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泉森(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 1904年,嘉郡图书馆在原鸳湖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创办,是为嘉兴市图书馆历史的开端。2003年10月,嘉兴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经过百年的发展,嘉兴市图书馆已跨入现代化图书馆的行列。
关键词 嘉兴市 图书馆史
清同治、光绪年间,嘉兴知府许瑶光主持编修《嘉兴府志》,在修志过程中收集了许多地方典籍作为修志资料。1878年(光绪四年),《嘉兴府志》完成,许瑶光把这批图书连同《嘉兴府志》书版一起存放于鸳湖书院。20世纪初,清廷要求各地建学堂和图书馆。1902年,嘉兴府学改为嘉兴府中学堂。1904年,清南洋大臣、两广总督陶模之子陶葆霖(惺存)与前湖南永顺知府金蓉镜(甸丞)在原鸳湖书院藏书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嘉郡图书馆。取名“嘉郡图书馆”,是因为嘉兴府又名“嘉禾郡”,管理嘉兴、秀水、桐乡、崇德、海盐、平湖、嘉善7县,而图书馆是在原嘉兴府留存的图书基础上创立的。嘉郡图书馆实际上即嘉兴府图书馆。在创办嘉郡图书馆的过程中,陶葆霖、金蓉镜及嘉兴一府七县的士绅、藏书家纷纷捐书集款,甚至南浔的刘承干也捐赠了图书。馆藏图书数量在2万册左右,都是线装图书。嘉郡图书馆的馆舍借用当时秀水中学堂的校舍,并由秀水中学堂总理沈进忠(稚岩)兼主馆务,聘谭新嘉(志贤)编馆藏书目。谭新嘉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的伯父,他在嘉郡图书馆工作时间并不长,以后去天津工作,解放后是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主任。在他的日记《梦怀录》里记录了在嘉郡图书馆的工作情况,《梦怀录》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
中国早期的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官办或官绅合办的图书馆;另一种是由新派人士创办的图书馆。1904年成立的海宁州图书馆即为后者,而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杭州藏书楼和嘉郡图书馆则为前者。由于晚清社会政治状况的特殊性,后者大多寿命不长,而前者如湖南图书馆(1904)、湖北图书馆(1904)、杭州藏书楼(1900)、嘉郡图书馆(1904)都延续至今,这种现象是值得回味的。
辛亥革命后的1915年,嘉兴学界呈请嘉兴县政府批准将嘉郡图书馆改为“嘉兴公立图书馆”。1916年,著名学者陆仲襄(祖谷)出任馆长,图书馆订立章程,对外开放阅览。自嘉郡图书馆成立以来,图书馆一直没有自己的馆舍,先是借用秀水中学堂校舍,尔后又借用省立嘉兴二中(原嘉兴府中学堂)的督导处房作馆舍。但从嘉郡图书馆创办起,陶葆霖等人就开始谋划建造馆舍。嘉兴士绅为建图书馆舍捐了一笔钱,存放在秀水劝学所,但因数量不够,一直未能实施。1921年,身兼嘉兴教育会长的陆仲襄馆长开始筹划建设新的馆舍。他会同地方学界呈县详省,请将宏文馆全部房屋作为图书馆舍。浙江省省长沈公鉴指令照准。然后以宏文馆房屋破旧、不合用为由,决议拆除重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27年开工兴建,1928年建成西洋式二层楼房一幢,造价约15000元。新馆于1929年春开馆。馆舍尚未完成,已任馆长13年之久的陆仲襄辞去馆长及县教育会长职务,到浙江图书馆编善本书目。1929年书目完成,又回任嘉兴图书馆馆长。在陆馆长离任这一段时间里,徐旭、沈本千先后主持馆务。
1930年5月,嘉兴民教馆成立,图书馆并人民教馆,称图书部。由于当时图书馆已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陆仲襄又是县教育会长,对图书馆并入民教馆,社会人士十分不满。因此,不到一年时间,1931年3月,图书馆恢复独立,称“嘉兴县立图书馆”,主要收藏线装书及地方文献,而通俗图书则由民教馆负责收藏。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图书馆接收了两批图书。一批由前嘉兴知府许瑶光的孙子许贯三先生把湖南善化老家的原许瑶光藏书赠送给嘉兴图书馆。这批书籍有12000册左右,从湖南运至上海十六浦码头,由沈本千先生接收。另一批是图书馆创始人之一金蓉镜的“高士祠”藏书。金蓉镜1929年去世,此前立下遗嘱,把在南湖盐仓桥堍高士祠内的藏书捐献给嘉兴图书馆。但他的嗣子却不遵守遗嘱,并把其中的善本书变卖。于是陆仲襄先生将其告上法庭,将余下的图书收入图书馆。这批图书计1364部6228册,此外还有金蓉镜的信札、手稿等。图书馆的馆藏大为充实,根据1932年的统计,嘉兴县立图书馆藏书40674册,其中旧籍3124种37642册,新学图书319种865册,杂志120种2167册。这些图书概不外借,一律公开阅览。平均每天约40人来馆阅览,每月接受各种咨询约30起。图书馆设立征集部、编校部、指导部、典藏部、文牍部、庶务部、会计部等7个部门。这些工作都由陆仲襄馆长、仲欣木馆员两人兼理。到了1935年,馆藏图书达到51203册,全年经费1264元。1936年,图书馆举办了“文献展览会”,展览社会各界人士收藏的地方文献,其中沈梓的《避寇日记》,以及张元济、忻宝华等人编纂的《携李文系》都在这次文献展览会中展出。而后又挑选部分展品参加浙江省文献展览会的展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飞机轰炸嘉兴,图书馆东面火车站及南面斜西街一带屡遭轰炸;尔后,日军又从金山卫登陆,向嘉兴逼近。为图书馆藏书免遭兵燹,陆仲襄馆长把馆藏精品分装六大箱转移至桐乡濮院仲欣木家中。1943年秋,这批图书被日寇汉奸全部劫盗,计损失图书280部3517册。其中元刻本1部29册,明刻本177部2759册,稿本22种377册,抄本38种122册。日军占领嘉兴后,把图书馆舍作为宣抚班办事处,图书馆被迫迁往塔弄西侧,馆藏的《嘉兴府志》书版也在这期间损失。1945年,抗战胜利,图书馆从塔弄迁往附近的原秀水县学明伦堂,南社诗人余十眉曾出任馆长。经过抗战,图书馆藏书损失巨大;尔后,内战爆发,民生凋零,图书馆经费无着,余十眉及以后的馆长都相继辞职。
1949年5月,嘉兴解放。嘉兴地区专员公署文教科即着手恢复图书馆。1950年初由省文教局批准建立“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藏书是原嘉兴县立图书馆的4万多册古旧书和嘉兴人民文化馆移交的1000册新书。由5名工作人员筹备,于1950年4月4日正式开馆。
