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企业家理论对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研究成果

国外企业家理论对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国外企业家理论自从“企业家”一词被创立以来,对于企业家的识别和定义,一直存在着相当广泛的争议,也缺乏概念上的统一认识。基于此,我们把国外企业家理论分为5个主要流派,即经济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和“内企业家”学派。下面考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企业家理论。

国外企业家理论对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国外企业家理论

自从“企业家”一词被创立以来,对于企业家的识别和定义,一直存在着相当广泛的争议,也缺乏概念上的统一认识。

1959年,哈佛大学的“企业家历史研究中心”试图解决企业家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由于每个人所持的学术观点不同,结果是没法给企业家下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个研究中心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企业家活动是与组织相联系的现象。因而它的研究集中于探讨组织内的企业家活动和组织与其环境的关系。由于该中心的研究结果,企业家一词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从文献中消失了。直到60年代以后,才被企业史学家钱得勒(Chandler,1964)和心理学家麦克莱兰(McClenland,1969)等人激活。从此以后争论一直继续。

1990年,加特纳(Gartner,1990)试图使用复杂的德尔菲法澄清混乱局面。他采用来自44个响应者的企业家定义,确定了90个企业家的“特征”。他宣称利用因素分析法后,这90个特征可以归为8个项目之中。他的数据表明对企业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他认为作者和研究人员谈及企业家精神时必须继续花费时间明确其含义。换句话说,只要提供某种定义,任何人可以选择任何方式使用这一术语。

基于此,我们把国外企业家理论分为5个主要流派,即经济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管理学派和“内企业家”学派。下面考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企业家理论。

一、企业家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和作用方面。

(一)企业家概念的引入和初步的研究

坎特龙首次引入了企业家的概念。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来自法语动词entrependre,意味着“承担”,翻译自德语unternehmer,也是意指“承担”。企业家一词引入经济学是出现在爱尔兰经济学家坎特龙(Cantillon)1755年在巴黎出版的法语版著作《一般商业的性质》中。他把企业家定义为经济中的核心形象,一个风险承担者,利用机会和面对不确定性,把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任何形式的自我雇佣。只要这个人不是受雇或为工资而工作,他就是企业家。他观察到商人、农民手工艺者“以一定价格买进但以非确定性价格卖出”,因而带有风险。他们不一定是资本家,企业家的关键作用是承担不确定性。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他的工作是对经济理论的一大贡献。

萨伊(Say,1845)在坎特龙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家的研究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他将企业家的利润与资本的利润区分开来。他观察到,在家庭企业中,企业主作为企业家获取利润,作为管理者获取工资,作为投资者获取利润。他进一步指出,企业家不仅应具备指挥和监督能力,而且还要有判断能力,恒心,商业领域的知识,组织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能力。他把企业家作为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的第四个生产要素。

从坎特龙和萨伊的著作中,可以确认企业家的某些特征,特别是承担风险,获取利润,动机,管理,组织以及萨伊的应付风险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但是,他们都没有把企业家置于特殊的动态环境中,而是静态均衡中。而且,都没有强调企业家的创新作用,似乎更是以“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家。

从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开始,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看不见的手”上面,企业家一度被遗忘。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资本模式,认为企业家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性质上。其代表人物是其鼻祖马歇尔(Marshall,1920)。他提出,企业家的能力就是“运用资本的经营才能”。卓越的经营能力是稀有的资源。他把“理想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分为两个方面:①把企业家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来说明作用和能力,认为企业家最初只是组织供应,而不监督企业,后来才把他们的工人集中在工厂中。作为商人,企业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指明方向;作为生产组织者,企业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统率力,使生产要素组织化,并承担生产上的主要风险。②以其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论,企业家必须天生就具有领导他人的才能。一是选人用人的才能;二是应具有决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统驭能力。作为开始经营企业的人,必须用自己的能力说服、劝诱他人投资与自己合作的能力。但是,新古典经济学没有说明“新需求的来源”——财富创造的来源,因而被认为是其最大的缺点之一。

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是新需求的来源,其代表人物是熊彼特(1934)。熊彼特是最先较为系统地论述企业家创新职能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定义了5种创新来源: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发现新的供应来源;开发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意味着企业家由于其创新增加供给和创造新的财富,从而通过破坏现存的市场结构来创造新的财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把市场描绘为静态的,变化的发生只是作为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运动。熊彼特理论认为市场是动态的,依赖于买方和卖方行为的连续变化。熊彼特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他对经济环境作出创造性的或创新性的反应,从而推动生产的增长,才能被称为企业家。

鲍莫尔(Baumol,1990)则认为,不仅首创者能成为企业家,那些成功的模仿者(即创新活动的推广者)也能成为企业家。并指出了模仿比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在历史的进步上起了更大的作用。

在熊彼特之后将企业家的创新作用推到更高层次的经济学家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Rostow)。在其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6个依次更替的成长阶段,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部门,他称之为“主导部门”。正是这种具有高增长率的主导部门,带动经济起飞。而企业家正是“富有创新精神”,“不怕冒风险”,完成主导部门创立过程的领头人物。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及其推广,导致新兴的主导产业部门的兴起,这种创新活动实际上是对原有的产业结构均衡的创造性破坏,这种创造性的破坏活动,往往预示着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

