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政资源视角下的干部队伍建设(1)
在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则是实现这项战略任务的保障。本文拟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党执政的资源相联系,探讨两者的内在机理,以便形成一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视角。
一 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资源
政党执政需要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执政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资源主要由党员队伍、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三大块构成。从组织资源看,这三大块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干部队伍建设则尤为关键。从党的执政资源认识干部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干部是政党活动的组织者。政党的生命力是靠其有效的组织活动来体现的,这样的组织活动包括开展党内民主生活、进行学习教育培训、物色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政党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自身组织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在于通过政党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干部负有组织政党活动的职责,在政党执政实践中,干部的组织能力首先体现在能否有效地开展好党的各项活动,从而提高执政效率。
第二,干部是政党形象的代表者。一个政党的形象好似一块多棱镜,是由各个层面来展示的。路线方针政策影响党的形象,个体党员和基层组织影响党的形象,干部在党的形象塑造上更具有影响力。邓小平说:“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2)执政党的干部,身居要位,手里掌握着各种权力,又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责,与群众构成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品德操守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实际生活中,人民群众多是通过身边的党员,更是通过干部,来感知和评价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群众体认党的先进性的窗口。深受群众拥戴的干部为执政党的形象增添光彩,遭到群众反对的干部只能损害甚至败坏执政党的形象。
第三,干部是政党决策的担当者。政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去实现党的宗旨目标和各项任务,干部在政党这一功能的发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重要地位。”(3)干部的职责是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担当着上下沟通、左右联系、远近兼顾和前后疏通的任务。这样的担当具有两重意思:一是干部具有执行上级党组织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责,能否将其正确地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是对干部能力的检验。二是干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形成具体的决策措施。干部的决策能力对执政党实践水平的提高举足轻重。
二 执政资源特征与干部队伍建设
如果我们把干部作为党的执政资源来认识,那么,就需要从资源的特征去认识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资源本来是一个用于物质意义上的概念,它代表的是自然属性,但后来被社会科学研究者广泛用于政治领域,如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制度资源,等等,这些新的概念显然与物质意义上的资源概念有所不同,它们代表的是社会属性。然而,就资源的基本特征看,物质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的资源又具有相同之处,例如,不管什么资源都具有消耗性、流失性、变动性和再生性等特征,执政资源也是如此。
干部资源的消耗性表现为干部的使用,干部使用的过程就是资源消耗的过程。消耗就是使用,它是个中性的概念,并不代表贬义。资源的价值不是放在那里供欣赏的,使用才是资源价值的本意,而使用就必然有消耗。同时,正是因为资源的消耗性,才产生资源储备性和再生性的要求。重视干部资源的消耗性特征很有必要。一方面,要强调干部只有加强实践的使用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干部使用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对干部也要体现人性关怀,片面提倡“小车不倒只管推”,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观念。
干部资源的流失性表现为在职干部的退出。干部退出就是干部资源的流失。这样的流失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干部离退休带来的流失。受生命自然规律的制约,干部的工作寿命是有限的。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形成了干部退出的常态机制。离退休干部当然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毕竟已经离开干部的在职队伍。另一种则是因为犯不同性质的错误而被免职撤职而造成的干部资源流失。有些干部受党长期培养,在重要岗位上担任职责,但因为玩忽职守或者腐败堕落,成为干部队伍中的不洁分子。这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是正常的,因到年龄而退下来的干部虽然还会继续发挥余热,但因不在位而不能构成实际的干部资源。后一种情况是非正常的,被免职或撤职的干部因为他们对党和国家造成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应加以指责,但对干部资源来说,毕竟是一种损失。
干部资源的变动性表现为干部的任职岗位总是经常变动的。除了新老交替制度外,构成干部资源变动性特征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干部交换轮岗制度。高素质的干部当然不是万能手,但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必须经历各种各样的锻炼。二是干部晋升汰劣制度。干部职级会变动,能力强的得到晋升,素质差和能力弱的应该降职或淘汰。
干部资源的再生性表现为经过党精心挑选苗子,重点加强培养,通过一定程序而得到任用,使干部队伍得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党的干部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素质能力锻炼和考察。再生需要储备,因此,资源再生性就是资源储备性。改革开放后,党逐渐形成了后备干部选拔制度。
研究干部资源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形成一些有益的结论。
