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间刊本《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一枝》内封
在中国古代戏曲文体演变史上,从南曲戏文向传奇戏曲的逐渐转型大约发轫于明代成化(1465-1487)年间,而传奇戏曲的最终定型则在万历(1573-1619)年间。吕天成(1580-1618)在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戏曲目录书《曲品》中,从文体特点上明确区分了“旧传奇”与“新传奇”,显示出对文体变迁的理论自觉:所谓“旧传奇”,包括元末明初的戏文和转型期的传奇;所谓“新传奇”,则是嘉靖(1522-1566)至万历年间定型期的传奇。据万历四十一年(1613)增补本《曲品》统计,嘉靖至万历间“新传奇”的作家有88人,作品有183部,传奇戏曲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1)。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传奇戏曲的兴起都绝不是一蹴而就、凭空而生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传奇戏曲的繁兴既得益于艺术传统共时性的纵向聚合,也受惠于时代文化历时性的横向组合。正是艺术传统的哺育和时代文化的召唤,方能催生出崭新的艺术样式;同时,这种崭新的艺术样式本身便成为艺术传统的结晶和时代文化的镜像,以其独特的审美风貌昭示着丰厚的艺术传统积淀和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www.daowen.com)
而且,艺术样式与艺术传统、时代文化之间,虽然可以形成互相一致或同构的关系,即艺术样式映现着或对应着特定的艺术传统和时代文化;但二者存在差异却更为习见,即彼此不相一致,形成一种独特的紧张情势。这种紧张情势内化为艺术样式自身的双重品格:在浅显层面,艺术样式具有适应艺术传统规程、顺从时代文化需求的审美特征;在深隐层面,艺术样式则不断突破艺术传统规程,引导时代文化需求,展示一种新的审美风貌。因此,借助于对艺术样式变迁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洞察艺术传统的规程,窥视时代文化的内蕴,从而更为深刻地阐释传统,更为切实地重构历史。
以此为出发点,本章试图对下列问题做出探索和解答:为什么传奇戏曲兴起于明代成化至万历年间?影响于它并受它影响的时代文化情境有什么特点?这种时代文化的需求是如何与艺术传统规程一道携手共建新型的传奇戏曲的?新型的传奇戏曲又是如何突破艺术传统规程,引导时代文化需求,从而呈现出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