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校企合作共生体:高职教育建设发展的新视角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已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如何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真正形成具有教育和经济双重贡献率的校企合作机制,各地方、各学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创造了许多成功而有益的经验,但是坦率地说,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惑,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笔者认为,从高职教育关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培养要求和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导向两个方面来看,通过培养优秀的学生(校友)创业者,再由校友创办的公司实现与学校的深度校企合作,应该是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培育和推进以校友创办企业为媒介的校企合作形式,积极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生体。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成绩斐然但困惑多多
经过三十余年,特别是近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规模已占半壁江山,而且内涵建设也取得重大成绩。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办学模式的重要抓手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条件,各地、各学校探索出许多措施,并取得了具体成效。
1.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各有特点。各学校纷纷采取与企业签订合约、订单培养或组建企业冠名学院等途径谋求与所在区域和行业的合作,尤其是与对口企业的合作,既引入了企业的资源和师资,也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2.校企合作主要瞄准骨干龙头企业。在实践中,无论是教育职能部门还是企业都希望把行业骨干和龙头企业乃至500强企业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尤以与知名企业合作为荣并作为经典案例。这对拓宽教育的视野,丰富教育的内涵,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尤其能够使我们的教育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
3.校企合作内容从单一走向全面。主要从过去仅仅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或教师挂职锻炼等单一内容,逐步走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面合作。从学校有求于企业转向互相共同合作,为企业开展双元制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技术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开发难题等等都成为合作的重要内容。企业业务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互兼共用也成为重要载体,促进了教育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4.校企合作条款从抽象走向具体。过去谈校企合作主要是格式化、简单化的抽象条款,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不多,合作是战略性的,而不是操作性的。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和探索,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动,校企合作不仅多样化,而且变得更具体化、已经上升到了机制层面、操作层面。特别是引企入校机制的建立,校企共办专业和二级学院机制的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和校外实训基地教育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了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
在这过程中,校企合作也创新形成了不少理论。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共同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综合体和校企合作有机体等。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高职教育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形式多、实效少等不尽令人满意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是校企合作的机会形成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偶然的学校领导与偶然的企业领导在偶然的时机达成共识或者偶然的推荐营销得到相互认可,从而成为合作伙伴。二是人脉因素在校企合作的达成中仍占很大的比重,也就是建立在人际感情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或者说建立在行政主导影响下的校企合作比较多。三是校企合作目标指向不统一,相互有合作的倾向,但方向和目标不对称、不适应,尤其是瞄准高端和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的合作,往往是学校单方有求于企业或者企业简单把学生当作劳动力,建立真正的融入式合作机制相当困难。正因为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现实实践中校企合作的实效不是很理想。
二、与校友企业作建立“校企合作共生体”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怎样解决高职教育客观存在的校企合作深化难、有效难、可持续发展难的问题,不仅校方在呼吁,理论界在探索,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呐喊。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建议国家起草并颁布校企合作条例或法律的呼声也十分高涨。笔者以为,与校友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共生体,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全方位功能可以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操作思路
1.全面发展和梳理校友资源、整理校友企业。也就是说,通过全面整理校友史料,了解校友事业发展情况和行业分布情况,把校友个人创办、投资入股或校友担任主管的优质企业梳理出来,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首选对象。
2.加大在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办企业。也就是说,从战略上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政策资源和优势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各专业毕业生联合创业。
3.对毕业生创业和校友企业进行联络整合,促进校友间的有效合作。也就是说,把学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和校友所在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首选和重要对象,创造条件进行深入友好合作,并在合作中促进校友企业的发展,在校生实习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母校事业的发展。
(二)内在功能(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把校友所在企业和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首选对象,其意义和功效比较特殊。
1.合作方便直接。校友与母校具有特殊的学缘和人脉关联。校友对母校、对母校老师感情比较深厚,学校对毕业学生和校友比较了解,知根知底、平时也不乏联络,而且还通过校友会等组织从中联络组织,对校友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也比较了解。这样,实施校企合作比较自然、比较简单、也更为有效。
2.发展共生共赢。由学校鼓励和教育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到毕业学生创设企业(或通过努力发展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形成校友管理企业,两类企业统称校友企业),再由学校与校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推进母校办学体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毕业生不断创办新的企业,发展校友企业事业,学校不断扩大和赢得更多的合作伙伴,使校企合作成为母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共生体,在实践中不断共生成长,既推动了区域社会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3.实现十大功能。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四个必须”,从一个侧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我们认为,通过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共生体,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的最为有利的途径,母校和校友企业共同形成的校企合作共生体,既有利于母校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深入和有效的开展,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推进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学校的社会服务,更重要的是,由于母校与校友之间的特殊关联,可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自觉传承母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园精神,把优良的大学文化传递下去,把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反馈并充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当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实践内涵,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
三、建设校企合作共同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发展与校友企业的深入合作,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开放合作办学模式[3],既推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不断丰富和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资源和社会品牌。具体的实践是:
1.重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和建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及其前身浙江银行学校自1975年创建以来已经累计为全国经济金融领域培养了近50000名优秀人才。学校虽然办学的学历层次较低(早期为中专,2000年后升格为高职),但是教育质量好、人才产出率高;办学的直接规模不大,但社会声誉好、校友凝聚力强,其毕业生约占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的1/4左右,培养出了不少于3000名行长和总经理,同时一批校友还创办了一大批上规模、高产出的企业。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首先善于和发展校友资源,并早在1995年开始就成立了法人性质的校友总会,并在全国设立分会,机构不断延伸到县城。在实践中,学校把校友作为一种资源去积聚,作为一种力量去汇聚,作为一种文化去传承,作为一种人心去凝聚,作为一个平台去搭建,作为一个桥梁去架构,作为一个市场去开发,作为一个品牌去建设,并把校友文化育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
2.积极主动开展与校友企业的合作。学校充分利用校友会组织网络,通过校友带校友、校友连校友、校友助校友等途径,梳理校友资源网。按照关注并帮助每一位校友成长的方针和巩固老校友,开发新校友、重视成就校友、关注弱势校友的原则,以把校友会建设成为“成就校友的名园、成长校园的乐园、全体校友的家园”的理念。认真做好校友会工作,并积极主动整合资源与校友企业开展合作。除了签订合作协议,聘请资深校友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杰出校友担任专业指导委员,把校友企业作为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和教师挂职锻炼基地,由校友企业出资设立奖学奖教金等,还推动校友和母校师生一起进行科研开发和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校企合作共生体,推动了校企合作、合作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
3.形成学校事业和校友事业良性互动机制。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母校是学子的港湾,校友企业是学校合作发展的共同伙伴。为了使产品(毕业生质量)更优秀,为了使港湾(母校事业)更温馨,学校与校友企业各自充分利用资源和信息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不断从简单向深入、从单一到全面、从业务到文化。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实惠:毕业生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教师丰富了教学内容,学校增加了奖励助学资金;而校友企业充分利用母校品牌和文化资源扩大了发展机会,提升了发展品牌,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笔者得到的结论是: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开展、深入进行。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多种多样,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具体实施并不断进行创新创造,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既需要国家政策乃至法律层面的支持,更应该鼓励各个学校从自身条件出发,路在脚下,校友企业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通过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创业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并拓展一大批校企合作共生体,既利于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更利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去努力、去实践。
【注释】
[1]郭福春:《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5期。
[2]刘景光:《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7期。
[3]详细介绍参见周建松:《生态学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开放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周建松:《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