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版本学家的知见和成就-揭示古籍版本鉴定规律

宋代版本学家的知见和成就-揭示古籍版本鉴定规律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宋代版本学 版本学家 版本学史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科学。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挖掘,从以上各方面对宋代版本学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略举了其成就,并注明了文献出处,对宋代版本学研究起到了指明途径的作用。雍熙间整理《说文》,以正、副本及群臣家藏本倍加详考,审知脱漏,悉从补录。

李明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文章通过对宋代历史文献的考察,对宋代版本学家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发掘和整理,为宋代版本学研究提供了指径的作用。

关键词 宋代版本学 版本学家 版本学史

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科学。广义的版本源流不仅包括单书版本系统,还包括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如写本源流、雕版印刷的起源、历代刻书,以及其他版本形式的演变源流等。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挖掘,从以上各方面对宋代版本学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略举了其成就,并注明了文献出处,对宋代版本学研究起到了指明途径的作用。

徐铉(917—992),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先仕南唐,后归宋,著《骑省集》。雍熙间整理《说文》,以正、副本及群臣家藏本倍加详考,审知脱漏,悉从补录。又整理《韵谱》,广求余本,孜孜雠校,颇有刊正。提出了“务援古以正今,不徇今而违古” ①的版本学思想。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人,祥符二年(1009年)进士,有《穆参军集》。最早提出“善本”的概念②。其家多藏善本,乃精选《韩集》、《柳集》唐代古本,募工镂板,鬻于相国寺。③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其先梓州人,家开封,景祐进士,有《苏学士集》。整理过杜甫文集,以民间号《杜工部别集》者、王纬藏本及自藏旧集,三本相从,择其得失,辑录成一册,题曰《老杜别集》。④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官至武宁军节度使,著《文庄集》。考订《妙法莲花经》版本源流,知其有梵僧支强梁接译于交址的六卷本,名《法华三昧》;有晋敦煌僧竺法护所译十卷本,名《正法华》;有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七卷本,名《妙法莲花随崛般笈》,并较其篇章异同。⑤

王洙(997—1057),字原叔,应天宋城人,官至翰林学士,有《王氏谈录》传世。曾与余靖校《汉书》,尽取秘阁古本对校,逾年乃上《汉书刊误》30卷。⑥又整理《杜工部集》,搜裒包括秘府古本、蜀本、集略本、樊晃序小集本、孙光宪序本、郑文宝序本、别题小卷本等在内的各类版本凡99卷,除其重复,视居行之次,与岁时为先后,定为80卷。⑦王洙于书籍装帧也很有研究,尝云作书册,粘叶为上,缝缋为下。⑧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有《宋景文集》。与欧阳修合编《新唐书》,参校《南史》、《北史》⑨,对宋人与古人用纸颜色的区别及用雌黄校改图书的原因进行过探究。⑩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庐陵人,天圣进士,著《文忠集》、《集古录》。性颛而嗜古,喜辑金石拓本,撰《集古录跋尾》,对拓本源流进行考订和阐释。他研究版本的一个特点就是常以碑刻校印本,尤于韩集情有独钟,幸得古本《昌黎先生文集》,凡30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增补改正之。⑾他对写本的形制也有所研究。⑿

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人,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直学士,著《春明退朝录》、《长安志》。整理李白诗集,先得乐史所编本,治平元年(1064年)得王溥家藏本,熙宁元年(1068年)得唐魏万所编本,以三本互校,再裒集唐代类诗诸编及刻石所载者,沿旧目而厘正其编次,合为30卷。又搜罗《孟东野集》汴梁本、吴本、周安惠本、蜀本等多个版本进行校勘,整理出10卷的一个善本。⒀尝谓“校书如扫尘,随扫随有。⒁故其家藏书,皆校三五遍者,多为善本。又发展了特藏思想,藏书多缮写别本,以备出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著《元丰类稿》、《书经说》。曾应诏为集贤校理,校《新序》、《梁书》、《列女传》、《礼阁新仪》、《战国策》、《陈书》、《唐令》、《南齐书》、《徐干中论》、《说苑》、《鲍溶诗集》等,并依刘向《别录》例,每校一书,撰写一叙,详述版本整理过程及方法。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南安人,徙居丹阳,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有《苏魏公文集》。校《神农本草》,考其版本源流,知其有汉三卷本、梁七卷本、唐二十卷本、宋开宝详定本、重定本及后蜀本之分。并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去取重复,删削刊润,以为定本。又校《备急千金要方》、《风俗通义》、《淮南子》等,多比较版本异同,于版本整理方法也多有发明。⒃

