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兼士的文字起源说对中国文字学的贡献
沈兼士(1887—1947),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他一生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字学训诂学研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沈兼士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字学,提出了文字既起源于语言又起源于绘画的文字起源的二元说,并且提出了文字画的概念,沈兼士的观点在建国前后引起争论,中国文字学在批评与反批评的论争中发展,文字源于图画的观点现已为大多数文字学者所接受。
一、文字起源的一般说法
文字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发明,文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结伴而行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文字的起源是文字学家最关心的问题。关于文字的起源,过去主要的几种说法是:
(1)文字神赐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这是初民的神话,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
(2)结绳记事说。《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文解字序》:“及神农氏,结绳为治。”结绳帮助记忆的说法是可信的,但与文字产生的联系,尚属推测。它是人们战胜时空延长记忆的方法,不能说它就是文字的前身。
(3)八卦契刻说。《尚书·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占卜符号,它后来并未变成文字。“书契”可以看作并列的动词,即契刻。“契刻就是在木棒上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用作信物。”契刻和结绳一样也是帮助记忆的手段,不是文字的前身。
(4)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
沈兼士说:“所谓仓颉者,就是把创造书契的时代拟人化罢了,也同庖羲神农之为‘游牧时代’‘农耕时代’的象征一样,并不是真有仓颉其人。”
(5)所有权记号说。这是美国语言学家W·D纳克在他的著作《文字记源》中提出的推测:“考古学家在岩石上,石块上发现史前人所描写或镂刻的符号或字体……这些符号大概是原始野蛮人用来表示他们自己的所有权的标记。”一些文字学家认为这是文字的最初形迹,贺昌群首先把这个学说介绍到中国。王凤阳说:“我们认为这种生意经的理论是不可取的。”
(6)文字起源于图画说。这种学说认为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甚至认为,不仅汉字源于图画,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源于图画,蝉联四、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汉字研究,可以证明文字源于图画的说法最为可信。
二、沈兼士论文字起源
1.文字画时期
传统文字学,俗称“小学”,小学研究从汉代直到清末。汉代的古文经学家从篆书、古文和籀文中分析出造字条例,创为“六书”说,六书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著《说文解字》,把“六书”发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此古代文字学家探求汉字起源都在“六书”内兜圈子,直到近代章炳麟著《文始》也认为《说文》象形、指事字的独体是中国的原始文字。
清末文字学家孙诒让著《名原》,指出“文字本如图象”,汉字最初“必如今所传巴比伦,埃及古石刻文,画成其物全如作绘”。《名原》始标明象形原始一章,以金文之象形字为“原始象形字”,而以《说文》之象形字为“后定象形字”。这是第一位否定《说文》象形字是原始汉字的学者。沈兼士说,孙诒让的说法“近于事实”,然孙氏之说,“实际依然为《说文》所囿耳。”“就余之研究,不但《说文》之独体象形指事字非原始文字,即金文中之独体象形指事字,亦不得认为即原始文字之真相,盖于六书文字时期之前,尚有一个阶级(按意为阶段),今姑定名为‘文字画时期’。”沈兼士在他的《文字形义学》中论述了文字画时期的具体情况。
2.语言的产生
人类迫于社会生活上种种之必要,而后创造语言,关于语言之起源,自来有两种原则说:(1)拟声说。(2)感声说。语言之定义为以声音表示思想的一种符号,其组织当如下式:
语言=思想+声音
3.文字的产生
因为语言在时间方面,不能传久;在空间方面,不能播远;十口相传,遂多异词。所以为补救这种不便起见,乃有文字发生,以有形的标识,来表示无形的声音。
照上面所说,表示人类思想的声音,叫语言,描写语言的符号叫文字,似乎文字是纯由语言所产出的。但是仔细研究起来,这个说法未必尽对,何以故呢?
