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废江河万古流-沈尹默先生的书法集

不废江河万古流-沈尹默先生的书法集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废江河万古流——沈尹默先生书法集序杨仁恺[1]二十世纪过去了。缅怀我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其中为民族文化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贤们,灿若星汉,熠熠生辉。1971年6月1日殁于文革逆流之中,享年88岁。沈老以学者身份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沈老多次营救进步学生,不避危险周济帮助李大钊先生的亲属,他以自己的声望和行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他不承认自己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不废江河万古流-沈尹默先生的书法集

不废江河万古流

——沈尹默先生书法集序

杨仁恺[1]

二十世纪过去了。我们跨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二十一世纪。缅怀我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文明史,生生不息,其中为民族文化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贤们,灿若星汉,熠熠生辉。沈尹默先生是二十世纪被广大公众推选出的十大书法家之一,这是历史的公论,也是书法史上必然的结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厚土之中,凭借我们能够掌握到的资料,举凡历史上称得上书法家的,皆能承上启下,开一代书风、创一派新貌者,能集文学家、经史家、文艺修养于一身,德高道尊之贤哲是也。回顾我国二十世纪书坛现状,沈尹默先生泰山北斗当之无愧!

一代宗师

沈尹默先生于1883年6月11日生于陕西省兴安府属汉阴厅,祖籍浙江吴兴竹墩村(今属湖州市)。1971年6月1日殁于文革逆流之中,享年88岁。先生成长于一般的官宦人家,自幼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严格教育。昆仲三兄弟皆有才名,二十世纪初便有北京大学“三沈、二马、二周”之誉。他们都对中国文教事业有所贡献。长兄沈士远,古文家、庄子学家,北大教授;仲弟尹默乃大诗人、大书家、北大教授、北平大学校长;季弟兼士先生,小学专家,章太炎先生弟子、北大教授,后出任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辅仁大学代理校长……尹默先生1913年到北大任教,前后达16年。苦雨斋周作人先生在《知堂回忆录》中曾说道:“沈尹默与马幼渔很早就进了北大,还在蔡孑民长北大之前,所以资格较老,势力也比较的大,……沈君更沉着,有思虑,因此虽凡事推后,实际却很起带头作用。……是旧朋友中很难得的一位艺术家。”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蔡先生顺应当时国际时局变化和国内新思潮之呼唤,决心革故鼎新,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欲将北大这所旧式学堂改造为新式高等学府。尹默先生向蔡元培校长建言,又力荐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主张陈独秀编的《新青年》搬到北平来办,他并担任《新青年》七编委之一(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胡适刘半农、沈尹默)。时隔九十七年之后,今天回头看北大改革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对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肇始之功,沈先生厥功甚伟。

沈老以学者身份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那时中国最早写白话诗的有刘半农、沈尹默、胡适,其中沈老的《月夜》被称为“中国第一首散文诗”,时在1918年。沈老的旧诗也写得很好。他是从旧体诗转到写新诗,他的国学修养是极其深厚的。他在《新青年》陆续发表18首新诗,又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他勤于写诗填词,一生诗稿积下来不下数十本,结集成册有《松壑词》《归来集》《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入蜀词》等等。沈老是一代学者,大家风范,一生谦恭处事,从不包装自己,一生书名盖过了诗名。他作为当时已有诗名和书名的学者,写白话诗,搞新文化运动是要挨骂的。沈老多次营救进步学生,不避危险周济帮助李大钊先生的亲属,他以自己的声望和行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关于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梁漱溟先生有十分深刻的见地:“今天新中国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造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肇启于五四运动,……直接了当地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都是从五四运动所开始的社会思想新潮流而来的。”“这是远从世界历史,近从中国历史当其时机运会到来的一大变化。”毛泽东同志对这段历史的总结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钩沉这样一段近百年历史的目的,是借当今已鲜为人知的史实,再现沈尹默先生处于上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云际会转型变革时期的个人风貌和独特作用,沈老称得起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新文学运动的宗师。他的书家之“名”是以他的阅历、学问、修养、道德为“实”的。