孔平仲,字毅父,一作义甫,清江人,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著《珩璜新论》、《谈苑》、《孔氏杂说》。考察过纸的称谓,认为蔡伦未造纸以前,帛即为纸。考证“巾箱本”的称谓自南齐衡阳王钧始。⒄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吉州安福人,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著《龙云集》。于《楚辞》版本有研究,得广陵董氏本,考其源流,知其为林次中得秘阁本者。并与模本相较,注其异同。⒅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官至太常博士,有《后山集》。家有陆羽《茶经》数本:家藏一卷本,毕氏、王氏三卷本,张氏四卷本,内外书十一卷本。乃考其繁简异同,以家藏本为近古而为底本,合诸本为一,别录定本。⒆

刘跂,字斯立,东光人,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有《学易集》。对金石拓本较之写本、印本在版本内容存真方面的优越性有深刻认识,认为写本转相誊写,不能无误;而墨版有利有害,虽便于流布,但一有所失,更无别本是正;相比之下,金石拓本“不容讹妄,皎皎可信”。⒇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人,治平进士,有《山谷集》。家多蓄监本,参校《资治通鉴》。因爱好书法,对字书摹本源流很有研究,如《庙堂碑》,他先后见过荣辑子雍家本、张威福夷家本、蔡宝臣致君家本,并评其优劣,“以石本未刓缺,不以摹本补缀,则荣本第一,张本第二,蔡本第三。” (21)

黄伯思(1079—H18),字长睿,邵武人,元符三年(H00年)进士,政和中官至秘书郎,著《东观余论》、《法帖刊误》。他多见秘阁藏书,校定《楚辞》、《焦赣易林》、《师春书》、《杜工部集》等书,广罗异本,校其异同。如其校《楚辞》,以先唐旧本、杨建勋藏本、洛下诸人所藏本,及武林、吴郡椠本雠校,始得完善。(22)其校《杜工部集》,裒集诸家所藏,参于秘府所得御府定本,李纲誉之“校雠益号精密,非行世者之比。(23)

晁说之(1059—1129),字以道,济州钜野人,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有《景迂生集》。他读书多留意古本,曾利用《汉志》、《隋志》、《唐志》等目录所记《曾子》篇卷数,鉴定其所藏为唐代古本;在整理版本时,对阙疑之法亦有所发明。(24)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密州诸城人。竭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与夫人李清照共同校勘装辑。对版本内容的精审孜孜以求,“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尤嗜金石,藏金石拓本多至2000件,其中汉唐石刻拓本数十轴,仿欧阳修《集古录》,著《金石录》,于金石拓本源流考订甚详。(25)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有《石林燕语》、《建康集》。提出了雕版印刷起源于晚唐的论点,并对宋代各地刻书进行过比较研究,得出了“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的结论。他认为写本的版本价值要胜于刻本,并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26)

王彦辅,爵里未详。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注《杜工部诗集》,集郑文宝、张逸序本、蜀本、苏州所出王原叔本及今古诸集相以参考,所注以苏州本为正。凡义有兼通者,存而不削。(27)

沈晦(1084—1149),字元用,钱塘人。政和四年(1114年)整理柳宗元文集,考订其版本源流,称所见凡有穆修家所出刘梦得本、元符间京师开行本、曾丞相家本、晏元献家本。并比较四本篇卷多寡,校其异同,云“柳文出自穆家,又是刘连州旧物,今以四十五卷本为正,而以诸本所余作外集,参考互证,用私意补其阙如”,凡漫乙是正2000处。(28)

