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尹默年谱:《三沈研究》

沈尹默年谱:《三沈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尹默年谱弟子戴自中敬撰1883年癸未年一岁六月十一日,先生生于陕西省兴安府属之汉阴厅。姓沈,名君默,后更名尹默。1903年癸卯年二十一岁父逝世。少作诗词之存以是年为最早。是年作诗存稿六首,见《秋明集》。1917年丁巳年三十五岁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革新北大,先生积极参与。蔡任校长不久,尹默在琉璃厂遇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倡导白话诗文,并率先写白话诗,推动新诗创作。

沈尹默年谱

弟子戴自中敬撰

1883年 癸未年 一岁

六月十一日,先生生于陕西省兴安府(今安康市)属之汉阴厅(今汉阴县)。姓沈,名君默,后更名尹默。尝署名沈寔,沈中,长名思渊次。斋名秋明室、匏瓜庵。原籍浙江省归安县(吴兴县,今湖州市)竹墩村人。兄士远,弟兼士皆负盛名。1887年丁亥年五岁

入家塾读书

1894年 甲午年 十二岁

始习书法,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对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最为欣赏。

1896年 丙申年 十四岁

是年,因背不过书,急至生病,在家疗养。于是连读《红楼梦》数遍,于李、杜、韩、白等唐人诗歌亦多所诵读。尤喜读香山之作,这就引起了对诗歌的兴趣。1897年丁酉年十五岁

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又从父命把祖父在正教寺高壁上所书赏桂花长篇古诗,以鱼油纸勾摹下来。

1902年 壬寅年 二十岁居西安。

与朱云(字云君,四川籍)在汉阴结婚;与蔡师愚(宝善)相识,师愚大肆宣传包世臣学说,并以《艺舟双楫》相赠。又遇父执江宁仇涞之(继恒)先生书法,爱其字流利,心摹手追。当时应人请索,即用这种字体。

1903年 癸卯年 二十一岁

父逝世。遂举家迁居长安

1904年 甲辰年 二十二岁

长女令融出生

1905年 乙巳年 二十三岁

与三弟兼士自费往日本求学

时先生不仅擅长书法,亦以诗词著名。少作诗词之存以是年为最早(见一九二九年北京书局出版《秋明集》上下二册)。

1906年 丙午年 二十四岁

因家庭经济拮据,无力供应继续求学,留日一年即返国,回西安居住。

次女令筠生。

是年作诗,存稿二十首,词四首,见《秋明集》上下二册。

1907年 丁未年 二十五岁

移居吴兴、杭州。曾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任教。

侍母回吴兴。偶有所作,为同乡俞寰澄所见,遂介绍於周梦坡(庆云,亦名湘舲),蒋孟img14

(汝藻),因被延聘杭州任教。

一日,遇见陈独秀(仲甫),陈一见面即谓:“昨天在刘三处曾见到你写一诗,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先生听后,颇觉刺耳,继而细想,实有其道理在。遂取安吴包世臣《艺舟双辑》论书部分,细加研读,照此实践。

是时交往较多者有:刘三(季平)、陈独秀、柳亚子(弃疾)、章士钊(行严)、张宗祥(冷僧)、马浮(一浮)等人。

是年作诗存稿五首,词三首,见《秋明集》。其中《风入松》一首,极为朱孝臧(彊村)所赞赏。

1908年 戊申年 二十六岁

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任教。长子令扬生。与苏曼殊(子榖)相识。曼殊赠画属题漫写二韵。是年作诗存稿十二首,词十四首,见《秋明集》。

1909年 己酉年 二十七岁

浙江高等学校正科任教,教掌故史(即今文化史)。识陈忠恕(汉弟)。三弟兼士为章太炎先生弟子。因兼士关系,认识周树人。又在周梦坡处与陈叔通(敬弟)相识。苏曼殊善画,先生以诗题之。为《陈曼生先生真迹》字帖题签。