奈特(Knight,1921)扩展了坎特龙的不确定性概念,认为企业家承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责任和后果,强调有保险的风险和无保险的不确定性的区别。风险意味着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可保险的。不确定性是不可测量的,因而是不可保险的。他强调由于企业家精神的独一无二的不确定性,它不能被保险,也不能被资本化或工资化。

莱本斯坦(Leibenstein,1978)将他的“X—效率理论”用于企业家分析之中,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投入资源,克服X—效率。所谓X—效率是指一个企业内资源利用的无效程度,用来度量企业内没有完成其生产潜力的程度。对于给定的投入,X—效率发生是由于一个企业的资源正在被错误地利用或浪费。市场不完善的存在意味着企业家机会的产生。对莱本斯坦来说,企业家的重要性是“连接不同的市场,能够弥补市场缺陷”,企业家实际上是“填补空白”(gapfilling)和“投入完成者”(input-completer)。

(二)20世纪80年代企业家作用的日益显现和研究的深入

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经济学家普遍承认和重视。这是因为欧美国家一直相信大公司是财富创造和分配的源泉。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被认为是基于依靠专用设备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大公司被认为具有效率高的优点,而且是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加尔布雷斯(Galbraith,1967)在其著作“新工业国家”中表明了这样的信念,即大公司将和政府及大工会和谐一致掌管美国。这种社会由大公司主宰的观点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是一致的,后者将规模经济作为一个必要条件。

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波动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相联系,最初表明了大系统并不总是优越的。许多大公司受到严重经济问题的冲击而被迫裁员。逐渐地,大公司被认为体制僵硬,对新的市场环境适应和调节较慢。

在1979年,伯克(Birch)发表了其经济分析的结果。他的研究表明,美国小企业在工作创造和经济发展中起首要作用。作为他的研究的结果,经济理论和社会对企业家的看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他的研究发现,美国在1969~1979年间,小企业(雇员等于或少于100人的企业)创造了81%的新工作。自此以后,企业家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小企业被认为是解决大公司无能为力的结构变革和就业问题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被看作是全面认识小企业经济重要性的10年。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和失业的增加,对小企业的兴趣进一步增加。通过分散化、减肥运动和业务外包,大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小规模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对小企业创造工作和重组经济的期望非常强烈,对企业家及其创业的研究也非常高涨。

由于熊彼特的理论不能自动地融入其中并用来预测经济事件,经济学正在努力创建一个新的理论将企业家纳入资本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作用。其主要模式有:组织模式、交易费用模式、团队生产模式、代理模式。

(1)组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卡森、尼尔森、莫里斯等,其重要结论是:企业家行为受自身所处的组织环境的影响,企业家有权选择自己的组织。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企业是一个组织,有自己独立的生长、形式和决策的权力。因此,企业通常的定义是:有特定生存空间、有独立的经营财产、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为了特定利益目的而进行生产(包括劳务的生产)的经营组织。企业家就是一个这种组织(企业)的创造者。

(2)交易费用模式的代表人物为科斯、威廉姆森,其重要成就是提出了交易费用,指出了制度变迁(企业产生)的基本方向。研究交易费用的产权经济学家们探讨一个企业组织的结构及其范围,主要都是遵循科斯的方法,把企业家作为组织来研究。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是受价格机制支配的。但科斯指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由企业家指挥生产。”既然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由此可见,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或者说,企业是不同于市场的经济组织。威廉姆森根据组织商业活动要考虑交易费用的原则,提出有效率地组织结构设计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①资产专用性原则。②外部性原则。③等级分解原则。他从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出发,说明了现代公司起源和进化的原因,指出:“我认为要将现代公司主要理解成许许多多具有交易费用目的和效应的组织创新的结果。这种组织创新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

(3)团队生产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德姆塞茨,其重要结论是:企业家是企业生产运行的最佳指挥者,他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合约产生的。他们认为,企业的形成存在两个必要条件:①通过团队导向的生产可能提高生产率。②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这两个条件的同时存在导致了众所周知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合约组织: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有一个团体对所有联合投入的合约是共同的;享有这些权利的人可以独立于其他投入所有者的合约,而与任何投入合约进行再谈判;他持有残余的权利;他具有出售他的集体合约的残余地位的权利。这样,企业家就诞生了。

(4)代理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阿道夫·伯利、加德纳·米恩斯、钱德勒和杰森等。他们的重大贡献是:明确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代理问题和管理阶层的地位上升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和私人财产》一书中就对代理问题有所论述。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认为管理阶层日益取得主导地位。在他看来,所有权与控制相分离的过程就是“经理人员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企业主资本主义(包括家族资本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的衰落过程”。他把由支薪经理人员在高阶层管理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称为“经理人员企业”,并下结论说,“由一支支新的高、中层经理队伍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就可以恰当地称为现代企业”。

在杰森等推动下,论述两权分离的代理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侧重研究一些现实而复杂的问题。例如: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关系;高层经营者的奖励和监督问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分权与组织设置问题;企业的收购和合并问题等。目前,代理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诸多管理领域。

(三)近几年,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企业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1997年,由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和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开始组织了一个世界性研究项目:全球企业家精神监测。参加者一开始有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英国7国,后来又加入了丹麦、芬兰、以色列3国。他们的研究课题是,集中世界上最好的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学者,来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定义的企业家精神是“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或创业的企图,例如自我就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

他们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1)企业家活动的水平在国家之间是否不同,如果是,差距大到什么程度?