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有《浮溪集》。其《世说叙录》考《世说新语》的版本名称有《世说》、《刘义庆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之别,定以《世说新语》为正;考其卷数,有两卷本、三卷本、八卷本、十卷本之别,定以九卷本为正;考其篇数有三十六篇本、三十八篇本、三十九篇本,定以三十六篇本为正。(29)

洪兴祖(1190—1155),字庆善,镇江丹阳人,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授秘书省正字。补注《楚辞》,所据版本自“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书成,又得姚廷辉本,遂撰《楚辞考异》。后又得欧阳修、孙觉、苏颂各本,校正后以补《考异》之遗。(30)

郑樵(1103—1162),字渔仲,莆田人,有《夹潦遗稿》、《通志》。搜奇访古,遇藏书家稀见之本,必借留,尽读乃去。曾集20家《本草》及诸方家所言,考其异名同状、同名异状之实,备于一家。又撰《春秋考》20卷,以辨三家异同。提出了“会通”的文献学思想,对版本整理的方法有较大影响。(31)

罗良弼(1108—1164),字长卿,庐陵人,藏书数万卷。助周必大整理刘弇《龙云集》,遍求别本,手自编纂,自25卷增至33卷。(32)

朱翌(1079—1167),字新仲,舒州怀宁人,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有《猗觉寮杂记》、《灊山集》。提出雕版印刷起源于晚唐。(33)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常州晋陵人,徽宗末为侍御史,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他对先秦两汉的简策、版牍的形制有研究。(34)其《尊胜陀罗尼序》考智标僧研究《金刚智经》版本的经过,以纠齐璧僧黜为赝本之失,以鉴后学。(35)

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人,仕履未详,南北宋间人,有《墨庄漫录》。对宋代藏书家及写本的装帧有研究。(36)

吴若,字秀海,绍兴间通判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考建康府刻本《杜工部集》版本源流,知其由李端明本、鲍钦止本互校的结果。并对二本中“称樊者”、“称晋者”、“称荆者”、“称宋者”、“称刊及一作者”的版本来源进行了说明凡称樊者,樊晃小集也;称晋者,开运二年官书本也;称荆者,王介甫四选也;称宋者,宋景文也;称陈者,陈无己也;称刊及一作者,黄鲁直、晁以道诸本也。”提出了“虽未必皆得其真,然求不为异者”的善本观。(37)

王之望(1103—1170),字瞻叔,襄阳谷城人,后寓台州,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著《汉滨集》。据南朝梁人刘之遴所述萧琛古本《汉书》与当时梁本《汉书》的十大异状,运用文献考证法,鉴定萧氏古本《汉书》为伪本。(38)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温州永嘉人,著《浪语集》。得古本《老子》、《山海经》,辨其篇章,叙其源流。又得武进令姚宽本《汉书正异》,参以蜀本毋氏石经及国子监刊行本,考其异同,称《汉书》“当以颜师古注本为定”。他校韩惺《香奁集》,以蜀本、京本、秘阁本雠比,除其重复,定著赋诗曲词112篇,以朱墨辨阁、京本。又考《李长吉诗集》版本源流,评其优劣,称会稽“姚氏本最为审订”。(39)

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人,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有《文定集》。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整理《贞观政要》,以后唐国子监本与婺州公库本互校,参以实录、史书,有所是正,疑则阙焉。又考察颜师古《纠缪正俗》八卷本的内容,以卷帙未全、前后标引不应、体例不一、缺文等鉴定其为非定本。其《文定集题跋》多研究版本的内容,所涉诸书如《杜少陵诗集正异》、《范蜀公集》、《范太史集》、《吕申公集》、《元祐八年补录》、《林子中集》等。(40)

晁公武(1105—1180),字子止,山东钜野人,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南宋著名藏书家,官至敷文阁直学士。家多藏书,乃躬自雠校,撰成《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兼言版本的提要目录。其中多著录版本编刻情况、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及考订版本源流的内容。(41)

张栻(1133—1180),字敬天,广汉人,丞相张浚之子,与朱熹交善,有《南轩集》。他考程颐程颢兄弟二人《遗书》的版本源流,有建宁刻本、曲江刻本、严陵刻本、长沙刻本,并评其优劣。(42)

