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图书馆1998-2003年事业发展报告

浙江图书馆1998-2003年事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 报告总结、回顾了浙江图书馆1998-2003年事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存在差距和今后努力方向。关键词 浙江图书馆 1998—2003年概况尊敬的文化部评估组领导和各位专家:欢迎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浙江图书馆检查指导工作。而浙江图书馆由于建设新馆的原因,在1994年、1998年两次错过了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①本文为浙江图书馆馆长程小澜于2004年11月4日向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专家组所作的汇报,由徐晓军、程小澜执笔。

浙江图书馆1998-2003年事业发展报告

摘要 报告总结、回顾了浙江图书馆1998-2003年事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存在差距和今后努力方向。

关键词 浙江图书馆 1998—2003年概况

尊敬的文化部评估组领导和各位专家:

欢迎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浙江图书馆检查指导工作。文化部自1994年开始对公共图书馆实行评估以来,今年已是第三次。前两次的评估定级工作,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而浙江图书馆由于建设新馆的原因,在1994年、1998年两次错过了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今年是我馆首次参评,也是我馆自1998年底曙光路新馆开放以来的首次参评。因此,全馆同志格外珍惜这次评估定级的机会,把评估作为动力,作为促进我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自文化部下达《关于开展2003年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54号)以来,浙江省文化厅高度重视,厅领导多次对评估工作做重要指示,听取汇报并作了现场动员与指导。我馆先后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工作组、评估工作督导组;制定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改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在全馆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部署,把评估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改革成果的检验和完善。

①本文为浙江图书馆馆长程小澜于2004114日向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专家组所作的汇报,由徐晓军、程小澜执笔。

使迎评的过程成为加强和规范基础业务建设、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今年,馆里更是形成了“我为评估多贡献,浙图发展我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全馆同志扎扎实实的迎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回顾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文化厅的领导和重视下,通过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浙江图书馆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1998年底,我馆位于西湖北岸风景区和高校文教区的曙光路新馆落成,以优雅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开放的格局为社会公众利用;

1999年,我馆全面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INNOPAC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依托宏富的馆藏,全方位地开展文献信息等多种服务,迅速步入现代化图书馆的行列;

2000年,我馆以全国首家创建百周年的省级图书馆为契机,举办了高层次、高水平和上规模的百年馆庆系列活动,在海内外图书馆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1年,省委颁布《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把“浙江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重点文献信息中心”列入纲要,在全国开创了将图书馆发展目标写入全省建设纲要之先河。同年,我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百家读者喜爱的图书馆之一;

2002年,我馆争取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百年一遇的古籍抢救工程,使我馆古籍保护与阅览设施在全国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同年,我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文化厅授予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

2003年,我省作为全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份、我馆作为省文化厅属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了深化改革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至20045月已全面完成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为全馆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年来,我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取得了政府强有力支持。先后荣幸地接待了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的多位重要领导人,浙江省最高层次的理论学习论坛——“中国浙江论坛”在我馆连续举办了12期。

五年来,我馆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的厚爱。900万人次读者到馆享用图书馆的服务;600万人次馆外读者享用本馆的网络信息服务;400多万册次的书刊被读者外借;700场次的报告、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为公众举办;1100篇次媒体报道使我馆的服务家喻户晓。

五年来,国家给予我馆的事业经费从1998年的1200多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200多万元,年均递增约28%;全馆员工的工资外收入从1998年的人均3000元增加到2003年的2.2万元,年均递增约20%

这五年,是我馆历史上发展得最好的时期;这五年,浙江图书馆一年一步走,年年有进步,基本步入了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各项工作有新局面的良性循环轨道

对照文化部评估标准的总体要求,以下我代表馆领导班子,就我馆基本情况、办馆指导思想、创建措施、创建成果、自评结果和努力方向等5个方面,向评估组的领导和专家作具体汇报。

1.基本情况

浙江图书馆从1900年成立的杭州藏书楼发展而来,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1932年,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浙江图书馆题写了馆名。浙江图书馆以曙光路新馆为总馆,另有孤山路、大学路馆舍和湖州南浔嘉业藏书楼,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馆区内设有阅览室28个,阅览座位1400多个;培训教室6个。在全省有6个分馆和28个流通站。馆内设有市县图书馆服务中心、省图书馆文献采编中心,履行全省中心图书馆的职能;设有浙江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所,履行学术研究的职能。我馆是国际图书馆联合会机构成员馆、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善本手稿常务委员馆、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全国图书馆编目中心浙江省分中心。此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及其会刊编辑部也设在本馆。

