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海康 赵美娣 徐永明 孙媛
摘要 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结合浙江省的具体实际,就建设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基层图书馆的配合,有兄弟省市的经验作借鉴,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完全可以建设起来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浙江省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可行性 必要性
*本文为《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与对策》课题组成果之一。
1.概述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图书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在这方面起步更早,如美国的OCLC、英国的BLDSC(文献提供中心)和NBS(全国书目服务中心)、日本的NACSIS(日本学术信息中心)等,都属于文献资源或信息资源共享协作网络。从国外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历史来看,曾经经过了不同的时期。以美国为例,就经历了4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由美国政府为主导的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计划,第二阶段是形成以促进地区图书馆协作为目的的自主性图书馆协作共同体,第三阶段是以编目自动化和编目资源共享为开端的书目共同体的出现和发展,第四阶段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第二代图书馆协作体的崛起。从它们的发展可见,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支撑的资源共享计划是难以维持长久的,特别在目前文献信息增长速度更快的情况下。而各种区域性的图书馆协作计划将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选择。
我国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共享等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的全国和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调查,并就资源的合理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90年代末,则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规划和实施。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岚清副总理先后视察了国家图书馆,并作了重要指示。在李岚清副总理的亲自过问下,1998年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签署了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1999年1月,在国家图书馆的倡议下,全国124家图书情报单位的负责人聚首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共同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及许多地区纷纷开始建设系统及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设三大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它们是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科学院的文献保障系统、文化部的“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LINET),都已经初见成效。同时许多地区开始建设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浙江省在20世纪80年代未曾进行过全省文献资源调查。高校系统在1993年进行了全省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评估调查,并就文献资源建设如何为省经济建设服务,及高校如何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②90年代末,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了省科委《“九五”期间我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③但从这些研究来看,其重点是放在书刊文献资源的调查和建设上的。而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资源建设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以信息源为例,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多媒体资源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资源共享的手段和方法更为先进和便利,形式更为多样。因此,怎样在新形势下,进行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必要性分析
高校信息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呈多样化的倾向,一个馆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通过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那么,在目前已经有各种国家的、系统的、地区的协作体系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建设全省的资源共享网络呢?利用现有的共享体系是否更方便、快捷和经济呢?认真分析以后可以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1)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为遵守入世后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则,国内的影印外文期刊都将取消。从目前高校图书馆所订外文期刊的情况看,大多数是订购影印刊,其取消将对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造成极大影响。同样将对教师和科研人员造成很大的影响。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科技期刊,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上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重大事件和相关政策。看不到或不能经常浏览这些期刊,对一位想站在国际前沿与同行对话的科研人员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可订阅同样的期刊,影印版与原版价格相差近20倍,我们能否支付得起这笔费用?而如果减少或不订阅原版期刊,我们能否面对因减少或不订阅这些期刊所付出的其他代价?尽管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根本不可能把所有订购的外文期刊都改为原版刊,只能大幅度削减外文期刊品种。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尽管有全国性文献保障系统,能够为获取文献提供最后的保障,但全国共用一本书是不可想象的,就近利用文献仍是一条起作用的规律。考察美国的情况,在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已达到相当高水平的情况下,读者利用文献的95%以上还是从本地区获得的,利用全国性网络系统解决的只占一小部分。④这说明即使在网络化时代,相当长时间内大多数文献需求仍然将在地区内解决,必须由基层—地区—国家多级协作组织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如果所有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都由国家级保障中心解决其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障中心将不堪重负。
(3)从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分析,由于浙江地处华东南,和上海毗邻,在全国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布局和规划时,一般都由上海担当地区中心的角色。从CALIS的建设进程看,目前是不可能把浙江省的高校都纳入CALLS华东南地区的协作体的,反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我省高校游离于该中心的活动之外。所以,只有建立自己的协作体系,才能使共建共享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4)从信息资源的利用来说,我们如果舍近求远,只想利用现有的、别人的成果而放弃建设,不仅将增加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成本,浪费现有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将落在信息化建设的后面。而且,即使是地区中心也必须以各省的协作体为基础,有了全省的共建共享体系也就可以通过它与高一级的共建共享体系及其他协作体联系,从而使省内每个高校都加入到全国的资源共享网络中去。当然,仅有高校组成省内的协作体是不够的,最终应把公共系统、科研系统的文献信息机构都纳入共建共享体系之中。但由于我国文献信息机构长期条块分割的现状,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更为困难,所以,高校系统先行一步,一方面可以更快建立协作体,解决高校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建设全省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积累经验。(www.daowen.com)
