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阳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机制构建研究报告

沈阳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机制构建研究报告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市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机制的途径一、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精品塑造工程。要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活动的品位和质量,每年创造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继续打造沈阳市文化活动的品牌3-4个。力争在未来15年时间里,将沈阳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坚决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建立全员聘用制,包括高管层聘任制。

沈阳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机制构建研究报告

沈阳市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机制的途径

一、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精品塑造工程。要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活动的品位和质量,每年创造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继续打造沈阳市文化活动的品牌3-4个。二是实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力争在未来15年时间里,将沈阳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三是实施社会文化活动繁荣工程。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为重点,促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田园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的全面发展。四是实施沈阳市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沈阳市在2007年“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联网的“217”计划,即实现2个市级分中心(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7个基层网点建设,建立“共享工程”运行机制,完成基层中心8GB数字资源的建设,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为全面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打好基础。

二、改革管理体制,创造适合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

第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快政企、政事分开,使政府从经办文化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二是从管理文化单位为主向管理文化市场为主转变。三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四是大力发展文化行业协会,加快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类新型文化行业组织,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第二,改革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离的改革方向,逐步解除文化行政部门与直属文化企业单位、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经营机构,负责国有文化资产的经营和保值增值,通过授权经营,形成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公共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通过资产运营,激活存量资产,壮大发展实力。

第三,创新文化投融资体制。一是放开对文化市场的准入限制,政府各部门要尽快提出本行业放开准入的具体措施,为社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打破政府包办文化的格局,公共财政不再新办经营型的文化产业,集中财力建立公益型重大文化基础设施。三是政府要从经营型文化领域有选择地退出,鼓励境内、外投资者采取兼并收购、投资参股、委托经营、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产业单位的改组。

三、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

一是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发展民办、社会办院、团,发展一批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大型文化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发挥其机制灵活的优势。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建立图书、音像、报刊及其他出版物发行销售网络。三是培育和发展文化要素市场。培育和建立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文化设计和技术市场,文化设备和文化信息市场,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培育和发展各种文化服务中介。鼓励剧本等文字作品代理公司、文化策划咨询、演出经纪公司、艺术人才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发展。

四、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要素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监控管理制度。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坚决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建立全员聘用制,包括高管层聘任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实行全员聘用制和高管层聘任制,必须坚持科学设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约、严格考核的原则。科学设岗就是要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策划本单位所需要的岗位,制定并公示一个详细的岗位——览图,其中可包括岗位职责要求、任职条件、薪酬标准等。公开招聘要保持公开、公平、公正,尽可能扩大选人视野。严格考核就是要定期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考核,以决定高管层和职工的升降、去留。对于岗位管理制度,必须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和合同管理的原则。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新的制度要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用制和高管层聘任制。

五、加大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文化人才成长环境(www.daowen.com)

加快文化人才培养。鼓励文化艺术类院校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开放性、多样性的艺术教育培训。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并重,中专、高职、本科、研究生多层次并行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院校与文化机构的合作,建立理论研究、作品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进境外、省外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以文化项目、文化资源、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吸引人才、聚集优秀人才。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创造有利于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打破资历限制,以实际业绩评价人才、使用人才,完善人才的评价、培养、选拔、激励机制。

六、制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配套性法案

着眼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塑市场主体及培育、规范文化市场体系,保障、满足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人性化文化需求,增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等目标,加快地方文化立法步伐,力争在国内超前研究制定《公共文化事业优化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基本权益保障及文化消费法规》、《文化从业自律条例》等配套性法规。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一是把已出台的鼓励科技、教育发展的产业政策扩展到文化产业。二是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明确规定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财政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三是落实好国家对文化体制试点城市的税收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放大效应。四是研究制定推动文化产业集团上市的具体措施,扶持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五是加强法规建设,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单位的行为,引导合法经营,保障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文化事业、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七、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拉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沈阳市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各镇乡、街道文化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等都是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文艺演出、图书事业、“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等基础文化服务工程,同时也汇集了广阔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可在文化服务基础上,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拉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例如,关东电影城,应该作为电影电视剧拍摄制作的基地,也应该作为电影电视剧市场预测基地。结合送电影下乡活动,在完成电影放映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可进一步组织院线以及片源商,利用现有的设备,放映各类影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开拓沈阳市影视消费市场,拉动影视作品制作、销售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组织相关图书、音像服务商,为基层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图书、音像产品,拉动图书、音像制品出版、销售产业的发展。

八、盘活文化事业设备设施,降低文化产业发展成本

沈阳市文化事业的设备资源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开展文化设备租赁服务,让事业资源为产业所用,为产业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发展成规模化、门类齐全的文化设备租赁、运送、操作、维修一条龙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降低产业运营成本,实现事业濡养产业发展。盘活文化设施。区、镇乡文化广场、露天剧场、文化中心、公园、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除承担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功能之外,在闲置时,也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舞台。可供文化企业低价有偿或免费使用,用于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演唱会、专业艺术培训班、图书展卖、工艺品销售等各种产业活动,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拉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九、借助文化遗产资源,增加文化产业内容

充分利用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实现产业化挖掘利用,对促进怀柔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文化事业发展会促进产业发展,反过来,文化产业也将极大促进文化事业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区域人口素质,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提升文化竞争力,对繁荣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坚持事业先行、产业反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就会为怀柔文化建设繁荣注入强大动力,就可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发展。

课题负责人:杨成波(辽宁社会科学院)

课题参加人:王淑娟、李志国、元文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