1.1机构、人员和经费

全馆现有15个正式中层机构(6个职能部门、9个业务部门),在职职工232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71.12%;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业务人员总数的52.58%。有临时工作人员98人。2004财政拨款3900多万元,其中文献购置费为1100多万元。

1.2馆藏

全馆拥有文献藏量470万册(件)、数字化信息资源10TB。馆藏中文版片13万件,古籍84.5万册,其中善本14.5万册。众所周知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是我馆的镇馆之宝。2003年入藏文献17.98万册(件),报刊7700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28个。收藏有家谱名人手稿和字画等特种文献。

1.3信息化基础设施

拥有千兆以太主干网和小型机、服务器33台、微机325台组成的信息化处理系统,通过VPN实现与分馆舍的网络连接,并通过百兆光纤连人互联网。采用美国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INNOPAC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采用TRS等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系统、OA等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内部业务和对外信息服务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1.4服务

我馆实行全年365天开放,每天连续开放12小时,并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主要服务项目有: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服务、讲座、报告、展览、培训、复印、缩微阅读、视听服务、定题服务、馆际互借、读者自修、重点读者服务以及弱势人群服务等。

2.指导思想和目标

2.1办馆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浙江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浙江精神,面向读者,服务四化,为科教兴省、知识创新,为全省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成为文化大省的知识平台。

2.2办馆理念

坚持公共事业的服务原则,确立“阅读求知益智”的办馆理念;崇尚“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实施“我为浙图作贡献,浙图发展我发展”的双赢方略,人尽其才,书尽其用;创造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读书氛围,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2.3建设目标

我馆的奋斗目标是: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成为省级一级图书馆、国内重点文献信息中心;我馆长期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省级文献信息中心。

我馆的定位是立足浙江、面向世界;知识导航、信息枢纽。

3.创建省级一级馆措施

3.1推进民主管理进程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002年通过了《浙江图书馆职工代表大会章程细则》、《浙江图书馆馆务公开制度》,图书馆的重大决策方案都提交职代会充分讨论、表决,如改革总体方案、分配方案等。

2)发挥馆内专家咨询决策作用。成立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文献信息资源指导委员会、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委员会、读者工作委员会4个专业咨询委员会,重大业务问题首先由专业咨询委员会讨论,向馆领导提出咨询意见。如《采访条例》的修订、大型数据库的采购、网站的改版、宣传服务周方案的制订、科研课题的申请指南等。建有专项业务工作小组,如设备招标小组、INNOPAC工作小组,研究处理专项业务。

3)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馆内主要工作,对重要政策和方案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如全馆工作计划、总结,改革实施方案。

4)发挥馆外专家的指导作用。聘请美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李华伟教授担任名誉顾问;聘请16位在杭两院院士担任顾问。采用“借用外脑”的方式,委托浙江大学有关专家开展我馆组织的文化研究,并推动员工参与讨论。在全馆改革工作中,聘请国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对岗位设置、人员编制进行现场、黑箱两种形式的测评,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2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类管理

1)逐步在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2000年起,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把全馆各部门分为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主3类管理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2)建立目标管理的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2003年对12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部门进行了20次责任期考核,对3个部门进行4次用户意见调查,对5个部门进行10次业务抽查,定期编辑读者意见月报9期,把读者的意见纳入部门的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分配挂钩。

3.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后勤和安全保障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本着科学管理、制度为先的原则,五年来制订和修订了馆务、业务、人事、财务物业、安全保卫等各类规章制度、条例35个,为规范全馆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如配合双休日读者到馆高峰,建立了馆领导假日值班和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定了古籍善本书库管理紧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2)加强保障,服务主业。加强对安全、财务、设备、档案、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为图书馆业务工作创造良好的保障系统。如在安全保卫方面,增添必备的消防设备器材,加强对四馆区的保卫巡逻,严格重大活动安全管理措施。实现了“技防”、“人防”、“设施防”三防合一,确保了安全办馆。重视保持良好的馆容馆貌,统一导示标牌,统一文化氛围布置,定期对馆区内外进行维护、整修和绿化,使馆区保持清洁、明亮、舒适,设施完好。我馆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文化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多次获得省级文化系统财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表彰。

