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与GDP间是否存在如凯恩斯经济理论所阐明的一定的正向关系,政府采购规模的增长是否带来了国民收入总量的上升,笔者拟建立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自回归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
10.3.1 实证分析思路
第一,选取现有已发表的最新原始数据。本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所涉及的原始数据包括:1978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消费、政府投资、转移支出。
第二,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研究1978至2010年政府消费、政府投资、转移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笔者对原始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常用的时间序列自回归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通过EViews 3.1系统得出回归结论。
第三,对回归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1)T值:查t分布表确定解释变量的T值是否落入拒绝域,说明解释变量的t值是否显著。
(2)拟合优度R平方值R-squared及经过调整的R-squared检验说明方程拟合程度是否良好。
(3)F检验:查F分布表,确定方程的F值是否显著。
(4)Durbin-Watson检验确定方程数据是否存在自相关情况。
第四,对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分析。对于回归模型F检验证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情况,可以得到模型成功地对1978至2010年政府消费、政府投资、转移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做出了分析结论。DLOG(GC)和DLOG(GCt-1)的系数分别揭示在1978至2010年间,我国当期和滞后一期的政府消费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而DLOG(GI)和DLOG(GIt-1)的系数分别说明当期和滞后一期政府投资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关系;DLOG(TE)和DLOG(TEt-1)的系数分别说明当期和滞后一期转移支出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DLOG(GDPt-1)和DLOG(GDPt-2)的系数分别说明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关系。对于常数项,由于其含义比较复杂,对其解释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过于相信。
10.3.2 研究样本和数据
1.政府购买性支出及其相关项目的含义
通常,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即是否能在经济上直接得到相应等价补偿,西方经济学家把政府财政支出(Federal Expenditure,简称FE)分为购买性支出(Purchase Expenditure,简称PE)和转移性支出(Transferring Expenditure,简称TE)两大类。区分的标准在于财政支出是否在经济上直接获得相等的代价,直接获得相等代价的支出为购买性支出,不直接获得相等代价的支出为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即政府采购支出,它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活动,其特点是政府在付出资金的同时,相应地得到了商品和劳务,并运用它们来实现国家的职能。也就是说,在这样支出活动中,政府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进行等价交换的活动,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分配活动,显示出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张得让,2004,p.16)。
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Government Consumption,简称GC)支出和政府投资(Government Investment,简称GI)支出两部分。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日常行政事务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投资支出是指政府用于修建公共工程的支出。前者同私人消费支出一样,其支出的发生是即期的,不直接形成资产;而后者同私人投资支出相同,其支出的发生能够形成为未来消费提供更多来源的资本积累。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收入的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的支出。它主要包括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项目。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它没有消耗社会资源。转移支出的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实际也是最大的国家开支方案”。(5)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2.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经济变量的界定及其数据
本书将对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以证明凯恩斯相关的经济理论及政府采购规模的增长是否带来了国民收入总量的上升。由于我国现阶段公布的财政支出统计资料中,没有对政府购买支出的内容给予明确界定,所公布的相应项目由于存在统计时滞或者存在交叉计算,或者有增减内容的情况,使得对购买支出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缺乏资料基础。我国一些学者曾在此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大都因为对有关参数界定方法不同,因而所得结果相异(庞皓、黎实,2000,p.92-107;张得让,2004,p.106-127)。因此,为便于分析,本书在对我国政府购买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前,按照国际惯例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内容,对我国现已发表的最新政府支出统计数据进行调整,并做如下界定:
政府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
政府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地质勘察费、政策性补贴支出、工交流通部门事业费(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7)、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8)等项目。
政府投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9)、支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10)
转移性支出,等于政府财政支出减去政府购买性支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我国现有统计资料和统计口径变化限制,上述数据的选取和界定仍有缺憾。就GDP数据的选取而言,由于1989年以前绝大部分年份数据均未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列明,故本模型1978—1988年GDP数据采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2001》,而自1989年起的GDP数据则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1》,因此,本模型GDP数据存在断层。至于相关经济变量的界定,本书将支农支出划归政府投资支出,(11)但它也具有政府消费的性质。又如,本书将科教文卫支出划归政府投资支出,但对该项支出究竟属于政府投资支出还是政府消费支出范畴,理论界尚存在分歧。(12)但即使本书该部分实证分析存在上述缺憾,采用书中方法尝试探讨购买支出的宏观经济效益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根据以上对有关数据所做界定,可得调整后的政府购买支出及其相关经济数据,如附录表2所示。
10.3.3 回归结果分析
1.构造时间序列自回归动态分布滞后模型