3.可行性分析
高校系统有着优良的协作传统,而目前是开始建设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最佳时机。其一,从中央领导到各地方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并且都在积极行动,所以,图书馆间的合作可以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其二,基层高校目前受到信息爆炸、书刊价格上涨、读者需求增加、影印期刊即将取消等多种压力,对信息共建共享有着迫切的需要,大多数高校都愿意加入信息共享协作体系,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其三,许多省市已经建立了各种协作体系和共享网络,它们各有所长,在技术、组织、方法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学习的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在摸索过程中走弯路;其四,CAILS二期工程即将立项实施,计划建设20个左右的数字图书馆基地,其中的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项目,中国方面将由“211工程”办公室牵头,首先组织包括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0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参加此项目,浙江大学作为主要参加者,除了直接得到教育部和国家计委的支持外,在技术研究方面和图书资源利用、开发方面还将得到科技部和文化部的支持,使浙江省的数字资源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文献资源共享与网络建设的关系极其密切,网络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网络所提供的通讯技术使书目公共检索、联机联合编目、馆际互借成为现实,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⑤近年来我国的通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公用电话网、分组交换数据网(CNPAC)及全国数字数据网(DDN)的普及,以大城市为支撑点的全国范围内的通讯网络逐步形成,为文献资源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通讯手段。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等大型信息网络,很多大学图书馆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已经能够在网上获得。浙江省的网络建设在全国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而高校系统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接了国内大多数高校,作为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为高校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到2001年,CER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已达到2,5Gbps。CERNET已经有28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在100Mbps以上。CERNET地区网的传输速率达到155Mbps,已经通达全国的160个城市,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895个(其中高等学校800所以上),联网主机100万台,网络用户达到749万人。CERNET目前已基本具备了连接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联网能力,并完成了CERNET八大地区主干网的升级扩容。⑥网络的发展为新形势下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并达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而浙江省的高校是基本上具备这些条件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则在新浙大成立后无论从文献资源还是网络建设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在地区信息共建共享系统的建设中起中坚和骨干作用。
为顺利建设浙江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我们建议在省教育厅下设立直属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由省教育厅负责人和该厅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地区中心所在学校主管副校长组成领导小组,设管理中心、学科中心、地区中心,并参照CALIS的体制,设置联合编目、采购协调、技术服务、馆际互借、数据库服务等小组。该中心与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下的专业委员会不同,不仅仅是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指导,还要开展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如构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协调文献资源的建设,管理书目信息系统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进行人员培训等,使参加馆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获得各种利益,从而促进图书馆和中心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然后通过这个中心的纽带作用维系和约束共享网络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建立起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共享机制,保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遵循目标一致、平等互利的原则,明确规定资源共建共享的性质、范围、运行规则,规定各信息单位在资源共享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对破坏或阻碍共享行为的惩罚措施以及对资源共享作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办法等。系统下设的专业小组则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
总之,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基层图书馆的配合,有兄弟省市的经验作借鉴,如果能筹措到一定的经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规划,浙江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完全可以建设起来的。
注释:
①上海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协作网、华东师大信息学系联合课题组.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杂志,1999(10)
②陈智仁,缪家鼎等.实现共建共享是文献资源建设必由之路——浙江省普通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走向.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5(3)
③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九五”期间我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对策研究[研究报告].1998.12
④徐引箎.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2010年发展预测.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⑤刘兹恒,张久珍.面向21世纪的文献资源建设.见:卢子博.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⑥http://ww.edu.cn/20010101/21582.shtml
(原载2002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