(2)企业家活动的水平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繁荣吗?

(3)什么因素使一个国家富于企业家精神?

到1999年,研究者拜访了不同国家的10000个成年人和300个专家,查阅了大量二手资料。撰写了首期研究报告,其主要结论有:

(1)1999年成年人开办一个新企业的企图各国之间有很大不同。从低(芬兰1/67,1.4%)到高(美国1/12,8.4%)。

(2)企业家活动的水平与所研究的10个国家的GDP的最新增长有正相关关系。

(3)基于企业家活动的水平,1999年研究的10个国家可分为3组:即高、中、低。企业家活动水平高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平均6.9%;中等的有意大利、英国,平均3.4%;低的有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日本,平均1.8%。

(4)在大多数企业家活动积极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企业家活动是经济和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和可接受的社会特征。但在剩下的国家中,通过创业体现的企业家精神仍然是片面的和文化上的反常现象。在这些国家,许多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和经济上的制度及惯例要经过几十年的变革,才能加入企业家经济的“精英国家”。

上述各种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家置于静态和动态环境之中。这些理论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家必须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理不确定性和创新。在这方面,企业家被看作是经济中的不稳定力量,而他们适应变化的能力又被视为有利于经济稳定。

上述观点表明,不确定性、承担风险、企业家与管理者的分离、革新、创造力、决策和对机会的洞察力,以及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进行研究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家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特别集中于心理因素,认为企业家拥有可以解释其行为的共同个性特征。其基本假设是,企业家在某些方面与常人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企业家的个性方面进行解释。对企业家的这种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是麦克莱兰(Mc-Clelland,1961)。根据心理学观点,可以确认一组表明高成就需要的个性特征,显示这些特征的个人特别有可能有企业家行为。个性包括成就动机、承担风险的倾向、控制域和创新。

人们做了大量努力来确认企业家拥有的某些个性或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麦克莱兰及其他人探索成就动机和成就需要以及其他需要,包括权力和归属需要时,就开始了研究工作。除了麦克莱兰之外,有许多其他的研究者试图发现将企业家与非企业家分开的特征。除了成就需要之外,他们研究出的特征包括:风险承担倾向;控制域、善于解决问题。尽管这些研究者的开创性工作一直在方法和概念问题上受到批评,但他们的努力却建立了个人企业家的心理学研究基础。

(一)成就动机

麦克莱兰的假设是:“一个普遍拥有高水平成就需要的社会将产生更有活力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接下来产生更快的经济发展。”麦克莱兰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希望做好的欲望,主要不是为了社会承认或声望,而是为了内在的个人自我实现的感觉”。根据麦克莱兰的理论,企业家是成就需要和经济增长的中间变量。因此,依靠增加一个社会的成就需要的水平,将会刺激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发展。

麦克莱兰强调在成就需要发展中父母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他强调下列因素的重要性:卓越、自主训练、低度父亲统治和母子关系。麦克莱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认为企业家成就需要得分高。他认为成就需要得分高的人具有下列属性:①希望承担决策的个人责任。②喜欢具有中度风险的决策。③对决策结果感兴趣。④不喜欢日常工作或重复性工作。

在后来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麦克莱兰将重点从成就移向权力。他认为对于组织效果而言,权力是需要的,即将高度权力与高度自我控制相结合(社会化权力)。麦克莱兰的工作一直是许多评论的主题,许多作者曾经疑问他的成就需要与企业家和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

(二)风险承担倾向

坎特龙第一个阐述了企业家作为风险承担者的重要性。其后,奈特指出,企业家是“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的承担者”,并且注意到,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企业家可能面临的不是财务风险,而是社会和心理风险。莱尔斯(Liles,1974)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风险涵盖一些领域,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职业风险、家庭和社会风险以及心理风险。

雷(Ray,1986)在一项风险承担研究中发现,自尊与风险承担倾向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其驱动力量。具有很低程度自尊的人或者不承担风险,或者承担很高风险。拥有健康自尊的人能够承担与各种情形相匹配的所产生的风险。

马丁(Martin,1982)指出:“假定其有资本风险的人不一定是企业家,而仅仅是投资者。但是,由于与其密切相关的创新的结果而承担在一个大公司或组织中的声誉或职位风险的人,具备了企业家的某些先决条件。”

大量的文献提到企业家是“中度的风险承担者”。雷(1993)指出,这一术语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学术创造,与企业家实际上如何思考风险和在管理决策中如何处理风险无关。根据他的观点,企业家精神中的风险最好按照环境或战略变量来理解,而不是按个性变量来理解。

但是,研究者按照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属性进行分类。研究的结果依据企业家的性别、文化背景、企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企业的类型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不同。

(三)控制域

与成就需要理论有关的观点是,企业家具有相信其行为决定其命运的特性。根据罗特(Rotter,1966)的控制域理论,一个人将一个事件的结果看作是个人控制之内或者之外。控制域是人们相信他们控制自己人生的程度。

罗特设计了一个“内部—外部”尺度来确定企业家的控制域。该测试工具包括23对陈述。一个应试者被要求选择一对最能代表其个人行为的陈述。将项目加起来获得一个尺度分数,分数越低,表明内在性越大。罗特宣称内部控制域与高度成就需要相一致,而企业家倾向于尺度的“内部”端。“内部”端的人们被视为感觉对生活中的事件过程具有某种影响的个人,他们与“外部”端的人相反,后者感到由外部力量诸如运气和命运主宰。对于“内部”端的人来说,个人命运来自内部,因此,他们趋于更倾向于自我依赖、独立需要和自治。

