓励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所以,社会主义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又要承认个人利益对于集体利益的依赖性,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源泉。实行新的经济体制以后,企业由全体职工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与企业共命运。因此人人都有关心和维护企业利益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客观经济基础。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企业职工相互之间要真诚合作、平等互助。在一个企业里,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紧张、互不关心,甚至互相掣肘,这个企业是搞不好的。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表现为企业职工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工有充分的自由、民主的权利。但是自由和纪律、民主和集中、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各行其是、自由散漫,无法进行社会化的大生产。每个职工都要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纪律来约束自己,造成一种人人都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良好风气。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表现为企业职工正确对待与处理好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三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每个职工必须关注企业经营、重视企业的效益、参加企业管理、为企业抢挑重担、多作贡献。当然,三者利益又会有矛盾,需要正确处理。在革命战事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提倡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关心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些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每个职工在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精神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优良品德之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它与小私有者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格格不入,与资产阶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信条更是背道而驰。
(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最终是一定要实现的。但是共产主义不会从天而降,只有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才能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提出了现阶段的建设蓝图:到20世纪末要使我国的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步骤,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理想。如果每个职工都能够把做好本职工作同办好企业、实现共同理想紧密联系起来,那么最终目标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技术都比较落后。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尽管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外国技术,借鉴外国经验,但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要由穷变富,改变落后面貌,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自力更生。要靠我们全体职工和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和巧干。否则,即使能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和巧干是我们无产阶级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极大牺牲,很多人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和巧干是革命的传家宝。过去搞革命,推翻“三座大山”靠的是这个传家宝,今天搞建设,办企业,发展社会生产力仍然需要这个传家宝。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建设比推翻“三座大山”更艰难、复杂。例如一些企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能源材料耗费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要改变困难处境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是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至于职工个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想要有所成就也非下苦工夫不可。因此,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有很重要的意义。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就是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有些人以为,现在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那些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生活上追求安逸和享受的思想和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的要求。
(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每个企业都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新潮流,就会落后,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搞改革、搞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搬,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实验和探索。搞改革和创新,必须有不怕失败,敢担风险的胆量和开拓进取精神。(www.daowen.com)
改革和创新必然有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新的、进步的、科学的东西,都是在同旧的、保守的、愚昧的东西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当然,这种斗争不一定是这部分人同那部分人的斗争,也不一定有什么“进步分子”与“保守分子”,往往是表现在每个人的思想领域里,新观念战胜旧观念,进步的思想克服保守的思想。工人阶级是最革命、最富有创造精神的阶级,每个职工都应当发扬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自觉克服陈腐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积极投身改革的洪流,作改革的先锋。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3]
(四)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4]社会主义事业是崭新的事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依靠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还要一代比一代人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技术,学习管理,掌握更多的知识,无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近几年来在我国职工中,已经出现了重视知识、重视学习的新风尚,掀起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潮。大批青年职工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初中、高中的文化补课,还有一些人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了技术业务培训和参加电大、职大、夜大、函大等业余高等教育的学习。我国企业广大职工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比几年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职工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还是很低的,而且还有一些职工仍然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迫切感,这种状况与发展着的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职工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培养人才,为个人全面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工人阶级,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自己的成员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的建设人才。
学习,不论是文化科学技术学习,还是政治理论学习,都一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要想学到真本事,就不能不下苦工夫。广大职工为了掌握“四化”建设的本领,必须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发扬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不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鼓舞着人们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刻苦学习、努力创造,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四化建设建功立业,具有激励作用。它指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约束下正确履行权利和义务,做一个好公民、好工人、好干部,具有规范作用。它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互助互爱、团结协作,以集体主义观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协调作用。它引导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对于企业方向具有保障作用。它凝聚着企业职工的感情、意志,增强着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和改造自己的自觉性,对于生产力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在一个社会主义企业里,如果没有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它是关系社会主义企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重要时刻,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社会主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的活力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要依靠经济体制的改革来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我们还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花大气力培训和教育职工群众,提高他们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
(一)激励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激励我国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对于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来说,还要时时刻刻为实现工人阶级的最高理想即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而当前的任务,则是同广大群众一道,把共同理想同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结合起来,同各自的岗位职责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自觉性和满腔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事业。
