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尹默:高手革弊改变者

沈尹默:高手革弊改变者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除弊革新的导师沈尹默汉阴政协陈绪伟沈尹默1893年出生在陕西兴安府汉阴厅,在现代中国,从学术思想、文艺创作成就来看,他是一代宗师,他德高望重还在于善于除弊革新。沈尹默对此甚表赞同。于是他亲自到译学馆拜访了比他小十五岁的沈尹默,这使沈尹默很受感动。沈尹默先生为人低调,性情温和,但他始终具有新锐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勇气。

沈尹默:高手革弊改变者

善于除弊革新的导师沈尹默

汉阴政协 陈绪伟

沈尹默1893年出生在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汉阴县),在现代中国,从学术思想、文艺创作成就来看,他是一代宗师,他德高望重还在于善于除弊革新。在教育思想上,他主张以民主、开放的理念从事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学的精神,强调学者风范;在文学思想上,他主张破旧词、立新意、百花齐放;在文化史观上,他主张古为今用,博采众长、青出蓝胜于蓝。

改名也为除弊革新。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在北大任职期间,有一位朋友同他开玩笑道:“你这个性格内向的老实头,平时常常默不作声,既然如此,何必多带一口?”意思是说,沈尹默的名字中已有“默”字,而“尹”字下面又有一“口”,未免多余了,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沈尹默对此甚表赞同。确确实实,自己平时既不爱戏嘴,又不善辞令,何必多此一“口”?再说北大还有一位教师名叫张君默,不熟悉的人常常将他俩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便于区别,沈尹默果断地摒弃了自己多余的一“口”,改名尹默。

主张高等教育要有新思想,沈尹默不是事事都“默”不做声,在原则问题上他不后退半步,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立,是在新旧思想不断交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民国元年,蔡元培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1913年初到北大任教的沈尹默,主张他仿照德国大学取消神学(基督教义)系科的做法,规定大学堂取消经科(专攻儒家经典),将读经课程并入文科。这是对封建思想统治的重大挑战。尚处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才改名北京大学的高等学校坚决执行了这一规定。革新的态度,敢冒风险的勇气,为后人所敬佩。(www.daowen.com)

改革充满官僚习气的高等学府。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那时的北大校风极为不正,官僚习气也十分严重。蔡元培深深懂得要办好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于是他亲自到译学馆拜访了比他小十五岁的沈尹默,这使沈尹默很受感动。两人赤诚相见,促膝长谈,围绕着如何改革北大各抒己见,他主张辞退那些依仗外国人撑腰,靠着北洋政府的牌头混日子的庸才,起用有志于振兴中华,有学问、又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并同时建议蔡元培向政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北大经费要有保障;第二,要在北大章程上规定出教师组织评议会。这一点至关重要,所谓评议会,就是教授治校,即使校长突然辞去,学校也不会因此致乱;第三,规定每隔一定年限,派教员学生出国留学。沈尹默的三点建议与蔡元培原先的想法不谋而合,蔡元培大加赞赏,便完全采纳,后来经与政府交涉,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北大校风焕然一新。

率先创作白话诗,倡导新文化。作为诗人,沈尹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配合推广语体文,主张文学百花齐放,率先创作辞达意明、读之铿锵有力的白话诗。他身体力行与陈独秀、钱玄同、胡适李大钊、高一涵轮流主编《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彻底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大力宣扬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他的散文诗《月夜》在《新青年》上发表,被称为中国第一首散文诗。他的这种文学思想和文化倡导,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具有不可泯灭的功绩。

振书道之衰,启导复兴。作为书法大家,沈老是“心贯群籍,书融百家”,高瞻远瞩,提倡书法事业,传承民族文化。在自古书重晋唐,其后时兴时衰,每况愈下,用笔之法渐失其传,近代与现代之间,弃帖崇碑,试探新路,未能有成。沈老追求并贯通南北书派,精研书理,艰苦实践,成为伟大的法家。所著《执笔五字法》,分清了前人把五字执笔法与四字拔镫法的混淆,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广大书法爱好者都能领会其真谛。沈老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最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44年《世界美术辞典》主笔荷兰高罗佩就称他为“民间第一大书家”;《辞海》中所列当代书法家,也独有他一人。

沈尹默先生为人低调,性情温和,但他始终具有新锐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