佩里(Perry,1980)认为内部控制域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特征:自信、创造性和责任感。博兰(Borland,1975)对控制域、成就需求和企业家精神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在希望创业和不希望创业的学生之间在内部控制域上差异很大。潘德(Pandey)和特威瑞(Tewary,1979)已经用实验证明了拥有高度“内部分数”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布洛克豪斯(Brockhaus)和诺德(Nord)(1979)在其对一组企业家和一组经理人员的研究中发现两组之间在控制域方面没有不同。但是,他们总结到两组都比一般的普通人有更高的内部性。另外,克罗米(Cromie)和约翰斯(Johns)(1982)在一项类似的对企业家和中高层经理人员的某些个性的研究中发现两组之间明显的重大差别是:①事业主宰企业家生活的程度要比高层经理高。②企业家比经理人员更具内部性。他们认为具有内部性的人在处理他们环境时能动性多于反应性。他们的研究确定了四个主要的个性特征:责任、决心、坚韧和可靠。

布洛克豪斯和霍维茨(Horwitz,1986)总结到,尽管控制域不能区分企业家和经理人员,但它有助于区别成功的企业家和不成功的企业家。贝格利(Begley)和博伊德(Boyd)(1986)证实了以下观点,即内部控制域与效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似乎表明控制域是成功企业家的关键特征。

(四)其他的企业家个性

确定企业家拥有的某些个性的其他研究包括韦尔什和怀特(Welsh &White,1981)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认为下列11个个性特征是创业成功的要素:控制和指导的需要、自信、危机感、健康、洞察力、现实主义、较强的概念能力、地位需求低、对人际关系的客观主义态度、情绪稳定、喜欢挑战高于风险。

按照霍林斯沃思和汉德(Hollingsworth &Hand,1979)的观点,企业家一般拥有强烈的动机、健康、完全的承诺和自律。泰勒(Taylor,1978)列出以下特征:心理上的警觉、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责任感、抵抗压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整合能力、坚持不懈和家庭背景。

斯坦霍夫(Steinhoff,1978)列出的成功企业家的特征包括:活力、创造性、组织能力、个性强、技术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判断力强、克制、沟通能力、领导品质和耐力。

在其关于企业家特征和角色要求的评论性研究中,蒂蒙斯(Timmons,1990)等人提出20多个区分企业家和其他人的特征。一些特征在上面的讨论中已经包括进去,另外的特征包括:坚韧、处理失败的能力、对经济价值的强烈信仰。蒂蒙斯等人认为,成功的企业家意志坚定,他们不容易被困难所吓倒。尽管当成功的机会小时,他们不去承担过分的困难任务,但他们是乐观自信的。

雷(Ray,1993)认为,这些观点在解释企业家成功时忽视了明显的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例如外表和可爱。他认为在企业界,当成功的企业家引人注目时,伴随着特别好看的和吸引人的个人照片,其结果是通向企业家成功的路更容易。他推断外表和可爱没有包括在上面的特征中,是因为这些特征没有包含在邮寄调查和其他正式研究方法中。

在企业家研究中,经常分析的心理因素与企业家行为的动机有关。这种对动机的重视趋于强调企业家追求的特定目标。科尔(Cole,1959)认为企业家的动机除了利润最大化之外,还有安全、权力、自尊和社会服务。斯特帕尼克(Stepanek,1979)强调社会尊重、证明自己优越的机会和希望独立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认为企业家被寻求控制所激励。人的控制包括两部分:控制的欲望和实际拥有控制。强烈的控制欲驱使人去追求更多的控制。格林伯格和塞克斯顿(Greenberger &Sexton,1988)在一项控制欲对潜在企业家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将自己定位为潜在企业家的人,比那些不准备创业的人希望更大、更多的控制。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研究应该侧重于企业家的行为和活动而不是个性方面。加特纳(1989)认为,企业家的个性影响企业家的行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是组织的创建,个人根据其在使组织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评价。对企业家的研究应该侧重于企业家做什么,而不是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做什么由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强调行为的环境或情景因素的重要性。

企业家的心理学理论是值得重视的,不仅因为它的多样性,而且因为它缺少各种企业家个性的统一。其主要观点是,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个性变量,企业家显示出比社会中的其他人拥有更大的成就动机、成就价值、风险承担性和自信,他们也拥有内部控制域而不是外部控制域。

三、企业家的社会学理论

当个性或特征理论侧重于行为的个性因素时,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或情景因素的重要性。根据这一理论,环境与行为相互作用,即环境决定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反过来作用于环境。要预测行为,需要知道个人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学习经验的种类不同。某些行为模式通过直接经验得到——个人因为一定的行为受赏或受罚。另一可能性是,某些行为模式不是通过直接的强化获得,而是通过观察性学习,或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和注意这种行为的后果。

在预测一个人在一个特定情形下如何行动时,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在认知发展和在学习经验上的差别,与情形条件相作用而影响行为的个人差别。个人变量包括:

● 能力:这个人能做什么?

● 认知战略:这个人如何看待这个情形?