(1)绘画之发生,与语言之发生,系并行的而非相生的。文字之形式,直接与绘画成为一个系统,证之于埃及文字画,巴比伦、叙利亚楔形文字,中国古代钟鼎款识中留存之图案化的文字画,及六书中之象形文字,莫不皆然,这是文字不纯由语言所产出的一个证据。
(2)倘使文字仅为描写语言的声音而作,则音符的文字当发生于意符的文字之先,然考诸世界文字,音字都是意字变化成功的,这也是文字不纯由语言所产生的一个证据。
“就是一方面用声音来表示思想,由口以传于耳;一方面用形象来表示思想,由手以传于眼,则文字之组织,当如下式:
文字=语言+绘画=思想+声音+绘画”
沈兼士文字起源学说,也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这个图表达了沈兼士文学起源的学术思想——在文字产生之前,存在一个用图画表思想的阶段。这个阶段与文字未产生前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阶段是并行的。
沈兼士认为,“今日世界之文字,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意符文字,亦谓之意字。二是:音符文字,亦谓之音字。中国古代文字的六书原则,指事、象形、会意就叫意符原则;形声、转注、假借就叫音符原则。中国文字的源流变迁,可以分为四级:①文字画;②象形字;③表义字(利用现成的象形字,人为的拼合起来,成一种具体的形象,用以表达一种抽象的意思,如“初、仁、信、武”);④表音字(借了象形文字或义字来表示同一发音而不容易用象形会意方法造字的他种说言)。”
4.文字画
沈兼士明确地指出,在文字未产生之前,除了用语言表达思想之外,还有一种用绘画表达思想的方式。这种用来表达某种思想的绘图就是文字画。沈氏给文字画下的定义是:“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以前,用一种粗笨的图画来表现事物的状态,行动,并数量的观念,就叫做文字画(picture writing)。”他认为“文字画实为六书文字之导源”,“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于纪事之绘画。”为了说明文字画是六书的源头,他列了一个中国文字发达系统表,来说明他的中国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演变的学术思想。
中国文字发达系统表
三、沈兼士文字起源学说引起的争议
1.图画文字
唐兰(1901—1979)中国文字学家。他的《中国文字学》对古代文字的起源和文字的发展及演化,论述极详,他批判了古人的六书说,而别创造字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自成一家。唐兰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继沈兼士之后又一位主张文字起源于图画的文字学家。他说:“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唐兰在分析文字起源时提出了“图画文字”的概念。他说:“真正的初文,应当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图画演化来的,每一个图画文字的单位,原本是一个整体,并不是由一点一画凑起来的。例如‘刀’字的古文就画一把刀,‘止’字的古文就画一个脚印。”“我们说图画文字,是用图画方式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原始的图画文字”。在唐兰图画文字的概念里,图画文字=象形字,因此他不承认文字发明之前,还有一个用绘画表达思想的阶段。这样就导致了唐兰对沈兼士“文字画”概念的批评。
2.唐兰对沈兼士文字画理论的批评
唐兰虽然也主张文字起源于图画,但他的图画文字的实质就是象形字的古文(早期象形字)。他认为象形字的古文就是中国文字的字源,因此他不仅批评章太炎《文始》中的五百一十个初文和准初文,认为这五百多个文字并不是一切汉字的源头,也批评了沈兼士的文字画。他说:“学者间更大的错误,是把图画文字说成文字画。我们说图画文字,是用图画方式写出来的文字,如沈兼士先生等的说法,叫做文字画,则只是近似文字的图画,还不能算是文字,两者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文字画的理论是不彻底的,繁杂一些的不容易认识的图画文字,便被认为是文字画,简单而可认识的,就是文字。沈氏把文字分为四级:①文字画;②象形文字;③义字;④表音字……彻底倒是很彻底,只是一切简单不过的文字如‘大’字,‘鱼’字,也都重新列在形声还未固定的图画项下去了。”唐兰根本不承认在文字产生之前有一个用绘画表达思想的阶段,他把沈兼士的文字画看做是自己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的古文形式,在他的文字观念中,象形文字才是原始文字。
唐兰的《中国文字学》1949年3月出版时,沈兼士已经辞世,我们不可能看到沈兼士对唐兰批评的回答。但是建国后文字学界还是客观地评论了沈唐关于文字起源的论争。(www.daowen.com)
3.学术界对唐兰文字学理论的批评
唐兰的《中国文字学》只研究字形。他说:“我的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送出去。”
孙常叙批评说:“唐先生只注意了字形演变的历史联锁,忽略了两种文字的本质差异。只看到形体上的前后蝉联,没有看到它们在联系上的质变。这是唐先生‘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只限于形体’,‘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的必然结果’。”王凤阳批评说:“唐兰先生用他的‘象形’‘象意’‘形声’,著名的‘三书说’——即三种造字法——概括了汉字的全部历史。这就使汉字学又陷于自我禁锢的领域中了,文字学就又变成字形学了。”