由于GDP变量序列不仅受财政支出与购买支出各项目变量序列的影响,还受其自身滞后值的影响,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时间序列自回归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因变量Yt表示其自身滞后值及其他外生变量本期值与滞后值的函数,该函数称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一般形式是:
其中,xjt(j=1,…,p)是外生变量。这种模型称为动态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记为ADL(m,n,p)。m和n分别表示yt和xt的最大滞后期,p表示外生变量个数。另外,为了克服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应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后再进行回归。(www.daowen.com)
2.1978—2010年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对GDP的贡献回归分析
从GDP及购买支出有关项目的时间序列来看,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为消除虚假回归,(13)需对这些序列进行差分处理。
模型假定GDP当期值受其滞后三期值影响,而且与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及转移支付的当期和滞后一期值相关,于是我们令p=3,n=2,m=3。根据附录表2提供的基础数据,通过使用经济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采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附录表3的结论,并得到如式(10.3)所示的一阶差分的GDP、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及转移支出的自然对数序列变化趋势关系模型:
DLNGDP=0.088 827 750 59+0.311 514 251 7×DLNGC+0.200 264 208×DLNGI+0.168 086 275 4×DLNTE-0.466 590 898 5×DLNGCt-1-0.069 423 413 84×DLNGIt-1-0.190 083 334 2×DLNTEt-1+ 0.744 702 273 7×DLNGDPt-1-0.187 898 703 4×DLNGCt-2+ 0.356 767 037 5×DLNGIt-2-0.257 309 948 2×DLNTEt-2+ 0.318 112 205 6×DLNGDPt-2-0.395 315 323 2×DLNGDPt-3+[AR(1)=-0.277 338 823 6,AR(2)=-0.725 606 267 2,MA(1)=0.989 552 666 1,BACKCAST=1984](10.3)
10.3.4 统计结果分析
1.T值
查t分布表得到(于俊年,2003,p.524),a值为0.05、自由度为14的t值,即临界值ta/2(14)值为2.145,︱T︱>ta/2(14),其中T是各变量与其标准差的比值,说明回归模型中因变量GDP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14)
2.拟合优度R平方值
R-squared为0.899 825,经过调整的R-squared为0.763 222,说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
3.F检验
显著水平a=0.05,查F分布表(于俊年,2003,p527),F0.05(12,14)= 2.53。本模型中的F值为6.587 159>F0.05(12,14),说明解释变量总体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方程估计可靠。
4.Durbin-Watson检验
Durbin-Watson值为1.818 090。因D-W检验法中利用统计量d=
计算,适用于检验一阶自相关模型,对于高阶自相关模型及解释变量中存在滞后项的模型无法进行自相关性的检验。另辟其他方法,通过Q统计值得出结论,随机项自相关系数为0.082,可以判定模型基本不存在自相关。(15)
10.3.5 经济意义分析
根据凯恩斯政府购买性支出与GDP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的经济理论,以及上述实证分析,可对我国政府购买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总结如下:
(1)由于回归模型F检验证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t检验证明主要解释变量也是显著的,所以模型成功地对1978年至2010年间政府采购支出项目对GDP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2)当期影响。对于政府消费的系数0.311 514,说明在1978至2010年间,我国的边际政府消费与GDP关系约为0.311 514,即如果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则政府消费每增加1亿元,GDP总额就将增加近3 115.14万元。对于政府投资的系数0.200 264,说明政府投资每增加1亿元,GDP总额增加近2 002.64万元。而政府转移支付的系数0.168 086,说明政府转移支付使GDP的增加相对少一些,政府转移支出每增加1亿元,GDP总额增加近1 680.86万元。
(3)滞后一期影响。滞后一期的政府消费增长对当期GDP增长率贡献为负,滞后一期的政府投资增长贡献、滞后一期的政府转移支付贡献也为负,而滞后一期的GDP则对当期GDP的影响很大,弹性为0.744 702。这是由于我国政府投资支出规模主要是依据上一年度GDP进行预算,并据此进行调整,因此,上一年度GDP会对本年度GDP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原因是滞后期的GDP增加,会通过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使得经济规模扩大,进而影响当期GDP。
(4)滞后两期的影响。滞后两期的政府消费增长对当期GDP增长率贡献为负,滞后两期的政府转移支付贡献也为负,但滞后两期的政府投资增长贡献为正值,这符合我国近年来基础建设投资的周期性规律,尤其是2008年4万亿投资规模的支出,大部分产能要在两到三年后才显现出,故而对GDP的影响也相应滞后。滞后两期的GDP对当期GDP的影响为正,同样是由于受投资的周期性影响及政策的时滞影响,因此,资本存量的增加对GDP的影响显著。
(5)滞后三期的影响。滞后三期的GDP对当期GDP的影响为负,这主要由于三年期后政府的投资项目已基本完成或接近尾声,资本存量的影响已趋于降低,整体经济环境也出现较大变化,市场对于政策的变化预期中的不可确定性加强,进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影响到GDP的增幅。
(6)实证分析结果显现的更深层次的经济含义。上述实证分析显示,我国的购买支出相关项目与GDP间确实存在如凯恩斯经济理论所阐明的一定的正向关系,即政府采购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国民收入总量的上升。但实证分析结果同时又显现出更深层次经济含义,即目前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未充分体现,具体体现在:
第一,目前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占较大比重,政府投资范围逐步扩大,且中长期的贡献度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投资和科教文卫支出,因此中长期投资效果明显。
第二,目前政府消费这一重要增长因素正逐步体现,政府消费对GDP的贡献要大于政府投资的贡献度。其中国防支出及公共安全支出占较大比重,同时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增长,一方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同时公共服务过高的支出也暴露出政府职能的效率问题,因此未来在实施政府职能时须注重对资金的节约。
第三,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主要体现在短期时效性而缺乏后劲,对于长期持续经济增长效用不大。这同时也为日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预期的影响,人们会从近期经济发展的形势来预测未来,因而会导致决策上很大的波动性。
第五,转移支付在GDP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与近年来政府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有很大关系,也说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计量结果中转移支付与当期GDP成正向关系,主要是由于数据选择和样本容量所导致的,但不影响上述计量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总体而言上述模型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基本吻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