● 期望:将会发生什么?

● 主观价值:它的价值是什么?

● 自律系统和计划:如何达到目标?

所有这些个人变量与特定的情形条件相互作用决定着这个人在这一情形下将做什么。米顿(Mitton,1989)在其企业家行为的研究中认为,在企业家广阔的视野中,环境充满机会。企业家的特殊素质是知道如何将出现的机会转化为资本。米顿认为企业家以一种预期的方式行事,既然他拥有关于未来情形的预感,可以自信地和灵活地运作。

许多研究者已经列举了企业家为了创建一个新企业而采取的行动。加特纳(1985)将这些行动浓缩为以下六个常见的行为。

● 寻找一个商业机会。

● 积累资源。

● 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 营销产品或服务。

● 建立一个组织。

● 对政府或社会作出反应。

切尔(Chell,1985)的研究支持社会学派的观点。她将企业家行为的发展视为是个人所遇到的环境和情形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家通过社会经验发展其期望和价值。这些社会经验反过来影响个人对企业家的作用和在这个作用中的价值表现的认识。

吉布和里奇(Gibb &Ritchie,1982)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企业家总体来说可以按照所遇到的情形种类和与其相关的社会群体来理解。该模型认为个人一生都在变化,个人在特定背景下的转型和参考群体在塑造一个人。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背景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社会文化因素

该理论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合理性涉及到企业家精神在其中发展的特定社会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系统〔威尔肯(Wilken)1979〕。一个赞赏企业家行为、对企业怀有积极的态度、对企业家赋予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价值系统刺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更有可能在合理性高的社会环境中繁荣兴旺。威尔肯认为,规范和价值本身既不产生也不阻止企业家精神的出现——它们的影响必须在其他因素的范畴内来考察。

一些社会理论家已经强调了某种企业家精神的合理性或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韦伯(Weber,1958)的“新教伦理”是著名的意识形态。韦伯将新教主义视为不得不接受“神”的旨意选择人的职业,做的尽可能使神喜欢,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超度。既然放纵是邪恶的,一个人应该在其事业中长时间工作。与天主教教士指导教徒不同,新教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更加个人主义。因此,新教主义更有可能创造企业家精神要求的独立性。尽管韦伯的理论可能提供了对新教的工作伦理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但在应用于其他文化中显现出一定的缺点。例如,韦伯的理论不能解释二战后日本企业家精神的出现。

有些研究者提出的观点是,企业家精神常常产生于社会边缘,即处于一个社会系统边界的群体或个人,或者说处于两个社会系统之间更有可能表现出企业家精神。这些群体或个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伦理道德或少数民族地位,处于社会边缘位置,所产生的心理影响激励企业家精神。威尔肯(Wilken,1979)和哈根(Hagen,1962)认为某些少数民族人的企业家行为是他们寻求改变其劣势地位的一种途径。卡森(Casson,1982)指出企业家精神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不是平坦的大道,但与其他发展方法相比,它可能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提供最好的前景。

斯坦沃斯和柯伦(Stanworth &Curran,1973)认为,在个人的个性与他或她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一个“察觉到的不协调”。这种相对的丧失可能推动这样的人拥有企业家精神。经常有某种“决定性事件”,例如失去工作、被解雇、职务调动、工作受挫或年龄老化心理。这类事件产生角色恶化,常常是社会边缘存在的地方。根据他们的观点,大多数企业家经历过某种角色恶化。这导致冲突的解决或决定夺回失去的地位,这产生创办新企业的动机。夏皮罗(Shapero,1971)将企业家精神视为来自不满意环境的“推动”,而不是令人激动的创意或市场需求的“拉动”。他的决定企业形成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

● 转折,表示任何导致个人的企业家行动的外部促进因素。

● 明显的可能来自独立或自治愿望的行为特征。

● 可信性,它是钦佩和支持所必须的。

● 资源的便利性。

这一模型表明在个人采取实际行动创业之前需要落实几件事情。夏皮罗将典型的企业家描述为有一个转折和不满的历史。他报告在其研究中65%的企业家创业是由于负面的原因,例如对现有的雇佣不满或职业挫折。布洛克豪斯(Brockhaus,1980)支持这一发现。在他的研究中发现,60%的企业家在知道想从事什么事业之前就开始创业。许多企业家发现他们以前的职业不满意,并且相信不会喜欢另一个职业。支持“推动”理论的研究包括工作满意与成为企业家之间关系的研究。斯科特(Scott,1980)认为大公司“推出”潜在的企业家因为这些公司是以管理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他注意到潜在的企业家,因为他们必须遵守大公司的规则和程序,对这些组织有一个基本的抵制,被激励寻求独立于这些组织。

凯特(Kets,1977)将企业家描述为“不适应”和转换的个人。他陈述道:“我们常常被介绍给一个拥有一个不幸的家庭背景的人,一个在其特定环境下感到不称心和似乎不适应的人。我们也面对一个孤独者,甚至与其最亲近的亲属隔离。”凯特的观点表明企业家是某种不能舒适地适应常规组织生活的人。但是,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家利用与以前的雇主一起工作所获得的经验,特别是与专家一起工作所获得的经验,为其新创建的企业获利。库伯(Cooper,1973)提出了一个最综合的和有用的框架解释可能促成企业家决策的各种因素。

