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格境界,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焦虑、困惑、苦闷等忧患心绪,它是一种从忧患境遇中体验到人的尊严和价值,力图突破现实困境,以达到提升人格境界的特殊心态。”[1]或许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苏轼生辰属摩羯座,此星座预示了苏轼以后的人生道路多坎坷,多磨难,三位夫人都先他而逝,“乌台诗案”招致牢狱之灾,出狱后流放远离京都的惠州和儋州,一次比一次荒远和苦蛮,但苏轼从小所接受的《易》学思想的熏陶,《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给身处人生逆境时的苏轼灌注了克服磨难和战胜厄运的勇气和信心,“乌台诗案”,苏轼在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不杀仕大夫国策的庇佑下,逃过被砍头的劫难。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薪俸微弱,苏轼开展生产自救,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衬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一是对自己命运多舛的自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自强不息,面对逆境不妥协、权变通达的易学人格,躬耕余暇,著《东坡易传》,以解释《周易》经传阐发自己政治生涯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绪,这些人生经历和苦闷,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渗透着他深切的人生忧患意识,也契合了《周易》的忧患主题,读《易》使他更加深刻地洞察社会,更多缜密地理性思维。《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忧患包含着两个主题,一个是忧生,一个是忧世。徐复观先生认为:“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而来的组件;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人在行动上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而开的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2]《定风波》词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春谪居黄州时所做,是他忧患中忧生心态的真实写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