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成立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赠图书。孙顾赞玉捐献了“雪映庐”旧藏《携李诗系》等善本;郑之章捐献了几百种古籍;沈梓的后人沈访磻捐献了《避寇日记》、《养倔斋笔记》稿本;沈慈护、劳善文捐献了沈曾植的奏折、杂件;倪禹功捐献了《至元嘉禾志》抄本等等。此外,嘉兴社会各界还捐献了家具以及其他钱物。嘉兴图书馆还先后接收了原精严寺弘一大师李叔同整理过的乾隆版《大藏经》(龙藏)和竹林祝廷锡的“知非楼”藏书,佛学大师范古农的佛学期刊和《碛砂藏》。图书馆不仅重视地方典籍的收藏,更重要的是,办馆方针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把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针。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干部、解放军战士和工人。组织了“读书会”等读者组织,图书馆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嘉兴图书馆还与浙江图书馆一起对湖州南浔“嘉业堂”藏书进行了整理接收。
1953年4月,浙江省立嘉兴图书馆下放嘉兴市领导,名称改为“嘉兴市图书馆”。1955年,图书馆藏书发展到12.6万册,工作人员15人。1956年,浙江省各地成立了10多所县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一些工作人员被抽调到这些图书馆工作。1958年,嘉兴撤市,图书馆更名为“嘉兴县图书馆”,图书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主要工作方式是在农村发展图书馆流通站,馆内设立农村流通书库。1963年,全嘉兴县有379个农村图书流通站,基本上每个大队都有一个流通站。这些流通站一直到1981年人民公社体制结束才逐步萎缩,直至消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嘉兴县图书馆停止对外开放。1970年8月恢复开放。1978年,图书馆工作全面恢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图书馆借书证供不应求,每天都有读者在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馆。嘉兴图书馆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81年,嘉兴恢复市建制,图书馆也复称“嘉兴市图书馆”。茅盾为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84年,原嘉兴地区分为嘉兴、湖州两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嘉兴图书馆成为地级市图书馆。1986年开始建设新的借阅大楼,1988年,1800平方米的借阅大楼投入使用。1994年,图书馆二期扩建工程动工建设,1995年完成,图书馆馆舍扩大到6000平方米。1996年,图书馆开始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1997年,全馆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1998年,图书馆引进了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光盘,图书馆开始了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进程。1999年5月,图书馆成立电子阅览室,利用电信线路进人互联网。2000年,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从传统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利用印刷资源、数字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www.daowen.com)
从2000年开始,嘉兴市图书馆就着手新馆的建设。新馆馆址选择在南湖的南面,海盐塘西侧,占地40亩。新馆于2002年动工兴建,2003年9月基本竣工,10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三层。设有文献借阅部、参考图书阅览部、少儿阅览室、古籍地方文献部、网上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采编部、网络中心、自修室等。还有300座的报告厅,600平方米的展厅以及餐厅、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新馆采用中央空调,综合布线,智能化网络,整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原少年路的老馆现在成为市中心以服务少年儿童为主的分馆。现在全馆藏书56万册,编制内工作人员30人,合同工、临时工42人,年经费450万元,其中购书费100万元,预计全年接待读者约80万人次。
从1904年嘉郡图书馆的成立到今天嘉兴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完成,整整经历了100年的时间,中间跨越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时期。图书馆创立时,中国已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国家积贫积弱。但就是在这艰难的时事中,嘉兴的先贤没有放弃追求社会进步的愿望,成立嘉郡图书馆就寄托着他们“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理想。当然,从今天看来,这些先贤尚有许多局限,但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我们要做的是把他们点燃的薪火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以陆仲襄老馆长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化先驱对中国文化的执着、忠诚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而解放后嘉兴市图书馆曲折发展的过程几乎与中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相对应。当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嘉兴图书馆也终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嘉兴图书馆百年历史也是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今天,当我们展望中华民族在21世纪腾飞的美好前景时,当然也有理由相信,嘉兴市图书馆也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庄一拂.陆仲襄年谱.图书展望,1948复刊(8)
2.申报,1921—6—4
3.浙江图书馆月刊,第一卷第五、六合刊(1935)
4.嘉区文献.嘉区民国日报,1937—1—1元旦特刊
5.浙江第二学区图书馆协会概况.1934年铅印本
6.浙江省图书馆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图书馆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
7.许维恪.许瑶光传略.嘉禾文献第四辑
(原载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