  ● 早期影响——包括影响企业家动机、认识、技能和知识的背景方面。

    ——家庭和宗教背景

    ——教育背景

    ——心理气质

    ——年龄

    ——早期的职业经历

    ——形成企业家团队的机会

  ● 孵化器组织——即企业家以前曾经为之工作的组织,其特点影响新企业的位置和性质,以及回购的可能性。

    ——地理位置(www.daowen.com)

    ——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的性质

    ——留下来或离开组织的动机

    ——在小企业环境中的经历

  ● 环境因素——在个人或其组织之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它们或多或少地使环境适宜于创建一个新企业。

    ——企业家行为的榜样

    ——对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态度

    ——储蓄种子资金的能力

    ——风险投资的可接近性和便利性

    ——人事和支持性服务的便利性

   ——顾客和大学的可接近性

   ——临时咨询的机会

   ——经济条件

库伯框架描述了影响企业家的各种因素,集中于最相关的因素。但是,这个模型受到批评,因为它没有预示哪些因素实际上决定一个人是否将成为自我雇佣的。该模型描述了影响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决策的个人特征、对企业家的态度和有关的环境因素。

(二)家庭背景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通过观察性学习对个人个性发展的影响。父母是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初角色模式。父母不仅影响其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其职业态度。父母作为角色模式影响职业偏好已经被广泛研究。诸如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出生顺序、与父母的关系,被发现是企业家精神的决定因素。许多研究者指出,企业家父母的存在产生鼓励企业家精神发展和强调成功的环境。儿童获得的社会经验,例如观察一个企业家,可能引导个人追寻与早期学习经验类似的职业。

夏皮罗和索科尔(Shapero &Sokol,1982)声称,家庭特别是父母在建立个人的企业家行动的满意性和可信性方面起着最有力的作用。他们宣称在美国有50%~58%的公司创立者其父母是公司的所有者、自由职业者、独立的手艺人或农场主。伯德(Bird,1988)观察到,作为一个企业家角色模式,父亲帮助孩子形成个人的价值系统和态度。在一项业主/管理者调查中发现,他们中有50%来自父母或祖父母拥有一个企业的家庭。

曼库索(Mancuso,1975)发现有相当高比例的成人企业家在儿童时代已经涉足商界。其结论是,企业家即使在年轻时就具有感觉赢利机会的能力,早期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企业家所具有的突出的行为特征。

大多数企业家是排行老大的理论在几个实证性研究中提出,并被认为是主要的企业家社会特征之一。

佩特罗夫(Petrof,1981)进行了一项以下12个变量的比较研究——年龄、婚龄、工龄、以前从事的职业数量、正式受教育的年数、早期努力创业的次数、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职业组织的成员、利润期望、外部鼓励、预期的困难和个人缺点的评价。与企业家群体联系最多的特征是家中的老大。将出生次序作为与企业家精神相联系的一个变量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在家中第一个出生的人继承和发展了一组个性,这些个性事先影响着这些人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拥有企业家行为。据分析,第一个出生或独生子女比后出生的子女经历更大程度的儿童孤独。据称这种孤独在后来的生活中产生较高程度的激励,通过操纵物质对象,而不是通过社会技能和社会交际来获得承认和控制。但是,出生次序的概念具有冲突的研究结果。罗宾斯和汉特(Robinson &Hunt,1992)在其实证研究中采用特别设计的方法论控制手段来研究企业家精神和出生次序,反驳了表明出生次序与企业家之间存在关系的大多数研究。海斯瑞奇和彼得斯(1995)报告说,在许多企业家研究中,“老大”效应没有出现。父亲的职业似乎比出生次序更重要。

为了获得对企业家的理解,对个人细节的考察也是必要的。根据几项研究,企业家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在创业时是35岁左右,这与下列观点一致,即企业家在开办自己的企业之前,需要获得特定领域的知识。没有固定的规律来揭示企业家多大年龄创业是理想的,既然每个特定的行业是独特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可通过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获得。

研究表明,早期的在某一领域的工作经历,可以获得在商业运作技能、产品创新和与人打交道方面的信心。但在创业阶段会遇到金融领域的困难、虚弱的担保和营销问题。

迄今为止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男人主宰的领域。但是,这种趋势正在改变。过去的10年中,成功的女企业家不断涌现。随着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日益重要的地位,妇女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正在这一领域显示出来。在美国,据报道,妇女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前拥有该国企业的5%发展到90年代拥有大约30%。她们创办企业的速度是男人的两倍,而且据预测到2000年她们将拥有和经营国家的50%的企业。

海斯瑞奇和布拉什(Brush,1985)发现,典型的女企业家是家中第一个出生的,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在35岁时在服务业创办第一个企业,已经获得了第一个文科学位,并且抚养孩子。他们指出男企业家和女企业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动机、出发点、带给企业的经商技能和创办的企业类型方面有差别。

总之,以社会学观点进行研究的学者所强调的主要标准包括环境、社会经验、父母角色模式、出生次序、社会边缘、个人的工作不适应。这一理论学派将个人视为在其生命和职业生涯过程中是可变的,诸如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对现有雇佣关系的灰心、态度、职业历史,都是决定创办一个企业的潜在因素。