3.4加强业务建设

1)制订业务发展规划。从1999年至今,先后制定了《浙江图书馆近、中、长期发展规划》、《浙江图书馆“十五”规划》和《浙江图书馆三年(2004—2006年)目标任务》,使全馆上下明确发展目标。(www.daowen.com)

2)科学设置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先后3次聘请17名专家对岗位设置、人员编制、工作定额进行测评。对基础业务,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率;对读者服务,重点提高基本服务质量和提升参考咨询、信息服务的水平。根据我馆实际并结合专家意见,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如书刊选购实行集中采访制,编目设立总校制,分编实行一条龙;建立从总咨询台、阅览室一般咨询、定题参考咨询到网上参考咨询的用户咨询服务体系

3)应用现代化技术,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完成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基础上,采用美国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并于2002年升级到具有更加友好界面和广泛功能的Milliannium版。采用ATM和千兆以太网混合网络架构,组建了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环境,拥有独立域名。自1999年建立本馆网站以来已5次改版,基本形成了书目数据检索与本馆服务指南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交流相结合、栏目多样化与专题数据库链接相结合的特色。2003年,网络出口带宽扩至100Mbps、购入TRS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加快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开通网上读书工程,延伸书刊借阅和信息服务。

4)与国内外图书馆共建共享。建立纵横交错的国内外、省内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1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图书馆建立文献交换关系;申请成为联合国资料托存馆。在国内,纵向与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建立联系,如加入中国科学院联合文献提供中心;横向与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建立联系,如加入“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网”,加入上海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深圳市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在省内,纵向与本省市、县图书馆建立联系,为市、县图书馆提供书目数据、技术支持和业务辅导;横向与省内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加强合作,1999年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省文献信息研究院建立高层读者互阅制度,2000年开辟数字化文献共享网,2003年开辟联合知识导航网并开展服务。先后获得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组织奖、深圳市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上传奖。

5)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五年来,全馆共有746人次参加396次国内学术交流活动,32人次分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阿根廷及港澳台地区图书馆参观访问、参加学术会议;7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馆考察访问、作学术报告。如先后邀请国际图联前主席Christine Deschamps、当选主席Alex Byrne、管理委员会委员Marian KorenOCLC元数据创始专家Stu Weibel、美国康耐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Karen Calhoun,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多位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来馆讲学。五年来,还接待了来自全国、全省各地3000多名业界人士来馆参观交流。

6)加强调查和分析研究。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对图书馆业务及相关领域发展情况开展调研,五年共完成各类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报告40篇。如构建参考咨询服务体系,浙江图书馆读者倾向调查分析报告,建立地方文献评价体系,图书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县图书馆现状调研,建立盲人阅览室分析报告等,不少建议和方案被采纳,对改进与提高业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5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注重自身建设。五年来,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接受继续教育141次之多,3位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取得本科学历和研究生结业证书。班子成员注重学用结合,参加课题研究10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党委组织每位班子成员撰写学习体会,为全体党员和中层干部上党课,开展思想交流,探讨发展措施。至2003年末,班子成员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4人为研究馆员。有12人次受到上级表彰。

2)多途径培养业务骨干,全面提高员工素质。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在职培训、人才引进、实践锻炼、提拔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五年来共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各类专业人才50多名,形成了一支符合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了职工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和奖励制度,人均接受继续教育111.9学时;40人在原有基础上取得高一级学历。有3人获得IFLA亚太组织项目资助,到新加坡、香港图书馆进修;5人获国外资助,分赴日本福井、枥木等地图书馆进修培训;1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位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组专家。至2003年,党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27%,比1998年提高10个百分点。

3.6深化改革

1)人事制度改革。在1998年以来实行的一系列循序渐进改革措施基础上,我馆作为省文化厅属纯公益性事业改革试点单位,于2003年开始,至20045月完成了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改干部任命制为聘任制,实现了从副馆长到中层干部的竞聘上岗。全馆参加中层干部竞聘演讲的共有4153人次,占全馆职工的25%,竞聘者与入选者比例为2.41,基本做到了从多数人中选人,由多数人选人,为人才的选拔和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职工上岗实行双向选择,93名职工实现了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合理流动,流动人员占参加双向选择人员的57.4%,促进了员工学习进取的积极性,增强了部门之间的协作。

