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九寨沟国家公园:社区参与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九寨沟国家公园:社区参与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九寨沟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管理中,沟内社区居民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九寨沟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总的说来,九寨沟管理局通过专门化的社区管理、灵活性的旅游经营,使居民实质性地参与保护区管理和多渠道参与旅游经营;在收益分配上,则实行“公平”优先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管理原则。首先,从保区来看: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九寨沟管理局的门票收入逐年递增。

九寨沟国家公园:社区参与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九寨沟国家公园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

(一)九寨沟社区参与的理念基础——“三个明确”

与中国大多数国家级风景区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被忽视,社区参与及受益情况欠佳不同,九寨沟管理局始终将“保区”和“富民”两个管理目标相结合;坚持“三个明确”——明确区内群众是保护区的动力,而不是阻力;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是主人,而不是管理对象,实施了以“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为原则目标的保护型旅游开发模式(田华,冯刚,万军,2005;张善云等,1996)。自1999年起,九寨沟管理局每年从门票及诺日朗旅游接待餐厅经营收入中拨专款836万元作为沟内居民的生活保障费,并将居民作三项分流:有管理能力的,吸收纳入各级管理班子;有经营能力的,有组织地开展旅游经营;文化较低的,参加养路、环保、巡山等,各得其所。这一开发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利益,还很好地保护了自然资源;实现了自然保护、旅游开发和社区发展的一体化发展,管理成效突出,吸引了我国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在九寨沟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管理中,沟内社区居民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九寨沟旅游开发和自然保护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整个沟内居民总数有1 007人239户,超过82.5%的劳动力从事保护区内的管理、保护、经营、服务(另雇佣沟外周边社区居民近百人),基本上做到了沟内家家参与自然保护与旅游经营管理,人人共享旅游收益。即使是在沟外,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通过在沟口旅游集散中心漳扎镇从事旅游接待经营以及旅游企业地方雇佣的方式直接大面积地受益。在倡导和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和自然保护意识的同时,九寨沟管理局根据地域联片,便于管理的原则,以当地居民为骨干,组建完善了120余人组成的3队10站:即护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环境卫生队、保护区道路养护队,长海、日则、诺日朗等7个保护站以及生物病虫害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从而使保护任务落到实处(张善云等,1996)。九寨沟管理局与社区居民组织联手合作,查处超伐、盗伐林木现象;依法治沟,从严治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充分依靠区内居民参与保护的做法,与UNESCO/MAB计划概念的“必须把人看作是生物圈保护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精神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功能中的“只有把人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因素考虑进去……才有可能为解决保护环境问题找到真正的科学依据”的精神高度一致(张善云等,1996)。前IUCN高级官员卢卡斯在来九寨沟视察后也认为,“九寨沟处理与景区居民关系的经验解决了世界难题,是全世界处理景区与景区居民关系的典范”。

(二)九寨沟社区参与的发展和形式

九寨沟沟内社区居民主要是通过就业和入股分红的方式共享风景区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收益。根据九寨沟管理局内部资料《九寨沟辉煌三十年》及石璇等(2007)的研究,九寨沟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社区参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84年1月,九寨沟正式对游客开放;沟内部分居民自发从事旅游接待经营并从中获益;同时,九寨沟管理局安排了沟内村民76人作为季节工,从事保护、旅游服务工作。

(2)1985年2月,九寨沟成立九寨沟旅游公司,管理局安排沟内村民120人作为季节工,从事保护、旅游服务工作。

(3)1989年4月,九寨沟管理局决定保护科使用长期临时工,加大环卫、林政等工作力度,让景区内居民主动参与保护事业;1992年,管理局帮助保护区内树正、扎如、彭丰村等三村修建村小学各一所,改善了社区居民与管理局的关系;

(4)1992年,九寨沟管理局成立九寨沟旅游股份公司(后更名为联合经营公司,管理权归管理局),以股份制方式与当地居民进行旅游接待联合经营。联合经营以居民为主,收益的大部分归居民。

(5)1998年,九寨沟管理局禁止沟外人员在沟内注入经营性资金;并在沟口漳扎镇征地120亩进行经营外迁准备。1999年,沟内餐厅由管理局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股分红,树正(包括则查洼)、荷叶的居民共分配餐厅利润的77%,九寨沟管理局分配23%。2001年始,九寨沟沟内旅游接待经营外迁沟口,仅在原诺日朗餐馆旧址筹建了新诺日朗餐厅,由联合经营公司经营。

(6)1999年开始,管理局向沟内居民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基本生活费固定为1998年九寨沟收入的全部住宿费即836万元。发放对象是沟内居民,基本上人均7 200元/年(包括2004年以前出生的小孩)。同时,沟内经营户按1992年农转非核定的户数为准,享受22元/月的政策性收入分配。(www.daowen.com)

(7)2003至今,九寨沟管理局和区内所有居民均以资金入股九寨沟联合经营公司。居民占股份的49%,九寨沟管理局占51%;而在利润分配上居民占77%,九寨沟管理局占23%。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更为规范的股份制形式在全保护区范围内实行,包括离旅游核心区较远的扎如寨。沟内社区所有居民均有机会共享保护区旅游收益。

总的说来,九寨沟管理局通过专门化的社区管理、灵活性的旅游经营,使居民实质性地参与保护区管理和多渠道参与旅游经营;在收益分配上,则实行“公平”优先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管理原则。这种具有浓郁行政色彩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自然保护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持原住民与自然资源的共生发展、符合完整意义的生态旅游需要,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石璇等(2007)对九寨沟保护区的研究也发现,在现行保护区管理体制下,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主导、当地居民参与的股份制经营方式能较好地保障居民利益并保护资源。

(三)九寨沟社区参与模式的绩效分析

正是由于九寨沟“保护型开发”、“效益型发展”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区有效地实现了自然保护、风景建设、旅游开发和社区发展的全面推进和“保区富民”管理目标的实现。

首先,从保区来看: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九寨沟管理局的门票收入逐年递增。管理局能够将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保护区的科学研究与自然保护。据了解,管理局每年用于科研及自然/资源保护的费用占九寨沟管理局收入的20%左右。以每年数亿元的门票收入为基数,这笔保护资金无疑是十分可观的,它对九寨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虽然九寨沟持续面临着巨大的旅游环境压力,但九寨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自然景观质量一直保持良好,先后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2)、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997)、“绿色环球21”(2002);并在新世纪后被陆续批准成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4)和首批5A级景区(2005)。

其次,从富民来看:1984年以前,九寨沟内居民与县、省、全国的农村人口人均收入都比较低,相差不大。1985年开发旅游后,九寨沟居民收入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之快、收入水平之高,远超县、省和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见图4-1)。2001年,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3 000美元的指标,家产上100万元的家庭数目不少,基本上实现了现代的富裕生活。在冬季的旅游淡季,他们已开始出国旅游或者到沿海一带旅游,实现了从服务于旅游者到自己成为旅游者的角色转变(杨振之,2003)。据九寨沟2002年的调查数据,83.5%的九寨沟居民表示在旅游开发后其收入增加,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刘少英等,2007)。普遍入股分红的制度也使得沟内核心旅游社区及边远社区如扎如寨居民也能够共享旅游收益,缩小了与核心社区居民的贫富差距。九寨沟成为国内保护区内居民收入大于区外的少数保护区之一。

img43

图4-1 九寨沟保护区社区居民与九寨沟县、四川省及全国人均年收入历史比较示意图

资料来源:九寨沟管理局。

由于九寨沟沟内居民从旅游业中普遍获益,对他们参与保护九寨沟生态环境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为九寨沟保护区的可持续保护与自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