是年作诗存稿六首,见《秋明集》。

1910年 庚戌年 二十八岁

12月,苏东坡生日,周梦坡相约宴集灵峰补梅庵,与戴子开(启文)、褚伯约(成博)、褚稚昭(成昌)、沈衡山(钧儒)等十四人皆至。

三女令莹生。

是年作诗存稿二十六首,词一首,见《秋明集》。

1911年 辛亥年 二十九岁

能悬腕作书,笔画也能平正。为灵峰补梅庵写记,词精意雅。现能见到的早期文章,此为第一篇。有墨迹影印行世。

是年作诗存稿七首,见《秋明集》。

1912年 壬子年 三十岁

春节,杭州工业学校校长许炳堃(缄夫)见访。并向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何燏时(锡侯)、预科学长胡仁源(次珊)推荐先生到北大任教。是年作诗,存《破晓》一首,见《秋明集》。

次子令翔生。

1913年 癸丑年 三十一岁

2月,到北京大学任教。寓南小街什方院三十六号。书斋悬颜平原《家庙碑》旧拓全幅。课馀继续临池,一意临写北碑,从龙门二十品入手。临《爨宝子》、《爨龙颜》、郑文公、刁遵、崔敬邕等。尤爱《张猛龙碑》。

杜甫、李义山、杜牧等诸家诗集认真研究。

是年作诗存稿一首,见《秋明集》。

1914年 甲寅年 三十二岁

三子令年生。

太炎先生弟子也陆续到北京大学任教。有朱希祖(逖先)、马裕藻(幼渔)、沈兼士、钱玄同(中季)、黄侃(季刚)等。彼此时相畅聚。交游者还有在教育部任事的鲁迅、许寿裳、钱稻孙、戴螺舲、陈师曾、杨莘耜、张稼庭、芷青、王维忱等人。

1915年 乙卯年 三十三岁

2月14日,诣章太炎先生寓所。先后至章寓者有钱玄同、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马叙伦、周树人等。

1916年 丙辰年 三十四岁

在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兼课。先生得新出土碑刻《元显雋》、《元彦》诸志。暇即临习。到北京后除写信外,不用行书应酬,多以正书为之。

四女令昭生。

1917年 丁巳年 三十五岁

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革新北大,先生积极参与。蔡元培到任之前见访先生,目的在于相识。先生随即回访蔡氏,并作长谈,提出三点改革建议:一、北大经费要有保障;二、组织评议会,教授治校;三、规定隔一定年限派教员和学生到外国留学。蔡深以为然,完全采纳。蔡任校长不久,尹默在琉璃厂遇陈独秀。先生即以此事告蔡元培,并向蔡氏力推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蔡元培在北大发起成立“北大书法研究会”,先生和理科的刘三(季平)、博物讲师马衡(叔平)三人为导师,并主其事。

在《新青年》上倡导白话诗文,并率先写白话诗,推动新诗创作。同时认真研习古典诗词。遍究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杨万里及南唐后主、冯、欧、二晏等词。

1918年 戊午年 三十六岁

1918至1919年,《新青年》成立编委会,由六教授分期轮流担任编辑。先生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胡适、高一涵等人为编辑。

5月2日苏曼殊卒于上海。刘三来告,先生为诗悼之。

是年,在《新青年》发表新诗《月夜》《鸽子》《人力车夫》《宰羊》《落叶》《大雪》《除夕》《雪》《月》《公园里二月蓝》《耕牛》《三弦》《刘三来言子榖死矣》等。

1914年至是年,所做词存稿四首,见《秋明集》。

四子令昕生。

1919 年己未年 三十七岁

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支持学生爱国行动。

5月9日,蔡元培校长突然辞职离京他往。北大评议会议决请先生与马裕藻、徐森玉(鸿宝)、狄膺(君武)(学生代表)设法与蔡元培联系。先生通过汤尔和在上海找到蔡元培。经过挽留,蔡氏答允回北大继续主持校务。

是年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生机》《赤裸裸》《小妹》。

是年作词存稿四首。见《秋明集》。

1920年 庚申年 三十八岁

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白杨树》《秋》。不久陈独秀回上海,《新青年》亦迁回上海。至此,先生与《新青年》关系告一段落。新诗《三弦》,在意境上、音韵上均别具一格,传颂一时,入编中学国文教材,影响较大。