四、企业家的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理论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一个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阶段经营企业所要求的技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根据这一思想学派,企业家精神是一系列知识性的活动,把管理的职能领域,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整合进一个战略框架,应用在一个企业的增长和发展阶段。根据管理学观点,企业家精神可以培育——主要目的是确定所涉及的特别职能,向现有的和有希望的企业家提供培训。

在一个小企业的初期阶段不总是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最初的目标是创造和开发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快速增长阶段,管理能力成为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很多企业家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管理增长与管理创业活动不同。企业家常常在将一个松散的、管理不正规的企业转向一个拥有更正式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系统的企业的过程中失败。这需要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关键的人事管理上进行调整。没有这个变革,企业家发现很难在增长阶段存活下来。成功创业所需要的因素与对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成功管理所需要的因素可能是不相融的。

库伯(1980)认为,当研究者沿着一个新企业的发展阶段——创业、增长和扩张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重点也应该从心理、社会和环境的考虑转向风险承担属性、人际关系技能和企业家发展团队的能力。

斯韦恩和塔克(Swayne &Tucker,1973)认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家技能。罗伯特(Robert,1987)将企业家式的管理向正规化管理的转移定义为协调战略,包括责任的授予方式和任务控制的正规化程度。这些职能应该包括制定商业计划、分析机会、获得资源和朝向目标努力。

丘吉尔和刘易斯(Churchill &Lewis,1983)认为,企业经历五个阶段:诞生、存活、成功、起飞和资源成熟。另外,弗莱姆霍茨(Flamholz,1986)提出四阶段模型,创业和成长这前两个阶段基本上是企业家阶段。在发展的第三、第四阶段,明显地需要专业管理。当企业走过第二阶段,它需要正式的计划、控制和组织系统。在最后的巩固阶段,要强调发展一个新的结构,以确保继续动员资源。

博依尔和戴萨(Boyle &Desai,1991)指出,企业家必须承认从一个小的、非正式的、业主管理的经营转向一个较大生产能力的经营,涉及到在管理方面加强领导和授权的控制。要成功地管理从小的业主经营的公司向一个较大组织的转移,你必须增加职员建立管理层级组织,有明确分工的部门。当一个公司将重点从内部移向外部,在这个扩张中的关键因素是对经营的控制。如图2-1所示。

当公司小的时候,企业主可以足够灵活地、相对轻松地从内部行政视角转向外部战略视角。但是,当公司变大时,管理团队增加,需要增加第五个单元(经营控制)来使这个转移变得容易。单元五强调保持对公司扩张所必须的活动进行控制的重要性。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上,一个没有单元五的公司几乎没有机会长时间存活。

雷(Ray,1993)确定了企业家为了扩张企业所必须的技能:

● 确认新产品/服务机会的能力,拥有高度的创新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图2-1 环境—反应矩阵

● 评价机会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充分的评价对辨认一个好机会是重要的。

● 说服性的沟通技巧,包括口头与书面沟通、面对面的沟通与电话沟通。

● 谈判技巧——当与供应商、经销商、顾客、银行、代理机构打交道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谈判技巧。

● 人际关系技巧——没有好的“人际技能”,企业家很难成功。

● 倾听和信息获取技能——倾听和发现其他人的兴趣和需要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技能,既然每一个新企业产生独特的一系列问题。

内亚威利和福格尔(Gnyawali &Fogel,1994)强调成长型企业家培训项目的重要性。除非他们拥有很好的技术和商业技能,他们不可能克服在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困难。其他企业家培训需求的研究强调要开发那些能特别满足企业家需要的、由可信的熟悉企业家环境的提供者进行传授的培训项目的重要性。

总之,企业家研究的管理学派强调开发一系列企业成长和扩张所需要的技能的重要性。尽管企业家似乎在创业阶段不必要掌握经营企业的所有技能,但管理技能在快速扩张和成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家的才能,例如创造性、对模糊的高度容忍在成长阶段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公司正在经历快速变革。增长阶段的主要焦点从开发一个创意转向开发一个组织结构和系统来帮助一个企业将创意更有效地转化为资本。由于拥有经营公司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市场营销、技术、金融和管理的重要性,开发研究、教授、促进和加速企业家精神的项目对成长型企业家是十分重要的。

五、企业家的“内企业家”学派

人们一直以为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必须拥有一个企业。但是,许多研究现在发现企业家可能作为一个大公司的雇员存在。

美国人吉福德·平肖III(Gifford Pinchot III)第一次引入“内企业家精神”(Intrapreneurship)一词。他将“内企业家”(Intrapreneur)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企业家工作的人”。内企业家是受雇于大组织并受其约束,得到其支持的人。内企业家是团队的建造者,拥有一个承诺和强烈的驱动力,可以将创意转化为可赢利的现实。他们的工作发生在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关系的范畴之内。对机会的洞察力是内企业家活动的一个判断标准。这个有远见的行为使得组织发现新机会,扩展其活动。

尼尔森(Nilesen,1985)等人认为,内企业家涉及到在一个组织内独立业务单位的发展,它被设计为创造、营销和扩展创新性产品、服务、技术或方法。莱克(Reich,1987)发现,企业家精神不是高层管理者专有的职责,而是漫布于整个公司之中。在此,由于公司寻求建立在员工积累的知识之上的新方法,实验和发展一直在进行。他将此定义为“集体企业家精神”。

