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图书馆引领未来发展

数字图书馆引领未来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数字图书馆代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未来。

数字图书馆引领未来发展

刘荣(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文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前提,分析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现状,探讨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中国 图书馆自动化

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研究和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一项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说明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并以此为前提,分析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现状,探讨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问题。

1.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组成部分的数字图书馆

1993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RPA)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并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6所大学进行有关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以期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国家图书馆系统来为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一项基本的组成部分。

1995225—2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西方七国集团政府部长级全球信息社会讨论会,被视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大会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应共同遵守的8项原则和11项示范计划,其中一项示范计划是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会议将数字图书馆计划与数字博物馆计划和艺术画廊计划、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计划,以及为中小企业建立全球市场计划等并列,作为全球信息社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显示出了图书馆系统在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地位。

可见,数字图书馆代表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未来。那么,何谓“数字图书馆”,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它呢?

数字图书馆,即Digital Library,与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几乎是同义语。只是近两年来,这些概念逐渐向着“数字图书馆”过渡。因为随着电子出版的发展,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和数字网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包括:它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或贮存处(库),而是将构成一个信息系统或“信息空间”;这一系统或“空间”由包括图书文档和科技情报在内的众多信息源互相联接而成;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将提供广泛的用户存取接口,用户通过这些接口向“空间”输送和检索信息;它以智能化检索为目标,即从提供信息入口转向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从以信息为中心转向以知识为中心;用户对于数字图书馆“馆藏”的利用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倡导和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的在于使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并通过通信网络互相联接,提供即时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①。

从对数字图书馆的上述描述中可看出,广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包括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政府情报机构甚至企业情报机构;狭义的数字图书馆局限于指正式的图书馆,即将数字图书馆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本文取后者。以此为出发点,数字图书馆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一馆规模的数字图书馆,以及仅包括部分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图书馆,如已经和正在进行数字化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历史馆藏及法国国家图书馆的100万册藏书等。

值得指出的是:(1)从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的角度来看,每一图书馆或每一部分馆藏以数字化方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连接以及与高速信息网络联接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系统中心、网络层次的概念将最大限度淡化。(2)数字图书馆作为在信息高速公路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一项研究,目前人们对它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和进行严格的界定,无论将来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定在一个多大的范围内,它都将以传统的即所谓正式的图书馆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2.数字图书馆代表着图书馆自动化的未来

从现代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图书馆系统中应用的过程及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阶段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也是呈现若干阶段②。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系操作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图书馆业务管理过程进行自动化的单项控制和管理,如流通系统等;服务对象是图书馆业务人员,自动化系统建立在原有图书情报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组织机构之内,自动化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建立以大规模公共联机目录为基础和核心的集成化图书馆自动系统。这一阶段以联机目录为基础实现业务功能的全面自动化和自动化功能的综合化,原有的系统运行过程和组织机构开始围绕着联机目录重新组织。

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形成网络化的综台传递系统。这一阶段以信息的网络结构为服务基础,向用户提供多个信息源和多种信息的检索与传递服务;单个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开始演变成用户与整个信息网络的界面。

第四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彻底改造传统的线性印刷文献和线性检索模式,形成集成化智能化用户信息系统。该系统以信息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为背景,形成一种集情报检索、思维、知识组合于一体的系统环境。

在由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发展或延伸的过程中,图书馆自动化进程同时受到高速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强有力推动,使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实现对现有图书馆系统的全方位超越。