在评议会上提出自己出国进修,评议会即予通过。

1921年 辛酉年 三十九岁

去日本西京大学进修,与郭沫若(开贞)相识。十月辑《曼殊上人诗稿》。

书《蒋太夫人墓志铭》并题盖。

1923年 癸亥年 四十一岁

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24年 甲子年 四十二岁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爆发,先生积极支持学生之正义行动。

1925年 乙丑年 四十三岁

5月27日,与马裕藻、周树人、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教员联名在《京报》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公开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并为复课的女师大义务授课。

为《彭仲翔墓志铭》撰文,于右任书丹。

1926年 丙寅年 四十四岁

刘半农(复)校点唐韩偓《香奁集》,先生为之序。

为马裕藻书韦庄《秦妇吟及罗王二跋》长卷。

钱恂逝世,先生以诗悼之。

1927年 丁卯年 四十五岁

手书《秋明小词》稿本二卷,请朱孝臧圈阅,朱彊村为之写拜读记及读注。

书《江海飞动惊蛱蝶,风云合沓走龙脉》联(藏辽宁博物馆)。书陈垣撰《明季文化美术及罗马字注音》。

1928年 戊辰年 四十六岁

8月19日,途经上海、杭州。赴柳亚子邀。同席者有鲁迅、李小峰、刘季平夫妇等。

1929年 己巳年 四十七岁

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同时辞北京大学教授职——编者注)。所作诗词辑为《秋明集》上下二册。由北京书局出版。

书《刘处士墓表》。

1930年 庚午年 四十八岁

赠褚保权君《东涧写校本·义山诗集》,并书后记。

开始致力行草。从米南宫而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二王。认为褚遂良能推陈出新,树立唐代新规范,故遍临其传世诸碑。时购得米芾草书七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及王羲之《丧乱》、《孔侍中》等帖照片;又在故宫博览历代名迹,眼界顿开,心悟神通,由是书法大进。

是年作《春蚕词》一卷。

1931年 辛未年 四十九岁

辞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职务,任北平大学校长。

书《郭简斋墓志铭》。

1932年 壬申年 五十岁

因反动政府迫令开除学生事,愤然辞去校长职务,当局未披露,先生即行离校。年底,卜居上海环龙路(今南昌路)。

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

1933年 癸酉年 五十一岁

工作之余,不断研习书法,数月成二三百幅。选出一百幅,正草隶篆四体皆备,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览。

1934年 甲戌年 五十二岁

由白经天(鹏飞)陪同北上,递交北平大学校长辞呈,即返沪。

2月,目疾初愈。试墨书刘孝标《广绝交论》、潘岳《秋兴赋》及《怀旧赋》行书。

1937年 丁丑年 五十五岁

春,为朱屺瞻题《梅花草堂诗》。郭沫若从日本秘密潜回上海,与先生往来甚密。先生以所著《秋明集》二册奉赠。吴湖帆、陈定山为先生所书卷子题句。先生题写绝句四首报之,题为《湖帆蝶野各为拙书卷子题句,辄以小诗报之》。这是先生最初的论书法诗。

1938年 戊寅年 五十六岁

汪亚尘招宴,先生与徐悲鸿皆至。饭后,悲鸿画竹赠先生。

先生题《蒋榖孙所藏怀仁圣教序》及《与蒋榖孙论帖书》。

7月5日,为幼觉(褚德顺)先生六十诞辰录东坡《服胡麻赋》奉祝,楷书

1939年 己卯年 五十七岁

吴梅卒,以诗挽之。

钱玄同卒于北京。先生亦有诗挽之。

三月,马一浮复兴书院创立。先生被聘为委员,后改董事会

春末,日寇侵沪,先生西去重庆,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及孔德图书馆亦因抗战而结束。