张淳(1121—1181),字忠甫,永嘉人,著《仪礼识误》3卷,所据版本有周广顺三年(953年)及显德六年(959年)刊行的监本、汴京的巾箱本、杭州的细字本、严州重刻的巾箱本等,并考其版本源流,称“监本者,天下后世之祖;巾箱者,严本之所祖”。(43)

李石,字知几,资阳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以荐任太学博士,有《方舟集》。曾整理柳宗元文集,得柳集凡4:京师阎氏本、晏氏本、连州本、范才叔家藏本。惜阎氏本为好事者窃去,乃合后三本校之,以取正焉。(44)

郑康佐,里籍未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整理唐庚《眉山集》,所据有惠阳本、阁本、蜀本等多个版本,去其重复,补其缺失,正其舛误,得到一个内容相对完整无误的本子。(45)

郭知达,蜀人。淳熙八年(1181年)校定《杜诗集注》,因辑善本,凡得王安石、宋祁、黄庭坚、王洙、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次公9家注本。去取是非,精其校雠,正其讹舛,以为定本,并锓板以广其传。(46)

吴正子,爵里未详,南宋人。注李贺诗集,考贺集版本源流有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而姚氏本出自秘阁,宣城本出自贺铸家。以京师本、鲍本训注贺集,并比较诸本篇卷之多寡,知鲍本即宣城本。(47)

明清(约1127—?),字仲言,汝阴人,庆元中寓居嘉兴,著《挥麈录》、《投辖录》。喜嗜古书,家藏有五代监本。提出了雕版印刷起源于五代说。(48)

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常州无锡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有《梁溪遗稿》传世。他藏书极富,酷好古刻,往往一书积存数本。所著《遂初堂书目》虽不载卷数、撰人,但记录版本,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开创了首冠版本著录图书的先例。(49)

方崧卿(1135—1194),字季申,莆田人。校韩愈文集,所据版本有石本、祥符杭本、嘉祐蜀本、秘阁本、李昞校本、谢克家校本、唐令狐澄本、南唐保大本等,并参以《文苑英华》、赵德《文录》、姚宝臣《文粹》等,作《韩集举正》(50),号为精密。“然其去取多以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及李、谢所据馆阁本为定,而尤尊馆阁本,虽有谬误,往往曲从他本,虽善亦弃不录。” (51)

朱熹(1130—1200),字仲晦,婺源人,有《晦庵集》。为纠正方崧卿《韩集举正》偏信秘阁本之失,广罗异本,重加考订,撰《韩文考异》,所据版本有方崧卿本、监本、馆阁本、石刻本、洪兴祖本、潮本、蜀本、泉本、晁本等。进而提出了以“文势义理”为准,“无论官私”的善本观。(52)朱熹是宋人当中版本学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个,他于版本异同的比较、版本优劣的评价、版本源流的考订、版本古今真伪的鉴定等各方面都有研究。(53)

洪迈(1123—1202),字景卢,鄱阳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举博学宏词科,著述甚丰,有《盘洲集》、《野处类稿》、《容斋随笔》、《夷坚志》等。其《容斋续笔》卷十四《周蜀九经》考五代监本九经及成都石本诸经源流,对校勘官、书手姓名都有明载,于版刻字体尤为留意。对绍兴间两淮、江东转运司所刻《三史》版本避讳之误提出了批评。卷十五《注书难》、《书易脱误》等也多谈及版本问题。另外,他在《容斋四笔战国策》中对刘向在版本方面“择焉不精”也略有微词。(54)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有《文忠集》。其编定欧阳修《文忠集》,考其版本源流,“自汴京、江浙、闽、蜀皆有之”。与孙谦益、丁朝佐、曾三异等遍搜旧本,旁采先贤,互加编校。又校刻《文苑英华》,评秘阁本有三不可,乃遍求别本,与士友详议,疑则阙之,凡经史子集、传注、通典、通鉴及《艺文类聚》、《初学记》,下至乐府释老小说之类,无不参用。(55)

彭叔夏,生卒年不详,庐陵人,绍熙三年(1192年)乡举。助周必大校刻《文苑英华》,将校勘所得,另为《文苑英华辨证》10卷,分20门类,其中第十四类为“同异”,多考辨版本异同的内容。(56)

