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分析

沈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保护耕地,坚决禁止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财政政策方面,应研究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对示范区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项目建设予以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各级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科技研发、出口加工项目等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按照适当标准减免级差地租和土地出让金。

沈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分析

切实搞好沈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一、基本思路及目标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夯实现有基础,转变发展理念,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将现有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促进农业生产、引领科技创新、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升级,进而实现我市现代农业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本地区现代农业新亮点。

2.坚持市场主导,自主经营。立足国内外市场,坚持调整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坚持确立示范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市场竞争

3.坚持发扬民主,以人为本。严格保护耕地,坚决禁止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4.坚持效率优先,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粮食、畜牧、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走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5.坚持多方参与、机制创新。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鼓励各种类型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开展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6.坚持科技先行,广开渠道。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拓展生态、休闲、文化教育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三、对策及建议

1.坚持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1)制定发展规划。市及区(县)两级政府要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县域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本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示范区发展规划,其中,国家级示范区规划应达到控详级或修详级;省、市级示范区规划参照国家级标准编制并应对发展方向、发展重点,重点项目予以明确,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2)完善支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应研究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对示范区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项目建设予以支持。税收政策方面,应研究制定扶持区内企业、农户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资料、设备设施等按照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予以减免。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大对区内科技和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把区内企业作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在贷款利率和偿还时间上给予适当优惠。土地政策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各级特别是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科技研发、出口加工项目等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按照适当标准减免级差地租和土地出让金。人才政策方面,鼓励各类人才入区创业,允许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对在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我市各级政府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应重点向示范区建设倾斜,切实加强小型水利、集雨蓄水、高效节水灌溉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渠系,大规模实施土地平整,合理规划农田机械道路、农田用电设施,建立高产稳产高效农业,为示范区生产、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

(2)加大农机化投入。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通过政策鼓励引导区内农户合理购机需求,改善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促进大马力、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机具发展,在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及产品储运和营销等环节加快实现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改变目前各级示范区信息渠道窄、信息源少、信息传输不对称的落后状况,研发适合本区域农业资源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区内企业、农户对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在示范区内的广泛应用,为市场开发、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提供有效服务。

3.深入实施科技产业化(www.daowen.com)

(1)突出科技产业化。按照“技术引进+技术转化”、“示范推广+技术产业化”、“技术成果孵化+技术企业孵化”的发展模式,逐步推进科技产业化,培育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及企业集团,使示范区真正成为全市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组装集成的平台。

(2)加强科技研发。省级示范区应充分利用现有龙头企业的技术资源,加大对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工程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要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要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3)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充分把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示范区所在地区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促进其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的技术革新,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

4.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各级示范区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当地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挖掘和开发名、特、优产品,形成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优势,大力培育地产名牌产品,增强示范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培育企业集团。重点引进种子种苗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畜禽规模化养殖等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入区,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重组整合,逐步实现区内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3)突出产业集群效应。坚持分工协作、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规模优势,重视关联产业体系的建设,明确以产业集群为方向引导企业入区,最终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示范区整体的产业竞争力。

(4)抓好标准化生产。实施标准化战略,在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等环节推行标准化,鼓励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进行国际认证,逐步建立产、加、运、销多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安全化的名牌产品生产,创造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切实加强现代化经营管理

(1)设立管理机构。各级示范区均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为示范区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改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加强对区内企业的管理监督,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服务,充分引导、调动区内企业、农户的生产建设积极性。

(2)强化企业管理。要引导区内企业通过现代企业运作方式,实现资本、土地、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示范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市农垦总公司作为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主体,应在创建国家级的目标引领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强化企业集团功能,规范企业集团运作,完善治理机构,使公司在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向国家级迈进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6.突出抓好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

(1)建立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各级示范区特别是市级示范区要充分借助外脑,在做好技术引进和示范,建立具有本地特色,区域优势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新体系的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农技推广组织或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农资采购、产品流通等全方位服务。

(2)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要逐步转变目前个别示范区现有科技推广组织服务面偏窄的现状,进一步拓宽科技推广服务的领域与范围。种植业方面,要大力推广水稻玉米良种繁育、高产丰产新技术;畜牧业方面,要积极推广畜禽繁育改良、饲草料技工、标准化养殖等综合饲养管理技术;灌溉体系建设方面,要全面推广喷灌、滴灌、膜下灌等高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支撑各示范区农业生产效益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

(3)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体系。一方面,要加快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鼓励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投身示范区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大规模、高质量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提高农户素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撑。

课题负责人:郭向文(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课题参加人:王政宇、熊金辉、王维强、赵梓淇、田野、肖井刚、刘利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