我们讲共同理想,不应当也不能够排斥职工群众的个人理想、家庭理想、集体理想。相反,必须把各个层次的理想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联系起来。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鼓励广大职工群众在日常的、平凡的生产劳动中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工,以自己辛勤的汗水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这样,从教育职工群众做一个合格的职工起步,逐步树立爱本职工作、爱工厂、爱祖国的思想,经过长期的磨炼,就能够从职工群众当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二)规范作用
在企业精神文明中,道德和纪律的形态表现为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是在工作和劳动中形成的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它主要依靠舆论力量影响职工。职业纪律则是由企业管理者制定的、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它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约束职工。
一个企业要想具有良好的厂貌、厂风,必须相辅相成地使用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这两种规范力量,二者不可偏废。道德是人们共同自觉遵守的社会准则,人人都受它的约束,都维护它的权威。职业道德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为从业人员所遵循,也为整个社会所承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借助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只注意道德的力量,以为仅凭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就可以建设企业的以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现代化大生产必须树立权威的管理,实行严格的纪律,这是培育主人翁精神,造就工人阶级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一课。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不久的时候,列宁曾经大声疾呼加强劳动纪律。并且指出,这是需要整整一代人才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把自由同纪律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特别是在我们的国家刚刚摆脱了“十年动乱”不久,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创伤尚未完全复原之时,道德的约束力量有时就更加微乎其微了。对于某些运输工人野蛮装卸行为的产生,商业服务部门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恶劣,以及水利、电力、交通、房产、煤气等等公用事业部门的“水霸”、“电霸”、“路霸”、“房霸”、“气霸”现象的出现,显然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不足以收到振聋发聩、除弊兴利的功效。对于严重丧失职业道德,违反职业纪律,甚至触犯刑律的,必须予以纪律制裁,直至绳之以法。当然,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强调的纪律是工人阶级铁的纪律,是工人阶级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纪律。因此,对于缺乏职业道德,违反职业纪律的多数人来说,更多需要的是说服教育,只有唤起他们内心潜在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才能使其自觉地以道德和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调节作用
企业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经济基层组织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对于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有极大的凝聚力量,对于企业的人际关系,能够进行十分有效的调节,从而造成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我们知道,在企业职工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矛盾,同时,也表现为企业经营者同生产者的矛盾,管理者同劳动者的矛盾,工人同工程技术人员的矛盾,先进同落后的矛盾,等等。诚然,正确调节这些矛盾,有行政的手段、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忽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调整企业人际关系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个富于主人翁精神的职工,一定能够大公无私,忘我劳动,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绝不会损公肥私,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一个富于集体主义观念的职工,一定善于同他人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绝不会损人利己,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力量,来源于整个阶级的团结,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文明就是工人阶级大团结的黏合剂。凡是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文明,毫无例外,都能把一个企业的职工团聚在一起,使他们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
(四)保障作用
企业精神文明决定着企业的政治方向,这就体现了对于企业行为的约束,对于企业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的保障。
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树立明确的方向,即为实现历史新时期的总任务提供强大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确保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由于我们还没有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在经营方向和经营作风上,某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做出诸如滥发奖金,乱提价格,损大公而肥小公等种种损害国家利益,破坏企业信誉的不光彩的事情。甚至还有行贿受贿,投机诈骗,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特别是在目前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时期,企业的不良行为对于改革、对于新经济体制的运行,危害尤大。这就是说,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时刻,大力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具有必要性。
(五)推动作用
如前所述,企业精神文明除了可以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焕发极大的热情而外,它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和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在当今世界上,文化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新兴技术和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空前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引起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理论思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的交融,新兴科学在短时期内的飞跃发展,同样空前地加强了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地位与实力。由于采用新技术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使最近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人类百千万年历史的总和。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迅速普及而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对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冲击,是对陈腐的见解、愚昧的习俗的否定。企业精神文明加上了文化和科学技术,就是对职工群众思想的解放。由于打破了精神枷锁而释放出来的改造世界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在企业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花大力气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建设。近几年来,我国职工队伍中出现了可喜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大批青年职工通过各级各类普通和专业教育,通过自学,提高了劳动和工作的本领,成为企业发展和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这种对于文化科学技术的强烈追求,是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丰硕成果。
四、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党中央已经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我们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纲领。
职工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体现者。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文化技术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要落到对职工的教育和职工自我教育上。即引导职工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自觉改造,并提高自己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把职工队伍建设成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根据我国一些企业的经验,当前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应做好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毫无疑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等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也毫无疑问,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和搞活的方针,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职工的头脑,用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职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参加学习,参加改革,参加建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发挥职工自己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有优良的传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促膝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利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典型的作用”,“关心人、体贴人,把温暖送入每个人的心田”,“干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等等,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但是还应当看到,现在的情况同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不相同了,占职工多数的新一代职工,无论是社会经历、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老一辈职工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文化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思维敏捷,眼界开阔,讲实际,不盲从。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后,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挑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广大职工厌恶那些灌、批、查的做法,对某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也不感兴趣。对某单位2000名职工的抽样调查表明,他们对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并不令人满意。有近40%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不能服人”,近40%的人认为“宣传生产多,解决思想问题差,见物不见人”,“只是空洞说教,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也要改革,实现科学化。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就是要求了解职工心理特征,掌握职工心理活动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一套新的适合新一代职工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并使其从经验的形态上升为理论的形态。据反映:近年来在企业中组织的先进事迹演讲,智力竞赛,现场参观展览,读书活动等较受欢迎。因为这些活动为群众喜闻乐见,带有群众自我教育的特点。