7月18,在重庆赋《玉楼春词》寄褚保权。

为吴湖帆题《静淑夫人绿遍池塘草遗意图》。潘静淑卒,吴湖帆营双冢于虹桥公墓,嘱陈定山为记,请先生为书。

为褚保权诞辰寄诗贺之。居重庆向家湾。

是年作论书诗《题群玉堂米帖》《与豫卿夜话因赠》《柬植之》等篇(豫卿名朱家济,植之名但焘)。

1940年 庚辰年 五十八岁

居两路口之重庆村,应于右任之邀请,任监察委员。于集诗词名家书画名流于上清寺监察院之陶园,吟诗作画。

同乡林铁尊(半樱)1月逝世。先生以诗哭之兼念彊村。

以诗书会友。与章士钊(行严)、汪东(旭初)、乔大壮(曾劬)、江庸(翊云)等,发起成立“岷江文会”,又名“饮河诗社”,以旧体诗文交流为主,推动旧诗发展。

11月,在成都为张漙泉(继)得张廉卿手写文稿题跋。先生因见卷中有书诀,极注意无名指之格。张君书字主转指,其用非前贤之意,故以跋阐明执笔用旨。

是年,诗作数百首。诗有《遗兴用右任韵》。和“寺”字韵诗有三十六首之多。诗之唱和汪旭初(东)、章行严(士钊)、刘禹生(成禹)、但植之(焘)尤多。还有匏瓜庵小令(元曲)三十七首。

1941年 辛巳年 五十九岁

日寇轰炸频繁,市区不大安全,是年春,入居“鉴斋”。先生邀汪东(旭初)同住。二人吟诗填词,一书一画,苦中作乐,求者亦甚众。先生自言,做慢词由此始。先生之诗,为同仁所称道,以秀逸名扬诗坛。

傅抱石作画,常请先生题画。

作“病室中吟”诗,有“竖起脊梁绝倾倚,放宽腹笥著空虚。”句以自况,此句亦先生一生之写照耳。

是年11月,《新华日报》发起纪念郭沫若五十寿辰、创作二十五周年活动,先生有“赠郭沫若诗”,郭沫若回赠“步原韵谢沈先生”诗。

书“杂书二首”寄老友邵裴子。

是年诗作百余首。集《念远词》一卷(1940年8月起至1942年2月)

1942年 壬午年 六十岁

2月中旬,复填《松鹤词》,有“虞美人·自寿”一阕。注意长调,写了不少慢词,如《长亭怨慢》《三株媚》《西平乐》《塞孤》《渡江云》《归朝欢》《千秋引》《解语花》等词。先生之诗自谓无字不可入诗,名震巴渝。

是年,得谢稚柳自敦煌千佛洞来书,备言壁间书画之盛,因取其语赋寄谢稚柳并笺张大千

汪东出示女弟子沈子苾(祖棻)《涉江词》,先生即兴赋诗五首为题。

1943年 癸未年 六十一岁

撰《执笔五字法》,分清了五字执笔法与四字拨灯法的混淆。当时他对书法的体会与认识,已可于此文中见之。这是先生第一篇论书著作。

在重庆曾家岩益世报馆内,借牛神甫地营屋。在将离鉴斋时,作《鉴斋六言诗六章》存世。(www.daowen.com)

七月,迁入新居。新居简陋,用石块堆砌,平房四间,名谓“石田小筑”。

山居生活,十分艰苦,颠沛流离,寄情于诗,如《读旭初海棠诗,感而成咏三首》《石田小筑五首》。

是年,目疾始得平复。欲试小楷。遂取汪旭初所选宋十家词为录一通。并时时把玩米芾《七贴》,对帖中“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外”一语,有所领悟。这个“下”字,就是从来所说的用笔之法。

晚岁游成都,有成都杂题四首。冬至访张大千,归后作《大风堂观大千所藏屏风帖及赵子昂、张伯雨、周伯琦、李东阳、倪元璐、黄道周诸贤墨迹诗寄大千》。

是年,用淡墨临米南宫“兰亭序”一通,掷于废纸篓。时于右任见过,随手捡起,谓此卷必能传世。于是,装裱成手卷,前为其弟兼士题引首,后有马叔平(衡)、章士钊、朱家济、吴湖帆及启功题跋。

是年,先生诗作有:《遣兴长句》《偶效义山之作》《次韵奉酬无量》《九日》等。

书法作品有:《临褚遂良孟法师碑》、《虞世南夫子朝堂碑》、《书林公铎先生墓志》等。

1944年 甲申年 六十二岁

与谢无量出资六万元资助复兴书院,作刻经籍之用,深得马一浮及书院同人敬意。1月26日,复兴书院致书谢沈、谢二先生。

观“张大千临摹之敦煌壁画展览”后,赠诗一首。

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编,荷兰驻中国大使一等秘书,汉学家高罗佩,称先生为“民间第一大书家”。并撰对联一副求教于先生。