沈老很谦虚。他不承认自己是“新文化运动的战士”。他说“自己不过是一名卫士,或者是后勤事务长而已。”他还比喻说:“五四好比是一间房屋建筑,自己既非地基,又不是栋梁,也非门窗板壁,只好算房屋中间的虚空,如果栋梁门窗都拆了,这虚空便起不了作用了。”老子有云:“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时之用。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事成身退,由此可窥沈老的胸怀襟抱,深悟古代先哲思想之精髓,从而理解沈老一生谦虚平和的处事态度之渊源了。

成就一代宗师的由来

沈尹默先生5岁入家塾,12岁开始学习书法,他以七十多年学书、创作、研究的实践,担当了一代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着、领导者的不平凡的生前事和身后名。关于沈老书法方面的成就,国内外书法艺术界多有研究,他们的评价是公允的。我以为,沈老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是因为他的学问很深,各方面的学识都不是泛泛的,他的诗、文、词、赋写得好,文学修养好,底子厚,这方面是许多人不能望其项背的。沈老才华横溢,但他不锋芒毕露,为人很厚道。沈老有见地,有原则,更有涵养,能包容。因此他做人、做学问和他的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看他的书法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他的性情,他的胸怀,他的人格,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他一生遍临汉魏名碑,遍临历代名帖。到晚年,六十岁以后,更将曾经临过之碑帖,重新温习,存其所异,求其所同,是窥前人一致笔法。八十岁时用普通纸临摹古人楷书。许多碑帖他临三五百遍以上。正如他所述:“漫凭俗手遮高眼,肯遣精心赴远搜。新样鸳鸯终绣得,金针自度岂他求。”这首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他63岁时的诗,是他一生书法艺术美学追求的最好诠释。

作为民族艺术独特形式的书法艺术,只有极少数具才华的人,刻苦追求,才能达到极高境界的,是天赋、才情与后天不懈努力结合凝聚而成的。沈老深谙前人法度,融汇时代精神,展示个人艺术个性,冶三味于一炉,形成了他风神独具的书法艺术面貌,此番面貌,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书坛艺术的最高成就。与沈老相知很深的谢稚柳先生说:“尹默先生数十年的临池,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随意自如,各体具备,自成一家。”“以论正书,盖数百年来无有出其右者。”更有沈老女弟子,美国耶鲁大学美术学院学者张充和云:“尹师的书法看来平易近人,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由转益多师得来的创造,如何可及呢?”此语诚是。

我所认识的沈老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沈老来到重庆,在于右任先生任院长的监察院担一闲职——监察委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闲中忙”,因为这一时期终日临池不已,于历代书法研究用了很大的工夫。监察委员中还有谢无量先生、徐森玉先生等,谢稚柳先生是于右任院长的秘书。通过谢无量和谢稚柳两位先生,我得以认识沈老。在此之前。对沈老的学识、为人、书法造诣,心仪已久。那时我是年轻晚辈,他是前辈,大学问家。开始我也住在市里,后来日本人轰炸得厉害,搬到了沙坪坝,我仍然常去他那里。沈老一生只注重学问,不太注重交际。沈老生活俭朴。这是从他平时的穿着就能看出来的。重庆的夏天酷热难当,我去府上看他,常常见他上身打赤膊,下面穿条肥肥大大的裤子在写字。他写字的时候极其专心,又是高度近视,有时三先生沈兼士走到了他面前,他才抬起头,停下笔,“啊,谁?”他待人很谦和,很实在,一点架子也没有。那么热的天,那么大的名气,凡有所求,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这是我多次亲眼见的场面。不易呀!一位大书法家、大学者,凡能做的尽量为别人做,这点给我的教育很深。(www.daowen.com)