2)分配制度改革。职工薪酬由基础工资(签订全员聘用合同后获得)、岗位津贴(签订上岗协议后获得)和岗位绩效工资(根据岗位级别和工作实绩确定)三部分组成。岗位绩效工资划分九级岗位档次,最高系数收入和最低系数收入的实际差距设定为1.6倍,强化了责任、技术、劳动强度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同时制定了《浙江图书馆业务工作考核办法》、《浙江图书馆奖惩规定》,干部职工的最终绩效收入还取决于每月考核和年终考核的实际结果,逐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机制和价值取向。

3)构建可持续发展业务工作体系。根据现代图书馆业务发展趋势,调整和合理设置馆内中层机构,增设宣传推广部,成立事业发展研究所。科学合理定岗定编,在对外服务窗口部门增设高级岗10名,体现图书馆业务工作由内而外的转移。借鉴人力资源管理成熟经验,合理设置各部门高、中、初级岗位比例(2.5:4.1:3.4)。根据各岗位包含的要素,按照规范格式和标准术语,统一制定了160份岗位说明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和待遇透明,规范了管理和业务工作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7精神文明建设

1)积极组织馆员学习贯彻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制订《浙江图书馆文明服务公约》,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公共服务形象。组织生动活泼的“公民道德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2002年,我馆党委被评为省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2)建立“送温暖工程——职工互助互济基金”,一人有难,大家来帮。如一位新分配来馆工作的研究生家中不幸失火,全馆职工纷纷捐款,体现了集体的温暖。

3)组织职工举行拔河、爬山、下棋、打球、摄影等比赛,组织元旦游园等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娱体育生活。我馆工会多次被评为省级文化系统工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4)与所在社区密切合作,共建共创文明单位。我馆被杭州市评为杭州市社区共建先进单位,第三届“我看杭城新变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4.创建成果

4.1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基础业务体系

1)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馆藏体系。五年来,我馆共入藏中外文图书23万多种、60多万册,中外文报刊7700种,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500种,音像和电子文献1万多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各类型数据库28个。建立了地方文献专藏体系,2003年呈缴率为91.1%。设立了呈缴本书库,联合国托存文库,日本静冈文库、枥木文库、福井文库,艺术图像等专门阅览室。形成了以地方文献为特色、文种多样、结构合理、文献类型较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2)全面更新了古籍保护与阅览设施。新馆开放后,我馆着手实施古籍抢救工程,全面整修了全国文保单位嘉业藏书楼和省级文保建筑孤山路馆舍与大学路阅览楼;2002年,全方位地更新了古籍保护和阅览设施,更新樟木书橱、书箱和书柜2600余只,安装了安全报警、温湿控制等装置;扩展了古籍藏书面积,改善了藏书和版片保存条件。对馆藏全部古籍进行逐册除尘,修复破损古籍3.2万页,使百万册(片)珍贵历史文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4.2形成了多层次的读者服务体系

1)基本服务。坚持公共图书馆平等开放的原则,对12岁以上的国内外公民实行平等的办证条例,全年365天开放,每周开放82小时,并通过网络、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文献宣传,采用大开架的文献组织方式,提供网上续借、预约借书等服务措施,提高文献利用率。五年共接待到馆阅览读者600多万人次,外借图书400多万册次。2003年解答咨询6.4万条,完成代检索课题413项。先后收到读者表扬信数十封。一位复旦大学的读者来信写道这样的素质和水准,与国外任何一家大型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2003年“非典”期间,一位清华大学赴美国博士生通过我馆主页读到了新书全文,发来电子邮件终于能看到这么多中文书了,这是多少海外学者的梦想啊。这充分肯定了我馆的网上服务。

2)馆外服务。为了发挥省图书馆技术和资源优势,我馆在全省各地和社区、部队、监狱、敬老院等建立6个分馆、28个流通站和20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在永康市中国科技五金城建立特色分馆,开创了在市场办图书馆的先河。开馆后,阅览座位供不应求,成为市场数千名企业家捕捉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的场所,不仅提高了五金城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还带动了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关注和投入的增加。针对各地实际,先后向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赠送书架、书箱,提供业务辅导和技术支持。将我馆编辑制作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图书馆”、“邓小平百年历程图片”展版运送到10多个市、县图书馆巡回展出,协助温岭市图书馆举办鞋文化展览,为淳安县富溪乡提供农业科技资料等,强化了中心馆的职能,受到市、县图书馆的普遍欢迎。