裘锡圭批评说:“这可以说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受到他的影响,一般讲形体的文字学著作也很少讨论字形跟音、义,即汉字跟汉语的词的各种关系。”“文字学者通过语文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研究文字虽然应以形体为主,但是不管形体和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不行的。”周祖谟为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撰写的汉语文字学条,把文字学定义为:“研究汉字的形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关系的学科,这可以代表目前大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唐兰文字起源理论的自身缺陷,他用“三书说”理论批评沈兼士“文字画”理论也就缺乏科学性,从而后起文字学家对沈说就有正面的评价。
4.“文字画实为六书文字之导源”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王凤阳在他的《汉字学》中用“第九章图画提示文字”专章论述了汉字源头的论争,他说:“沈先生的‘文字画’(即图画文字)是从比较文字学里译出来的,他把‘文字画’看成是‘六书文字之导源’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沈先生没有从体系上,从记录、表达原则上去区别‘文字画’和‘象形文字’之间的不同,所以仅仅从形式上着眼说‘文字画与六书象形指事字之区别,前者为绘画的,复杂而流动不居,后者为符号的,简单而结构固定。’
正因为沈先生从构形法而不是记录原则上去区别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把‘绘画的’与‘符号的’‘复杂的’与‘简单的’‘流动不居的’与‘结构固定’的当成区别二者的标准,所以在许多情况下难于把二者区别清楚。”
“唐兰先生正是抓住了沈先生理论中的这个弱点去批评沈先生的。”“唐兰先生正确地批评了沈先生的弱点,却错误地否定了他的前提。唐兰先生所用的‘图画文字’和我们用‘图画文字’是同名而异实的,唐先生的‘图画文字’指的就是六书中的象形、象意的字。”
“唐兰先生抹煞作为文字体系的图画文字(按即沈兼士文字画)阶段的存在,把图画和象形文字直接连结起来的文字观念是和他的文字是自足的系统的观念分不开的,正因为唐先生把文字当成自足的系统,排斥了文字和语言之间的逐步结合的过程,排斥了文字的写词原则的变迁过程,他也就排斥了文字的体系性和文字体系之间的质变观念。”
5.梁东汉对文字画观点的批评
梁东汉从语言的角度批评文字画的观点,他立了一个标准,就是凡不与语言中的词相结合的就不是文字,甚至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观点来给这个标准作根据。梁东汉说:“谈到文字和图画,有两个概念——‘文字画’和‘图画文字’(梁自注;我们所说的‘图画文字’指的是早期的象形文字)——必须搞清楚,不能混为一谈,过去有些文字学家往往把它们等同起来,甚至有只承认‘文字画’,把早期图画文字也当作‘文字画’的。其实,严格地说:‘文字画’这个术语本身就很有问题,因为是文字就不是图画,是图画就不是文字,图画和文字,二者是有排斥性的。即退一万步说,我们如果承认‘文字画’这个术语,它也只能代表‘奥基布娃的情书’这一类东西,绝不是文字。”
王凤阳反驳了梁东汉的观点:①决定文字画是不是文字的标准是它自身的性质,文字画已经被证明是史前时期的社会性的书面记录(提示)交际工具,我们没有理由排斥文字画的文字性。②文字画(图画文字)阶段不是文字史上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文字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基础,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6.夏中华认为汉字有两个原始的阶段
夏中华、张玉金在他们合著的《汉字学概论》中列举了大量的中外考古资料和古苏美尔文字、我国纳西族东巴文字资料推断:从夏商之际开始,汉字已是典型的表词文字了,此前,汉字还应有两个原始阶段,一是图画文字阶段,二是不发达的表词文字阶段。
综上所述,无论是唐兰还是梁东汉都主张早期象形文字是文字的源头而排斥沈兼士文字画是文字源头的观点,但是经过论争沈兼士的观点受到普遍认可。从文字体系的角度来说,文字画的阶段是存在的,文字画可以说是汉字的源头。
四、沈兼士文字起源学说在中国文字学史的地位
1.《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字起源于图画。”
真理在辩论中发展,中国文字学也在辩论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科学地权威地记录了中国语言文字几千年研究的成果,它“概述了人类过去的知识和历史,并且着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沈兼士的文字起源说在这部书里得到认可——周有光“文字”条:“文字(Writing)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约定俗成的视觉信号系统,这些符号要能灵活地书写由声音构成的语言,使信息送到远方,传到后代。
文字的先驱: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原始人用图形来表达意思,通常称为‘图形文字’。这种图形虽然能交流信息,但是跟语言并无联系。这样的图形可以说是文字的先驱,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文字。表示意义的图画要发展到跟语言相结合,能够完整地书写语言,这才成为语言的有效记录,即成熟的文字。”
朱德熙“文字”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代表的是汉语的语素,汉字可以说是一种语素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
周有光、朱德熙关于文字起源于图画的观点与沈兼士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文字记录语言,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文字是文字的先驱。特别是周有光的“文字的先驱”说与沈兼士的“文字画”说是相当吻合的。
2.一般文字学者都接受了文字源于图画的观点