3.以数字图书馆为导向的中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思路

中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70年代后期到1983年,为起步试验期,主要探讨与图书馆自动化有关的问题及进行试验性工作;1984—1986年,为开发应用期,各种类型的单项及多项计算机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出来,有许多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实现图书馆业务操作,如采编、检索的自动化;1987年至90年代初,为集成系统发展期,计算机应用由单项、多项应用向集成系统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对图书馆所有环节自动进行管理、控制,构成整体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根据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和情报所的统计③,截至19916月,共有105个单位应用单项管理系统,21个单位应用多项管理系统;截至19926月,有122个单位应用集成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这一统计表明,在已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已进入以集成化管理为主的阶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图书馆自动化首先是建立一馆之内的集成管理系统,而不是在联机编目网络基础上发展集成系统。这是由于当时尚不具备建立图书馆网络的环境和条件。随着集成管理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中的应用,已形成微机局域网系统、微机多用户系统、大中小型机系统与客户/服务器方式并存的局面,并向分布式网络发展。目前正在建设的代表性网络有: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该网络上与国家数据交换网、全国科教网相联,外与国际Internet网互联,下与中科院Casenet网、北京大学PUnet网、清华大学Tunet网联接,终端联接到各所、局及院校各系。该网络的建设,将为实现中关村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www.daowen.com)

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于1991年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全面开通,迄今,该系统在深圳佛山等图书馆也已全面投入使用。

根据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与现状,笔者提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若干思路。

3.1就中国图书馆事业整体而言,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是比较小的

根据最近的统计④,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596个,高校图书馆1080个,科技情报机构3500个。与上述应用各类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的数字相对比,业已进行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系统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在中国,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远未达到普及。对于目前尚未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其发展思路不应局限于单项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化的模式,而应考虑将它们建设成为大型图书馆的终端。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图书馆的馆藏和技术设施;另一方面将其特色馆藏与大型图书馆连接并通过大型图书馆与网络相联,以节约我国图书馆自动化普及的经费、人力、时间,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2就中国已经应用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基本处于自动化的第二阶段,并正在向第三阶段发展

今后,它们将主要集中在各图书馆系统间的系统互联,形成在网上进行联机编目、联机检索、馆际互借与协调采购。值得指出的是,在发展中国图书馆网络时,要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起步时就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操作中的资源共享和网络环境下,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对信息资源的公共检索这一认识,发展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思路就变得更加清晰。以联机编目为例,它将发展成为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即OPAC。其理由如下:(10PAC将成为高速网络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目前Internet上有600多个图书馆,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等的馆藏目录可供公众使用,它们向公众提供初级的网络化信息服务。(2)发展OPAC将有助于图书馆自动化朝着面向用户的方向转变。发展OPAC将使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由局限于图书馆业务操作的自动化,转向面向用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同时,它还将带动图书馆其他功能更好地向有利于用户的方向发展。如馆际互借功能,人们可通过OPAC,决定向网络中哪一个图书馆提出馆际互借申请。(3)随着数字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OPAC将极大地得以扩充。在Internet上,目前已有许多图书馆在OPAC上增加了全文数据库,或增加了特藏资料。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其馆藏以数字化方式联入互联网络或高速信息网络时,它们所提供给用户的就不仅仅是书目数据,还有全文;不仅仅是文本信息,还有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从而实现内容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这正是数字图书馆的未来蓝图。

由此得到中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即在图书馆系统互联的同时,还要考虑与国家以至国际网络互联的问题。

3.3较先进的网络系统将由局部向整体扩展

已基本进入自动化第三阶段的网络系统,如NCFC、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等,将充分发挥出典型示范作用。一方面这些网络可通过电话网或CHINAPAC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系统联成一片,实现由局部向整体的扩展;另一方面,通过实现与“信息国道”或国际信息网络的互联,这些网络将进一步发展成为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图书馆系统,从而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

4.几点建议

4.1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制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中国图书馆事业分成公共、高校、科研等几个系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尚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部门来规划图书馆事业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一项耗费极大的工程,必须依赖于整体规划,互相协调。

4.2应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和现实的目标

由于全国图书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数字图书馆只能逐步进行,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将是一个长远目标。但它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们有可能先通过一些局部的、较为先进的系统来加以实现,起到示范作用后,再在更大范围内普及。

4.3应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将直接应用图书情报、计算机及通信科学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还涉及相应的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注释:

①张晓娟.论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19961

②张晓林.文献情报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情报学报,1993    3

③邵发亮等.我国图书情报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现状.情报学报,19934

Clifford A. Lynch and cecilia M.preston. Internet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Vol251990

(原载200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