杨万里(1127—1206),字延秀,吉州吉水人,绍兴进士,著《诚斋集》。对同书异本产生的必然性有所认识,提出以“利之不蕲,福之不计,异端之不溺” (57)作为刻印善本追求的目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越州山阴人,著《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剑南诗稿》。其在版本学方面的成就堪与朱熹比肩。他认识到了版本于治学的重要性,对同书异名多有考察,并精勤于校勘。还发展了版本术语,对版本鉴定方法颇有心得,考证过宋代国史朱墨本和黄本的由来,对版本优劣及宋代印本之失也多有评价。(58)

赵彦卫,字景安,宋宗室,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绍熙间宰乌程,又通判徽州,开禧二年(1206年)撰成《云麓漫钞》。对简策的制作方式、缣帛的称谓等有研究。(59)

楼钥(1137—1213),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进士,有《攻媿集》。喜收藏字书法帖,对《兰亭修禊序》、褚遂良手书《阴符经》的版本源流有研究。曾整理《春秋繁露》,得写本、京师印本、萍乡罗氏兰堂本、婺州潘氏本凡4本,又参以《通典》、《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所引《繁露》之书,考其异同,评其优劣,各取所长,悉加改定,义可通者则两存之。(60)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婺源人,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有《双溪集》。考《金刚经》版本源流,自魏晋隋唐共有6个译本,分别由魏三藏留支、后秦鸠摩罗什、陈三藏真谛、隋三藏笈多、唐三藏玄奘唐僧义净所译,是为六译。(61)

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都昌人,淳熙进士,有《昌谷集》。以当涂印本、邹非熊录本、麻沙印本校《延平答问》,刊其误而阙其疑。(62)

陈槱,长乐人,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著《负暄野录》。上卷论石刻及诸家书格,下卷论纸墨笔砚诸事,其中《论纸品》、《论笔料》、《论墨法》,对纸、笔、墨的制造方法、工艺特点、品质优劣等进行了比较研究。(63)

毛居正,字谊父,或曰义甫,衢州江山人,著《六经正误》。嘉定十六年(1223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当事者聘居正司校雠。据魏了翁《鹤山六经正误序》称义甫驰书币致之,尽取六经三传诸本,参以子史字书、选粹文集,研究异同。凡字义音切毫厘必校,儒官称叹,莫有异辞。(64)

陈振孙(1183?1261?),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人。任地方官职20余年,所到之地,必搜集藏书,故积书最富。于是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例,撰《直斋书录解题》,多著录版本、说明版本编刻情况、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考订版本源流及评价版本优劣的内容。(65)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兴化军莆田人,以荫入仕,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有《后村集》。其中所录题跋,多考法帖拓本源流,如考《旧潭帖》,“凡有数本,有绝嘉者,有稍残者,有行数不同者,有漏落数行者”,并比较其异同,“或题云庆历五年,或云八年,或云六月,或云季夏,或云模勒上石,或无上石二字,或云重模”。首创以行款鉴定版本之法。(66)

曾宏父,字幼卿,吉州庐陵人。撰《石刻铺叙》,“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考订梳理甚详,于蜀石经各书,详及册、卷、字数。自述其所集《凤墅帖》特详,凡所征摭,皆有典则,而藏书家见者颇希。” (67)

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人,宁宗、理宗间人,有《游宦纪闻》。对因避讳导致同书异本的原因进行过分析,并对简策时代的校改工具进行过文献与实物的考证。(68)

曹士冕,字端可,都昌人,南宋淳祐间撰《法帖谱系》,考《淳化阁法帖》的版本源流甚详。该书分上、下二卷,首冠《谱系图》,第一次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揭示了众本的关系,干支源流,层次分明,具有开创意义。该书按版本种类组织全文,每本之下,或叙摹刻始末,或述出处源流,或考异同增损,或论工拙优劣,堪称我国第一部研究版本的专著。(69)

