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南亚危机政策对策及效果

东南亚危机政策对策及效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避免信贷失控,泰国央行颁布维持资本金和风险资产、债务等级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政府果断宣布了两项措施:一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

东南亚危机政策对策及效果

第三节 东南亚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力图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一、泰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并履行IMF设定的条件

在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下,泰国政府于1997年8月11日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2亿美元贷款,并决定履行IMF设定的条件,主要包括:利用中期援助贷款充实国内外汇储备;削减整体经济开支,缩小经常性项目赤字;对银行金融体系进行重组,并清理贷款和巨额债务;实行开放政策,通过利用外资解决财务问题。在经常性逆差上,计划由1996年的 8%减少到1997年的5%,并在1998年减少至3%;1998年的财政预算盈余达到国内总产值的1%;金融业完全开放,允许境外机构和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从25%提升至100%,为期 10年;取消支持,并将增值税从 7%提高到10%。

(二)改革汇率制度

泰国政府宣布实行统一兑换率。宣布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大幅升高。

(三)对金融秩序进行整顿

(1)关闭财务、证券公司共 56家,并对包括京华银行、曼谷商业银行、泰国第一银行和京都银行在内的几家经营不善的银行进行接管。

(2)进行金融业重组,清理债务问题。泰国政府设立了“波罗梭”的机构,专门对被关闭的金融机构债务进行好债与坏债性质区分,并成立专门的资产公司以管理金融机构体系的坏债,寻求资金从金融机构中将这些债务购买消除,并以此推动国内外投资者参与购买金融机构的坏债。同时,泰国政府1998年3月新设立了国有银行Radanasin Bank,参与购买在1997年底被关闭的56家金融公司资产,以便早日赔偿在这些金融公司的存款人和债权人,恢复市场信心。此外,泰国财政和国家银行还与国内金融机构、企业协商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通过修改破产法为债务重组铺路,修改税收法为金融机构提供机会,注销坏账以缓解债务重组问题,并增进体系内资金的流动性

(3)加强监管,严控信贷。如限制金融机构为吸引顾客而过分提高存款利率。为避免信贷失控,泰国央行颁布维持资本金和风险资产、债务等级的措施。

(4)增进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泰国当局颁布五项金融法案,其内容包括在国内集资,发行总额为5000亿泰铢的公债,以调整金融机构复兴基金的债务结构,缓解该机构因购回市场贷款所引起的利息和资金流压力,为金融机构体系内资金向企业流动,代替放贷于购回市场铺路。另一项同增进资金流动有关的法案是扩大外债上限,为发行外国公债2000亿泰铢做准备。这也是增进国内资金流动性、协助解决社会和企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四)减少财政预算开支

1997年12月16日,泰国政府决定将内阁成员的工资减少20%,为期一年。部分工厂工人工资减少30%,严格限制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公款出国,减少泰国驻外大使馆人数,减少军费开支。财政预算由1997年的9600亿泰铢削减为8000亿泰铢。

(五)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泰国政府将1998年经济增长指标下调为3%~4%,通胀率从原来的4.5%上调为10%~11%。针对IMF提出的一些指标要求,泰国政府官员与IMF进行谈判,最后IMF同意将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由2.5%下调至0.6%,同时1998年预算赤字可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 5 %,不再坚持原定的保持财政预算盈余目标。

二、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马来西亚政府在危机爆发之后,根据危机的形势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成效。

(一)初始阶段的紧急应对措施

(1)打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维持本国货币稳定。一方面政府积极干预汇市,另一方面提高短期贷款利率以阻止货币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如隔夜贷款利率从9%提高到50%。

(2)实行浮动汇率制以顺应区域货币下滑的趋势,保持国内出口竞争力,避免外汇储备的过量损耗。

(3)限制外国投资者在股市和汇市的活动。一是将非商业性质的马来西亚林吉特换汇交易限制在200万以内。二是将吉隆坡股市综合指数100种成分股列为“指定股票”,限制外国人购买。三是禁止股票的卖空行为,以防止国外资本操纵股市。

(二)深化阶段的紧缩政策

(1)主动将经济增长率调低为4%,较经济危机前的9%有大幅下降。

(2)减少货币供应以降低信贷增长率。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的货币供应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M1货币供应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同时金融机构的贷款率由原来的30%降低至20%,在1998年降至12%~15%。(www.daowen.com)

(3)加强金融监管。1997年12月5日,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宣布限制企业上市、筹资和重组。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宣布将未履行合约贷款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坏账准备金从1%提高至1.5%,同时要求银行贷款优先向生产领域、高科技企业和基础性产业倾斜,证券业的贷款大幅缩减,未动工的房地产贷款几乎冻结。