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的经验是:①把职工的理想同职工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引导职工把对理想的追求落实到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负责上。②把思想教育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结合起来。教育职工认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使职工从个人利益上去关心集体的劳动成果和国家利益。③把紧张的劳动,严格的劳动纪律同满足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精神风貌。④把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教育人的人必须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切忌言行不一和以势压人。
(二)发挥企业党政工团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企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需要党政工团通力合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进组织。党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领导的责任。党组织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并要深入摸索规律,研究政策,制定规划,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为了更好地领导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党组织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当前说来,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党风,纠正某些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同时,每个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文化技术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体职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各级行政领导人员是生产的指挥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挥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靠人去进行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导人,不仅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同时还要设法提高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思想,只知道布置任务,不管执行任务的人是否知道完成这个任务的意义,是否存在实际困难,是否有思想情绪,那么,生产任务是很难完成得好的。因此,企业各级领导人要指挥和组织好生产经营管理,就必须注意做好执行生产、经营任务的人的思想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思想问题。那种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看成只是政工人员和党组织的任务的思想,显然是不对的。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对广大职工群众说来,“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所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5]工会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特别是在加强职工的劳动纪律,培养职工的职业道德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工会组织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优越条件。例如它有以班组为基础的组织系统,有一支宏大的工会积极分子队伍,有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广播站、黑板报等学习和宣传的阵地和工具。它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的、教育的、体育的活动去吸引职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使职工受到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会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其他组织所不能代替的。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少保守思想、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希望的力量。企业中的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组织,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青年的多种多样的爱好和兴趣,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青年得到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培训、文学艺术熏陶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机会,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青团组织是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突击队。
(三)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扬职工当家做主的自觉性。
20世纪50年代初,广大职工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压迫和资本家经济剥削下解放出来,受尽欺凌的工人群众第一次可以监督资本家,骄横跋扈的资本家第一次受到工人群众的监督,这就使职工亲身感到新旧社会两重天,产生一股强烈的翻身解放感和主人翁自豪感。但是到了80年代情况就不同了。新一代的职工没有受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资本家的剥削,没有老职工那种翻身解放感。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善于从本质上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不善于区别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职工的地位。一个时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注意不够,某些企业领导人的官僚主义还严重存在,职工在企业中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不少职工觉得他们不过是干活挣钱,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雇佣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使职工真正感到自己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就必须在进行主人翁地位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切实地而不是口头上让他们成为企业的管理和分配的主人,保障他们享受作为主人翁所应有的民主管理权利。
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在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里主要是保障和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据了解,目前职工对职工代表大会的状况还很不满意,主要是有关职代会条例规定的职权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职代会“无作用,是走形式的工具”,或者认为,职代会“有时有作用有时无作用”。要保障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必须进一步进行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切实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搞好民主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逐步克服官僚主义,抵制不正之风,发扬社会正气,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使职工群众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即在参加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法律、学习政策、学习技术、学习管理,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民主意识,增长管理才能,掌握当家作主的本领。民主管理是一种实际
的、有效的职工自我教育,是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改革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就是要调整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要求人们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进行相应的变化,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陈规的习惯势力。”几年来的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推动着新思想、新文化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精神状态的形成。例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责任制,实行部分新的人事劳动管理制度,使职工的思想逐渐从原来的“铁饭碗”、“大锅饭”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商品生产、市场竞争、按劳分配、民主法制、纪律道德这样一些问题,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信息观念等等。实践证明,只有用改革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它才能得到深入发展。
(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基层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必然会影响社会其他基层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社会其他基层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同样也会带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近些年来,社会上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全民植树活动,治理城市环境卫生、社会秩序,以及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等等,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验证明,企业和社会其他基层组织,如街道、学校、解放军连队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把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开展了创双文明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和具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体制的逐步确立,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的企业精神文明之花,也将遍地盛开。
【注释】
[1]《企业文化》,台北长河出版社,1983年版。
[2][美]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40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