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1)
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形象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党的形象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建党目标,建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一 中国共产党形象转换的理论视角
一个人有形象,民族、国家、城市、企业有形象,政党也有形象。常识告诉我们,形象总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形象需要建设,需要打造。中国共产党已经历了八十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党的形象就是在实行、完成这些新旧更替的任务中生成、积淀并变化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转换,有如下几方面的视角。
第一,中国共产党形象转换是党的两大历史性转变的必然要求。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具有什么样的形象是与不同阶段的历史环境和任务相适应的。革命时期突出的是与反动势力和黑暗统治作坚决斗争的形象。和平时期突出的是建设新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形象。和平时期的环境也不一样。在受外部封锁的条件下和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执政党面对情况的复杂、处理问题的难度、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矛盾的交织以及形势多变的挑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一样。党的形象必然在其自身的历史转变中发生变化,环境变了,老的形象不跟着发生变化,就难以实现党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中国共产党形象转换是党与时俱进特征的逻辑要求。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必须“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从与时俱进的要求出发强调党的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提出新的要求。江泽民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创新,都是老办法、老手段,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与时俱进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使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保持一致。而党的形象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的,前进着的时代不断赋予党的形象以新内容。
第三,中国共产党形象转换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促使中国社会转型。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侧重阶级构成的单一社会结构转变到注重阶层构成的多元社会结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代特征完全改变了原先成型的建设样式。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战略转变,其广泛性和深刻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它必然引起经济资源配置、政治力量聚合和社会生活格局等方面的变动。这样的社会转型显然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要求。要在转型后的中国社会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治党治国治军的传统经验要继承,要发扬光大,但更要从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现实出发,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使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与中国社会的转型相适应。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共产党以及怎样建设共产党的问题,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全部精华。这些探索所富有的开拓意义和创造价值,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且也将记载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册。人们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这样的转换当然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产生影响。
二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现实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处于全新的时代环境,面临艰巨的历史任务。
首先,中国共产党需要从世界和国内情况的变化出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现实适应性。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把握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既为中国带来机遇,也形成严峻挑战。突发事件不断,不仅影响世界安宁,而且也时常直接危及中国。中国共产党应对世界局势变化能力的强弱必然关系执政党的形象。从国内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下,过去那种强计划弱市场、强政府弱社会、强阶级弱阶层、强中央弱地方的发展态势已经发生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化,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分配方式、就业方式、择业渠道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出现利益差异、阶层分别、思想多元、要求落差等新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当好“两个先锋队”,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合理整合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其次,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全面进步中打造形象。发展问题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以后日益显示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最焦急的就是中国发展问题。他到日本考察,脑子里想的就是中国太落后了;他指出中国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没有多大的提高,制度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他看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很快,感觉到沉重的压力;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号召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他强调不发展就等于停滞,不发展就死路一条;他前瞻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设计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要求在21世纪中叶达到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等。这些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的中国发展观。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后,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又进一步拓宽了思路。他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的观点;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才是出路的思想,提出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形成了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强调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的思想。实践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只有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成效中才能夯实。
再次,中国共产党自身情况的变化,使党的形象建设面临新起点、新要求和新标准。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五十多年,无论是自然情况还是社会情况都已经今非昔比。就自然情况而言,人口的更新换代变化了党的形象认同的客体。中国共产党革命时代的功绩已经成为历史,出生在新中国之后的民众,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青年,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们更主要是从现实感受中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中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从切实利益的不断满足和提高中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从而使他们对党的形象认同的理性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起点,要求和标准也更高。就社会情况而言,党的队伍和成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民主革命时期出生入死的党员,或者逝世或者离休退休,因而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党员占党的队伍的绝大多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这些新组织和新阶层中的先进分子逐渐被吸收进党内。这既为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有助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也使党的形象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www.daowen.com)
三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基本内涵
形象建设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富有现实创造性。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党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等优良传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厚实基础。因此,党的形象绝不是重新打造的问题,而是如何结合世界新形势、社会新要求,赋予党的形象以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以下一些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创新形象。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党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而创新则是政党永葆先进性的源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国家和人民不断进步,必须具有前瞻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满足成绩,固守旧规,僵硬思维,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大敌。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思创新的政党是不合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所在。
第二,强大形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六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但党的强大不能简单地以数量来衡量。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衰亡败落的事实警示我们,政党历史的远近、执政时间的长短、党员队伍的大小,与政党强弱并非是正相关的关系。强大形象是多维的,包括它的执政能力、决策水平、社会整合能力、人民拥护程度等多方面。中国共产党只有从这些方面提高全党的素质,才能显示强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所系。
第三,民主形象。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民主,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将民主视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摆脱历史上执政“周期率”的法宝。对于执政党而言,能不能发扬民主至为重要。它既是世界民主的现代潮流所向,又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释义中,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民主形象就是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使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
第四,务实形象。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其言行举止的效率直接影响自身形象。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的树立是与有效地造福人民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但坚决反对空谈理论。邓小平讲实现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以简洁的语言树一代领导人的务实形象。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避免了政党之间的权力争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设了执政党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的环境。发挥政党的社会建设功能成为中国共产党树立务实形象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务实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
第五,廉政形象。执政党掌控着巨大的社会资源,能否正确运用权力成为执政党检验民心向背的测量仪。权力蕴藏着滋生腐败的苗芽,没有自律约束和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打开通向腐败的大门。腐败是政党最危险的蛀虫,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之初就保持高度警觉。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旨在树立党的廉政形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两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反腐败斗争不放松,狠下决心,采取措施,加大力度,遏制和防止腐败,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到一个廉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第六,亲民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鱼水血肉关系。革命为民,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念。党和人民亲如一家,党的领导就是服务社会,实现人民利益。在执政条件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要求,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亲民就是爱党,亲民就是立党。亲民才能患难同舟,亲民才能共创辉煌。疏离人民就会使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国共产党的亲民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思所向。
第七,法治形象。现代潮流表明,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基础是法治。从破坏旧世界到建设新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之一,就是将专横人治的无序国家引导到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有序文明国家。能不能坚持依法治国关系执政党的形象。要使国家运作和社会生活纳入健康的法治轨道,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起到按法律办事的示范作用。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执政党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依法行政,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归属。
在当前,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党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努力目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奋斗目标。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体现和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就是展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凭借什么来判断中国共产党?凭借什么来评价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能不能做到“三个代表”的实践为标准。一切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针政策,一切背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言行举止,都将损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将在这面旗帜指引下,尝试全新的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将通过这一新的实践,提升自己的形象,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注释】
(1)本文原发表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理论文摘卡》2004年第2期部分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