为许寿裳书写鲁迅诗,为黄苗子、郁风结婚作证婚人。先生偶作一绝云:“四弦拨尽情未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被女弟子张充和所得,根据诗意画成合眼抱琵琶侍女图,汪东、乔大壮、潘伯鹰、姚鹓雛、章士钊等诸家纷纷题词。

诗作有:《春日杂韵十六首》《题南萱所摹溪山无尽卷子》《观稚柳画展归因赠》《中秋前夕梦中得句》《戏赠浴室中人》《贺黄苗子郁风新婚》等。

1945年 乙酉年 六十三岁

关于词的问题,给马一浮写信,发表见解。并酬词四首。

为郭有守(子杰)书《念远词》《松鹤词》。

年底得沈迈士上海寄诗,即“次韵写怀”。有“两脚终当踏九州,一生何事老江头。”之句,以盼东归。将1942年至是年8月所作之词归类编集为《松鹤词》。《八月八日立秋后二日喜闻日本向同盟国请降》赋诗二首,喜庆抗战八年胜利。

是年,天气异常,立冬日闻雷。作有《立冬日雷雨慨然有作》五古及《冬雷七律三首》。

诗作有:《寓所漫题》《读晦闻宿潭拓寺诗因次其韵》《江边》《东川诗友会》等。

题跋有:《题张镜轩所收熹平石经春秋残石拓本》《题庞镜塘藏汉刘熊碑》《跋枯树赋》。

1946年 丙戌年 六十四岁

抗战胜利,辞去监察委员东归。住上海虹口区海伦路。目疾不能独行,由沈迈士陪同去南京递辞呈。途中有诗见《归来集》。三年间,先生以鬻书自给。

书法作品有《孙蕉轩九十嘏寿辞》。

题跋有:《跋王石榖仿巨然山水》,《湖帆四欧堂所藏邕禅师塔铭》。

1947年 丁亥年 六十五岁

8月2日,弟兼士卒于北京,作哭弟诗七律二首。

10月,与余杭褚保权(平君)女士结婚。游杭州、苏州,皆有诗。

与沈迈士合作,在南京路大观楼举办书画展览,颇得观众好评。

在书法方面,是年春,临《怀素小草千字文》不下数十遍,临后有题记。临杨凝式《神仙起居诗》,临《群玉堂米帖》,临《苏东坡黄州寒食诗,黄题,董跋》《书王羲之笔阵图》《书朱铭山先生暨德配袁夫人七十寿序》。

诗作见《归来集》。

题跋有:《跋褚登善书阴符经真迹大字本》《山谷草书太白忆旧游诗卷跋》《跋唐大雅集右军兴福寺碑》《跋北魏崔敬邕志》《题方节庵所藏写经三种残卷》。

1948年 戊子年 六十六岁

夏敬观(剑丞)为《念远词》作序,盛表赞佩。

秋,忽闻乔大壮自沉苏州平门梅村桥,以诗挽之。

10月,褚家立生。其为褚保三、徐祖慧之三子。

书作有:《淡静庐诗剩》《潘履武先生家传》《白君经天墓志铭》等。先生题跋有:《杞湖阚东白草书寺书帖册子》《再跋褚书大字阴符经》《跋南昌夏善昌柳州所得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

1949年 己丑年 六十七岁

上海解放不久,李亚农陪同陈毅市长来访。陈毅在上海访问知识分子,其为第一人。陈毅即聘请先生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嗣后,中央人民政府聘请先生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被选为历届市人民代表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是年冬,书《杂录苏子瞻题跋》。