因为喜欢他的字,我向他求字,还请他写过对联,我对沈老说:“我喜欢先生的字,请先生给我写幅对联,写大一点的字(字有足球或两个成人拳头大)吧?”“好!”先生慨然应允。我现在很后悔,那时我年轻不懂事。以我亲身经历所见,他不但这样对待我,对其他人都这样。待人诚恳,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这样的事情沈老一生不知做了多少。新中国成立后,每次去上海出差,我都去看他。五十年代初,我在工作中考订了《聊斋志异原稿》。写信请沈老题写书签。很快,沈老寄来了书签,写了两张,还在回信中说;“写得不好,若不满意可以再写。”沈老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大书家,这样厚爱于我,令我感戴不已。

回想往事,沈老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而光阴却倏忽六十年过去了,沈老冥寿已过一百二十岁,我已届望九之年。静坐案前展读他的遗墨,感慨万端,每每不能自已!我始终认为,今生我还能为国家做点事,始终是依沈老及他身边周围的一些朋友们做人做事为榜样的,我是从这里为起点的。

华宝斋出版沈老书法作品集。去年夏天,沈老的外孙西安美院谌北新教授邀我为华宝斋将出版的沈老书法集作序。谌教授是沈老二女儿的长子,小时候曾长时间与外公生活在一起,他的父亲谌亚达先生当年与沈老及沈三先生在北大一起搞新文化运动的。这些年,上海搞了“沈尹默故居”,陕西汉阴建立了“三沈纪念馆”,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沈老作品集,国外新加坡周颖南出版了沈老的书法集,我写了序言,还出版了《秋明遗墨》,集大师存世书法集结而成《沈尹默蜀中墨迹》……诸多事项,谌北新教授其中多费心力,足见他对先人的感戴怀念至深。

看了沈老作品集书稿,有如下感受愿与读者分享:

一、这本《沈尹默书法作品集》收入作品大都是沈老从未发表过的。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沈老书法艺术的全貌和成就,使沈老的墨宝遗迹日趋完善,更便于中外人士学习、研究沈老的书法艺术。

再,这本集子编排形式也很新颖。一改以往沈老作品局部,有些局部又处理成“出穴”效果,还原了原作的生机与张力,使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沈老用笔方法,提、按、起、落、走势。这是很好的范例。

二、精。选入集子的作品无论真、行、草书皆为沈老不同时期的精品之作。以往发表过的,中外学者、书法家普遍认为沈老的楷书相当好,应当予以认真研究。我个人以为,楷书是沈老作品下工夫最深的书体。沈老用了极大的精力遍临汉唐名碑,他一生写了许多墓志,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已有“真书第一”之美誉。个人所见,沈老真书,特别是小楷,晋唐之风已臻炉火纯青境地!此集还收录了沈老手扎草稿、题签、扇面,皆为精妙之作。还收录了沈老用白话文、口语化、带标点符号写成的文字“释义草稿”。书写得自然生动,与文章内容相映成趣,别有韵致。

三、真。在华宝斋和编撰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收入集子的作品收到了既真且新的效果。从这本作品集,更能感受到沈老是以道德文章为世人敬仰的学者,是一代宗师,是跨世纪的人物。他的博学中包括它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过一千年也还是历久弥新。

面对信息时代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人们的书写功能有被电脑化之忧;面对各种物欲诱惑,书法艺术有失于学养和文化为根基之危。

今天对沈尹默先生书法的认定更加迫切了。我们需要提倡的是学习沈老的做人,谦虚、诚恳;学习沈老的治学精神,诚实、勤谨;数十年如一日,谈何容易!

涓涓细流,万宗归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关于沈老要说的很多。把沈老的作品集结成书,把他一生的成果贡献给社会,是我们纪念他向他学习的最好的举措,承蒙沈老亲朋好友,提供珍贵资料,并承辽宁画院副院长、法人徐萍女士为我病中交流思路,代为起草,情殷可感,一并致谢!

二○○四年四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