第一,干部资源的特征决定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陈云指出:“党看重干部的作用,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4)党的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宝贵财富,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一项千秋万代的战略工程。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掉以轻心,必将贻害无穷。
第二,干部资源的特征决定了构建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的必要性。机制是制度化的体现,是程序化的要求,是规范化的保障。机制的缺失就会使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落空。中国共产党将近六十年的执政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许多良好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继续努力的方向。现实表明,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还需加强,比如干部奖惩机制、能上能下机制、业绩考评机制等,尤其是有效的监督机制,还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www.daowen.com)
第三,干部资源的特征决定了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当今世界的时代环境,现实中国的社会变动,都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产生着影响。撇开生命规律和工作寿命等自然因素,技术革命知识更新、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群体多样等各种社会因素,使干部资源的特征更加显著。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用好干部资源并大力加强开发和拓展,防止干部资源的人为流失。
三 干部队伍建设事关社会各种资源的处置和支配
党的执政资源指的是党用于支撑它治国理政的各种元素。在政治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权力资源,而干部作为党的执政资源,是权力资源的实施主体,干部在党的执政实践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它的执政取向,从而也决定了党的干部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树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别无自己的利益。他把中国共产党利益代表的广泛性作为区别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及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权力观从价值取向、代表范围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具体揭示了权力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强调必须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邓小平就特别强调了执政条件下党如何运用权力的问题,他指出:“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5)1989年邓小平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前所作的政治交代中,多次向接班的领导人讲“要取信于民”的问题,要求新一届党中央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6)江泽民也指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人民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7)胡锦涛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8)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观的认识上,始终突出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对权力公共性认识的经典表述,任何背离服务人民价值取向的执政思想和实践,都是对权力资源的滥用。
执政党的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在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上具有一定的处置和支配权。因此,如何使用好干部这一资源,直接关系到执政党如何合理公正地处置和支配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的流向往往与干部手中的权力有关,干部使用权力的取向符合党的执政宗旨,社会资源就朝正确的方向流动,背离党的执政宗旨,社会资源就朝错误的方向流失。因此,为了充分体现权力的公共性,保证社会资源流向的公正公平,执政党必须对干部实行有效的约束。虽然缺乏监督是诱发权力腐败的原因,但权力腐败的主因则在于干部自身。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治国理政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因此,处置和支配各种社会资源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原则是合理和公正。干部手中的资源处置和支配权失却合理和公正,就会对党的执政造成危害。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邓小平说,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最有资格犯错误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掌握着权力,而党犯了错误危害也最大。党犯错误有多种可能,从干部行使权力角度看,犯错误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造成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偏差;另一种是假公济私,贪赃枉法,以权谋私,造成对权力的亵渎。两种错误的性质虽然不同,但都是执政党失信于民的祸源,严重的将亡党毁国害民。应该深切地认识到,政党执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干部运用权力的水平来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经验表明,权力资源被滥用的可能仍然存在。中国共产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权力公共性和利益变异性的矛盾同样反映到实际的权力运用中。权力腐败的发生时常提醒我们,利用权力资源为小集团、为个人谋取私利,将对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带来严重的危害。权力腐败是党执政实践的大敌,党中央把腐败视为危害党的肌体的毒瘤,从可能导致亡党亡国的严重性强调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绝不是危言耸听,滥用权力资源的结果只能导致执政党的垮台。
【注释】
(1)本文原发表于《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3)《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4)《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2页。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9、420页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