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坚主编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系统总结评述了中国语言学一百年的发展和研究成果。该书中裘锡圭、沈培撰写的《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的“汉字起源的研究”一节中说:“本世纪以来,一般文字学者都接受了文字源于图画的观点(孙诒让、沈兼士、唐兰、蒋善国等人都曾明确指出象形文字与绘画的源流关系),但对汉字起源的具体情况和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并没有认真讨论。”
建国后,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学成果丰富,在原始社会时代的遗址里发现了不少刻画或描绘在器物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分两类,一类是见于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一类是见于山东省莒县大汶口原始文化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学者们认为前一类刻画符号不是文字,后一类象形符号,多个成行的符号可能是原始文字。沈兼士生前未能见到这些考古资料,但后人的研究为他的文字源于图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3.沈兼士的文字起源说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沈兼士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字学时,正是中国文字学由传统文字学向现代文字学转折的时期,他提出的文字起源于图画的理论,起到了为中国现代文字学理论奠基的作用。他把英文“Picture writing”译作“文字画”而不是直译作“图画文字”,显然为了强调在文字未产生之前有一个与语言平行的表达思想的时期,这个时期表达思想的符号是图画,还不是汉字。用“文字”修饰“画”,是强调这个图画表达思想的功能,或者说作绘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思想,而不是创作供人观赏的艺术品。所以他评价孙诒让以金文象形字为原始象形字的观点是“近于事实”,而不是合于事实,他不认为孙诒让真正找到了“名”之“原”(源)。
唐兰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巨人,著有《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等专著,他在《中国文字学》中用很长的篇幅批评沈兼士的“文字画”,论点论据都批评到了。他说:“文字画的名称大概是沈兼士创立的。”“主张文字画的人,不知道象形字就是图画文字。”沈兼士何以不知象形字就是图画文字?只是他不认为唐兰所说的图画文字(早期象形字)是文字的源头,前面已说到,他认为孙诒让所说的金文象形字是汉字之源,只是近于事实,而不是合于事实。唐兰的《中国文字学》于1949年出版时,沈兼士已去世,如果沈兼士看到这本书,肯定有一场论争。因为唐兰批评的正是沈兼士的不同于传统文字学思想而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现代文字学思想。
上世纪二十年代,沈兼士手头传统文字学的经典资料是很丰富的,但考古资料却是非常贫乏的,当时只能看到甲骨卜辞,钟鼎款识,但他却能跳出小学圈子,摆脱“六书说”桎梏,提出“文字画”的理论,他“不墨守六书旧说,重新拿世界一般文字发达的次序,和思想进化的历程,比照着来研究中国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和变迁”。他拿西方进步的语言文字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语言文字问题。他总结了“六书说”的成功与弊病,提出了现代文字学的理论基础:文字发展的历程“文字画——象形字——表意字——表音字”。无论这个理论有多少弱点,它毕竟为后来人开辟了一条研究文字起源发展的道路,在当代经典论据和考古证据不断丰富的前提下,“文字起源的具体情况”也就会得到认真的讨论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应该说沈兼士的文字起源理论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4.沈兼士留下的“哥德巴赫猜想”
沈兼士说:“中国文字之起源,盖出于二元,所谓二元是什么呢?就是绘画和语言。六书之中,前三者出于绘画,是谓意符的,后三者出于语言,是谓音符的,即是借了故有的意符文字作为表示语音的符号,或添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其作用是一样的。”
按照沈兼士的这个解说,中国文字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按照“文字画——象形字——表意字——表音字”的顺序发展,只有到了“表音字”阶段,汉字才成为完善的记词文字系统。沈兼士只是推测,还需后人论证。
夏中华、张正金说:“从夏商之际开始,汉字已是典型的表词文字了。此前,汉字还应有两个原始阶段,一是图画文字阶段,二是不发达的表词文字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并行的呢,还是相生的?是同一个系统,还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还需要后来的文字学者进一步论证。
文字画产生于什么时候?沈兼士没有定论。他说:“中国在石器时代有没有文字画,现在尚没有证据可以判明,倘是根据有史以来的记载……据此可见铜器时代已经有了文字画了……到了铜器时代之后期,文字画的形式似乎渐渐蜕化成为象形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事业蓬勃发展,沈兼士企盼的考古证据逐渐丰富起来,他留下的“中国在石器时代有没有文字画”的问题也可以逐步得到解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