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尹默:诗书双修的艺术大师

沈尹默:诗书双修的艺术大师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尹默诗书双修论略安康学院艺术系邢中桂书法是中国大众喜爱的传统艺术,人人可好可习,但要达到造极的境地,却不是人人可为的。尹默先生的一生,在我看来,可以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诗书双修。陈独秀的批评虽然刺耳,但对沈尹默先生却无异于一针清醒剂。沈尹默先生既是大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一生精研书理的书法理论家,二十世纪以来能将书法创作实践与书法理论研究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恐怕只有沈尹默先生一人而已。

沈尹默:诗书双修的艺术大师

沈尹默诗书双修论略

安康学院艺术系 邢中桂

书法是中国大众喜爱的传统艺术,人人可好可习,但要达到造极的境地,却不是人人可为的。书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考察历代书家,他们的成功,除却天赋、兴趣、勤奋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修养,书家的成功往往是多重文化、艺术因子合力同构的结果。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的书法大师。仰望大师的成就,我们顿生无限崇敬,但对当代中国书坛而言,我们考察大师的书法修炼历程或许更有意义。

尹默先生的一生,在我看来,可以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诗书双修。“诗”指的是以诗歌鉴赏和创作实践为核心的文化修养,“书”指的是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理论修养。诗书互参,诗书相得益彰,便是沈尹默先生走过的艺术之路。

尹默先生五岁入塾即开始读《千家诗》《古诗源》《唐诗三百首》,嗣后又大量阅读唐宋两代诗词集,陶情于诗歌世界里,春秋佳日常和兄弟姊妹们诗词唱和,呈请父亲裁定高下,尹默先生对诗歌的兴趣从小就培养了起来。尹默先生入北大首先教授的是中国历史,后来教授汉魏六朝诗。因为尹默先生常引用《红楼梦》《庄子》两部书,在五四时期,北大就有人说尹默先生搞的是“红老之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尹默先生读书的范围是比较宽的:以诗学为核心,兼通史学哲学。尹默先生不仅阅读鉴赏诗词,自己亦大力创作诗词。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尹默先生最早创作的诗词是他二十岁时作的两首诗、一首词,见于《秋明集》中,即使是从这时算起,尹默先生从事诗词创作的时间亦长达60余年。尹默先生一生创作了多少诗词,现在已经很难说清,大量的诗词在抗战期间佚失,文化大革命中毁掉。1918年,尹默先生率先创作新诗,奠定了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然而尹默先生一生创作最多的还是旧体诗词,周作人在《扬鞭集》序中这样评价尹默先生的诗歌创作:“那时做新诗的人实在不少,但据我看来,容我不客气地说,只有两个具有诗人的天分,一个是尹默,一个就是半农。尹默早就不做新诗了,把他的诗情移在别的形式上表现,一部《秋明集》里的诗词即是最好的证据。尹默觉得新兴的口语与散文的格调,不很能亲密地与他的情调相合,于是转了方向去运用文言,但他是驾奴得住文言的,所以文言还是听他的话……”晚清词学大家朱疆村在《题〈秋明小词〉》中赞叹:“意必造极,语必洞微,而以平淡之笔达之……昔人谓倚声一道,大才易,清才难,君才可谓清矣。一卷冰雪文,避俗手自携,佩服佩服!”汪东,夏敬观,沈兆奎等人也都对沈尹默先生的词给予了高度评价,沈尹默先生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诗词大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沈尹默先生作为传统诗词世界里的诗人,他不是一位食古不化者,他善于继承,也善于创新。在北大期间,他提纲国文教材的主编,同时提倡创作新诗,从1918年开始,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月夜》《三弦》等大量新诗。他的新诗善于融合古乐府,旧体诗词的音韵、意境,既体现时代特点,又体现中国诗的特点,他和胡适刘半农等人一起开创了新的诗体。晚年虽不甚做新诗,但他的旧体诗词亦能完美地描写新时代,表达新情感

作为书家,沈尹默先生首先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大学者,是一位诗情澎湃,善于继承创新的大诗人。(www.daowen.com)