题跋有:《题李石曾所藏六代文献真迹》《跋明汪西岸至庵两先生书卷尾》、《跋唐光晋所藏郑文公下碑》。

1950年 庚寅年 六十八岁

参加市第一次文代会。撰写《回忆五四》。是年何之瑜君携先生与陈独秀往返书诗稿见示,为之题记。

为邵裴子书《海岳名言》。临《地黄汤帖》数种。

1951年 辛卯年 六十九岁

撰《谈书法》一文。又《跋翁松禅临平原李玄靖碑》。先生将重庆及新中国成立前所作诗词,选写一通,为《秋明室杂诗》及《秋明长短句》。

1952年 壬辰年 七十岁

作自寿诗一首。

是年《秋明室杂诗》及《秋明长短句》写本印行。

题跋有《题徐平羽所藏明人手札》及《跋徐平羽藏郑板桥自叙册子》。

1953年 癸巳年 七十一岁

为文怀沙《〈离骚〉今译》题《减字木兰花》一首。

7月,收褚家立为养子。

1954年 甲午年 七十二岁

再为沈祖棻《涉江词》题跋。

为成都杜甫草堂书《堂成》《卜居》正楷二帖。

朱云卒于北京。

1955年 乙未年 七十三岁

《书法漫谈》在5月8日至30日于《新民晚报》上连载。又在《光明日报》发表《怎样为拼音化准备条件》。

1956年 丙申年 七十四岁

会晤苏联诗人艾德林教授,并以《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写印本奉赠。

上海中国画院筹建,即参与其事。中国画院成立,被聘为画师。

9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先生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0月,先生参加李后主词论。年底参加北京时人书法展览。

画竹贺国庆,并赋诗一首,发表在《文汇报》上。

在《文汇报》上,又发表《关于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及《关于“锦上添花”的意义》两文。

新作《鲁迅生活中的一节》,刊《文艺月报》,题跋有《为叔藏通君笔溻跋》。

1957年 丁酉年 七十五岁

秋日,书“造极”榜书,有六朝人秀逸之致。精品也。

《学术月刊》创刊,先生为编辑委员。在《学术月刊》上,先生发表《书法论》一文,系统地论述笔法,笔势和笔意。其阐述的透辟,远胜古人论书之作。

苏联伏罗希洛夫来沪,先生以楹联为赠。

9月16日,画家齐白石逝世,先生为治丧委员会成员。作《南歌子》词一首悼之。

1958年 戊戌年 七十六岁

观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表演,赋诗四首为赠。

《学书丛话》在《文汇报》连载。同时又撰写了《王羲之和王献之》及《谈谈魏晋以来的主要几个书家》《书法的今天和明天》。

上海图书馆举办“古典文学讲座”,应邀演讲《陶渊明及陶诗》。

1959年 己亥年 七十七岁

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毛主席鼓励先生。

4月29日,政协闭幕,周恩来主席设茶会款待老年委员,精诚相接,一室融然。先生赋诗一首呈座上诸公。

上海解放十周年,先生作《哨遍》一首为纪念。又作《回忆上海解放时情事三绝句》。国庆吉年,先生作诗一百一十五首向中央献礼。

1960年 庚子年 七十八岁

被国务院聘请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8月,为兰斋书毛主席诗词九首。

国庆节,先生发表《给海外侨胞公开信》。

为香港曾铎波《书曾母李太夫人墓志铭附百花林阡表》。

1961年 辛丑年 七十九岁

题南湖烟雨楼二绝句。

4月8日,“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先生出席大会并发言,被选为该会的主任委员。会后举行书法展览。先生展出所书正、行、隶等作品,并集宋人诗句赋诗一首,以纪一时之盛。

《答人问书法》发表在《文汇报》上。《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和青年朋友们再谈谈书法》均刊载在《青年报》上。

11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朋友的鲁迅诗》。全面正确地解释了鲁迅诗内涵,帮助读者对此诗的认识。同月,观看了京昆实验剧团建团演出,俞振飞、言慧珠培养了新一代京昆演员,欣喜之余,赋诗为祝。

夏,为香港郑玉书《书郑谓年先生行略》。

1962年 壬寅年 八十岁

参加第二次上海市文联,被选入主席团成员,在文代会上被选为市文联副主席。

6月,八十生辰,全家出游太湖。作“定风波”词为纪念。

其后,沈迈士画《太湖泛舟图》为先生寿。

《谈中国书法》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为青少年朋友们写的《怎样练习用毛笔写字》一文,发表在《人民教育》第九期。

还为青年写习字帖《甲种本大楷习字帖》,《小楷字帖——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2月,出席西泠印社召开的六十周年社员大会,并即席赋《水龙吟》一首以志盛况,并留印以为纪念。