3)为弱势群体服务。为保障读者公平、自由获取文献信息,享受图书馆的服务,采取各种方式为他们服务。对老年人、残障人、特困户免费办理借阅证,开办我省第一家盲文图书馆;对老年人、残障人提供代办借阅证、送书上门和设立照顾专座等服务措施,2003年以来接待盲人读者230人次;对未成年人开办免费讲座6次,接待少年儿童来馆参观5236人次。

4)专题信息服务。为深化服务,建立分层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效益,我们积极开发二、三次文献等信息产品,加强主动性的信息服务力度,共开发长三角、饮用水、房地产等专题二、三次文献18种、616;完成重点读者跟踪服务项目24项,信息产品的用户数达100多家,多次受到企事业单位的赞誉。逐步加强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为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提供专题资料和有关信息。如一位政府领导利用图书馆文献取得成果后写道,“我以为人生一切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的是书籍和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创造性研究的良师益友”,充分肯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还为本省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政府提供地方经济和文化专题信息,受到欢迎;为配合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合作编辑出版了《关注长三角:长江三角洲研究资料汇编》,对沪、苏、浙三省市的合作情况作了较全面的解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受到各级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好评。

5)讲座服务。为拓展传播先进文化的空间,宣传图书馆的形象,成立了读者书评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五年来,面向社会不同层次公众,举办讲座160余场,书评等其他形式的读书活动100余场。形成了从“浙江论坛”、“21世纪知识经济论坛”、“假日讲座”、“文澜讲坛”等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讲座和报告会,内容涉及科学、文化、音乐、美术、戏曲、教育、健康等。如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驻法大使吴建民、音乐家陈钢、作家白先勇等著名专家学者到馆作精彩演讲,吸引了蜂拥而来的听众,甚至出现了听众席地而坐的动人场面。2003年,我馆又延伸这一服务,与社区合作推出“假日讲座——社区联盟”,至今已举办了13期,逐步探索出一条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新路。

6)展览服务。组织举办各类科学、文化、教育、艺术展览200余场,具有内容新、品位高、布展雅的特点。如毛泽东遗物展、联合国亚太地区人居环境图片展、邓小平百年历程图片展、澳门图片展、西博会邮票展、高考咨询展和与云南图书馆合办的云南大理石工艺品展等都引起社会较大反响,参观者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达到万余人,留言数千条。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安娜、澳门行政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领导人到馆参观展览。利用新馆大厅推出“文澜展窗”,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如新书推荐展、重点读者成果展、国内外名校展、外国名著插图展、浙江戏苑集锦展等,无不展现图书馆的文化和知识内涵。各种大小展览的举办,在社会上树立了“看展览到浙图”的品牌,展览成为我馆新馆开馆后的一大服务亮点。

7)社会教育与培训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我馆教育中心采用合作、联办、联建等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如与西湖区劳动局合作,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免费培训;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办厂长、经理MBA——工商管理课程培训班;与新加坡聚网公司合作开设我省首家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前培训班等。双休日的外语、计算机、舞蹈培训班都受到广泛欢迎。同时,把用户教育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窗口服务部门为读者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的培训17次,并开辟专门区域、配备设备开展服务,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8)延伸服务。2002年,我馆与杭州市新闻出版局合作,利用新馆广场举办了近200场“假日书市”,吸引了数十万读者和市民光顾,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图书馆的广场空间,也烘托了图书馆的读书氛围,为读书人提供了选书、易书及延伸服务。

4.3数字图书馆建设

1)我馆数字图书馆计划列入省政府“数字浙江”总体规划。作为“数字浙江”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我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支持力度,同时也为“数字浙江”的建设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的作用。

2)实现馆藏书目数据和读者信息数字化。为提高馆藏文献的揭示程度,已完成1949年后中文图书、善本书目数字化。利用INNOPAC系统,建立了完整的读者信息数据库。

3)建立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已形成中外文书刊、专利、标准、学位论文、古籍等近8TB的数字资源,如收录8000种中文期刊的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国中西日俄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期刊全文电子版、OCLC Net libraryEBSCO等数据库。除了为本馆读者提供服务外,部分数字资源还通过团体购买、开通账号等方式为市、县图书馆提供服务。