就书法本体而论,尹默先生习书,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尹默先生对书法的兴趣首先缘于家庭的熏染,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都在书法领域里有一定造诣。他秉承父祖辈的文化血脉,十二岁开始习书,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大量临写名帖。正当他对自己的书艺日进感到心喜之时,一件令沈尹默先生终身不忘的事件发生了,1907年,在杭州陈独秀直率地批评尹默先生的字“其俗在骨”。陈独秀的批评虽然刺耳,但对沈尹默先生却无异于一针清醒剂。他决心另起炉灶,脱胎换骨,从头开始。首先是细研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用四年时间苦练悬腕作书;二是由临帖改而临写魏碑,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彻底洗涮以前行草书所沾染的俗气。经过十几年的艰难探索,1930年以后,沈尹默先生在洗涮积习的同时,又开始从古代书法传统里去寻找方向,寻找自我发展之路,出于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个人审美情趣,尹默先生最终瞄准了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终成为传统帖学书法正宗继承人和中兴盟主。

沈尹默先生既是大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一生精研书理的书法理论家,二十世纪以来能将书法创作实践与书法理论研究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恐怕只有沈尹默先生一人而已。尹默先生一生始终将“规矩”和“功力”放在首要位置,从不投机取巧。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学书经验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撰写了大量的书法论著,并对古代书法理论中的一些经典著作进行整理、阐释,如《书法论》《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一、二部分,《二王书法管窥》等,是尹默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表面上看是他终生不渝的兴趣和终生临池不辍的努力得来的。但这一方面许多习书者也能做到,可他们为什么不能取得大的成就呢?这是我们研究书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了。沈尹默临习碑帖,能从古人的作品中发现真谛,如中锋运笔,继而通过大量的实践演习验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沈尹默先生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或是思维的,都各有它的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这已是被现代科学实践所证明了的。规律既然是客观存在着的,那么,人们就无法任意改变它,只有认识了它之后,很好地掌握住它,认真地而且要灵活地运用,才能做好一切要做的事情,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不懂得写字规律的人,就无法写好字;即使是天分很好,有些心得,写字时偶然与法度暗合,亦有佳趣,但只能称之为善书者,不能称之为书法家”(沈尹默《笔法论》)。只知临碑临帖,亦步亦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习书一辈子也至多是个书匠。只有理论,而不能和书法实践结合起来,那种理论是空洞的,习书者对理论的掌握必须要在书法实践中体悟,才能变成自己的理论,才能够运用自如。古代谈书法的著作也不少,要么因为诗意的表达而不甚精确,要么因为简古的表达而不甚具体,要么因为时代久远,所用概念令人不甚了了。这都需要习书者通过大量书法实践来揣摩体悟。沈尹默先生正是从米芾的“下笔”之说中,心领神会,创立了他的笔法理论的。

习书需要有热情,但仅有热情而没有书法理论修养,是达不到书法顶峰的。书法风格各异,每一个习书者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习书者的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审美情趣的高雅与低俗之别主要缘于其文化修养。沈尹默从小读诗,终生创作诗词,他偏爱陶渊明的诗,因为陶渊明的诗清雅幽远;他也推崇宋诗,那是因为宋诗精光内敛,深隽瘦劲,注重功力,讲究义理。尹默先生的这种审美取向正是他在书法道路上选择由帖到碑,再由碑到帖的内在原因。这大概也是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吧。沈尹默先生是诗人,更是书法家。他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影响了他对书法的价值判断,影响到他书法风格的形成;他的书法实践又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从首倡新诗转而专一创作古体诗词,因为古体诗词的神韵更适宜于用书法艺术来表现。尹默先生一生走着诗书双修的道路,也创造了诗书双美合体的文化胜景。

我们欣赏尹默先生的书法,是因为他的书法秀逸静美、遒劲雍容,充满书卷气。尹默先生传世最多的书法作品是他自己创作的诗词,我们品赏尹默先生的作品,既欣赏书法,又欣赏诗词,视觉艺术和感知艺术,线条美和韵律美就这样神奇地合体于尹默先生的作品之中。尹默先生的书法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双重的美的享受,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尹默先生书法作品透示出来的浓浓书卷气,提高了他的书法作品的文化品位。尹默先生虽然留学过日本,参与了新文化运动,但他始终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由此也养成了尹默先生平和内向,不激不励的性格,这种性格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书风,他的书法亦如其人。

书宗境界,书重修养,书显品格,这是我们探究尹默先生书法应该获得的启迪。环顾中国当代书坛,虽然好一派繁华景象,但隐存的问题实在不容忽视。许多人不重功力,不重规矩,整天嚷嚷着创新,以怪书、丑书欺瞒世人;许多人不重文化修养,不重艺术修养,不重品格修养,心浮气躁,举笔便写,而写出来的大多是毫无灵魂的毛笔字而已,实难入书法之列;许多人将书法当作赚钱的工具,亵渎书法艺术。我想,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应该是诊疗当下书界之病的药石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