桑世昌,字泽卿,淮海人,世居天台,陆游之甥,著《兰亭考》,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的版本源流考订甚详。他在卷十一《传刻》中,以刻地、收藏名氏为纲目,详举各地版本多达61种。又于各版本条目下,或叙版本源流出处,或兼记版本特征,或比较版本异同。不仅对文字内容的缺损有说明,对版本的外在形式,如界行、字体、印记、序跋等更是留意记载。(70)

俞松,字寿翁,吴山人,继桑世昌《兰亭考》作《兰亭续考》两卷,但体例与之迥异。上卷载自藏及他家藏本共计36种,兼录各家题跋。下卷则载其自藏且经李心传题跋者。该书在考订版本源流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题跋的作用。(71)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吴兴人,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等。考证过絹、纸称谓的变化,认为古时絹称为纸。(72)对宋代刻书亦有研究。(73)

罗璧,字子苍,新安人,著《识遗》,成书在宋亡以后。提出雕版印刷起源于五代,对册页装的出现时期进行过考察。(74)

注释:

①(宋)徐铉.骑省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按:以下未注明版本的均同此)

②(宋)文安礼撰;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柳先生集附录穆修序

③(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④(宋)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www.daowen.com)

⑤(宋)夏竦.文庄集卷二十二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

⑦(宋)王洙.杜工部集序.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

⑧(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

⑨(宋)王应麟辑.玉海卷四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⑩(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上.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⑾(宋)欧阳修.文忠集卷七十三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宋)宋敏求.孟东野诗集序.见:(唐)孟郊.孟东野诗集

(宋诛弁.曲洧旧闻卷四.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宋)曾巩.元丰类稿

(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五

(宋)孔平仲.孔氏杂说.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宋)刘弇.龙云集卷二十九

(宋)陈师道.后山集卷十一

(宋)刘歧.学易集卷六金石录序

(21)(宋)黄庭坚.山谷内集卷二十八

(22)(宋)黄伯思.东观余论

(23)(宋)李纲.校定杜工部集序.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

(24)(宋)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十八

(25)(宋)赵明诚.金石录李清照后序

(26)(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4

(27)(宋)王彦辅.增注杜工部诗序.:(清)九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

(28)(宋)文安礼撰;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柳先生集附录沈晦后序

(29)(宋)汪藻.世说叙录.见:(南朝)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0)(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1)(宋)郑樵.夹潦遗稿卷二

(32)(宋)刘弇.龙云集周必大序

(33)(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34)(宋)孙觌.内简尺牍

(35)(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卷三十

(36)(宋)张邦基.墨庄漫录

(37)(宋)吴若.杜工部集后记.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

(38)(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五奏议看详罗棐恭改正汉书次序文字状

(39)(宋)薛季宣.浪语集卷三十

(40)(宋)汪应辰.文定集卷十

(41)(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42)(宋)张栻.南轩集卷三十三

(43)(宋)张淳.仪礼识误自序

(44)(宋)李石.李石题柳文.见:(宋)文安礼撰;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柳先生集附录

(45)(宋)唐庚.眉山集郑康佐序

(46)(宋)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序.见:(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五

(47)(宋)吴正子.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48)(宋)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二

(49)(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50)(宋)方崧卿.韩集举正卷一

(51) (52)(宋)朱熹.韩集考异

(53)(宋)朱熹.晦庵集

(54)(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5)(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二

(56)(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

(57)(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九十八跋陈与权印五经善本

(58)(宋)陆游.渭南文集

(59)(宋)赵彦卫.云梦漫钞卷一.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60)(宋)楼钥.攻媿集卷七十七跋春秋繁露

(61)(宋)王炎.双溪类稿卷二十四

(62)(宋)曹彦约.昌谷集跋延平答问

(63)(宋)陈槱.负暄野录卷下.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64)(宋)魏了翁.鹤山集卷五十三

(65)(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6)(宋)刘克庄.后村集卷三十二

(67)(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六石刻铺叙.北京:中华书局,1965

(68)(宋)张世南.游宦记闻.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69)(宋)曹士冕.法帖谱系

(70)(宋)桑世昌.兰亭考

(71)(宋)俞松.兰亭续考卷一

(72)(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绢纸.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73)(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贾廖刊书.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74)(宋)罗璧.罗氏识遗卷一成书得书难.中华野史.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

(原载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