4)自建特色数据库。利用TRS数字图书馆等系统,自建了《浙江新编地方志数据库》、《中国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外国名人图像数据库》、《浙江期刊选目数据库》、《浙江家谱总目提要》、《越剧资料数据库》、《风景浙江数据库》、《浙江藏书史数据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系列数据库,共计49.48Gb的数字资源。在多媒体视听阅览室建立VOD视频点播系统,提供700多部、总容量超过400GB的影视资源服务。并将开展馆藏善本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

5)建立网上读书、知识导航网服务体系。组建了浙江图书馆网站,增强了网上信息服务功能,加快了信息更新速度,建立有50万种电子图书的浙江读书网、4.5万册中文图书的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17万种的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发行网上读书卡,Apabi注册用户达1万多个。2003年获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应用奖。与浙江大学图书馆等合作建立了“浙江省联合知识导航网”,为读者提供网上参考咨询服务。通过浙江图书馆网站,逐步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方便性。网站点击人次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140万次。

6)提高馆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组织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培训学习,如INNOPAC系统、CNKI系统、OA系统、TRS系统等应用培训,提高了馆员的自动化、网络化应用水平。2001年,由我馆组织带队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代表队荣获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知识金奖。

4.4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建设

1)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采编信息共享。2002年成立浙江省图书馆文献采编中心,为全省各图书馆提供采访信息,实行网上联合编目,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采编信息共享。

2)实行通阅互借。2002年建立了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际通阅互借网络,与80个全省主要文献收藏单位实行通阅互借。

3)积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2002年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浙江省分中心。在文化部和省文化厅领导下,在萧山红山农场建立首个基层中心;召开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座谈会,举办共享工程技术培训班,制定全省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和帮助杭州、温州、宁波、绍兴等10个市级分中心和128个基层中心的建设,使浙江成为全国建立基层点最多的省份之一。基本形成了以各级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和乡镇文化站为基础的共享工程网络。共享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和数字资源向基层中心开放,推动了社区文化和乡镇文化以及基层文化设施的现代化建设。

4.5学术交流、研究与出版

1)科研立项及获奖。1998年至今,我馆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有39项,其中文化部重点课题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2项、馆级课题16项,完成科研项目10项。2003年,《浙江图书馆善本书目》获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社会科学著作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2)发表论文与出版专著。五年来,职工发表论文37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68篇,国外6篇。出版专著13种,其中我馆百年馆庆期间,编辑出版了系列出版物9种。2004年为纪念嘉业藏书楼80周年,出版了《嘉业藏书楼》画册;镇馆之宝——文澜阁《四库全书》正在影印出版中。

3)发挥学会作用,促进同行交流。到目前为止,全省有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431名,省图书馆学会会员1365名。五年来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议、报告、培训58次,近万人次参加,编辑出版了学术论文集3种,学会通讯16期。我馆与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的《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两次改版,达到了刊物外在形式与编辑质量的高度统一。已出版27期,发文926篇,计352万字,对促进全省图书馆学研究和工作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和2003年,省图书馆学会分别两次被省人事厅、省民政厅评为先进社团。

5.存在差距和努力方向

根据文化部下达的评估标准和细则,对照我馆五年工作情况,我们欣慰地看到,浙江图书馆的事业在稳步发展。199988日,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视察浙江图书馆时为我馆题词浙江文明窗口群众自修大学,既肯定了我馆工作,也提出了服务要求。时隔五年,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当选主席Alex Byrne20041016日来馆访问时谈到我认为贵馆非常之好。她为浙江省人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那么多人使用贵馆、贵馆的许多延伸服务和贵馆的馆藏,我衷心祝贺贵馆所取得的成绩!(I was most impressed to see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using your libraryand the extensive range of services and collection you have. My congratulation to all at the library and in the Province.),诸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我们工作的肯定,鼓舞着全馆员工为浙江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评估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自身的不足;评估就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我们工作上的差距。对照评估标准,我馆还存在以下问题:在科研方面尚未有国家级立项课题和获奖项目;在学术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规划和组织,地区性、跨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和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待于在标准化方面下功夫;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待于加大力度;信息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受馆舍影响,满足读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于争取扩大馆舍面积和增加投入。通过评估,我们将发扬优势、弥补差距,根据办馆理念和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扎扎实实地改进提高,把我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评估工作是暂时的,而我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则是长期的。我们深信,文化部这次评估一定会转化为促进我馆今后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我们将抓住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带领全馆职工,把握机遇,奋发有为,继文澜伟业,创世纪华章,谱写21世纪浙江图书馆发展的新篇章!

(原载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