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国编目工作从原始落后的分散编目,到集中编目、合作编目,到最先进的联机联合编目,多种形式并存。文章分析了在这样的格局下以及今后编目工作现代化进程中,地区性编目中心的位置和作用。
关键词 集中编目 合作编目 联机联合编目 地区性编目中心
自1988年10月申联高校图书馆服务部(后改为申联文献信息技术公司)在上海成立,首开集中编目先河;全国各地已先后出现了近10家类似的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它们以集中编目或合作编目形式为本地区的区县馆和各系统中小型馆提供从采购、编目、加工直至送书到馆一条龙服务,或为一些馆提供标准化书目数据、回溯库建设等服务,减少了大量的、相同的、烦琐的重复劳动,大大推动了本地区图书馆编目工作从传统的一家一户封闭式操作向社会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其他一些地区也正积极准备建立类似的编目中心。
与此同时,联机联合编目也开始在我国开展起来。1997年10月,中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北京图书馆成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在联机联合编目,资源共享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高校系统的CALIS也开展了联机联合编目项目,已取得很大进展,25所参加示范计划的重点高校已开展联机联合编目。此外,在一些地区也开展了联机联合编目项目,如联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广东地区的“广东高校文献信息网络系统”,已实现省内高校广域网联机编目和书目信息资源共享。毫无疑问,较之地区性编目中心普遍采用的集中编目或脱机合作编目方式,联机联合编目在共享的深度、广度和效率上更能达到编目工作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更能体现编目工作现代化水平,显然是书目资源共建共享更为理想的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和网络条件的日益改善,编目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联机联合编目的条件也逐渐成熟。在这样的形势下,原来以集中编目或合作编目为主体的地区(系统)编目中心是否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他地区还需不需要继续建立地区编目中心?地区编目中心在我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和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这些已成为我国编目工作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地区性编目中心采用的集中编目或合作编目方式是我国编目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
采用何种编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编目发展水平。就当前发达国家的编目工作现状而言,联机联合编目已成为编目工作现代化的集中体现。然而采用何种编目方式最终取决于编目工作、文献工作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原来落后的分散编目向现代化的联机联合编目发展的过程中,集中编目和合作编目方式是一种必要的过渡形式,在一定阶段仍有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
首先,来分析一下几种编目方式:
(1)分散编目:编目工作由单个文献机构分别进行,编目成果也只为本单位所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浪费,相对成本高、效益低。
(2)集中编目:是相对于分散编目而言的,是指由一个中心机构负责对文献进行原始编目,其编目成果可供多个文献机构享用。集中编目较之分散编目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克服了分散编目造成的重复劳动和大量浪费,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文献信息量集中,使编目中心承担较大压力,造成编目数据时效性差;另外,集中编目中心多局限于一定的区域之内,文献覆盖面特别是地方出版物不够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中率。
(3)合作编目:指编目工作由若干个文献机构通过协作,共同分担,而不是由一个中心机构负责,其编目成果由各馆共同分享。合作编目最重要的前提是各合作馆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编目工作的统一标准,以达到编目数据的一致性。脱机形式虽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条件、编目技术力量等要求不高,但自然也影响时效性;合作编目并非是所有用户馆参与编目,编目数据与文献脱节的现象只能有所缓解,不可能彻底得到解决。
(4)联机联合编目:是将各自独立的多个文献机构(即成员馆)的目录资源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和网络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目录数据库,从而使得所有与该数据库联网的机构均能共享库中的书目资源,并可开展异地联机编目;也使得用户在任何一个与数据库联网的终端或PC机上均能查询到全部成员馆的馆藏信息,使编目资源共享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向前发展。联机联合编目对各成员馆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条件、编目技术力量以及编目工作整体发展水平等要求都较高。
毫无疑问,这几种编目方式中,联机联合编目最为理想,但要求也最高。对照其条件,在短期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联机编目还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数中小型馆(包括一些大馆)也没有条件参加联机联合编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编目成本还比较低,即使实现了联机编目,图书馆工作成本也不见得会有明显降低,因此,联机编目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界联机项目的开展。
大量的不能参加或尚未参加联机联合编目的文献单位,如果仍然采用落后的分散编目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文献工作发展需要。组织地区性编目中心进行集中编目或合作编目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过渡形式,它既能在现有条件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合作与共享,避免重复浪费,又能推动本地区编目工作标准化、社会化,在各方面为进一步实现编目工作现代化做准备。
2.地区性编目中心是我国现代化编目体系中的重要环节(www.daowen.com)
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图书馆事业同样如此:图书馆总体办馆条件和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地区间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平衡;同一地区(或系统)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条件和水平也有很大差别,一些大的图书馆(发达地区多一些)已有条件实行联机联合编目,一些基层馆和中小型馆(落后边远地区比率更大)还处于手工编目阶段,封闭落后状态。要使这些馆提升到能够参加联机联合编目,实现编目工作现代化,尚有较长的路,而且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有的能逐渐过渡,有的则可能最终都难以直接加入全国联机联合编目,而是以特殊形式间接加入编目现代化体系中。
所以,鉴于当前我国国情和全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全国的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在目前甚至今后很长时间内都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在条件较好的大的文献单位(跨地区、跨系统)之间进行高层次的联机联合编目,同时用效果良好的事实不断吸引更多的条件成熟的单位参加;基础薄弱、条件差的文献单位组织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以集中编目或脱机合作编目、专门化编目产业组织等多种形式,实现编目工作逐渐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在条件好的地区这些中心或组织有可能发展成地区联机联合编目中心,再融入全国联机联合编目中,而在一些地区将来也只能以这些中心代表本地区参加全国联机联合编目,地区内条件差、力量薄的文献单位只能用集中编目、脱机合作编目等方式享受联机联合编目的成果,使地区性编目中心成为我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桥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来全国联机联合编目在一些地区只能以集中编目、脱机合作编目等方式延伸到终端(每个基层文献单位),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目前,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已调整发展策略,正在逐步发展地区二级中心(已有广东、社科院两家),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3.地区性编目中心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在切合中国实际的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以目前相对切实可行的方式促使本地区文献单位摆脱分散编目的落后状况,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浪费,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
(2)提升本地区文献单位的书目数据质量,加快书目数据库建设,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3)推动本地区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进程,从思想观念、人才、技术条件等各个方面为编目工作现代化做准备;
(4)代表该地区加入全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适合我国地域广、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基本国情的编目工作现代化的补充形式。
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建立和促进我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高度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只有融入这个体系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
(1)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经营和运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譬如要适当用经济利益而不是靠行政手段扩大和发展自己,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它要承担起如前所述的那些责任,因此不能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和压制本地区编目工作现代化进程(美国的OCLC直到现在还宣称是非营利性机构)。
(2)把握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建立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的目的只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完善,推动我国编目工作、文献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诸如条块分割、地区或系统界限难以打破,甚至编目的规范和标准各行其是的狭隘和短期行为,努力促进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之间、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和国家联合编目中心的合作和共享,并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地区或系统编目中心才能完成承上启下的使命,才能建立切合中国实际的书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参考文献:
1.贾秀丽.试论我国编目工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山东图书馆季刊,1999(1)
(原载2002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