在内企业家领域的多数早期研究工作致力于确认、开发、培训和激励企业内部的内企业家,从而使公司能够从他们的创意中获利,鼓励他们留在组织之中,利用他们优秀的企业家技能。其结果是,特别注意于定义与外部企业家相对的内企业家的特征。平肖III确定了内企业家的以下特征:

● 动机

● 远见

● 行动指向

● 信心

● 专注

● 目标控制

● 承担风险

● 将失败和错误视为学习经验

● 以市场/顾客为中心

● 沟通

● 一般的管理技能

● 中级/平均教育水平

海斯瑞奇和彼得斯(1995)也考察了内企业家的特征。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内企业家所需要的特征包括:

● 理解环境

● 有远见和灵活性

● 创造管理选择

● 鼓励团队工作,采取多学科方法

● 鼓励公开讨论

● 建立一个支持者同盟

康沃尔和伯尔曼(Cornwall &Perlman,1990)认为内企业家们表现一致,促使他们的事业成功。应用于成功内企业家的特征包括以下事实:

● 依赖于提供最初动机的感觉

● 服务于自己和组织

● 承认人的价值

● 运用领导

● 采取长期的视角

● 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

● 拥有组织技能和利用发起人

● 沟通良好

● 使失败和错误最小化

● 乐于承担风险

● 做自己的市场调查

● 是优秀的决策者

所有这些特征的共同点是倾向于实际主义的。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远见集团(Swedish Foresight Group)实验和开发了一些方法用来促进大组织中的企业家行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项目来开发公司的内企业家精神,随后在欧洲和美国的相当多的公司中运用。这项创新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一:确定行动框架

一个关键的要求是高层管理创造一套适宜的程序和行为,使内企业家能够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下工作。

阶段二:识别和选择内企业家

重点是自我选择。内企业家应该清楚其对自发的项目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被高层管理选择来完成这一任务。

阶段三:培训内企业家

最后一步是使内企业家度过一个6个月的培训期。培训一旦开始,重点是创意的分享,讨论和对所选择的内企业家团队的反馈,以确保网络工作的机会。

最近,内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已经拓展到培育一个组织中的内企业家的氛围。在一个大公司中的内企业家要想成功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其所在的组织必须支持、鼓励和激励内企业家精神。海斯瑞奇和彼得斯认为,在建立一个内企业家氛围时,以下一些因素需要存在和鼓励。

● 组织的经营处于技术的前沿

● 鼓励新想法

● 鼓励尝试和错误

● 允许失败

● 不存在限制机会的因素

● 资源是便利的和可获得的

● 多学科的团队工作方法

● 长期的时间尺度

● 自愿的项目

● 相应的报酬体系

● 合适的发起人和拥护者

● 高层管理的支持

如今,也有的研究集中于促进和鼓励组织中的潜在内企业家的方法。“授权”的概念已经出现。授权是通过变革组织结构使人们拥有对其创意、决策、判断的自治权。授权减小了统治,增加了有效的企业家活动的能力。授权对于建立和保持一个能够对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的技术作出反应的企业家组织是重要的。作为授权的结果,沟通增强了,关系越过了正式的官僚主义路线,人们拥有信息、资源和支持,只要给予机会,任何人都可成为内企业家。

在1981年,得克萨斯仪器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回顾它的最近50个左右成功的和不成功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他们发现每项失败都有一个共同因素——缺少自愿的拥护者的领导者。失败的特点是某个人受引诱承担这个任务。该调查继续集中于一套产品开发的标准。首先是存在一个自愿的、热心的拥护者;其次是市场潜力和项目的经济性,其重要性要小得多。在一个类似的努力中,彼特和沃特曼(1982)进行了一项对24个商业创新的深度研究。内企业家的作用再次证明是重要的。这24个案例中15个是成功的,有14个涉及到有一个拥护者,在失败的9个案例中,只有3个是由拥护者领导的。

总之,内企业家精神是一个过程,据此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概念在组织中得到开发和执行。负责完成这些任务的人称为内企业家。关于内企业家的早期研究强调确认、开发、培训和激励这些内部企业家的重要性。这些人的特征被确认,包括识别机会和成为有远见的项目领导者的特征。最近的研究集中于组织中高层管理的作用,包括促进变革、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环境,和对职工授予能够有效地对日益迅速的变化作出反应的权力。

六、总结和简单评价

以上部分考察了研究企业家精神本质的5个学派——经济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内企业家理论。有必要在承认所有这些企业家精神的理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其整合,使之一致。每个理论对企业家行为的许多方面提供了不同的视野。

关于企业家的经济学理论及其研究承认与企业家活动相联系的不确定性。与这种传统理论相联系的企业家的关键特征包括创新、承担风险、发现和认识机会、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他们的价值观。它强调企业家特有的个性和特征,包括成就、动机、风险承担和自信。社会学理论侧重于家庭和环境因素,认为早期儿童时代的经历影响职业选择。管理学理论所关心的是,企业家可以被开发和培养,企业家需要获得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所必要的技能。最后,内企业家精神理论引入了在大组织中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他们是自愿识别机会、管理创业团队、开发新产品和市场、影响组织内的变化的人。

企业家精神对不同的人含义不同。在文学和社会理论者眼里,多少年来这一概念经历了某些系统性的发展。企业家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描述。他们是这样一些人:拥有一个增长的远见创办一个新企业,寻求变化,坚持获取重要的资源,利用他们的能力来获得赢利性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