(4)在马来西亚投资的外资将不受任何股权限制,并注重对外资的恰当引导,使生产性企业和基础性行业得到一定的扶持。

(三)扩散阶段的适度放松紧缩政策

前期为期数月的货币紧缩政策开始出现成效,但也导致马来西亚经济在1998年初出现明显的萧条。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急速降低,经济增长率迅速放缓,贷款利率的走高导致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工厂面临倒闭。1998年2月,马来西亚政府采取适度放松紧缩政策,并继续加强对经济秩序的整顿,加强金融监管。如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储备率,鼓励企业贷款,增加资金供给。由财政紧缩改为凯恩斯式的扩张政策,包括财政直接拨款设立、增加各种生产和建设基金,在税收上采取一定的减免政策,同时对证券业进行大力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危机后期的猛掉头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后,马来西亚尽管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国内经济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1998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扩大为-6. 8%,三季度恶化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政府果断宣布了两项措施:

一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从1998年9月1日开始,所有外籍户口持有者转移任何数目的资金都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除了一些特定国家外,所有出口必须使用外汇付款。取消非居民的多种银行、信贷便利,并要求本国居民和国外游客出入境最多只能携带1000马元,而带入马来西亚境内的外币不受限制。

此外,马来西亚政府还出台了其他配套的金融政策以降低实际利率,增加资金供给从而缓解工商界的压力。如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从1998年 9月1日起,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从8%降至6%,几天后又降至4%,由此释放了超过160亿马元流入银行系统。宣布从9月16日开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干预利率从9.5%降至8%,商业银行的基贷利率从9. 5%调整为10.76%,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从占总负债额的17%降低至15%。

二是恢复固定汇率制。1998年9月2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即日起实行固定汇率制,将美元兑马元汇率设定为1∶3.8的水平。

以上重要措施的主要意图在于将国内金融市场与剧烈波动的境外金融市场隔离,控制汇率以避免再次遭受国际金融炒家的冲击,并以此降低国内利率,迫使境外资金回流。

三、菲律宾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菲律宾也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饱受冲击。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形势,菲律宾国家经济和发展署拟定了诸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方案,涉及财政、货币、私人投资、金融监管等方面。

(一)干预汇市、抛售美元并实行停板制度

菲律宾政府力图通过大量抛售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但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反而使国内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到1997年12月,菲律宾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开始联手抛售美元。根据双方约定,商业银行将美元先售予央行,商业银行每卖出1美元给央行,央行则在汇市抛售2美元。此外,菲律宾政府还采取了汇市波动上限政策。1997年7月10日之前的上限为1.5%,后来曾一度允许自由浮动,但到 10月份,菲律宾央行对银行外汇交易实施更为严厉的限制,重新规定2%的波动上限以抑制外汇投机。

(二)限制不良贷款

菲律宾央行为避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决定限制银行向房地产提供贷款,在1997年规定银行向房地产贷款额最高只能占可贷款额的20 %。而菲律宾本国银行向房地产提供的平均贷款仅为总贷款额的12%,整体上仍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

(三)要求商业银行呈报账目

金融危机爆发时,菲律宾央行就要求商业银行提交1997年初以来所有外汇期货卖出合约清单,不呈交将处以罚款。此后,央行还要求商业银行定期呈报贷款和坏账情况,以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

四、各国政府政策干预效果简析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声势浩大,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干预政策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

首先是泰国政府对汇率制度一再坚持的失误。如果泰国能够在泰铢受到冲击之时就主动放弃盯住汇率制,尽管会造成部分资金的外逃,但泰铢的公信力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及早实行浮动汇率制也不至于造成泰铢的大幅下跌。但泰国政府在危机爆发两个月后才放弃原有的汇率机制,增大了损失。

马来西亚政府在实行林吉特自由浮动后,为了限制国际游资的深入,曾采用内部安全法令来严惩那些协助外国投机者卖空的交易商,反而弄巧成拙,引起当地交易商的诸多不满。另外,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在国际会议上多次提到货币买卖是不道德的,主张将货币交易局限在贸易融通领域,尽管马来西亚财政部长后来一再声明本国的货币贸易条例绝对没有丝毫改变,以增强市场信心,但马哈蒂尔的每次讲话都引发货币市场林吉特和股票市场的下跌。

印尼政府在货币贬值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政策,并一度将利率提高至30%,造成诸多商业陷入困境,大量企业倒闭,使原本低迷的经济陷入难以自拔的深渊。

但从长期效果来看,东南亚国家都能因时制宜,根据金融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汇率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本国货币,提高了自主调控经济能力,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监管法案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并对国内经济的复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