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阳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提升效果报告

沈阳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提升效果报告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力提升沈阳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一、进一步转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增加公共物品供给首先,道路和停车场地问题。对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城市的沈阳市来说,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大量使用。目前沈阳市的公共厕所数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目前,沈阳市无障碍设施的提供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省召开为省会城市沈阳市的公共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沈阳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提升效果报告

努力提升沈阳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

一、进一步转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1.增加公共物品供给

首先,道路和停车场地问题。在我们关注机动车问题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沈阳市还有相当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他们买不起私家车,不舍得打出租车,不愿挤公交车(或者苦于没有直达公交车),因此他们的出行更多依靠自行车和电动车。然而随着市内道路越扩越宽,留给这部分市民的车道却越来越窄,很多公共场所专供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停车场地也少得可怜,甚至没有可停车的地方。自行车是世界公认的最环保的交通工具,而且违章现象少,容易管理。对大力提倡建设环保城市的沈阳市来说,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大量使用。开辟自行车道和加宽现有的自行车道,以及对自行车停车场地的规划建设理应受到沈阳市政府的重视。

其次,绿地问题。目前沈阳市存在中心城区绿化空间不足,园林精品不多,缺乏街路、绿地、公园绿化景观,小区绿地管理较差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的美化。某些街道或小区的绿地规划不科学树木枝叶遮挡了居民住宅,居民因缺少依法维权的知识,或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处理,出现居民私自破坏树木的现象;还有些草坪设计不合理,没有便利通道,导致居民践踏草坪现象。对此,政府需加大投入,合理规划绿地,安排专人管理,特别是对小区绿地加强管理。

再次,公共厕所问题。目前沈阳市的公共厕所数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相关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督促各区加大公厕建造和维修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沿路街单位内厕开放的办法。对于内厕开放问题,要尊重相关单位意见,通过协商、教育的手段请该单位配合政府工作;同时,应制定奖惩办法,对按照政府要求开放内厕的单位由区政府负责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拒不履行该义务的单位则给予处罚。这样既缓解了公民如厕难的问题,又减轻了区财政负担。

最后,无障碍设施问题。目前,沈阳市无障碍设施的提供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无障碍设施环境意识差,个别工作人员认为无障碍设施只是为残疾人准备的,可有可无。二是无障碍设计的专用设备、产品少,与社会需求悬殊较大,急需开发更多类别的无障碍设施。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中没有实现系统化,对一些残疾人专用的设施和部位考虑不细,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连续使用。三是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亟待加强,特别是对无障碍设施被摊位、停车场挤占、被新建房屋和其他设施损坏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设置还没有使用就被另作他用,因管理不善造成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政府部门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一定数量或一定区域的无障碍设施管理与维护。

2.增强法律震慑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政府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增强法律规定的震慑力。严厉的法规制度能有效地约束个人行为,提高自律意识。其次,严格执法。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法律赋予他(她)的权力,依法惩罚做出上述不文明行为的人。最后,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并改进设计。沈阳的春、秋、冬三季,市民吐痰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对人体呼吸器官的影响或伤害很大,许多市民吐痰增加与此不无关系。所以,服务型政府需要从细微之处开展工作,以达到既能保持环境卫生,又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目的。

二、实现传统与现代社会礼仪文化整合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本着差序原则对人的言、行、坐、卧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内容中关于谦让、和顺、仁义的思想精髓至今仍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公共交往具有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这些自古已有的礼仪传统原是有阶级性的,是封建社会里维护阶级剥削关系的一种手段。在提倡民主和平等的今天,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传统礼仪拿来就用,而需要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也就是说,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相结合,用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伦理观重新诠释其内涵,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社会礼仪文化的科学整合。对此,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保持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历史的、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为今天所用。(www.daowen.com)

三、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

1.要营造公共文明的氛围

营造公共文明的情境氛围对增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的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文明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人们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对文明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在不文明行为泛滥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缺乏对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明确评判标准,缺乏自律性和羞耻心。第十二届全运会即将在辽宁省召开为省会城市沈阳市的公共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市民为如何办成一届文明和谐的全运会而献计献策。在调动市民参加全运会策划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平面广告等传媒形式,在车站、商业街、公园、广场、公交车及地铁等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大造“文明全运,文明沈阳”的舆论声势,使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全运,关心城市公共文明建设。

2.社会公德教育内容系统化

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规则,内容应是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所谓系统化,就是社会公德的培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公民的道德现状和客观物质条件逐步确定阶段性培养目标,并相应地制定各阶段教育内容。各培育阶段皆应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共同形成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一个链条。所谓具体化,就是各个培育阶段都要有具体细致的教育内容,而不是空口号和大概念。各培育阶段的内容对不同文化层次公民的公共行为都具有实际指导性和约束性。针对沈阳市民的社会公德系列教育可以依次遵循知耻、守善、为善三个阶段进行。(1)“羞耻心”教育,就是培养市民具备“羞耻心”,知羞方能进步。(2)“守善”教育,就是教育公民具有自律能力,在公共场合能自觉用社会公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3)“为善”教育,就是公民不但要做好自己,约束自己的公共行为,更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社会公德教育要常抓不懈

政府管理者在治理理念上应该更新,不能单纯利用约束的手段,仅仅是为治理而治理,而是应该多种手段相结合,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入手,将公共行为的文明作为更加长远的任务来完成。

沈阳市也可以借助全运会契机建设一支公共文明志愿者队伍。其组成人员包括高校师生、窗口行业精英、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白领阶层、离退休干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其中,沈阳市各大高校在校学生是组成公共文明志愿者的重要生力军。一方面,他们崇尚文明、积极向上,对社会公益活动充满热情;另一方面,成为公共文明志愿者有利于增加学生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和沈阳工程学院等几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他们平时接受了较多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训练,在公共文明志愿者工作中更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众多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是公共文明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沈阳市有为数不少的由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士组成的各种社会民间团体和组织。他们大多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为家乡服务的愿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公共文明建设中来的积极性。志愿者队伍由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建立,成立公共文明志愿者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将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时间和经历给予证明,建立对志愿者的激励制度,一些公益性的工作岗位可以向有志愿者经历的年轻人倾斜。

课题负责人:贾 冰(沈阳化工大学)

课题参加人:裴健、李万发、徐庆官、曹迪、杨明伟、杨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