年底,市文化局为先生举办了书法展览。中国新闻社为此作了报导。

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看了书法展览,并请先生作书,先生欣然写了两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请总理选择,总理两幅全收下。

1963年 癸卯年 八十一岁

6月30日,汪东卒于苏州,先生以诗挽之。并书“词人汪东之墓”墓碑。

被选为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

秋,接辽宁博物馆函邀,写毛泽东诗词数幅。

为褚家立书“凝静”二大字。

撰《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一),由教育出版社照写本影印出版。又为《马叙伦墨迹选集》写序,并撰写《六十余年来学书过程简述》《给文物出版社同志一封信》。

杜甫诞辰1250周年纪念,先生作五律一首,刊于《光明日报》。

书李大钊诗,并序文,赞李诗艺术成就。

3月11日,试湖南竹丝笔。书《杜老十二月一日三首》。

寄题“安吉县吴昌硕先生纪念馆”诗三首。

毛泽东主席七十大寿,填《沁园春》词为祝。

年底,赴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会议期间,撰写了《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刊于《北京晚报》。次日,《人民日报》转载。在京时,陈毅副总理约先生及马一浮、熊十力两老,与夏承焘、傅抱石先生等小叙,席间纵谈庄谐,所获良多。次年,填《一枝花》词寄赠陈毅副总理。

为吴湖帆书横额“淮海草堂”四大字。

1964年 甲辰年 八十二岁

3月底,为辽宁博物馆继续写毛泽东诗词。

9月14日,日本丰道春海书法展览在沪揭幕,与郭绍虞、丰子恺、王个簃等出席开幕式。

为豫园点春堂书小刀会二绝句巨幅,曾悬挂点春堂。

9月26日,在上海市五届一次人代会上,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为武侯祠书录杜甫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12月,赴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谢无量卒于北京,先生赋诗挽之。

1965年 乙巳年 八十三岁

1月,以诗吊谢无量。

《二王法书管窥》由教育出版社照写本印行。

先生书法在湖州展出。

马国权注《书谱》,《书谱》中有“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一句不解请教,先生以自己的体会进行阐述。

是年,《兰亭序》真伪问题曾引起争论,先生作了多首有关兰亭的诗,与赵朴初互有唱和。撰写《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发表于香港《大公报》,《艺林》周刊。

1966年 丙午年 八十四岁

1月,为《文史资料》口述《我和北大》(他人笔录整理——编者注)。

2月,春节后数天,先生因肠阻塞入华东医院进行治疗,割去肠约十寸,手术良好。2月20日,先生在病室中口占《西江月》一首。

出院后至杭州疗养,客大华饭店。夏承焘寄词《减字木兰花》一首,先生随写《减字木兰花》二首答之。

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返回上海,身体恢复如旧。运动开展不久,即遭批判冲击,所有作品被抄,化为灰烬,还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在精神上、肉体上俱遭受折磨。

1967年 丁未年 八十五岁

马一浮卒于西湖,含泪吟诗纪念一代儒宗。

书横幅二张:“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1971年 辛亥年 八十九岁

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询问先生近况,但“四人帮”对总理指示拒不传达。相反,进行疯狂迫害。

6月1日,满怀抑郁在上海与世长辞。

6月4日,在上海西宝兴路火葬场中厅,家属向遗体告别。

1978年 戊午年 忌后七年

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先生平反昭雪,开追悼会。

追悼会在12月29日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参加者有巴金、郭绍虞等约五百人。

各地致电、致函、电话悼念者有:

全国政协、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中央文史馆、国家出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泠印社、北京荣宝斋、吴兴革委会等组织。

个人有:陈丕显、钱昌照、沈性元夫妇、胡厥文、胡乔木、周扬、茅盾、夏衍、郭化若、赵朴初、杨东莼、王芸生、曾涛、穆青、石西民、徐平羽、宋季文、刘季平、林克武、黄云、黄镇、周巍峙、贺敬之、谢冰心、冯至、孔罗荪、唐兰、许伯建、方介堪、启功、沙孟海、孙晓泉等。

(本年谱以虚岁年龄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